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

熊槐點了點頭,然後看着公子旺財道:“現在人人都知道,趙國公子章在朝野以及軍中的聲望勢力全都遠遠超過了趙王何。可是,現在寡人卻要問你,現在趙國之中,在軍中聲望勢力最高的人是誰。”

“是···”公子旺財臉色一變,然後大驚的看着熊槐道:“父王是說趙主父?”

“不錯,就是趙主父。”熊槐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又問道:“寡人再問你,現在趙國之中,在朝野之中,聲望勢力最大的人是誰。”

公子旺財聞言大吸一口冷氣,應道:“還是趙主父!”

“錯了。”熊槐搖了搖頭。

“錯了?”公子旺財一怔,錯愕的看着熊槐道:“父王,趙王何尚未行冠禮,現在趙國大權還在趙主父身上啊。”

熊槐冷笑道:“不,若是趙主父尚未退位立趙王何爲王,那他自然就是聲望勢力最大的人,可是,從他六年前退位後開始,趙國朝野中聲望勢力最大的人就變了,變成了趙王何的老師以及監國重臣相國肥義。”

“肥義?”公子旺財一聽熊槐提及,頓時震驚的道:“父王是說,名不正則言不順。”

“不錯,正是名不正,言不順。”熊槐笑道:“從趙主父退位開始,先攻打中山國,後攻打秦國,再攻打齊國,他在朝的時間太少了。若非肥義一直對他忠心耿耿,恐怕現在趙國早就出大亂了。

當然,也正是因爲趙主父知道肥義對他忠心耿耿,所以纔敢將國家與趙王何全都託付給肥義。”

“所以,現在公子章想要謀反,他的對手不僅是趙王何,還有趙主父,以及相國肥義。”

說着,熊槐將目光投向北方:“趙王何就不說他了,畢竟他還未行冠禮。先說說趙主父吧!

現在的趙主父正值盛年,而且他當年力壓羣臣開展胡服騎射,而後威壓北邊胡人,擴地千里。數年前又強勢滅亡中山國,接着率六國聯軍敗秦軍於河東,又率五國聯軍強取齊國五都之一的高唐。現在,趙主父在國中的威望已經鼎盛到了極點。

而公子章之所以在朝野軍中有莫大的聲望,其中有七成是趙主父的,因爲他是趙主父的兒子,還有一成是屬於趙王的,因爲他是趙王的哥哥。一旦公子章起兵謀反,背叛趙主父以及趙王,那他在軍中以及朝野的聲望必將衰弱到極點。”

“所以···”熊槐看着公子旺財問道:“旺財,若是公子章謀反,那麼你認爲趙國的將士是願意聽公子章的,還是願意聽趙主父的。”

公子旺財想也不想,直接應道:“當然是趙主父的。”

“是啊。”熊槐沉重的點了點頭,然後開口道:“若是公子章直接宣佈背叛趙主父以及趙王何,那公子章與牛翦手中的兵力肯定不會聽他們的。而若是公子章僅僅只是以趙王何爲目標,即便是他成功的除掉了趙王何···

可他還要面對趙主父的。

以下犯上,起兵謀反,禍亂國家,有了這樣的罪行,若是趙主父還進行妥協,並讓公子章繼承王位。

那趙國從此必將永無寧日,甚至衰弱與亡國,都將是可以預料的事情。

所以,一旦公子章叛亂,那趙主父只有出兵平叛這一條路。

而只要趙主父出面,宣佈公子章爲叛逆,那以趙主父在趙國的聲望,公子章就只有敗亡這一條路。”

熊槐頓了頓,接着道:“不僅是趙主父,還有肥義。

肥義此人,早年曾侍奉趙肅侯,並極得趙肅侯的信任,是以趙肅侯病死之前,曾將趙國與年僅十五歲的趙主父託付於他。而肥義也沒有辜負趙肅侯的信任,一面亦師亦父將趙主父培養成才,一面戰戰兢兢的治理趙國,並讓趙國蒸蒸日上。

