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議楚盟

儲子點了點頭,不置可否,頓了頓,繼續道:“至於秦韓兩國,正如之前預料的一般,韓國出兵十萬,秦國出兵二十萬,全都是兩國之相親自領軍。而趙國那邊,正如之前得到的消息一樣,並沒有出兵。

故,由於宋王意外之舉,另外,也是因爲魏國的兵力不足,所以,魏國決定主防秦楚兩國,而對宋韓兩國則採取以城池換時間的策略。”

齊王點了點頭,思索的片刻,然後開口問道::“相國,雖然宋國那邊,宋王的瘋狂舉動,令我們齊魏兩國的謀劃付諸流水。但是,宋國畢竟是小國,實力連韓國都不如,所以宋國的出兵,依然還在魏國的承受範圍之內。

現在,面對各國的圍攻,尤其是秦國也插上一手,寡人心中很憂慮,我們齊魏兩國能獲取最後的勝利嗎?”

儲子聞言立即堅定的點了點頭。

同樣的問題,在各國正式出兵之前,齊王已經向他問了多次,毫不意外,儲子每次給予齊王肯定的答覆。

這一次,儲子同樣也是如此,眼中露出堅定不移之色,智珠在握的再次回答道:“大王,以楚國爲首的各國,看似強大,實則矛盾重重,臣請一一進行說明。

先說正在與楚國一同攻打我們齊國的越國,越國與我們齊國並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琅琊城雖是越國故都,並且這幾年越國出兵的目標都是琅琊。但是,琅琊城對越國來說實則不是善地。越國的核心之地乃是越國古都會稽一帶,接下來,便是吳國故土,再次纔是淮南淮北一帶。

而琅琊此地,乃是越國最強大時期,從其他國家哪裡搶來的落腳之地罷了,根本毫無根基可言。況且,琅琊就在我齊國南面的長城之側,越國想要越國長城攻擊我齊國故土,這是千難萬難的事情,而我齊國越過長城攻擊琅琊,則是輕而易舉。

所以,越國一旦獲取琅琊城,那麼必然需要留下重兵防守。而越國這個國家,從南面的會稽到北面的琅琊,二者相距超過千里,如此漫長的戰線,卻又沒有足夠的實力防守,定都琅琊,對越國來說,是禍非福。這就是越國當年輕易放棄都城琅琊,並遷都到吳城的原因。”

說着,儲子拱手道:“大王,所以,臣的意思,若是可以,我們完全可以捨棄琅琊一地,以換取越國與楚國絕交。

琅琊乃是我們齊國與越國相爭的焦點,若是沒有這個焦點,那麼我們就沒有與越國敵對的必要。而楚國則不然。楚國在邗溝修建的廣陵城,猶如一把利劍刺在越國的咽喉之上。之前越國屢次兵圍廣陵,就是因爲這個原因。

而楚越兩國結盟之後,楚國依然在廣陵留下重兵,也是因爲這個原因。只要楚國還控制着廣陵城,那麼越國就無法威脅楚國的彭澤、淮南、淮北。而楚國則可以俯視越國都城吳城,並且將邗溝以東的淮南地,全部置於視線之內。

這就是楚越兩國無法調和的矛盾。”

說着,儲子嚥了咽口水,繼續道:“大王,我們將琅琊讓給越國,那麼越國所面對的,就是西面與楚國長達千里的防線,而北面直面我齊國長城,如此,以越國薄弱的實力,面對貪得無厭的楚國,怎能安心。

故,越國一旦獲得琅琊之後,就只有一條,那就是與我齊國結盟,以對抗楚國。而只要楚越兩國反目,那麼越國獲取的琅琊、紀鄣、鄣城,乃至淮北等地,都將成爲無本之源,必將陸續歸還我們。

這就是捨棄一個可有可無的琅琊,而獲取整個越國的辦法。一旦失去越國,那麼楚國就斷去一臂。”

齊王連連點頭道:“相國所言甚是,區區一個琅琊,若是真能換取一個越國,那寡人沒有半分吝嗇。”

儲子拱手道:“大王,如今楚越兩國進攻,而我齊國防守,守住琅琊並不困難。所以,我們齊國完全可以等,等越國答應我們的條件,以琅琊爲條件與我齊國結盟。”

說着,儲子眼睛無意間瞥向魏國得方向,頓了頓,而後,收回目光,接着又開口道:“若是事有不協,那麼只需讓越國退兵就可,只要越國吞下琅琊,那麼越國與楚國反目,就在眼前,一兩年內必有結果。”

齊王應道:“相國稍後再次傳令給琅琊大夫,讓他堅守琅琊城,不許出城迎敵,等待寡人接下來的命令。另外,派人聯繫越國,商議齊越兩國交好結盟之事。” WWW¤ttKan¤CΟ

“大王英明!”儲子拱手道。

齊王笑了兇笑,再次開口道:“相國,那麼楚國的另外三個盟友怎麼解決?”

儲子笑了笑道:“大王,秦韓宋三國,宋國弱小,只能依附強國。至於秦韓兩國,韓國更容易對付一些。雖然,表面上看,韓國被秦楚兩國所挾持,沒有倒戈的可能性。但是,實則不然,韓國除了被秦楚兩國包夾以外,還與趙魏兩國相接,並且,三晉時常以兄弟相稱,關係極爲緊密。

魏國已經徹底站在我們齊國這邊,而趙國在這次攻打魏國的行動中,卻沒有出兵佔魏國的便宜,這分明就是顧及趙魏兩國的情誼,並且忌憚楚國的強大。所以,我們只要能將趙國拉攏過來,那麼韓國就有了第二種選擇。

一邊面對如狼似虎野心勃勃的秦楚兩國,一側則是親如兄弟的趙魏兩國,那時,無需魏國付出任何代價,只需一個說客,韓國就會立即倒戈。”

頓了頓,儲子接着道:“而秦國,這段時間,秦國先是失去了相國張儀,接着魏章投魏,並且,因爲秦王蕩廢相國,立左右丞相一事,秦國內的矛盾十分尖銳。此番甘茂率領秦軍攻打魏國之事,實則是迫不得已,一則是爲了以軍功團結國中的勳貴,二則是爲了同時確立秦王蕩以及甘茂的威信,以平息國內的動盪。

所以,秦國伐魏的決心,既堅定,又十分動搖。只要韓國倒戈,那麼,只需要魏國給秦國一個臺階下,秦國就會收兵回國,以穩定內部。”

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七百零六章 悵然淚下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四百六十三章 廣招胡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一百二十七 試點襄陽第二百七十八章 算計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四百九十五章 甘茂來楚 上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一百二十七 試點襄陽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二百七十七章 輕取西都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九百四十五章 兩難抉擇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看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殺機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七百八十七章 賣國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相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東風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諾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潛龍勿用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合縱聯盟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二百九十八章 反制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崩塌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