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暴漲

結下來的三天時間,從楚國郢都開始,爆發了一場糧食漲價潮。

第一天裡,粟米麥米出現三次大規模的上漲,從三十三錢漲到了六十錢,到了第三天下午,粟米麥米價格穩定在一百錢。

這一情況,數天後波及楚國全境,不多時,楚國境內糧價暴漲的情況就被各國得知。

魏國。

楚國使者爲魏王帶來了楚國的問候,向魏王表達楚王的意思。

楚國使者從魏國大殿上離去後,魏王對着羣臣詢問道:“不知諸卿以爲楚國這是什麼意思?”

相國樓庳答道:“大王,楚王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針對齊國缺糧,希望各國能聯合起來對齊國進行限制。”

“之前,齊國糧食剛剛被燒之時,楚國就已經限制糧食流入齊國,嚴厲打擊走私販糧活動。但是走私活動屢禁不止,原因就在於齊國的收購價格太高,各國的商人有利可圖,不惜鋌而走險。”

“所以,楚國將糧食的價格擡高數倍,就是爲了限制各國的糧食流入齊國,防止齊國破財免災,快速積累糧食。”

魏王對樓庳的話不置可否,長嘆一聲道:“那麼寡人應該怎麼做?是跟隨楚王擡高麥米的價格,關閉一些對齊國的關口,以對齊國進行限制呢?還是什麼都不做,偏向齊國呢?”

樓庳答道:“大王,之前我們出售糧食給齊國,已經令楚王很不滿了,若是這次在偏向於齊國,臣擔心我們魏國會遭到楚國的打擊。而且,我們魏國雖然需要齊國來平衡來自楚國的壓力,但是一個強大的齊國,也不利於魏國,讓齊國出一次血,也未嘗不可!”

“只是如果保持與楚國同步,對齊國進行限制,那麼也會令齊國不滿,這也會讓我們前面所做的一切前功盡棄。”

“所以,依臣之見,莫不如提高麥米菽豆的價格,保持比齊國的價格低二三成,這樣一來就會讓走私糧食的奸商無利可圖,避免我魏國的糧食流入齊國。”

“至於關閉面對齊國關口的事情,後果太過嚴重,臣以爲不可取。”

魏王沉默了一會兒,點頭道:“好,就按相國的意思辦,我們也提高糧食的價格,齊國想要糧食,那就高價來買!”

另一邊,燕趙宋越四國:“提高糧價,關閉一半通往齊國的關口。”

各國的消息的傳到齊國。

齊王一臉不善的看着手中的消息,然後將這些消息傳給儲子季子後,沉默不語。

儲子看完手中的情報後,長嘆道:“大王,如今各國全都提高了糧價,尤其是以楚國爲首的五國,更是封閉了一半面向齊國的關口,淮水河水的關卡大部被封閉,這對我們焚糧購糧的計劃,必將造成沉重的打擊。”

說着,儲子俯首請罪道:“大王,焚糧之計失效,這是臣思慮不周,請大王責罰。”

齊王臉色稍稍舒緩,笑道:“相國說笑了,焚糧之計是寡人親口贊同的計劃,就算計劃失敗,這也是寡人的問題,怎麼能將過錯推給相國呢?”

“再說了,焚糧計劃並沒有失敗。我們借焚糧一事,本來就是爲了瞞住各國,以便爲我們強制百姓種植麥米。如今,不僅我們齊國的百姓已經種上了麥米,而且各國對此絲毫不疑,真的以爲寡人的糧食全被燒了,不正是說明相國的計劃很成功嗎!”

齊王說完,頓了頓,又對季子道:“季子,不知齊各地冬季種植麥米的情況,統計的如何了?”

季子應道:“大王,雖然我們齊國這次種植的麥米有些晚了,但是麥米本來就是可以越冬地糧食,因此,在各地的強制推行下,種植的麥米接近六成。”

說着,季子有遲疑道:“只是,同樣也因爲種植的時間有些晚,這會推遲我們明年種植與收穫粟米的時間。”

“而楚國收穫粟米的時間本來就比齊國早一點,若是明年收穫的時間太晚,臣擔心楚國會趁機來攻,劫掠我們還在地裡的糧食。”

季子說完,儲子亦開口道:“大王,臣也有同樣的憂慮,若是楚越兩國來攻,那麼我們齊國要麼主動出擊,禦敵於國門之外;要麼那些位於長城以南的地方,不等粟米徹底成熟,就直接進行收穫,然後據城而守。而不能等粟米徹底成熟後,再進行收割。”

“雖然楚軍集結行軍同樣也需要時間,但是楚國之前攻打齊國時,不僅劫掠糧食錢財,而且還劫掠人口。所以,我們必須要留出百姓撤離的時間。”

齊王聞言點了點頭:“相國所言極是,若是楚國真的打算前來攻打齊國,那麼寡人也只能選擇提前收穫這些未成熟的糧食了。”

“至於長城以南的百姓因此會面臨糧食不足的問題,寡人只能免去他們這一年的稅賦了。”

儲子季子拱手道:“大王仁義。”

齊王微微一嘆,接着對季子問道:“先生,不知收購各國的糧食的事情,先生打算怎麼解決。”

季子停頓了一下,如果糧食不是最重要的物資,他還真想趁着各國漲價,將齊國的糧食全都賣給楚國,趁機破壞楚國的財政。

想了想,按下心思,正色道:“大王,臣的意思是,既然各國想要擡高糧食的價格,那麼我們齊國奉陪到底。論財力,我齊國不懼任何國家!”

齊王聽到季子的豪言頓時一滯,齊國雖然有錢,但是錢也不能這麼花吧!

季子見齊王臉色一僵,立即解釋道:“大王,經過這一個多月的佈局試探,臣已經大致瞭解,因爲楚國知道麪粉製造方法的緣故,所以楚國趁機大量的收購各國的麥米,如今還依然留在各國的麥米,除了各國官方儲備的那些外,其他貴族以及百姓手中的部分,數量已經不多了。”

“所以,即使麥米的價格漲到三百錢一石,其實也花費不了多少錢,除非各國對我們放糧。”

齊王這才放下心來,各國要是想對齊國放糧,那麼之前齊使出到五倍價格的時候,各國就已經放糧了。

想着,齊王問道:“那麼季子你的打算是···”

感謝書友千鳥飝雪的千賞!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舉與考覈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達吳城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旺財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第七百零六章 悵然淚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來楚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一百三十章 麪粉計劃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下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趙謀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九百一十一章 主少國疑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六百四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第八百一十五章 呂氏兄弟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君擇臣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亦爲圖存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亂其心志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五百四十五章 衝突第五百二十五章 說越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順天應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遺贈第九百四十四章 韓魏之間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應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四百八十二章 叮囑第三百三十章 獻策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第二百五十四章 接見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諾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七百二十八章 德才不兼得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慄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六十一章 再議巴國第二百九十五章 燕伐中山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五百七十二章 城破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國人暴動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三百六十一章 狐疑第七百七十六章第八百二十九章 吳侯之死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連下三城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