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

想着,熊槐看向還在向羣臣兜售自己伐秦之利的公孫衍,輕咳了兩聲,打斷了羣臣的議論,見大家的注意力全都放在自己身上後,纔開口道:“犀首對巴蜀的攻略,的確十分大膽也出人意料,寡人以爲此事或許可以一試!”

公孫衍聞言一喜,但是臉上還沒有浮現出笑意,又聽見楚王開口。

“但是,犀首的計策恐怕也要曠日持久,短時間內根本無法開展,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見到成效。而如今伐越一事已經箭在弦上,正如犀首所言,楚國接下來的目標是越國,所以迂迴攻打巴蜀之事暫且擱置。”

公孫衍聞言失望的拱手道:“諾。”

熊槐接着道:“衆卿,那麼除了迂迴攻擊巴蜀的計劃,可還有其他辦法?”

昭雎應道:“大王,巴蜀路途險要,而且還有名將司馬錯鎮守,要想攻克巴蜀,實在困難重重,除非巴蜀兩地的百姓全都反了,然後內外夾擊秦軍,否則,以秦軍之力,即便我楚國全力出手,也難以在正面取得進展。”

“爲今之計,只能被動防守。從巴地順流而下雖然容易,但是好在江水洶涌,我們防守起來卻也不是很難。”

“大王,臣以爲可以加強巫郡的防守,責令巫郡守加固沔關、扞關,並派遣水師駐紮,以防備秦軍的襲擊。”

“此事可行!”熊槐聞言點點頭,被動防禦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沔關、扞關正是巴郡內的兩道險關,乃是以前巴國防備楚國的重要關邑,但是也正因爲如此,這兩個關邑都是面對楚國設防,卻不能防備順流而下的水師,所以在巫郡駐紮水師已經是重中之重。

以前秦沒水師,現在因爲越國送秦國造船師的關係,極大的加快了秦國水師成軍的速度,離軍成那一天已經爲時不遠了。

想着,熊槐頓時對越王恨得牙根癢癢。

景鯉開口到:“大王,臣以爲僅僅加強巫郡的防守還不夠,現在我們對秦國的封鎖線已經出現問題,趙魏兩國已經突入秦國境內。”

“依臣之見,何不趁此機會與秦國交好,以便讓秦國的目光集中在奪取秦國領土的趙魏兩國身上。”

熊槐微微頷首。

不錯,時移事異,外交也要因時而變。

現在楚國與秦國以趙魏兩國的關係又出現很大的不同。

之前楚國極力拉攏三晉,乃是因爲楚國要借三晉之力對抗秦齊兩國。

現在則不然,趙魏兩國已經正式宣佈與齊國結盟,這樣一來用三晉來對抗齊國的策略已經失效。

另一邊,趙魏兩國現在奪取了秦國關邑之內的土地,這對秦國來說乃是心腹之患。

也就是說現在楚國即使什麼都不做,那麼秦國也會去找趙魏兩國的麻煩,正好楚國現在又把注意力放在東面,無力對抗秦國,此時賣盟友,正是時候!

接着,熊槐突然記起來,五天前南後跟他說秦國打算結親的事情。

或許秦國現在也打算與楚國交好,然後將目光投向趙魏兩國。

恐怕,上次秦使向南後透露爲公子稷迎娶出公主的事情,不僅是羋氏的意思,而且秦王蕩應該也是這麼打算的吧?

羋氏求親乃是爲了獲得楚國對他們這一脈的支持,而秦王蕩則是想暫時穩住楚國,以便解決趙魏兩國。

當然,秦國惱怒楚國這個合縱盟主率各國之兵圍攻秦國,先結親在偷襲楚國報仇雪恨的可能也不是沒有,只是機率很小,除非秦王蕩腦殘,才放着趙魏兩國不理,反而來招惹楚國。

想着,熊槐笑道:“寡人之前聽王后所言,秦國打算替秦王蕩之弟公子稷求親,不知諸卿以爲如何?”

熊槐一開口,下面的羣臣立即就知道楚王已經有意,只是還沒有下定決心罷了。

景鯉立即應道:“大王,臣以爲此事可行。秦關險固,我們楚國要想攻破秦關實在太難,若是能與秦國聯姻,正可暫時穩住秦國,讓秦國放心與三晉相爭。”

“等到秦國與三晉分出勝負,那麼我們楚國恐怕也已經利用這一段時間打垮越國了。”

“到時無論各國與我楚國的關係如何,肯定都會遭遇之前齊國所面臨的局面。所以,若是能讓我楚國修養一兩年,這就是莫大的好處。”

景鯉之後,昭雎出言道:“令尹所言不錯,當前我們的目標已經確定爲越國,附帶削弱齊國,此時的確不宜與秦國交惡。正可借聯姻之機,重新與秦國從歸於好,哪怕是這短短的幾年。”

見令尹與司馬全都開口,唐昧張了張口,然後把話嚥了下去。

與屈原一樣,唐昧也是親齊派大臣。

之前齊國也曾派人走通唐昧的門路,希望齊楚再次重歸於好,並已經許諾楚公主一旦出嫁,那就是太子地的正夫人。

只是現在唐昧回到郢都後還沒有運作,這邊楚王就率先提出連秦意向,接着景鯉昭雎這兩大親秦派大臣出言附和。

如果之前楚王只是露出意向,那麼現在,看着楚王明顯偏向秦國的樣子,唐昧頓時打消了念頭。

畢竟,與齊國聯姻,那麼在齊太子地即將行冠禮的情況下,那麼楚公主的婚事那就要立即提上議程。

然後,楚公主剛剛嫁過去,接着楚國就去攻打齊國,那麼這次聯姻就白費了。

不僅會讓楚公主在齊國遭受冷遇,而且還會讓楚國背上不義之名!

而與秦國聯姻則不然,現在公子稷離行冠禮還有兩三年時間,那時候,楚國前腳送公主出嫁穩住秦國,後腳出兵伐越,一旦成功,到時候秦國來攻打楚國,那就是秦國無禮在先了。

就在電光石火之間,唐昧權衡利弊之後,出言道:“大王,令尹司馬所言甚是,臣附議!”

大部分的重臣全都開口贊同後,熊槐立即點頭道:“好,那就與秦國聯姻。”

說着,熊槐向景鯉道:“令尹,你可以把寡人的意思透露給秦國,就說秦國想寡人求親的事情,寡人已經有所意動,若秦國有意,可以派人來求親。”

“唯!”

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罰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順天應人第九百六十七章 羣臣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第五百六十八章 援軍到來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崩塌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五百九十五章 矛盾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國北上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八百二十四章 宴會之變第四百七十二章 內外之事 (爲盟主暮雲_遮加更)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一百一十四章 齊國戰敗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五百二十三章 一葉障目第九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劍指江淮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劍出鞘第一百一十四章 齊國戰敗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九百九十八章 中山亡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賢才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君擇臣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五百四十五章 衝突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齊國圖宋第一百五十六章 季子論楚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九十六章 申差和秦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六十八章 景翠東移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九百九十九章 以宋制齊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七百六十九章 閬中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四百八十二章 叮囑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國祭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個朋友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上第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南風北吹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四百六十四章 劍指濮陽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三百二十三章 親臨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謀中山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動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