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

“四十萬?”熊槐大吸一口冷氣,這比他心中認爲的三十萬楚軍多出不少,於是,便遲疑看着昭雎道:“司馬,四十萬大軍是否太多了。”

“大王,四十萬兵力不僅一點都不多,而且恐怕還有些少。”昭雎搖頭解釋道:

“淮水以南的地方,已經被越國通知兩百多年,就算還有不少吳人不服氣,但越國的統治同樣也根深蒂固。我楚國突然佔領越國,必然會引發越國各地的不滿,一旦有外力的干涉,越國割地必然羣起反抗。

就如同數年前齊國對燕國的佔領,當各國決定救援燕國的時候,各國的大軍還沒有出發,燕國內部各地就紛紛起兵反叛,牽制了齊國許多兵力。所以,即便我們攻下越國之後,也需要留下重兵鎮壓越國。

攻下越國之初,在越國境內的楚軍不能低於十五萬。三年之內,不能低於十萬,否則,越國必將反覆。”

說着,昭雎又十分鄭重的開口道:“大王,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攻打越國的過程中,必須先破越王伐齊的軍隊,而後再全面攻打越國。否則,若是我們攻佔越國後,而越軍主力尚存,那麼越王一定會投靠齊國,然後與齊國合力南下。如此,即便四十萬大軍,也難以滅亡楚國。”

昭雎說完,景翠接着道:“大王,司馬所言不錯,將越軍引出越國之後,必先破越軍主力,打掉越國的抵抗之心,震懾越國上下,讓越國上下驚慌失措,並迅速攻佔吳城,這才能速戰速決的解決掉越國。

否則,越王率領主力在外,一面與齊國聯合,一面讓越國內部的城守死守城池,那麼這對我楚國的滅越計劃就是災難。”

熊槐緩緩地點了點頭,臉色沉重的道:“也就是說,等越國出兵伐齊之後,我們接着就要與越國決戰。”

說着,熊槐又想到一個問題,急忙開口問道:“柱國,司馬,那麼決戰的地點放在何處。若是在越國攻打齊國的時候偷襲,一旦楚越兩國決戰,那麼近在咫尺的齊國必然插手,如此,我楚軍恐怕也很難一戰而競全功。而若是在淮南決戰,那麼越軍就會潰散到越國各地,如此,無疑增加我們攻打越國的難度。”

說到這,熊槐愣了愣,自問自答道:“也就是說戰場已經確定,只能在淮北了。”

景翠聽到楚王自己說出答案,便點頭道:“大王,正是如此,戰場只能放在淮北,然後以水師封鎖淮水,阻止越國潰軍南下。”

說着,景翠又拱手道:“大王,與越國的決戰,最好能全殲越王率領的主力,這樣必能大大的降低攻打越國的難度。”

熊槐聞言點了點頭。

此時,殿中,昭雎再次進言道:“大王,能全殲越王之軍自然是大善,但是全殲的難度極大。兵法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要想殲滅對方,唯有數倍於敵,這才能見效。但是,這一次,我們與越王決戰的兵力,不能超過二十萬。”

熊槐聞言頓時皺起額頭:“司馬,這是何故?”

昭雎答道:“大王,我們引誘越軍伐齊的接口,是爲了討伐齊楚兩國,所以,這就是兩個戰場。其中秦韓兩國的目標全是魏國,若是能說服趙國出兵,那麼趙國的目標也是魏國。這樣一來,爲了讓各國放心攻打魏國,那麼我們的主要主攻方向就是魏國。

如此,我們攻打齊國的兵力就不能超過攻打魏國的兵力。所以,在我們動用四十萬大軍攻打越國的時候,以我楚國之力,攻打魏國的軍隊,最多就不能超過二十萬。否則,我們楚國將沒有足夠的兵力,來應對突發事情。。

另一方面,若是伐齊的兵力太多,不僅會讓其他國家誤解,同時,也會讓越國生出防備之心。”

昭雎說完,熊槐頓時瞭然。

現在各個戰場的兵力部署已經出來了。

只是,如何用二十萬兵力全殲越國主力,熊槐心中沒有把握。

就拿上一次的齊楚大戰來使,上次圍殲齊軍的時候,在佔據有利地形的情況下,用了兩倍的兵力,尚且讓齊軍逃走了數萬人。

不超過二十萬的兵力,那麼軍隊的人數就基本上與越軍相差不多,這種勢均力敵的大戰,要想全殲越軍,非有孫吳之纔不可。

另外,那個還不知什麼年紀,在什麼地方的白起,肯定也可以。

但,現在楚國的情況,恐怕不容樂觀。

想着,熊槐便向其他將領諮詢道:“不知諸卿以爲如何?”

景翠先開口道:“大王,司馬所言有理,但是若想要用二十萬軍隊殲滅越國的主力,那麼,我們派出這些軍隊必須全都是由常年訓練精銳組成不可。否則,臣擔心即潰越軍容易,殲滅越軍主力根本不可能。”

唐昧接着道:“大王,臣附議。”

熊槐見楚國軍中地位最高的三位重臣全都同意了,心中還是略帶沉重,沉吟許久後,開口問道:“既然諸卿都認爲用二十萬楚軍去殲滅越軍主力,那麼誰願意承擔這個重任,擔任擊敗越王的主將。”

此言一出,殿中的景翠昭雎唐昧三人都沒有立即接口。

三人用目光相互凝視許久,最後,景翠眼中滿是堅定的神色,一字一頓的應道:“大王,臣願往。”

“好。”熊槐點了點頭,正色向景翠問道:“柱國,二十萬大軍與越國決戰,擊潰越軍不是寡人想要的,殲滅越軍主力,甚至是俘虜越軍主力,這纔是寡人想要的。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楚國各地的軍隊,卿可任意調用,楚國府庫中的儲備,卿也可任意調用,不知柱國想要什麼?”

景翠鄭重的點了點頭,想了想,開口道:“郢都常年駐紮的精銳楚軍,只有十萬左右,剩下的精銳楚軍,分佈在各處邊境以防備他國。所以,爲了避免大規模的調兵,恐怕會引起其他國家的警覺,郢都的這十萬精銳臣全都要帶走。

另外,之前爲了防備越國,一直駐紮在廣陵屯田的五萬精銳,臣也全部都要。還有,駐紮在淮北各城,用來防備齊國的兩萬精銳,臣也全部都要。最後,將軍景缺在方城一線的守軍,臣想要其中最爲精銳的三萬士卒。”

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議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七十五章 昭滑說越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四十七章 昭陽遺言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一千零一百零二章 匡章死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五百九十二章 分封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點火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出手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潛龍勿用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四百四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六十三章 秦國戰略第六百一十三章 謠言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三百零三章 挫敗第八百二十四章 宴會之變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七百零七章 圖窮匕見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 二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合縱聯盟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聲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八章 今時往日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儀猝死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見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五百八十二章 動搖心志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齊聚壽縣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八百八十章 相位空懸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會盟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九百一十四章 序幕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齊聚壽縣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圍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五百一十五章 將死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國退兵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