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

唐昧見越王臉色一變,立即繼續道:“爲了避免越王白走一趟,寡君打算將淮北靠近越國的東邊五座城池割讓給越國。”

“五座城池!”越王聞言臉色稍稍好轉。

只是比起淮北,越王更在意淮南,現在越國的都城在江水以南的吳城,淮北有些遠了。更何況楚國的廣陵城,實在是讓越國難受。

更重要的是,這幾年楚國一直都在把淮北的百姓往淮南遷移,可以說,現在淮北各縣的百姓比起十年前,幾乎少了一半,尤其是楚國這兩年從齊國獲取的地方,基本已經被楚國遷空沒有多少人了。

比起富庶的薛地,淮北五城···

這代價不夠。

想着,越王爲難的搖了搖頭:“這···”

越蒙見狀,立即開口道:“唐子,楚王這是在看不起我們越國嗎?”

“誤會,這是天大的誤會!”唐昧矢口否認。

越蒙對此沒有理會,自顧自說道:“寡君之所以親自帶領越軍來此,乃是以爲楚王要爲天下百姓討一個公道,這纔出兵攻打倒行逆施的齊國。難道僅僅只是貪圖土地嗎?”

越蒙搖頭道:“不是,若是敝國貪圖土地,在去年齊國受難的時候就出兵了,何必等到現在。”

“···”唐昧無言。

莫非去年公師隅秘密訪楚的事情是一個錯覺?

“結果,寡君響應楚王的口號前來,楚王卻打算進攻薛地。薛地乃是薛公的地盤,雖然薛公附屬與齊國,但是終究不是齊王的地盤,攻打薛地如何能齊王屈服?”

“莫非楚王見齊軍堅守難以戰勝,且又貪圖薛地的富庶,憂心齊國的強大,而特意讓越國前來牽制齊國,以便讓楚國輕取薛地嗎?”

唐昧聽着便知越國對剛剛開出的條件不滿意。

於是拱手道:“大王,這是莫大的誤會啊。非是楚國貪圖薛地的財富,而不願攻打堅固的郯城,而是在爲楚越兩國考慮啊!”

“上次圍攻鍾吾城的事情,寡君一直耿耿於懷,深以爲恥,所以爲了避免重蹈覆轍,這才避開郯城,而攻打薛地。”

“對於薛地,寡君已經決定不要寸地,全部送與宋國,又怎麼會貪圖薛地的富庶呢!”

“什麼?”越王一驚,連忙開口道:“此言當真,楚王竟打算放棄薛地,將薛地全部交給宋國?”

越王與越蒙對視一眼,全都震驚了。

楚王不要薛地,然後又打算送越國五座城池,只爲越國能牽制齊軍。

這對楚國有什麼好處?

難道楚王真是當代好人嗎?

越王搖了搖頭,要是楚王是這等捨己爲人的人,他越王就直接退位好了。

想着,便向唐昧問道:“敢問其故?”

唐昧見越王詢問,當然不會告訴越國,楚國明年攻打越國,楚王擔心接下來守不住薛地,這纔打算以薛地爲餌,讓齊宋兩國不合。

而是解釋道:

“大王,兵法有云,先發制人,而不制於人。”

“如今齊國已在郯城做好準備,要想攻克郯城,楚越兩國要付出的代價太大,這是因爲受制於人的緣故。所以,爲楚國計爲越國計,莫不如避實擊虛,攻打薛地,攻其所必救,以調動齊軍。”

“如此,齊國東部空虛,這纔是我們楚越兩國的機會。”

越王愣了愣,接着遲疑道:“調動齊軍?”

“可是薛地又不是齊王的地盤,若是齊軍不爲所動,固守東部,則如何?”

唐昧笑道:“那當然是強攻薛地,只要拿下薛地,那麼魯國等國就是我們聯軍的囊中之物,屆時楚宋聯軍從薛地揮師東進,向魯國借道,直取莒城,那麼齊國部署在莒城以南的二十萬大軍,將會成爲無根之木,不攻自破。”

越王露出震驚之色,若是按照唐昧所說,那麼齊國將會元氣大傷,並且齊國長城以南的地盤,恐怕除了莒城,其他地方全都保不住。

頓了頓,越王想了又想,好像很好奇的樣子,開口道:“若是齊軍真的被調動,前去馳援薛地則如何?”

說實話,有那麼一瞬間,越王心動了。

話說越國是否可以全力以赴,將齊軍主力全部拖在東部,以便楚宋聯軍順利攻破薛城,然後揮師東進呢?

兩個呼吸後,越王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十五萬越軍進攻二十多萬齊軍防守的城池,他腦子還沒有被驢給踢了。

再說,越國首先需要當心的問題,不是能否拖住齊軍的問題,而是萬一齊軍見越軍落單,打算先解決了勢力較小的越軍,越國如何自保的問題。

所以說,這是楚國的畫餅,這是楚國的誘餌,絕不能相信···

另一邊,聽到越王的詢問,唐昧笑了笑:“若是齊軍救援薛地,十萬以下,敝國就消滅掉,若是十五萬以下的齊軍,那麼我楚軍就先與來援的齊軍決戰。若是十五萬齊軍來援,那麼我楚軍便拖住這一部分齊軍。”

“那時···”唐昧意味深長的道:“正所謂虛而實之,實而虛之,虛虛實實,實實虛虛。若是十萬齊軍留在東部防守,那麼相必以大王之力,立即就可化虛爲實,向北奪取齊國的城池,這不就是手到擒來的嗎!”

越王一怔,沒有回答唐昧的問題,而是問道:“那麼楚國打算要什麼?”

唐昧正了正臉色,不容置疑的道:“寡君的條件是,三國盟誓,一同對抗齊國。事後,薛地歸宋,郯城莒城等城池,這是寡君的目標,至於東部的鄣城以及越國故都琅琊等地,全部交還給越國。而且,未來敝國攻打莒城時,越國宋國必需出兵相助,不知越王以爲如何?”

話音還未落下,那邊,唐昧對面的公子蹄眼中就閃過一絲火熱。

其他地方不說,琅琊城可是越國故都,要是這一戰能收復琅琊城,憑藉這樣的功勞,公子玉如何與他競爭。

想着,公子蹄的臉上瞬間涌現一股潮紅,激動不已的看向越王。

唐昧說話間一直注意着越國君臣的動靜,見公子蹄露出如此形態,心中大喜。接着,見越蒙沒有半分反應,便把目光看向越王。

而越王並沒有反應,正處在沉默之中。

琅琊城以前是越國都城,對於越國來說,這一直是心結所在。而薛城,這是宋國現在的心腹之患。至於郯城莒城,這是齊國最重要也是最富裕的地方。

三國各取所需,全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貌似完美···

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議論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七十五章 昭滑說越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陳軫之死 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示弱博情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二百三十三章 蘇代使宋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七百七十一章 蜀地張若第一百二十一章 齊使蘇代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決心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謀第七百四十章 遊說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三百零三章 挫敗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九百九十九章 以宋制齊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爭 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 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點火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八百七十二章 齊國出兵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二百五十章 牽線搭橋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橋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手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抄家滅族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四百章 往燕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四百零三章 送馬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國攻城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