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局開

議定後,熊槐便宣佈退朝。

接着,讓景鯉左成二人隨侍,在一個偏殿再次召見惠盎。

惠盎在楚宮中沒等多久就得到楚王再次召見,頓時鬆了口氣。

他最怕的就是楚國進行推脫,一旦拖到齊國正是出兵伐宋,那麼就是宋國需要獨自應對齊國一段時間,即便最後宋國打退齊國的進攻,恐怕也會殺敵八百自損一千。

因此,見到楚王,行禮之後,惠盎迫不及待的問道:“大王,不知貴國是否願意出手相助?”

熊槐點了點頭,用不容置疑的語氣道:“宋國乃是楚國盟友,如今齊國屯兵宋國邊境,意圖不軌,寡人自然不會袖手旁觀!”

惠盎聞言立即露出欣喜之色,拱手謝道:“謝大王出手相助!”

熊槐聞言擺了擺手:“惠卿先別急着謝,聽寡人說完。”

“想必惠卿也知道楚國現在的情況,若是出兵與齊國對持,楚國消耗實在太大。所以,寡人準備先禮後兵,派出使者前往齊國勸說齊王不要有僥倖心思。”

見惠盎面有憂色,熊槐繼續道:“當然,齊王也未必願意聽寡人的勸告,所以寡人打算派一位重臣前去宋國用事,向齊王表示楚宋兩國親近之意。”

“若是齊王依舊一意孤行,那麼寡人立即停止修建水渠,然後盡起江淮大軍,出兵援宋伐齊,不知惠卿是否滿意。”

惠盎一愣。

現在楚國的情況,出兵已經不可能了,若是能有一個楚國重臣前去宋國,倒是可以狐假虎威一番。

畢竟齊國現在的情況不是要攻打宋國奪取土地,而是想從宋國獲得糧食。

要是因爲攻打宋國而導致齊國與楚國再起戰端,這也是現在缺糧的齊國所不想看到的。

想着,惠盎微微一笑,拱手問道:“不知大王打算送哪位大賢入宋?”

熊槐指着左成一笑:“乃是寡人心腹重臣,中大夫左成!”

······

齊國。

齊國派往各國的使者陸續回到臨淄,除了出使魏國與中山國的使者帶回了好消息,其他防線的使者全都失敗而歸。

對此齊王顯得毫不在意,或者說根本也不用在意,派出去的使者能否借到糧食,這對齊王來說,都不是事。

反正糧食被燒只是齊國做給其他國家看的煙幕罷了。

只是出使越國的使者返回之後,帶回了一個令齊王遲疑的消息。

齊王面色凝重的向儲子問道:“相國,這越國究竟是什麼意思?”

儲子想了想,開口道:“大王,依臣之見,恐怕是越國害怕了。”

“如今我齊國已經與趙魏兩國結盟,燕國已經服軟,可以說已經解除了北部的威脅,已經可以騰出手來解決南部的問題。”

“南面的楚國,乃是一個比齊國還要強大的國家,齊國要想直面楚國,只會兩敗俱傷。所以,接下來,我們齊國的主要目標,就是與楚國爭取宋國以及越國。”

說着,儲子笑道:“恐怕越國也知道這一點的,所以才故意表現出想要借糧給齊國,卻被楚國阻撓的情況。一面想要用這種方法向我們齊國示好,一面想要激起齊楚兩國的矛盾,避免齊國的目光率先凝聚在越國身上。”

齊王聞言點了點頭,對越國的曖昧不置可否。

對齊國來說,接下來的主要的目標是宋越兩國,這兩個國家,越國的實力比宋國強大許多,但是越國的位置相對偏僻。而實力較爲弱小的宋國,其地理位置卻比越國重要十倍,一旦宋國倒戈,那麼齊國就算是徹底扭轉了面對楚國的弱勢局面。

