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 試點襄陽

屈原一怔,臉色慘白,驚恐的看着楚王。

自己犯了什麼錯?

楚王竟然要驅逐我?

屈原心中驚疑不定,種種想法全都冒了出來。

最後,屈原長拜道:“唯大王之命是從。”

熊槐點了點頭,道:“老子云:治大國者若烹小鮮,無勝有,靜勝動,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楚國,大國也,內憂外患,寡人常患之,故欲行變法之事。然以吳子之能,變法期年,人亡政息,寡人憂之。”

“變法之事,牽一髮而動全身。如今天下形勢迥異,齊國滅燕一事,在諸國中率先走出一條與霸業截然不同的道路。雖然齊國失敗了,但是卻並不代表這條道路是錯誤的。”

“所以寡人擔心,若是我楚國再次發生六十年前吳子一般的慘案,我楚國恐怕將有亡國之憂。”

“且夫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所以寡人決定從易事着手,從小事開始。”

原本有些心涼的屈原,聽到這裡頓時熱血沸騰。

楚王這話中的意思,是要再次開始變法了。

而且吸收了上次變法的失誤,這一次是要步步爲營。

屈原拜道:“願爲大王驅馳,萬死不辭。”

熊槐微微頷首,道:

“寡人打算在楚國同時進行兩種變革,其一是廢除國野之別,但是野人有四種,除了楚國直屬的野人以外,其次就數各地封君的野人居多,再次就是貴族收攏的野人,最後是數量不明的逃亡野人。”

“這次廢除國野之別的對象,就是楚國直屬野人以及逃亡的野人。”

說到這,熊槐頓了頓,道:“方纔陳地的事情,給了寡人很大啓發,這次的變法,並不是直接廢除國野之別,而是採用徵募制。”

“徵募的對象就是楚國各地郡縣的國人和野人,徵募的具體事情就是修築襄陽城。”

屈原聞言立即知道楚王讓自己去修築襄陽城的目的了。

楚國的變法,即將在襄陽城開始。

熊槐繼續道:“根據陳地的教訓,本次徵募,不是讓百姓自動匯聚到襄陽,而是直接在各地郡縣設置徵募官,徵募年滿二十的成年男子。”

屈原問道:“大王,徵募官是由地方官兼任,亦或者由郢都直接派出。”

熊槐直接道:“當然是由郢都直接派遣,至於具體的人選,寡人決定從本次大戰中立功的將士中挑選。”

“徵募官的主要任務不同以往各地的徵召,而是如同魏武卒一般徵募,凡是年滿十八,只要身體健全,無論國人還是野人,都可以參與徵募。”

“襄陽建成之後,凡是參與此次築城的人,都可以在襄陽獲得百畝土地,並且在襄陽,不再劃分國野之別。”

“而這第二個變革,就是分田,寡人決定在襄陽不再採用以前的集體耕種制,而是廣開阡陌。將大塊的王田,分成一塊塊小田,交由百姓耕種,並且全部採取國人的十一稅制。”

“變革內容只有這兩項,僅限襄陽一地,具體事由全部交給賢卿負責,寡人只負責提供支援,要人給人,要糧給糧。”

“襄陽成功之後,賢卿就回來,開始全面主持楚國的改革活動!”

屈原瞭然,襄陽城就是變法的一個實驗點。

而且這一次徵募的都是楚國直屬的百姓,並沒有直接針對貴族封君,受到的抵制肯定不會如上次一般。

屈原俯首道:“微臣領命。”

熊槐說完襄陽的問題後,再次想到另一個關於人的問題,也就是楚國地多人少的問題,接着對屈原道:“賢卿,先前你曾對寡人說,楚國不缺地,缺的是人,寡人深以爲然,夫欲成大事,必以人爲本,楚國地多人少,寡人決定增加人口,在楚國鼓勵生育,不知賢卿有什麼建議。”

屈原想了想,道:“大王,增加人口,有兩種辦法,一種方法是從其他國家獲取人口,另一種方法就是大王所說的鼓勵生育。”

熊槐問道:“如何從他國獲取人口?”

屈原答道:“回大王,有兩種途徑,其一是戰爭,通過戰爭掠奪他國人口,其二則是吸引他國百姓來投。”

熊槐搖了搖頭,楚國現在的情況,吸引百姓來投,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做到,至於戰爭···

熊槐猛然想起一件事,那就是楚國新佔的齊國淮北地,這是未來打算放棄的地盤。

土地雖然不能打包帶走,但是淮北的百姓可以啊!

想到這,熊槐呵呵一笑。

或許以後打戰,軍隊還需要附帶一個任務,儘量掠奪當地的人口。

戰爭的事情暫時放下。

熊槐接着問道:“那麼如何鼓勵生育?”

熊槐所知的後世辦法,有直接發錢獎勵的,也有直接送房子的,也有政府撫養的,也有減稅,還有榮譽獎勵的。

熊槐直接無視前三條。

現在還是兩千多年前,楚國窮得很,百姓能一日三餐就是很大的進步,還不能如此奢侈。

若是楚國與秦國一般,倒是可以賜爵,可惜楚國不是秦國。

屈原想了想道:“大王,鼓勵生育也有三種途徑,其一是獎,其二是罰,其三是鼓勵婚配降低成婚年齡。”

“如何獎?如何罰?如何鼓勵婚配?”熊槐問道。

至於降低成婚年齡的事情,熊槐直接無視。

爲了適應戰爭的人口需要,在成婚年齡一降再降的現在,平民家中的女子,已經從周禮最晚的二十三週歲降至最晚十五週歲,再降下去,那就是最晚十三週歲。

最晚十三,那麼正常的成婚年齡,已經不人道了。

屈原思考了一下,道:“大王,獎勵最直接的就是越王勾踐的方法,對生育的家庭賜予獎勵,但是這種方法只適用於人口較少的國家,以楚國之大,這一方法難以施行。”

“我們楚國若是鼓勵生育,則可以進行免除徭役和減稅。一對夫婦生育三人,則可以免除全家徭役,生育四人,則可以降低稅收。”

“若是大王擔心勞役以及稅收減少,可以借鑑秦國的方法,對所有家中超過兩位成年男丁的家庭增加一倍稅賦,促使百姓進行分家,這些新分出的家庭,依然採用正常稅賦,則可避免稅賦的流失。”

第五百七十二章 城破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六十章 目標霸業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攻秦國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六百章 心傷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謀中山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五百五十一章 仇恨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會盟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漸進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田文獻薛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三百二十八章 殺機第三百一十二章 聯姻第九百九十八章 中山亡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萬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六百零二章 殺機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五百九十五章 矛盾第八百三十二章 掘墓挖墳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二百八十三章 戰中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上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方向 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三百一十七章 圖趙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羣臣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機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一千兩百八十章 失魂落魄第六百四十二章 惡戰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發現第六百一十九章 兩種可能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九百八十九章 請罪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九百七十四章 欺詐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攻秦國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來楚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發現第四百八十九章 借兵之約 上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聲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六十五章 楚魏聯姻第五百零八章 風起吳城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戰不出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樂極生悲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六十三章 秦國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