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

魏王聞言點了點頭。

如今楚宋聯軍攻打薛城數月之久,已經疲憊。而齊國損失了十萬精銳之後,同樣也無力與楚宋聯軍繼續作戰。

現在齊宋楚三國之所以沒有退兵,就是因爲擔心率先退兵後,可能會遭到對方的偷襲。宋國擔心齊國奪回薛地,齊國同樣也擔心宋國重新進攻滕國。

所以,魏國的打算是,先派出一個大臣前去擔任滕相,以震懾楚國,繼而勸楚國退兵。若是楚國不願退兵,那魏國自然就要出兵相助齊國,用武力逼退楚國。

而要想完成這樣一個任務,當然需要一個精明強幹的大臣。

想着,魏王不由點了點頭,這個理由可比因爲捨不得兒子好多了。

“賢卿所言有理,那麼賢卿可有派去擔任魏相的人選。”

一聽魏王開口,田文心中暗叫一聲不好。

魏王這是被如耳說動了。

只是,魏王之所以換人,是因爲捨不得兒子。

這種事情,田文既想不出滕國十分安全的理由,也想不出什麼勸說魏王狠下心來得理由。

一時間,眼睜睜的看着魏王與如耳互動,竟無法插入其中,只能在心中暗暗着急。

同時下定決心,等會只要如耳提出的人選稍不如意,那就立即開口反駁。

田文在想什麼,如耳自然不知道,也毫不在意,只是拱手回答道:“大王,臣以爲眼下滕國的局勢,要想達到目的,非重卿翟強不可。”

如耳一說完,田文眼前一亮,緊接着遲疑的看着如耳。

這如耳提出如此不靠譜的建議,難道是因爲魏國自己內部的不和?

說實話,如耳提出翟強的名字的時候,田文還真的是心動了。

不是因爲別地,就是因爲翟強一向被魏王所信任,位高權重並且與秦國的關係十分親近,是一個能與他這個相國分庭抗禮的人。

若是翟強被驅逐,那麼田文他這個魏相,無疑會權力大增,且能有效的削弱秦國在魏國的話語權。

田文可是知道的,魏王之所以答應站在齊國這邊答應的爽快,秦國的支持,可是一個重要原因。

所以說,如果翟強被驅逐,無論是對他田文還是對齊國,都是一件好事。

但是,這個提議實在太扯,田文不敢出言贊同,免得引起魏王對他不滿,認爲他又別樣心思。

再加上讓公子寧去滕國,這是齊國與魏國交易的人質,田文也不敢破壞齊王的計劃,故而,田文沉默了。

田文沒有說話,其他大臣也沒有說話,大殿中一時間鴉雀無聲。

“翟強?”魏王一怔,良久,纔看了看一本正經的如耳,然後又看了看面無表情的翟強,立即眼睛一瞪,大怒道:“此事萬萬不可,賢卿你退下吧。”

由不得魏王不怒,翟強乃是魏王心腹重臣,更是魏國內部同時親近秦齊兩國的大臣,乃是聯繫秦齊魏兩國的紐帶,這個時候讓翟強去滕國,豈不是胡鬧嗎。

況且,讓翟強去擔任那個什麼滕相,這不是在貶斥他麼。

無緣無故貶斥大臣,他魏王還沒有糊塗到這種程度。

話一說完,魏王心中又閃過一絲迷惑。

翟強與如耳一向交好,爲何如何會提出這樣的建議,難道他們鬧翻了嗎?

可是也沒有聽到他們不和的消息啊。

魏王大怒的聲音在大殿中迴響,但是如耳絲毫不懼,不僅沒有退下,反而向前走了一步,拱手道:“大王何辜發怒,滕國現在的情況,已經危如累卵,我魏國上下,在秦齊楚三國中,有此聲望的人,難道還有人比翟強更合適嗎?”

魏王聞言一愣。

剛剛如耳提及秦齊楚三國,瞬間讓魏王想起秦國來。

難道如耳的意思是趁機將秦國引入滕國中。

滕國是齊國所立,即便魏人擔任相國,但論影響力,魏國也比不上齊國。

可是若將有秦國支持的翟強放滕國,那就不一樣了,有了秦魏兩國的支持,翟強足以在滕國之內與齊國抗衡。

而且,翟強去滕國,還能進一步向楚國施加壓力,將秦國也扯進來。

想着,魏國的心中怒氣漸漸平息。

但是依然沒有點頭贊同翟強去擔任滕相。

因爲這不僅讓魏王失去一個重臣,而且形同貶斥,這是不能接受的。

此時,一直在靜靜觀望魏王的翟強,見魏王面上怒氣消散,接着又搖了搖頭,立即出來進言道:“大王,我翟氏一脈世代受魏王重用,如今魏國有事,臣願往滕國一行,對齊楚兩國進行勸和。”

“這···”魏王見翟強主動請求到滕國去,頓時傻眼了。

接着,一股感動之色從心中涌起,這翟強果然一心爲國,竟自願發配。

魏王還沒有說話,另一邊的樓庳見翟強主動開口離開魏國,不管是不是翟強真心的,立即從羣臣中走出來,向翟強拱手行禮道:“先生深明大義,竟然願爲魏國分憂以至於此,在下佩服佩服。”

說着,樓庳不等翟強回答,又向魏王行禮道:“大王,既然翟先生主動請求,何不答應呢。”

魏王直接無視了樓庳的話,不是魏王不信任樓庳,而是魏王知道,樓庳與翟強兩人向來都不對付。

樓庳見魏王不聽,於是便給自己一派的大臣使了這一個眼色。

諸人會意,立即出列,跟在樓庳身後,一起向魏王行禮道:“大王,臣以爲樓大夫所言極是,何不答應翟先生的請求呢。”

魏王依舊沒有答應。

翟強見樓庳看着魏王,一副激動不已的樣子,心中不屑一笑。

接着與一直沉默的太子政對視一眼,相顧瞭然。

而後,翟強立即給翟章等人使了一個顏色。

翟章點了點頭,立即從羣臣出來,大聲道:“臣以爲樓大夫所言極是。”

翟章的聲音頓時壓過其他人的聲音。

衆人見翟強的族弟也出面請魏王同樣,頓時一滯。

緊接着,魏國的親秦派大臣得到示意,紛紛開口,一至請求讓翟強去滕國。

魏王難得的見魏國羣臣達成一致意見,愣了許久,不明所以。

良久,魏王才向田文問道:“相國以爲如何?”

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竹鳥之飛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四百四十章 軍情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八百八十五章 水師北上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賢才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鯉使秦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第三章 王佐陳軫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第一千零三章 夏澤無水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請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劇惡變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來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六百五十章 連環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六章 燕國滅亡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合縱聯盟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三百二十三章 親臨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氣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觸即潰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一千兩百章 決意遷都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謀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結束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戰端再起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當其時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一千零二章 大勢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