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這很犀首

熊槐開口問道:“賢卿,依你之見公子玉現在是否還有機會與公子蹄分庭抗禮,重新在越國形成勢均力敵的情況。”

陳軫搖頭道:“大王,這恐怕很難,除非大部分的越國老臣站在公子玉這邊,否則公子玉極難扭轉這種不利的情況。”

“當然,若是有越國之外的勢力插手,那麼這情況就另當別論。”

景鯉插口道:“大王,如今我們楚國已經快做好準備了,既然公子玉落入下風,那麼我們何不暗中落井下石,將他逼上絕路。”

“只要公子玉無路可走,那麼就只能鋌而走險了。”

昭魚反對道:“大王臣以爲落井下石之事不可爲,越國的越蒙也是天下少有的智者,而且現在越蒙已經出面爲公子玉撐腰,若是我們暗中行事,難免會被越蒙看破。”

“這樣一來很有可能會對我們伐越的計劃造成困擾。”

景鯉頓了頓,又開口道:“既然不能落井下石,那就錦上添花好了。”

說着,景鯉拱手道:“大王,臣請在伐越之前,再邀請越王進行一次伐齊。如今公子蹄的實力已經超過公子玉,要是越國伐齊,那麼公子蹄是不會放過這次立功的好機會的。”

“只要公子蹄再立功勳,那麼公子蹄的優勢就會更加明顯。”

昭雎贊同道:“大王,令尹之策可行。若是再次進行一次伐齊,不僅可以爲公子蹄增加功勳,而且還可以同時削弱齊越兩國,這無論是對我們接下來伐越還是抗齊,都是有利的。”

“而且,我楚國這些年連連攻打齊國,若是形成常態,更可以麻痹其他各國。”

昭雎說完,唐昧跟着道:“大王,臣附議。”

熊槐見羣臣大都贊同伐齊,笑道:“看來寡人還真是與齊國幹上了。也罷,那就在伐越之前再進行一次伐齊。”

“大王英明!”

“大王!”羣臣行禮之後,已經從衆臣口中揣摩到楚國伐越計劃的公孫衍開口道:“楚國要想伐越,那麼齊趙燕三國暫且不論,只是秦國之事,不是大王如何應對。”

“臣聽說秦國的司馬錯,這些年一直都在巴地打造水師,而且因爲得到越國的支持,戰船已經初具規模,若是秦國在背後偷襲,臣擔心秦國會成爲楚國的禍患。”

熊槐聞言一臉凝重:“不錯,司馬錯的問題,這正是寡人一直擔心的問題。若是等巴地的水師徹底成型,恐怕會立即成爲楚國的心腹之患,雖然寡人有意拔出這顆釘子,但是巴地易守難攻,諸卿何以教我?”

“這···”

羣臣全都面帶難色。

巴地之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入巴三道險關,楚國利用種種便利情況,耗時數代人,這纔拿下兩道險關,入巴之難,可想而知。

熊槐見羣臣全都沉默不語,頓時知道大家全都沒有辦法。

接着熊槐將目光看向公孫衍,問道:“犀首,不知你可有辦法?”

公孫衍搖頭道:“大王,若是楚國打算全力與秦國爭奪巴蜀,那麼臣有辦法。但是,若是大王準備伐越,那麼臣的辦法就沒有用!”

熊槐聞言啞然一笑,不愧是公孫衍!

看來公孫衍還是對秦國念念不忘啊!

雖然熊槐暫時不想招惹秦國,但還是想聽聽公孫衍有什麼辦法。

“敢問犀首,究竟是何辦法?”

公孫衍拱手道:“大王,臣自從被秦國驅逐後,就一直思考怎麼攻破秦關打敗秦國。以前臣把希望放在義渠國身上,事實證明這是可行的。其後,秦國攻下巴蜀之後,臣也曾思考怎麼攻破巴蜀。”

“經過一番考察之後,臣得出一個結論,若是正面強攻關邑,實在太難,只能從背後攻破。”

“背後攻破?”景翠搖頭道:“犀首此言太過想當然了。關中的義渠,立國多年實力強大,這才能成爲助力,但是巴蜀兩地,南面以及西面,俱是蠻人。”

“這些蠻人勢力,小的佔山爲王,中等的不過是一些村寨,大一點的也不過是一縣之地,而且還相互攻伐不斷,根本不堪一用。”

公孫衍應道:“柱國高見,衍也認爲是這樣。”

景翠眼中閃過一道光芒,問道:“那犀首的意思是?”

公孫衍笑道:“既然蠻人難堪一用,那就不用好了,我們還可以用楚國自己的軍隊。”

說着,公孫衍從懷中拿出一面帛布,然後展開道:“諸位請看···”

公孫衍將帛布鋪在大殿之中,這是一份簡易的地圖,十分簡易,地圖只是簡單的描繪出巴蜀這一片的大致輪廓。

公孫衍指着巴地道:“這裡是巴地,巴地的西面是蜀地,東面是巫郡,巫郡的東面不遠處就是郢都,若是司馬錯從巴地順江而下,那麼郢都就會很危險。”

“從巫郡攻打巴地實在太過困難,但是若是換一個方向,從這裡···”

公孫衍的手指指向黔中郡道:“若是從黔中郡派出一支奇兵,一路向西南而行。”

接着,公孫衍的手指從黔中郡移到巴地的南方,然後再移到蜀地的南方,開口道“這一條路線上的勢力,全是都實力極其弱小的蠻人,若是攻破他們不難,而一旦將他們降伏,不僅可以獲得當地的人力,而且還可以獲得一條直達巴地乃至蜀地的道路。”

“楚軍既然能在百年前輕而易舉的南下平定百越,疆域從洞庭向南推進到蒼梧,現在,洮水(廣西境內)也成爲了楚國的河流。所以,臣以爲憑楚軍之力攻打一盤散沙得蠻夷,用力省而成效大,而且一旦拿下巴蜀,不僅可以削弱秦國,而且還可以解除秦國對郢都的威脅。”

“攻打越國,不僅難度太大,而且還容易遭到他國干預,實在是······”

熊槐見公孫衍在下面侃侃而談,大言伐秦之利。

再看公孫衍準備的地圖,顯然這不是突發奇想,而是精心準備的。

可能···這或者並不是五天前才準備的,而是公孫衍來到楚國後就開始準備了吧。

熊槐一手撫額暗道:這果然是公孫衍,即便秦惠文王死了,公孫衍還是那個公孫衍。

寡人就知道邀請公孫衍來就會出事,果然,一開口就想帶歪了樓。

接着,熊槐又向羣臣看去,除了景翠雙眼放光,一兩個重臣有所意動,其他人全都不爲所動。

熊槐慶幸道:“幸好寡人在上次就定下基調,否則,要是三年前第一次開會就邀請公孫衍,說不定,自己都會被公孫衍帶到溝裡去。”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一千零九章 卒飄如風 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四百八十六章 異心同聲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七百一十八章 廣告與封神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二十四章 昭氏內爭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權力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陳軫之死 上第九百零三章 啓用昭滑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九百一十七章 刺殺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國人暴動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六百二十六章 八月之期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七百零六章 悵然淚下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四十七章 昭陽遺言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辭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第九百四十九章 齊魏會盟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四百九十六章 甘茂來楚 下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禮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之前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軍入越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六百零二章 殺機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二十九章 魏國犀首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八十三章 親自救援第七百六十一章 城守府外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二百零一章 燕王拒齊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動來降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亂中有治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再接再厲第一百一十四章 齊國戰敗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請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敵我難分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