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

莊子看着前方齊國的方向,道:“齊國的稷下學宮,乃是天下道家的中心,小友若是想要在道家的治國理念上再進一步,恐怕也只有稷下學宮能幫助你了。”

“我之所學,對你來說,恐怕幫不上忙。可惜,要是我的好友惠子未死,倒是可以將惠子介紹給你,你和惠子倒是有很多相通之處。”

莊子是宋國蒙城人,是當代道家學派的名人,名傳天下,昔日楚威王聽聞莊子的名聲,曾經派遣三位大夫邀請莊子出山相助,但是被莊子拒絕了。

莊子和惠子惠施是好友,兩人對生活的態度截然相反,但不知道怎麼回事,兩人就成了至交好友。

頭上插鳥毛的人,是楚國道家學派的鶡冠子。

鶡冠子聞言惋惜道:“惠子之名,學生早有耳聞,可惜緣分不足,學生數年前趕到魏國時,惠子已然故去,未能得緣一見。”

鶡冠子具體叫啥,已經沒有人知道了,因爲他喜歡在自己的頭上的帽子上插兩根鶡雞的羽毛,加上他本人師從於道家學派,而被周圍的人取了一個外號鶡冠子,他自己也認爲這個名號不錯,在外遊歷時就自稱鶡冠子。

鶡冠子早年從楚國出來外出遊歷,不久前經過宋國,知道莊子的名聲,就前來拜訪道家的前輩莊子。

這一次的拜訪,對鶡冠子來說,算是長見識了,莊子的思想和他所學的道家入世理念,是兩種截然相反的道家思想。

莊子崇尚自由天道,思想天馬行空,講究天人合一,發展了老子清靜無爲的思想,和當前道家的主流不同,莊子是一個隱士派。

和莊子交流一段時間後,鶡冠子深深的被莊子所折服,甚至在和莊子交談中,有那麼一瞬間,想要和莊子一般,歸隱山林的念頭。

可能因爲鶡冠子還年輕,還沒有施展胸中抱負的緣故,鶡冠子立即掐滅了這個突然冒出來的不好的苗頭。

莊子自然看出了鶡冠子內心的矛盾,而且在交流中察覺鶡冠子在道家、兵家、法家、墨家的學說上,都已經有了極高的造詣,加上初見鶡冠子時,他那種積極入世的態度,於是讓鶡冠子前往齊國稷下學宮一遊。

現在的稷下學宮,鄒衍、田駢、接子、環淵等人,都是稷下學宮道家的宗師。其中鄒衍脫胎於道家,發展出陰陽家。加上不久前去世的慎子(慎到),這個同樣脫胎於道家,但是卻是法家創始人之一的道家宗師(商鞅申不害慎到,分別是法家法術勢的大宗師)。

稷下學宮的道家,可謂是人才濟濟兼容幷蓄,各種學說全都有(孟子已哭暈在廁所,面對這一票道家宗師,自己本事再強,單嘴難敵衆口,哪怕極得齊宣王信任,儒家在齊國始終打不開局面,齊宣王對孟子的建議,總是覺得孟子說的極有道理,但是從來不採納。)。

正是因爲如此,莊子才勸鶡冠子啓程前往齊國。

因爲雖然同屬道家,但是鶡冠子和莊子道路卻是不同的兩條路。

鶡冠子所學全是出世治國的道理,是關於治國的策略和方法,而他本人已經遊歷過秦楚韓魏四國,剛剛從魏國出來,打算借道宋國拜訪莊子後,前往齊國。

結果遇到莊子後,鶡冠子就被莊子帶偏,陷入迷茫之中。

直到一天前,莊子勸說鶡冠子前往稷下學宮,才讓鶡冠子下定決心。

鶡冠子拱手行禮道:“送人千里,終有一別,先生請止步,學生告辭了。”

“好,一路小心。”

莊子目送鶡冠子離去後不久,莊子的兒子氣喘吁吁的跑過來。

莊子問道:“出了什麼事?”

“父親,剛剛從楚國傳來的消息,楚國令尹昭陽不久前去世了。”

“昭陽去世了?”

“是的,父親,是昭陽之子派人通告的消息。”

得到兒子的肯定回答,莊子向鶡冠子離去的方向看了一眼,見鶡冠子的身影已經消失在視野中,不由搖頭道:“可惜了。”

“走吧,準備一下,我們回楚國參加令尹昭陽的喪禮。”

楚國。

熊槐因爲昭陽之死,罷朝三日,並且在楚宮中全面禁止歌舞,以表示自己的哀悼之情。

第四天,朝議再次召開,因爲不是大朝議,只有幾個重臣參加。

今天的朝議內容,大臣們都心中有數。

“拜見大王。”楚王到來後,羣臣禮畢。

景鯉第一個出列,向楚王進言。

“大王,令尹昭陽伐魏攻齊,戰功顯赫,舉賢任能,於國有功。今令尹昭陽已死,但此情不可滅,請大王賜諡號。”

`諡號形成於西周,是天子死後,繼位國君對前任的評價。

而在西周晚期,諸侯以及重臣死後也開始有諡號,諸侯諡號很常見,但是大臣擁有諡號就很少見,一般都要有大功勞纔可以。

昭陽對楚國的功勞,已經足夠獲得一個諡號,故而這幾天來,景鯉一直在思考究竟給昭陽什麼諡號。

關於諡號,在春秋戰國時期還是很重要的,關係到一個人一生的評價,需要十分慎重。

對於諡號的重要性,楚國以前就發生了一起很出名的事情,可以進行說明。

昔日楚成王年老病重,打算把自己的太子換掉,不想太子商臣先下手爲強,發動兵變,要做掉楚成王。

面對太子的武力相逼,強行給自己送終,楚成王只好去死,但是臨死之前,想問問太子給自己諡號是什麼,以了卻自己最後的心願。

商臣回覆楚成王,諡號是靈(德之精明曰靈,亂而不損曰靈,這是一個好壞各佔一半偏向惡諡的諡號。)

死亡進行到一半的楚成王,一聽是這個諡號,就停止自殺,瞪大眼睛看着商臣,不肯去死。

商臣見自己父王不肯自殺,自己也不願意動手親手弒父,最後沒辦法,只好改諡號,改成諡號成(安民立政曰成,通達強立曰成,這是一個上等諡號)。

楚成王得知自己的諡號是“成”時,終於鬆了一口氣,最後遺憾的自縊而死。

楚成王是唯一一個還沒有死,就知道自己諡號的國君(自己給自己起諡號的不算)。

從這裡可以知道,在春秋戰國,人們對諡號,是十分重視的。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人死之後最重要的事情,除了墳墓,也就只有諡號了。

所以令尹景鯉,纔會率先向楚王提出,替令尹昭陽請諡號。

第一百二十九章 舂米制面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一百零六章 欲建募兵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一百三十章 麪粉計劃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九十八章 跟我回家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謠言離間第八百一十六章 吳城暗流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之前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應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七百一十四章 漢北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四百六十七章 秦趙之戰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親衛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甘茂來投第五百二十五章 說越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當頭一棒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九十六章 申差和秦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築襄陽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五百二十五章 說越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請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九十六章 申差和秦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一百五十六章 季子論楚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薦之策第三百三十二章 難易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國北上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三百五十七章 徵糧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四十三章 昭陽和泥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達淮陰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