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議

唐昧說完,見無人詢問,便退了回去。

接着,熊槐與宋王對視一眼,而後收回目光,施施然道:“越王、宋王,如今擺在我們面前有兩個進攻方向,攻郯城或者攻薛地,不知兩位以爲如何進軍?”

熊槐的話音剛剛落下,越王立即開口道:“當然是進攻郯城了,郯城莒城,這是齊國的重要城池,只要打下郯城,那麼齊國南部最重要的城池莒城就將暴露在我們三國面前。失去了莒城,齊國長城以南,將會盡歸我們三國所有。”

越王說着,眼睛的餘光不由看向宋王,若是進攻郯城,那麼宋國這一次出兵,很有可能會勞而無功。

所以,宋國可能會出言反對。

果不其然,越王剛剛說完,那邊宋王就反對道:“寡人以爲不妥,若是主攻郯城,那麼我宋國軍隊勢必要在東面牽制薛城平陸的齊軍,雖然這樣一來於我宋國無礙,寡人也樂得清閒。”

“但是,如今郯城匯聚齊軍主力,而且還有魯國莒城爲援。憑楚越兩國之力,寡人不擔心兩國攻不下郯城,只擔心郯城高大堅固,沒有一年兩載,恐怕難以攻克。”

“時間太長,若是期間出現什麼變故,恐怕會勞而無功。”

越王聞言呵呵一笑:“那麼宋王的意思是主攻薛地了?”

宋王理所當然的點頭道:“不錯,正是此理。現今那薛城,雖然也有十五萬之衆,但不過是各地拼湊起來的烏合之衆罷了,根本不堪一擊。破薛服魯,攜大勝之威,一舉蕩平郯城莒城,豈不比攻打堅城容易。”

“畢竟,攻打重兵防守的堅城,這是下下之策,必然會損失慘重。”

越王不屑的笑了笑。

宋王說的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其實很沒有道理,不是說這說法沒有道理,而是這做法對越國沒有道理。

郯城比薛城堅固不假,比薛城難攻也不假。

但是難道薛城就容易打嗎?

薛地歷經田嬰田文兩代人經營,已經超過三十年了。作爲薛公的根本,若不是因爲害怕遭到齊王猜忌,沒有修繕城牆,恐怕薛城的防禦不必莒城差,即便是現在,恐怕也不必郯城差到哪去。

更別提薛地人心歸附,衆志成城了。

所以,越王擔心,即便楚宋聯軍能攻克薛城,恐怕也會損失慘重。

雖然越國樂見其成,但是越國出兵之後,還是在他越王親自領兵的情況下,顫顫兢兢的爲楚宋兩國牽制齊軍,然後勞而無功,什麼好處也沒有撈到,白白給楚國做嫁衣,這就不行了。

沒好處的事情,越王不想幹。

想着,越王開口道:“其實不然,這次我們三國之所以圍攻齊國,那是因爲齊國缺糧。去年齊國糧食被燒,接着,今年爲了避免糧食遭到我們劫掠,齊國已經提前焚燒了還在地裡的糧食,可以說,齊國目前是缺糧的。”

“所以,依寡人之見,此戰無需強攻,只需我們圍城不攻,那麼不出一年,齊國不戰自敗。”

宋王心中冷笑一下。

圍城一年?

虧越王想的出來。

如果不是薛地卡在宋國之內實在難受,宋國有何必來趟這次渾水呢!

與各國一眼,在家中觀望不久行了,免得浪費糧食,消耗國力。

所以說,這次宋國參與伐齊,那就是一定要主攻薛地,如若不然,也就沒有參戰的必要。

接着,宋王的目光不經意間從楚國那邊掠過,心中笑了笑,還好,宋國已經提前做通楚國的工作了。

想着,宋王笑道:“越王所說的確有幾分道理,但是齊國富有,並且與趙魏兩國交好,若是齊國在關鍵時候向趙魏借糧,那麼趙魏兩國是否會接糧食給齊國,以此讓我們三國與齊國兩敗俱傷呢!”

“而且,雖然說齊國去年糧食被燒,但是也僅僅只是燒掉了臨淄的糧食而已,其他大城的糧食,可是沒有被燒。今年齊國燒掉的也僅僅只是莒城以南的糧食,莒城以北,齊國的本土,可是絲毫未曾受損。”

“所以說,若是真的與齊國堅持下去,宋國離齊國很近,寡人到時無所謂。但是楚越兩國的產糧區,主要可是集中淮南,要是運到齊魯之地,若是時間託上一兩年,寡人當心越國的糧食會先耗盡啊。”

熊槐聞言點了點頭,開口道:“宋王所言有理,圍城以待齊國糧食耗盡,寡人也十分擔心。莒城乃是齊國南部的中心,且不說那裡積聚的大量糧食,就說郯城,戰略要衝,經過齊國這幾年的不斷加固,其中堆積的糧食也不再少數。”

“所以圍城以待齊國糧食耗盡,寡人以爲並不可取。”

聽到楚王出言反對越王,宋王得意的笑了笑。

越王見此,直奔主題,問道:“不知楚王有何高見,不知是打算攻打郯城?還是攻打薛地?”

說着,越王目不轉睛的盯着楚王,想要看看楚王是否已經站在宋國那一邊了。

熊槐無視了越王的目光,沉默了一下,才搖頭道:“薛地容易攻打,但是我們這次的目的卻是齊國,所以寡人也難以決斷,需要細細思量!”

說着,熊槐看了看宋王,然後又看了看越王,開口道:“不如我們明日再議?”

宋王聞言立即點頭,三國聯軍,自然要達成一致,免得還未與齊國交戰,自己這邊就鬧翻了。

雖然楚宋已經達成一致,但是還得說法越國才行。

於是宋王開口道:“好,寡人也需在仔細想想。”

越王見楚王開口宋王點頭,便也不再強求,開口道:“好,那就明日再議。”

越軍大營。

越王回到營地,將剛剛三國商議的事情一說,然後詢問道:“宋國打算讓楚宋兩國攻打薛地,而讓寡人在東面牽制齊國主力,如何?”

公子蹄方纔並未隨同越王前往鍾吾城議事,而是與越國淮北守將王行一同守衛大營,此時聽到越王所說,立即出來反對道:“父王,此時兒臣以爲不可,楚宋兩國攻打薛地,對我們越國有什麼好處?”

“難道楚宋兩國攻下薛地,還會分好處給我越國嗎?”

公子蹄這次跟隨越王伐齊,目的就是爲了獲取功勞,取得更高的人望,趁機打垮公子玉的。

若是這次越國什麼仗都不大,那麼他就不是白來一趟了嗎!

對此,公子蹄堅決反對。

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七百九十九章 彼來我往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甘茂來投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三百零三章 挫敗第四百零六章 囑咐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齊聚壽縣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九百七十八章 捨得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五百五十七章 聲傳各國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陳軫之死 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羣臣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詐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攻秦國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一百一十章 連橫之策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謀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若有所思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謀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齊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親子待遇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齊聚壽縣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捨棄霸業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書第一千章 出兵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二百九十三章 實施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廣信君田文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南風北吹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第一千零九章 卒飄如風 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四百零五章 調離第九百九十二章 還有一招第二百七十八章 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