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

熊槐想了想,便搖了搖頭,開口道:“薛地富庶,雖然薛城不比郯城,但是在薛公父子兩代人的經營下,同樣不容樂觀,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攻克的。故,要想攻打薛地,寡人想向宋王借五十萬石糧食,以做軍用。”

“畢竟薛地裡宋國近,而立楚國較遠,楚軍補給起來,十分麻煩。”

宋王聞言一愣,本以爲楚王還會加價,索要更多的城池,卻不想楚王竟想要糧食。

五十萬石糧食,楚軍一個月的口糧,不多,同樣也不少。

糧食這東西,雖然重要,但是不比土地,土地沒有了,想要打回來,那就很艱難,但是糧食沒有了,再種便是。

宋王略一估計,宋國這幾年基本沒有發生戰事,糧食倒也充足,這筆糧食,宋國還出的起。

想着,立即應道:“好,那就一言爲定!”

熊槐見宋王同意,亦開口道:“一言爲定。”

兩國談妥之後,熊槐便立即宴請宋王。

······

宋王離去後,景翠遲疑一下,向楚王行禮道:“大王,臣有疑慮,伐齊一事在越而不在齊。若是我們這次與宋國聯合進攻薛地,那麼越國這次就需要在東部牽制齊軍。”

“如此一來,就是我楚國強攻堅城,而越國在一旁觀望。我楚國實力受損,而越國實力沒有損傷,這於伐越不利。”

之前宋王開口的時候,景翠本以爲楚王會再與羣臣商議一番,卻不想楚王直接答應了宋國的要求。

雖然對此不解,但是爲了維護楚王的威嚴,景翠並沒有開口,現在宋國的人離去,景鯉便問了出來。

景翠說完,熊槐還沒有開口,唐昧便搖頭道:“不然,比起薛城,郯城更加堅固,與越國一起攻打郯城,雖然能同時消耗齊越兩國實力,但是能否打下郯城也未可知。若是楚越聯軍在郯城碰壁,齊國因此而聲威大振,到時各國見楚國陷入疲態,趁機聯合齊國與楚國對抗,那麼等到明年,別說伐越,恐怕楚國會自顧不暇。”

“所以,此戰的目的不僅僅只是齊國,還有趙魏秦等國,只要楚國獲得大勝,才能震懾各國,讓他們輕易不敢圖夢楚國,爲來年伐越爭取時間。”

景翠反駁道:“薛城的防禦雖然不比郯城,但是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攻克的。齊國見我們主攻薛地,而越國的軍隊負責牽制,必然會從郯城調軍馳援薛城。那時,我們攻打薛城的難度恐怕還要超過郯城。”

說着,景翠向熊槐行禮道:“大王,攻打薛地一事,比起無法攻克薛城,臣更擔心的是,齊國會趁機重金賄賂越王,不僅會從薛地從容調軍,而且還會交好越國。”

聽着景翠與唐昧的爭論,熊槐輕咳了兩聲,打斷了二人。

對於攻打郯城還是薛地的問題,其實楚國內部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認知。

此戰的首要目的是削弱齊國,其次是削弱越國,再次,是爲了誘使越國明年接着跟隨楚國伐齊。

如今前一個目的已經達成一半,而次要目的就是接下來的目標。

先前,熊槐與諸將商議之時,景翠與唐昧就各執一詞,好像都有道理。

熊槐最初在唐昧的伐交的勸說下,本想站在唐昧這邊,但是景翠的說法也有道理,若是越國勞而無功,恐怕會心生怨氣。

若是越國見楚國從薛地獲得了豐厚的收穫,而越國什麼都沒有撈到,結果導致越國趁機與齊國結交,那就得不償失了。

對於越國是否會與齊國結交的問題,熊槐心中有數,不是不可能。

現在宋王送上這份大禮,熊槐便想到了一個注意。

想着,熊槐便開口道:“柱國司敗所言都有道理,只是,宋王送出八城,已經表明宋國伐薛的決心。若是不答應宋王,寡人當心宋王會暫緩出兵,這樣一來,會對我們的士氣造成打擊。”

“至於攻打薛地,越國勞而無功的事情,寡人打算從淮北拿出五座城池賄賂越國,讓越王牽制齊軍。而且,寡人還打算告訴越王,這次楚宋聯軍將會吸引齊軍主力,待齊國東部空虛,越國儘管向北進攻,最好能光復越國都城琅琊城。”

這···

衆臣見楚王開口,頓了頓,行禮道:“唯!”

······

過了三天,越王這才帶着大軍趕到鍾吾城。

次日,三國高層齊聚鍾吾城中,共商伐齊一事。

在幾天裡,齊國的兵力部署已經被楚國探子查探清楚,彙總楚宋兩國情報後,唐昧走到大廳中間,向越王宋王行了一禮,而後指着廳中地圖上的郯城開口道:“據探子來報,目前齊軍主力由齊將匡章帶領,十五萬齊軍駐守郯城,另外還有數萬齊軍分佈在郯城附近的各縣,並且齊王就在郯城北面的莒城中,莒城兵力不下五萬,郯城莒城一線的齊軍,大約在二十五萬左右,而且全都是齊軍精銳。”

頓了頓,等衆人消化了這個消息後,唐昧指着郯城的西面道:“至於薛地,齊王只給了田文五萬精銳齊軍。但是,據探子來報,田文已經徵發了薛地十四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所有男丁,共得約五六萬人,加上魯國等國派來的援軍,共得十五萬大軍,打算死守薛城。”

唐昧說完,楚宋兩國的人全都沒有反應,這情況兩國早就知道了,此時的介紹,不過說給越國君臣聽的。

越王點了點頭,唐昧所說與越國自己探聽的差不多,只是,越王心中有一個疑惑。

“唐子,齊國兩大名將,章子在郯城,另一個名將聲子,如果不在薛城,那麼他在哪裡?”

越國的探子雖然也查到聲子的下落,但是聲子下落飄忽不定,令越王很疑惑。

唐昧應道:“回越王,據探子來報,經楚宮兩國再三確認,聲子之前曾抵達齊國北地,主持防禦事宜,半月後,聲子抵達平原,接着去了高唐,而現在,聲子正在平陸城。似乎···齊王打算用聲子防守燕趙魏三國,以防三國見齊國空虛,趁機而伐。”

聲子這一路的行程,正是齊國西部北部的防守要地。而平陸城正是防備宋魏兩國的重要城池,聲子在哪裡,顯然是爲了防守宋國的。

越王聞言點了點頭,燕趙魏三國不久前也曾向齊國施壓國,此時齊國有此擔心,理所當然。

想着,越國便不再詢問。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殺機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九十八章 跟我回家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書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五百一十五章 將死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樂極生悲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二百零二章 秦齊聯盟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陳軫之死 上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七十六章 秦使再至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會盟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二十四章 昭氏內爭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三百零七章 這很犀首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趙謀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五百七十五章 戰爭橫財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一千兩百二十三章 劍指子青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八百七十三章 劍指顧城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四百零五章 調離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四百四十章 軍情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八百五十二章 頒佈爵位 中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來楚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五百九十五章 矛盾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二百九十八章 反制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看第二百九十八章 反制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九十二章 攻破秦營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一百三十章 麪粉計劃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書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二百章 登門送禮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親衛第六十二章 秦楚之難第二百七十八章 算計第七百八十七章 賣國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四百九十六章 甘茂來楚 下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禮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陽之外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