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內憂外患

太子政頓時眼神一變。

這公子遫乃是公子寧的同胞兄長,與公子寧不同的是,公子遫背靠齊國,無論是朝中還是國外,都有一些實力。

公孫衍見太子政眼神一變,立即開口道:“太子,如今齊國的孟嘗君即將成爲魏國的相國,而公子遫的胞弟公子寧出任滕相,再加上衛君與田文的關係很好,現在太子可謂是內憂重重。若是魏國不幸被秦國打敗,太子或許暫時會安然無恙。

但秦楚兩國聯合之後,秦國不能攻打趙韓,那麼必然會瞄準魏國,就像之前楚國每年都出兵攻打齊國一樣,每年都會攻打魏國。而太子是被秦國所立,魏國每被秦國羞辱一次,大王對太子你的厭惡就會加深一分。如是再三,魏國接連被秦國打敗,魏王或許會受不了向秦國請和,那時,大王不僅已經受不了秦國,恐怕對太子的厭惡也積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如此,不知太子繼續坐在太子之位上,應該如何自處呢。

可是,如果魏國僥倖在秦國的進攻中未曾戰敗,那麼魏國必將與齊國緊密結合,到時,齊王打算換一個與齊國親近的太子,你說大王會拒絕嗎?”

太子政愣了許久。

若是秦國攻打魏國,最苦的便是他這個太子了。

魏國敗了,太子受罪,要是真到了魏王一見他這個太子,就難以遏制的流露出厭惡的神色,他這個太子也就做到頭了。

魏國勝了,齊魏兩國聯繫更加緊密,而他則將由可能被廢變成肯定被廢。

這個太子本來就是在秦國的強迫下被立的,並非魏王的本意,若是齊國準備換人,或許魏王推脫一番,也就順水推舟認了。

想着,太子政突然發現現在魏國內外的形勢,對他極爲不利,於是急忙拱手行禮道:“若非犀首,恐怕我就深陷險境而不自知,請犀首務必要教我,應該如何應對。”

見太子政行禮,公孫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如今魏國得到秦齊兩國的支持,就算被趙國威脅,同樣也有恃無恐。

田文即將擔任魏相,而滕地的誘惑又足夠大,能吸引魏王的慾望。

所以說,齊魏兩國聯合已經無法阻攔。

雖然無法阻止,但是卻可以在齊魏兩國之間摻沙子,讓齊魏兩國添堵。

想着,公孫衍便開口道:“太子,現在對你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阻止公子寧擔任滕相。否則,滕地落入公子寧手中,必將成爲公子遫的臂助。如此,公子遫獲得齊衛滕三國之助,那時,就算大王沒有廢除太子的意思,恐怕公子遫也會有別樣心思。”

太子政點了點頭,問道:“可是犀首,父王對滕國勢在必得,不會放棄滕地的。”

“讓大王放棄滕地自然不可能,但是若是換一個滕相呢?”公孫衍笑道。

“換人?”太子政一皺眉,開口道:“可公子寧滕相的位置,是齊國主動要求的,而滕國則是齊國復立的。”

公孫衍不以爲然道:“太子,那滕國所在,南與薛地接壤,西與宋國接壤,東北兩面都是齊國的勢力範圍,距離魏國的土地還有一段距離。所以說,無論是誰擔任滕相,對齊國來說都沒有區別,全都需要看齊國臉色行事,大不了換人便是。之所以選擇公子寧做滕相,無非是因爲公子寧最得魏王喜愛,打算讓公子寧去滕國做人質罷了。”

被公孫衍點破公子寧擔任滕相的實質,太子政愣了一愣,良久,才感嘆道:“政不久前還在詫異,魏寧與滕望並未交情,魏寧也無治國之才,何以的齊國看重,竟然能以弱冠之齡出任相國,原來是去做人質啊。”

公孫衍笑道:“所以說,只要太子讓人提議,請求齊魏兩國交換人質,以公子寧爲質於齊,那麼齊國也就對究竟是何人擔任滕相無所謂了,只要是魏國大臣便可。因爲,滕國本來就是齊國拉攏魏國的籌碼。”

“交換人質!”太子政眼前一亮,拱手行禮道:“犀首高見。”

“那裡,那裡。”公孫衍謙虛的笑了笑,接着問道:“不知太子心中可有人選?”

太子政點了點,正要說出一個人名,突然愣住,接着搖了搖頭,道:“政手中也有幾個人選,做一個區區滕相,倒也綽綽有餘。但是,明日田文就會擔任相國,並且會提出請公子寧擔任滕相。現在時間緊迫,這些人選,在沒有運作的情況下,恐怕難以與魏寧相抗。”

公孫衍微微點頭,這本來就是他預料之中的事情。

就在太子政糾結人選的時候,公孫衍開口道:“太子,你看翟強如何。”

“翟強?”太子政一聽,猛然搖了搖頭。

翟強乃是魏王很信任的大臣,論資歷,哪怕是魏相都綽綽有餘,哪裡會看得上小小的滕相呢,這不僅是屈才,而且還是對翟強的羞辱。

想着,太子政直言道:“若是魏相的位置,翟強或許還會欣然接受,但是滕相,恐怕翟強不會願意的。”

“太子所言極是,翟強這人老朽瞭解,一直都是奔着魏相的位置去的。”公孫衍贊同道。

接着,口風一變,繼續道:“所以說,若是太子以魏相爲餌,讓翟強去做一段時間的滕相,那麼翟強肯定會搶着去做滕相。”

“以魏相爲餌?”太子政遲疑的看着公孫衍道:“不知犀首的意思是?”

公孫衍笑道:“太子,如今齊魏兩國交好,田文出任魏相,可謂地位極其穩固,翟強短時間內無法上位。秦魏兩國開戰,若是魏國勝了,翟強這個親秦派大臣,恐怕沒有出頭之日。若是秦國打敗魏國,驅逐田文之後,不知太子以爲秦國會不會考慮楚國的意見,從親秦親楚派大臣中挑選一位相國呢。

翟強親近秦國,又對齊國有好感,與楚國的關係很冷漠。這樣的一個人物,楚王一定不希望秦國讓他擔任魏相的。

所以,若是翟強不付出一些代價,他想做魏相的想法,恐怕就會一直都只會是想法。”

第一千零九章 卒飄如風 下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之前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諾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七百八十七章 賣國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九百六十七章 羣臣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四百四十二章 議論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薦)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如期而至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第一千零二章 大勢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國人暴動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衆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一百三十章 麪粉計劃第八百七十八章 決議救燕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八百二十九章 吳侯之死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五百九十二章 分封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一急一緩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襲人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二百四十四章 齊策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風雲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齊 中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風放火第五百零二章 議楚盟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三百九十章 齊越第九百四十五章 兩難抉擇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敗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八百八十二章 趙國出兵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齊聚壽縣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一千零三章 夏澤無水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歸來第四百四十二章 議論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達吳城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開第六百零七章 戰和之辯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許行之死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機出現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