到時,齊國就可以夥同秦國,聯絡三晉,趁機攻打楚國,一舉奠定齊國的霸業。

所以,偏僻的越國,從來都不是齊國的目標。

想到這,齊王不由以手撫額道:“相國,越國暫時不必理會,只是宋國一心與楚國攪和在一起,這次更是任命楚國的大臣做宋國的卿,試圖借楚國來威脅寡人。”

“雖然此舉對寡人來說,根本毫無意義,但是宋國這麼堅定的站在楚國那邊,那就令寡人很爲難。”

儲子聞言輕輕一嘆。

宋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

因爲宋國不大,所以宋國面對周圍的齊楚魏三國,也沒有直接對抗的勇氣,在外交顯得很被動,輕易不會主動背叛盟約,免得遭到報復。再加上之前鄭國這個悲劇的教訓,宋國在外交上也不敢朝秦暮楚,而是不到緊急之時,不會輕易改換大哥。

而同時,宋國也不小,實力不弱,其他國家想要逼迫宋國改弦易轍,去的軍隊太少,可能打不過宋國,可若是全力而戰,不僅會遭到宋國的全力抵抗,而且還要防備宋國的援軍。

即便打敗宋國,自己也會損失不輕。

若不是上次齊國執意吞併燕國,導致齊國遭到各國圍攻,恐怕現在宋國還是齊國的盟友,而不會投入楚國的懷抱。

想着,儲子沉吟道:“大王,宋國並不是我齊國的目標,現在楚宋兩國親近,臣以爲逼迫宋國倒戈,還需一段時日。”

“在此期間,我齊國一則需要離間楚宋兩國的關係,二則也需要對宋國進行打擊。打擊宋國有兩點好處,一是教訓宋國,對宋國形成強大的壓力,二是用宋國來引誘楚國來援,以此消耗楚國的實力,並且打斷楚國修建水渠的計劃。”

說着,儲子不由搖了搖頭:“可惜的是上次削弱秦國太嚴重了,導致現在秦國自顧不暇,正與趙國在上郡糾纏不清。”

“若是秦國依舊對楚國耿耿於懷,那麼秦齊兩國聯手,拉攏甚至挾持三晉圍攻楚國,那麼宋國只有背叛楚國這一條路,哪裡用得着如此麻煩。”

齊王聞言輕輕一嘆,上次攻打秦國的行動,結果實在是出人意料之外。

二人沉默了一下,儲子開口道:“大王,雖然失去了秦國的助力,但是郢都畢竟離宋國太遠,我們逼迫宋國倒向齊國,終歸容易一些。”

“而且越國對齊國的示好,雖然我齊國不放在心上,但是對宋國來說,情況就有所不同。”

“況且楚國如今正在全力修建水渠,如此勞民傷財,恐怕難有餘力顧及宋國。”

說着,儲子笑道:“大王,我們正可藉着楚王越王送來的東風,聯合魏國逼迫宋國。”

齊王聞言笑着點了點頭:“宋國欠寡人的債,現在是該還了。”

“另外,楚國這三年的心血,寡人也準備要了······”

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戰 上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成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戰勝於朝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一百七十七章 遺贈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薦之策第七百一十八章 廣告與封神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三百三十七章 祥瑞第九百四十九章 齊魏會盟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齊使蘇代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終始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議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達宛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交換大臣第二十四章 昭氏內爭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一百七十七章 遺贈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爭 下第九百五十一章 欺詐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六百二十九章 勸說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達宛城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禮物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 二第三十八章 悲傷楚王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二十四章 昭氏內爭第六百一十九章 兩種可能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第九百九十七章 目標第一千零二十章 異變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一百一十二章 關虎進籠第六百章 心傷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第一百零四章 恐嚇韓國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二百九十八章 反制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劍出鞘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初第九百六十二章 內訌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側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謀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一千零五十章 逃亡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許行之死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議第九百九十七章 目標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會盟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五百一十八章 殺戮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動第三百二十八章 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