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

將調兵的事情進行安排之後,熊槐接着又問道:“諸卿,現在只剩下一個問題,那就是什麼時候出兵。如今已經快到九月,今年出兵已經來不及,是來年麥米收穫之後的五六月出兵,還是等粟米收穫之後的九十月出兵,不知諸卿以爲什麼時候好。”

熊槐話音剛落下,景翠立即答道:“大王,如今我們已經與秦韓宋三國相約攻打齊魏兩國,此事,自然是越快越好。不然,臣恐遲則生變,橫生波折。”

“不妥。”昭雎在景翠說完後,立即搖了搖頭。

景翠負責的是越國,打敗越國並不困難,而他昭雎則不然,他明面上面攻打的是魏國,但是,實際上他的主要任務是防守秦國以及三晉的進攻。

原本,楚國的防禦重心都在這裡,自然沒有什麼不妥。

但是,現在楚王將這裡的精銳調走了大部分,如何防守各國的進攻,重新部署防禦,全都需要重新安排,這需要時間。

若是五月出徵,那就只剩下半年多一點,這點時間,看似很長,但如果是重新構建防禦工事,昭雎覺得有些勉強。若是九月份纔出徵,這多出來的四個月,昭雎的把握才更加大一些。

想了想,昭雎開口道:“大王,攻打越國的事情,我們已經精心準備多年,再加上昭滑在越做內應,攻打越國並不困難,真正的難點,乃是各國救越伐楚的戰事。打下越國之後,恐怕我們楚國就會面對各國的干涉,那時,我們楚國的主要精力就是應對各國,而不是攻打越國。

另外,臣以爲,在伐越之前,我們應該要儘可能的多收穫一次糧食,以做好長時間被各國圍攻的打算。”

昭雎一說完,鬥由立即點頭贊同道:“臣以爲司馬所言甚是。”

身爲太府尹的他,自然是希望太府的倉庫中儲存的糧食越多越好,這樣,無論發生什麼戰事,太府都不用着急。

此時,昭魚開口道:“大王,臣以爲柱國說的不錯,攻打越國,應該放在五月份。雖然粟米收穫後,我們楚國的積蓄會更好豐厚一些,但是,同理,各國的糧食儲備同樣也會更加充足。如此,一旦我們攻下越國,那麼糧食充裕的各國,就有可能會立即將大軍調到楚國的邊境之外。

所以,臣以爲,我們應該五月出兵,爭取在八月之前打下越國。八月,九月,正是各國收穫粟米的時間,這一個時間點,各國收穫本國的粟米,需要調用大量的農夫,而不會大舉調兵。這就可以爲我們穩定越國爭取一到兩月的時間,請大王明察。”

另一邊,唐昧開口道:“大王,按照計劃,我們會鼓動公子玉自立爲王,以引誘越王南返。若是如此,那麼我們與齊魏兩國開戰的時間,就必須要放在五月。”

熊槐一怔,沒想通這與越國又扯上關係了。

於是,問道:“司敗這是何故?”

唐昧解釋道:“大王,這是因爲風向。臣在廣陵呆了多年,那邊的風向,夏季長時間刮南風,而冬季長時間刮北風。若是在冬季開戰,一旦越王南返時遭遇我們楚國的大軍阻截,那麼越王情急之下,有可能會走海路,繞過楚軍,直達江東。

若是在冬季,那麼越王的船隊,就能在順風順水的情況下,數日之內從淮北抵達江東。若是在夏季,逆風逆水的情況下,越王想要走海路,花費的時間將會比走陸路還長。故而,從天時這一方面來說,五月出兵要比九月十月要好。”

“這···”熊槐一愣,隨後點了點頭。

越王走海路的可能性雖然不大,但是也並沒有可能。

越國的海船很多,而且航海技術比經常出海尋仙的齊燕兩國還要發達。更重要,經過上次齊越兩國的海戰後,越國還有大規模用海船運兵的前列與經驗,這就提供了種種便利。

所以,越王若是無路可走的時候,海路便是一條退路。

這不可不防。

想着,熊槐看了一眼昭雎,心中沉吟片刻,又考慮了一下其他的建議,便開口道:“與齊魏兩國開戰的時間,宜早不宜遲,故,寡人決定在來年五月出兵。”

“大王英明。”羣臣應道。

熊槐點了點頭,接着下令道:“傳寡人之令,立即派人出使越國以及趙國,說服越趙兩國出兵。

另,派人前往秦韓宋三國,就說寡人決定來年五月出兵與齊魏兩國作戰,請他們出兵助寡人一臂之力。”

······

越國吳城。

昭常又一次作爲使者出使越國,與以前一樣,離吳城還有十里地時候,就遇到了越國前來迎接的使者。

接到稟報,已經發現越國的迎接使者後,昭常立即帶着數個親隨,快步向前走去。

另一邊,越國的隊伍裡,公子玉同樣也帶着數個侍衛走了過來。

雙方會面之後,昭常看着公子玉疲憊消瘦的面貌,大吃一驚的問道:“公子,數年不見,何以如此疲憊?可是公子身體有恙?”

公子玉聽到昭常的詢問,回想起他這幾個月來的經歷,頓時長長一嘆:“唉,一言難盡。”

接着,公子玉搖了搖頭,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開口道:“使者遠來敝國,還是先入城安頓,接下來再進行一敘吧。”

昭常雖從公子玉的言語中感到一分疏離之感,但見公子玉不願意述說,也不好過度追問,免得公子玉不悅。

於是,應道:“既如此,就請公子安排吧。”

公子玉微微頷首,接着便命人開路返回吳城。

就在公子玉轉身的一瞬間,昭常竟發現公子玉打了一個哈欠。

這一情況,頓時令昭常一滯。

接着,令昭常更加驚疑地是,這次進吳城,公子玉竟然給他單獨安排了一輛馬車。

要知道,以前昭常出使越國,他與公子玉會面後,都是同坐一輛馬車前去吳城賓館的,這次,公子玉上了另一輛馬車。

感謝書友等得好急的二百賞!

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七百九十七章 相持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六百一十三章 謠言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二百九十八章 反制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二百章 登門送禮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第四十七章 昭陽遺言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成第四百七十七章 東進西出第七百四十章 遊說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亂其心志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計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上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遲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學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側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六百一十三章 謠言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動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三章 王佐陳軫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舉與考覈第二十七章 張儀歸秦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交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禮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見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二百五十四章 接見第三百六十一章 狐疑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糧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九百九十七章 目標第六百四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四百七十二章 內外之事 (爲盟主暮雲_遮加更)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樂極生悲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潛龍勿用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