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

熊槐轉頭看向一旁的景鯉和陳軫,問道:“此時是否屬實。”

景鯉和陳軫全都點了點頭。

陳軫遲疑道:“大王,雖然如此,但是也不能說明齊王被打擊後自暴自棄,一蹶不振。臣從齊國的得到的消息,現在齊國雖然奢靡成風,經常召開面粉宴,但是齊王同時慰死吊孤,時常召見大臣,朝議從不缺席,羣臣恪守其事絲毫不見懈怠,所以這一段時日,齊國並無混亂。”

接着,陳軫遲疑了一下才道:“臣從齊國各地收集的消息來看,齊國經過這一段時間休養,似乎已經從上次的大敗中恢復過來,國內開始重新出現繁榮之色。”

熊槐一愣,不自信道:“齊王大開面粉宴,這是不是說明齊國已經掌握了石磨?”

陳軫納悶道:“大王,從齊國對麥米的態度來看,似乎並非如此。因爲齊國並沒有大肆收購麥米,齊國與各國一樣,都知道麥米肯定有問題,因此囤積了大量麥米後,就只是對國內的麥米進行管控,嚴禁麥米離境。”

“如果齊國也得到了石磨,那麼以齊國財力,應該會與我楚國一般,瘋狂收購麥米纔是,但是齊國卻並沒有這麼做。”

“齊國究竟是在鬧哪樣???”熊槐心中暗暗納悶。

“卿等可知齊國這是何意?”

聽到楚王的詢問,三人全都搖了搖頭。

熊槐嘆氣道:“算了,無論齊國想幹什麼,只要齊國沒有掌握石磨技術,那麼齊國在麥米身上得到的好處就肯定比不上我們楚國。”

接着,熊槐對鬥由道:“現在離秋收已經沒有多長時間,開始進行下一步計劃,逐步在各地繼續提升麥米的價格。”

鬥由應道:“臣領命。只是,大王,麥米的價格提高到什麼價位合適?”

什麼價位?

熊槐自然知道鬥由是什麼意思。

現在楚國境內的普通百姓手中,基本上已經無糧可用,即便十倍的價格,也未必能收到多少麥米,現在提價,僅僅是用重利引導百姓種植麥米罷了。

號召百姓種植麥米的事情,以前天下的各國就幹了許多次,但是效果不明顯,原因是不到迫不得已,大家都不吃。

種植粟米,一個農夫拖家帶口,輕輕鬆鬆就可以搞定百畝,但是種植麥米這種需要精心照料的糧食,一個農夫拖家帶口,種植一百畝麥米···

這···

可能不比奴隸輕鬆多少,或者,可能連奴隸都比不上,也有可能根本種不了這麼多···

熊槐自己沒有種過田,但是多多少少聽說過,一畝三分地就是一句熟語,以前分田的時候,自己家那邊,每家每戶不到十畝地。

然後麥米的價格極低,即使是自己想賣,也賣不出去,種植麥米就是無利可圖的事情,所以大家只要手中還有餘糧度日,傻子纔去種麥米呢。

總而言之,就是現在的百姓不願意種麥米。

無論國人還是野人,全都不是奴隸,當然會選擇性價比最高的糧食了,大家都是種了一輩子田,不可能傻傻分不清。

既然不能強制,那就只能引導了。

引導最直觀的辦法,就是提升麥米價格。

熊槐想了想道:“八月份的時候,先將麥米的價格提升到粟米價格的一倍,八月之後,在楚國各地巡視,看有多少百姓在種植麥米,到時候再決定是否再次提價。”

鬥由應道:“唯。”

接着,熊槐對陳軫道:“賢卿,接下有勞賢卿將楚國用一倍粟米的收購麥米的消息,向各國散佈,引誘其他國家的百姓也種上麥米。”

陳軫拱手道:“唯”

數日後。

熊槐接到景鯉彙報,爲太子聘請老師的上官大夫終於回來了。太子的老師,齊國稷下學宮的環淵,和他一同歸來。

“上官大夫與環子何時到郢都?”熊槐問道。

景鯉答道:“回大王,據上官大夫回報,三日後到郢都。”

熊槐點點頭:“卿去準備一番,寡人決定三日後,親自去郢都之外迎接環子。”

景鯉一驚,張了張嘴,卻無法反駁。

一則這是楚王要表現出自己的重賢,二則環子不僅僅只是天下聞名的大賢,環子他除了是楚人以外,還是道家學派開創人老子一脈相傳的傳人。

和莊子這種學自道家學派,然後以老子爲師不同,環子是正兒八經的老子傳人,在楚國道家學派的人羣中,有極高的威望,可以說,他在現在的楚國道家學派的影響力,遠超一直宅在家中修仙問道的莊子。

這種大賢在齊國還不怎麼樣,但是一旦回國用事,那麼分量就很重,現在楚王請他做太子的老師,親自出城迎接,倒也不失禮。

三日後,熊槐帶着太子以及一些重臣早早的來到郢都外相候。

只是到了城外後,一片空空蕩蕩,遠遠望去,沒有一個人。

等候了一段時間,也不見來人。

太子橫見狀,對身前的熊槐道:“父王,我們是不是來的有些早了!”

太子橫有些鬱悶,馬上又多出一個人來管教他了。

熊槐笑道:“不早不早,與大賢會面,只會遲怎麼會早呢。”

時間一點一滴過去,直到日上三竿,才見一個車隊遠遠的駛過來。

到了不遠處,車隊停下,不一會兒,就見上官大夫與一個的老者從車隊中走出來。

熊槐見狀,立即領着太子橫走向前去。

到了近前,熊槐見到了環子真顏,只見其髮鬚皆白卻神采奕奕,雙目炯炯有神,不似尋常老人。

上官大夫行禮道:“大王,微臣奉命去將環子歸國,如今不辱使命,已經將環子從齊國請回。”

環淵行禮道:“老朽見過大王。”

熊槐急忙將環淵扶起,嘆道:“先生之名,寡人聞之久矣,今日得見先生,幸甚幸甚。”

環淵操着濃厚的楚音感慨道:“昔日齊候創建學宮,特意請我的老師前去主持,老朽得到老師的消息,青頭離楚到齊,一晃數十年,如今滿頭白髮,孤身一人在齊國,常常夜裡聽到楚人的歌聲。”

“如今大王不介意我對楚國沒有貢獻,也不認爲我老邁無用,打算將太子相托,這是老朽的榮幸···”

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謀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七百零六章 悵然淚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內應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君臣試探 上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三百三十章 獻策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羣臣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計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二百三十三章 蘇代使宋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江上示警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三百五十章 暴漲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五百四十章 反擊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上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六百四十章 丹淅之敗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抄家滅族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聯盟瓦解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動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五十章 苦獲已齒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陽之外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抄家滅族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遲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下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五百九十一章 轉封 下第六百九十六章 衝動是魔鬼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敵我難分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七十六章 秦使再至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