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禮物

回到楚宮之後。

環淵正式以臣子的禮節拜見後,開口道:“大王,臣在齊國多年,今日幸得大王相召,才能回返故國。老臣感激不盡,特意爲大王準備了三份禮物,請大王笑納。”

熊槐一愣,自己還沒來得及賞賜,臣子就率先獻禮,這倒是少見。

若是環淵是天下大賢,熊槐都以爲他是在賄賂自己呢。

不過這環淵會送什麼給自己呢?

難不成是獻策!

熊槐心中充滿期待和好奇道:“不知先生有何物送與寡人。”

環淵笑道:“老臣從齊國歸來之時,什麼也沒有帶,就是帶回幾大車典籍,所以老臣所獻之物,也都是一些典籍罷了。”

頓了頓,環淵見楚王面無異色,便道:“大王,老臣所獻的第一件禮物,乃是先師與老臣根據老子言論以及著述整理而成的《老子》一書。”

說着,就見李秋帶着一羣侍者奉上一堆書簡。

《老子》?

莫非是《道德經》!

熊槐翻開幾策書籍,果然是道德經,但是有所不同,全書還包含了許多老子事蹟和言論。

就在放下書的一瞬間,熊槐就想到了這本書的價值,這絕對是一份重禮。

其他的先不說,只要把這本書放在太學,對外說這是老子的親傳弟子所著的老子原文,那麼楚國的那些在野的道家學派的人,肯定會沸騰起來的。

想着,熊槐向環淵道:“重禮,先生這份禮物猶如泰山之重,寡人難以消受啊···”

環淵頓時驚異不已,他想到了楚王可能會對這本書不重視,也想到了楚王可能會把這本書珍藏在楚宮中,唯獨沒想到楚王會認爲自己承受不住。

在環淵驚訝的時候,熊槐繼續道:“老子乃是楚國先賢,我楚國一向都是以道治國,同樣,道家學派在楚國也是廣爲流傳,如此珍貴的典籍,若是寡人一人獨享,這不見是對先賢的不敬,同樣也是對楚國各個道家流派的不尊重。”

“所以寡人打算摘抄一份副本放在楚宮之中,原本放在楚國的太學,讓天下人都一睹老子的事蹟和風采,而且,若是有人打算抄錄此書,寡人免費提供竹簡和刀筆,不知先生以爲如何。”

這種傳播道家學說的事情,環淵當然不會反對,立即笑道:“大王仁義,老臣佩服佩服。”

收下第一份禮物後,熊槐期待的問道:“不知先生的第二份禮物是何物?寡人已經等不及了。”

環淵笑道:“回大王,這第二份禮物乃是半部典籍,名喚《奢靡書》,乃是老臣好友接子、季子兩人合著,可惜的是這本書還沒有寫完,他們便分道揚鑣了。老臣覺得這本書尚可,特意將其獻給大王。”

《奢靡書》這是什麼書?後世完全沒有聽說過啊!還有,這還沒寫完你就敢獻給寡人,並且緊跟《道德經》之後,難道這也是一本神書,只不過後來被秦始皇燒掉了?

熊槐好奇的翻開《奢靡書》,通篇都是管子的事蹟,着重介紹管子奢靡治國的道理。

一口氣讀完,熊槐感慨道:“想人之所不敢想,爲人之所不敢爲,管子果真是聖賢啊!”

說着,熊槐莫名想起幾天前從齊國那邊得到的消息。

難不成齊王在齊國運用奢靡書中策略?

熊槐合上書簡後愣了一會兒,突然問道:“敢問先生,不知接子、季子兩位先生何在?”

環淵笑着點了點頭,道:“回大王,如今季子正在齊王哪裡用事,而接子原本與老臣一起來楚國,只是到了楚國境內後,就與老臣分開了。”

熊槐猛地驚坐起,急忙問道:“先生是說接子來楚國了?”

“正是。”環淵確認道。

“先生可知接子去了何處?”

環淵搖頭道:“這個接子未說,老臣也不知道。”

熊槐猶如失力一般坐下到:“可惜可惜,寡人德行不足,竟未能與大賢一晤,這是寡人之失。”

環淵見狀笑而不語。

好一會兒,熊槐才反應過來,接着看到李秋等人手上已經沒有書簡,便看着環淵問道:“先生這兩份典籍寡人已經收到了,的確是國之神器,社稷重寶,不知先生的第三本典籍是?”

環淵答非所問道:“大王,家師到了齊國後,收下了衆多的門人弟子,並應齊候所請,將老子與上古的聖賢黃帝結合在一起,創建了齊國的黃老學派,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齊國接連兩代人的努力,如今齊國的黃老學派已經成爲與我楚國道家學派並駕齊驅的學說。”

“而黃老學派其中一個流派,根據齊國宮中典藏的管子治國之道,夾雜道家學說後,整理改編而成的《管子》一書,老臣剛剛所獻的《奢靡書》,如果在齊國的稷下學宮,也算是《管子》一書的其中一篇。”

“老臣的第三份禮物,便是齊國黃老學派兩代人數十年的智慧結晶《管子》,算上這半部《奢靡》,一共爲四十二篇。”

“噗”的一聲,熊槐發出一連串咳嗽聲。

剛剛他被環淵嚇住了。

《管子》一書熊槐也有所耳聞,這是許多人合著的書籍,許多年前就有謠言說齊國的稷下學宮的黃老學派中出現了一個專門研究管子的流派,專門編寫管子的事蹟。

但是作爲稷下學宮乃至齊國的精華之一,一直被齊國珍藏,他國之人只聞其名不見其書。甚至,即便是稷下學宮的先生,能一睹《管子》全貌的也寥寥無幾。

當然,稷下學宮號稱黃老學派,自然還有專門論述黃帝老子的書籍,這纔是稷下學宮的核心。

熊槐順了順氣,驚歎道:“難道先生將齊國的管子也帶回楚國了?”

環淵點點頭。

“敢問先生,現在此書在哪?”

環淵聞言搖了搖頭,接着指着自己的腦袋道:“回大王,老臣將書放在這裡了。”

熊槐嚥了咽口水,詫異道:“先生把這本書全都記下了?”

環淵點頭道:“正是如此。”

“老臣不才,承蒙家師不棄,早年被在楚遊歷的先師收爲弟子,到了齊國後,先是與家師一起整理了《老子》,而後年紀大了,就與學宮的大賢一起評定學宮衆多先生的著作,看的多了,評定的多了,難免就把齊國珍藏的《管子》一書給記下了。”

熊槐:“···”

遲疑了一瞬間後,熊槐斟酌道:“先生,寡人聽說齊國的稷下學宮還有一本論述黃帝的《黃帝書》,不知寡人是否有幸一睹。”

環淵笑着搖頭道:“大王瞻仰聖賢,這自然是學宮的榮幸,不過老臣年邁,已經記不下那麼多了。”

被環淵婉拒後,熊槐自嘲笑道:“是寡人貪婪了。”

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九百四十九章 齊魏會盟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敵所必救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鼓動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議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只欠東風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一百零六章 欲建募兵第五百二十二章 吳城內外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陽之外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一千章 出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齊使蘇代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聯姻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國的破綻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諾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國退兵第五百一十四章 宮變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八百三十一章 謠言四起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亦爲圖存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父子情深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九百三十六章 貌合神離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點火第四百三十五章 離心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賞賜第一百三十一章 齊越再戰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七十五章 昭滑說越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罷免田駢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國人暴動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謠言離間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一千兩百二十三章 劍指子青第六百四十章 丹淅之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