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犀首使楚

張壽聞言,紅着眼睛瞪着公孫衍,大怒道:“我們魏國也是秦國的盟友,秦國爲何要攻打魏國。”

公孫衍淡淡的道:“大王,秦國攻打盟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前不久還滅了巴蜀。微臣言盡於此,望大王明察。”

魏襄王聞言流了一身冷汗,要論秦國的仇恨,無疑是魏國最吸引秦國的仇恨,要知道昔日魏國可是差點就滅亡秦國的。

魏襄王每每想到此處,都在嘆恨先君爲何不將秦國滅國,反而留在大患,不堪其憂。

出於對公孫衍的不信任,魏襄王向相國田需問道:“不知相國以爲如何?”

田需聽到魏王的詢問,本想否認公孫衍的話,但是公孫衍說的確實很有道理,對於秦國也是不能不防,魏國此時真的太危險了。

於是,向魏王行禮道:“大王,犀首(公孫衍)所言極是,此時我們魏國還需以保存實力爲先,不可貿然與齊國交戰。”

田需雖然和公孫衍不和,但是田需也是一個合縱抗秦派,而且田需和他亦師亦友的惠施態度相近,都打算連楚交齊抗秦。

在公孫衍合縱之前,田需第一次登上魏相時,就已經開始進行合縱行動,要與楚國結盟對抗秦國了。

可惜被公孫衍和陳軫坑了。

魏襄王見田需也同意公孫衍的看法,於是不再猶豫,道:“立即派人前往秦國,邀請秦國出兵伐齊。只是伐齊之後,我們應當如何應對秦國。”

田需回答:“大王,我們魏國與齊國大戰之後,肯定不會立即交好結盟。所以一方面我們要盡力避免和齊國結下深仇大恨,免得未來不能結盟。另一方面,需要立即派出使臣前往楚國,與楚國交好,如果可以最好合縱結盟。”

“微臣想來,楚國大概也看出了秦國的威脅,所以和齊國絕交之後,並沒有出兵齊國。同時也有和我們魏國結盟之意,不然楚國昭氏一族的昭滑,也不會一直滯留魏國,等待楚國和秦國的消息。”

魏襄王恍然大悟,原來昭滑一直呆在魏國,還有這一層意思。難怪楚趙魏韓四國幫助燕國復國,昭滑沒有呆在復燕的核心趙國,而是跑到了魏國,原本以爲楚國沒有眼力,不知道趙國纔是主力。

現在才知道,楚國的楚王和令尹,卻是眼光過人。

見魏王明悟,公孫衍跟着道:“大王,雖然我們魏國和趙國的關係一向不太好,其實趙國也可以爭取的。”

“雖然趙國的情況比我們魏國要好一些,一則趙國的國土不是大部分直面秦國,受秦國的威脅較少;二則因爲燕國的調解,秦趙兩國關係舒緩,趙國短期內不會和秦國相對。”

“但是,如今秦國已經全取我魏國河西之地,連河東地區都不能保住。一旦秦國全取河東河內,趙國必然直面秦國的兵鋒。”

“因此,爲了能讓魏國充當趙國的屏障,確保河東河內不被秦國佔據,伐齊一事結束後,一旦這兩塊地方有事,趙國也是可以爭取的。”

魏襄王點了點頭,沒有在意,魏國和趙國勾心鬥角相愛想殺一百多年,分分合合實在是常有的事。

“那麼誰可以與出使楚國?”魏襄王在羣臣的身上轉了一圈,最後把目光看向相國田需。

張壽不等田需回答,立即搶先出來道:“大王,犀首多次聯合楚國,與楚國羣臣交好,可以出使楚國。”

“大王,大夫所言極是,微臣附議。”田需立即跟上。

眼不見爲淨,田需認可公孫衍的說法,也認可公孫衍的才華,甚至自認比不上他,但是對於公孫衍這個人,他是極端痛恨的,如果能把他趕走,那就肯定會出手的,哪怕只是暫時的。

“臣等附議。”羣臣見魏王心動,立即附和道。

“好,不知賢卿意下如何。”魏襄王看着公孫衍道。

“···”你身爲魏王已經說好了,那麼身爲臣子,還能反對嗎?

這一刻公孫衍的內心是崩潰的,魏王居然同意了,在這樣一個時候,魏王同意他出使楚國,遠離魏國大梁。

只是面對魏王的目光,公孫衍只能答道:“唯。”

“好,此事就這麼定了,退朝。”

魏國羣臣離去後不久,一名宦官來到魏王身邊,稟報:

“大王,楚國使者昭滑求見。”

“楚國使者,請。”魏襄王聽到昭滑求見,立即召見。

尤其是知道伐齊一事結束後,楚國極有可能成爲魏國的盟友的情況下。

對於魏國來說,現在秦國是盟友,但是這個積累數代仇恨的盟友很不靠譜,魏國不得不隨時找退路。

昭滑進入魏宮後,魏襄王正姿端坐在魏王位置上問:“不知使者來見寡人有何貴幹?”

昭滑走到大殿之中,向魏王行李道:“大王,外臣爲魏國而來。”

魏襄王心中一動,詫異的看了一眼昭滑,道:“奧,先生何以教寡人。”

“大王,齊國滅亡燕國,實力強大。魏國雖然不懼齊國,但是單獨直面齊國,必然兩敗俱傷。爲魏國打算,聯合各國一同討伐齊國,纔是上策,外臣此來,就是打算替魏國再尋找一個盟友。”昭滑道。

齊國以萬乘之國滅亡另一個萬乘之國的舉動,其他國家的確壓力山大。

“如今秦燕趙魏韓五國已經結盟對抗齊國,先生再爲寡人尋找一位盟友,難道楚國也要攻打齊國嗎。”魏襄王驚喜道。

如果楚國也要攻打齊國,那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要是極大的削弱齊國,免除魏國的後顧之憂,魏國面對秦國,底氣會充足不少。

“回大王,我楚國雖然已經和齊國絕交,但是之前畢竟還是盟友。鄙國雖然受到齊國的欺騙,但是也做不出剛剛絕交,馬上兵戎相見的事情。”昭滑搖了搖頭。

“難道先生要去說服宋國與齊國絕交?”

雖然宋國比不上楚國,但是宋國和齊國相連,魏國同時與這兩個國家相接觸,要是楚國能說服宋國和齊國絕交,齊國再次斷絕一臂不說,魏國同樣也不用防備宋國,面臨的壓力最起碼減少一半。

宋國自從宋康王自立後,實在是不安分的緊。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軍入越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三百一十二章 聯姻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軍入越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國退兵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六百九十章 條件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會盟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義獻寶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二百四十四章 齊策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九百八十九章 請罪第一百七十五章 昭滑歸來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六百三十二章 禍不單行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八百二十四章 宴會之變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六百一十三章 謠言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鐵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嘗君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連下三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季子接子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劇惡變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戰端再起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四百零五章 調離第六百九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殺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九百九十八章 中山亡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戰端再起第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陳軫之死 上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五百八十一章 來者不善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一千兩百章 決意遷都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議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絕第六百九十八章 羣起圍攻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九百零一章 大德不德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北涯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順天應人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齊相周最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公子憲章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二百二十一章 交換大臣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七百四十六章 獲罪於天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齊聚壽縣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