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旺財

景鯉聽到楚王的嘆氣聲,開口道:“大王,現在問題的關鍵不是麥米價格是多少,關鍵是百姓不信。依臣之見,何不等明年新麥成熟時,將麥米的收購價格設爲四十錢···”

鬥由聞言大怒道:“令尹說的好,四十錢,百姓是相信了,但是錢從哪裡來?現在各地太府倉庫的錢都是大王借的,我太府沒錢,難道剩下的那些錢,全都交給令尹解決嗎?”

景鯉聞言一滯。

熊槐默然,現在收購麥米的錢,已經把楚國所有的家當全都投進去了,接下來的好幾年,自己這個楚王數着指頭過日子,實在是缺錢。

那麼如何樹立百姓的信心呢?

熊槐想了想道:“太府尹,現在太府裡的錢應該全都還在吧!”

鬥由點頭道:“回大王,正是,如今新麥剛剛種下,無論是之前的錢,還是各地收回來的稅,全都沒有動用。”

熊槐點頭道:“好,太府尹,你去安排一些人冒充其他國家的大商人,然後運送幾批麥米到楚國,然後以六十四錢的價格全部收下。”

“然後,太子不是正式拜師了嗎!明天,寡人宴請郢都所有的官員勳貴,寡人要召開面粉宴,各種面制食物隨大家吃,離開時還可以打包帶回家,想帶多少就帶多少,只要自己能拿得起。”

“還有,寡人的新宮殿要建起來,不僅要建,還要建的又高又大,但是要儘量少花錢,只要三年內不倒,那就算功勞。”

說着,熊槐嘆道:“可惜現在還沒有紙的影子,不然寡人就能糊出三座宮殿!”

然後,熊槐漲紅了臉,高聲道:“總之,寡人要告訴所有的百姓,寡人不缺錢,楚國也不缺錢,連外國的商人都不欺騙,難道還會欺騙本國的百姓嗎?”

“···”

景鯉三人頓時啞然,用謊言告訴楚國的百姓楚王的人品是毋庸置疑的,這似乎有效果吧···

只要謊言不被拆穿!

三人對視一眼,而後全都拜倒:“大王英明···”

“哈哈哈。”熊槐大笑。

這時,一名侍者急忙從殿後走進來,來到李秋身側輕聲耳語。

李秋聽聞後,立即欣喜的走過來道:“大王,王后傳訊,秦美人要生了。”

熊槐聞言一呆。

景鯉三人聞言賀道:“爲大王賀!”

熊槐清醒過來,露出大喜之色。

接着什麼也不說,擺了擺手,讓三人離去,然後便笑呵呵的往後宮而去。

數個時辰後,在緊張期待擔憂等等複雜的心情下,秦美人爲熊槐生下一個兒子。

然後,起一個什麼名字好呢?

熊槐頓時覺得自己好沒有學問。

不久,滿臉喜色的熊槐接見了太子傅環淵。

“先生,寡人剛剛得子,打算爲他取一個名字,卻有些擔心取的名字不好,先生博學多才,所以寡人特意請先生來賜教,請先生指點一二。”

環淵笑道:“恭喜大王,賀喜大王,不知大王打算爲公子取一個什麼名字。”

爲公子起名,這也只有楚王纔有權利,況且楚王又不是第一次爲自己公子起名了,無論楚王起一個什麼名字,環淵都打算說好。

聽到環淵詢問,熊槐不好意思道:“寡人現在欣喜萬分,思緒已亂,不知道起什麼名字好···”

“···”

熊槐見環淵僵在那裡,開口詢問道:“先生,請問起名有什麼規則以及避諱嗎?”

環淵緩了緩心神,開口道:“大王,自古以來起名的方法,無非是五種:信,義,象,假,類。”

“信是指用出身時身體的胎記命名,義是指用出身時出現的祥瑞命名,象是指用於幼兒身體部位的形似之物命名,假是指用萬物命名,類則是起一個和父親類似的名字。大王任取一條爲公子起名便可。”

熊槐又問道:“先生,可有需要避諱的地方?”

環淵搖頭道:“大王,公子乃是大王的第四子,並非儲君嫡長子,無需避諱什麼?那怕是賤名,也代表大王對公子的關愛,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熊槐一聽長子需要避諱,立即問道:“請先生賜教,如果是長子需要避諱什麼?”

環淵疑惑的看了一眼楚王,然後開口道:“大王,因爲儲君是將來繼承王位的人,一旦儲君即位,那麼就需要國人避諱國君的名字。”

“所以爲儲君起名,首先就要避免用國家的名字,以免引起糾紛。然後避免使用官職的名字,避免將來廢棄官職造成官員混亂。然後避免使用名山大川命名,免得百姓混亂無意冒犯國君。還要避免牲畜的名字,免得祭祀的時候冒犯鬼神。最後,不能用器幣命名。凡是總總,都是爲了羣臣百姓方便。”

熊槐點點頭,現在這個兒子,看着心裡才順暢,應該起一個好一點的名字。

但是叫什麼好呢?

熊槐腦袋裡一片混亂。

就在這時,陳軫急匆匆的從外面走快步了過來。

熊槐一見陳軫急促的樣子,心中納悶道:“難道麥米的計劃又出現了波折?”

一想到麥米,熊槐就想到自己窮的厲害。

一想到窮,一個名字脫口而出:“旺財。”

“好名字。”環淵說出口後,才努力的想這個名字好在哪裡?

環淵知道現在楚王欠了一屁股債沒還,於是斟酌着開口道:“大王欣喜之餘不忘國事,時刻牽掛着楚國的命運和前途。旺財一名,這正是公子降生時的祥瑞相對應,即是對公子的期盼,也是對楚國的期待,這···這個名字好。”

“額···”熊槐看來環淵一眼,接着道:“嗯,這個名字不錯,賤名好養活,寡人只希望他能平平安安長大就行。”

此時陳軫急匆匆走進來道:“大王,北方急報,十天前燕趙正式出兵討伐中山國。”

熊槐聞言一怔,喃喃道:“陰了幾個月的天,終於下雨了。”

幾個月前,三晉楚國會盟期間,秦國借給燕國的糧食,在燕趙邊境被一把火稍微灰燼。

隨後趙王與燕王會盟,共同把這個鍋甩在中山國身上。

但是因爲燕國嚴重缺糧,百廢待興,加上正處在農忙之時,兩國要求中山王給一個說法,賠償燕趙兩國的損失,並且交出兇手。

對此中山王堅決不認。

終於,燕國的收穫收穫之後,燕趙同時出兵中山。

大戰爆發,雖然中山國有所準備,但是面對燕趙兩國強攻,依然節節敗退。

感謝書友陳天道的打賞!

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劍出鞘第五百六十八章 援軍到來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敵所必救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圍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三百三十一章 質疑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請第一千章 出兵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七百零七章 圖窮匕見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國宗室第一千兩百三十章 主將人選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會盟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視淮水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棄河東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議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六百五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許行之死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一百二十章 秦韓退兵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四百九十六章 甘茂來楚 下第七百四十一章 薦賢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七章 爲之奈何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邑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之前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七百五十二章 兵戰貴速第三百二十四 賞賜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逼宮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將領調動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戰端再起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二百七十六章 聲東擊西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四百三十章 圍殺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計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請辭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三百三十七章 祥瑞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薦)第三百九十四章 欺詐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