數年前,趙主父又將趙王何與趙國託付給他,並讓肥義以相國之尊治理趙國。如今趙國朝野之中,有一大半的大臣都是肥義提拔推薦的。所以,單論肥義在朝的聲望,就算是趙主父也有所不如,更別提他公子章。

一旦公子章反叛,只要肥義振臂一呼,趙國響應的貴族必然成千上萬。

甚至,以肥義三朝元老,接連兩代趙王之師,監國數十年的威望,只要他出面,說不定公子章手中的軍隊,也會直接潰散了。”

說着,熊槐不禁感嘆道:“所以,寡人才會認爲公子章的起事十有八九會失敗,因爲他的實力太虛假,而他對手的實力太強。

他唯一的機會,就是能同時突襲趙主父、相國肥義、趙王何三人,並能將三人全部捕獲。

只要趙主父三人走脫任何一人,那他成功的機會就極其渺茫。

趙主父與肥義就不說,就說趙王何,只要趙王何能逃出生天,他就能憑藉趙王的身份,名正言順的調動整個趙國的力量。因爲,他是趙主父親自確認的趙王,名分已定。而且,從公子章起兵謀反的那一刻開始,公子章就已經失去了他最重要的東西:名分。

而我之所以認爲公子章必定會失敗,那是因爲公子章的實力並不足以兵分三路,且一戰功成。

但公子章的力量太弱了,我從子青的信中看到公子章有意無意的忽略了趙主父。而他們忽略的趙主父的原因,不是因爲他們沒有想到此事,而是因爲他們實力不足。

因爲公子章一旦謀反,就不能保證麾下的軍隊是否真的願意跟隨他們去攻打趙王乃至趙主父,而不是倒戈一擊。

這就是他們不可能成功的關鍵所在。”

說完,熊槐轉頭看向公子旺財,語重心長的告誡道:“旺財,爲父跟你說這麼多,其實說的不僅僅只是公子章,而是在說所有的戰事。

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所以,每次主動發動戰爭,都必須要經過周全的考慮,而不能只浮於表面。

就好比攻打韓國,那就必須要先考慮趙魏兩國的態度,然後探查秦國的想法,甚至,也不得不考慮韓國賄賂齊國的可能。

所以,每次面臨戰爭,其實你的對手並不僅僅只是眼前的對手這個一個,還有隱藏在他身側背後的旁人。

所以孫子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說到這,熊槐看着公子旺財,告誡道:“旺財,我希望你能記住我今天的話,不要跟子青一樣,將楚國以及楚國將士,當作自己的晉身之資。”

“多謝父王教誨,兒臣必銘記在心,不敢或忘。”公子旺財慎重的行了一禮。

頓了頓,又擔憂的道:“父王,若是公子章會失敗,那···三兄那邊···”

熊槐想了想,然後嘆道:“子青那邊···只要他沒有緊跟在公子章身邊,遠離最激烈的戰場,只要他不拼死作戰,那也不是事。

而寡人能做的,除了勸他,那也就只能給他配上一副上好的鎧甲,並給他一筆金錢,讓他多招募幾個勇士護衛他了。”

公子旺財:“······”

數日後,陳軫歸來。

“大王。”此時陳軫坐在臺下,一身輕鬆的覆命道:“自臣離楚去齊,前後一年有餘,花費三萬餘金,珍寶數十件,終於讓齊王與田氏宗親分裂。

之前,田甲叛亂,田文出逃,而後齊王驅逐田氏宗親,不久前,齊王正式下詔罷黜田駢祭酒職位,導致田駢憤而出走,投奔孟嘗君田文。

現在,隨着田文與田駢二人到處散播謠言,加上我們的推波助瀾,齊王地與田氏矛盾徹底激化,短時間內,甚至十年內,他們都不會和好如初。”

Www✿ тTk ān✿ co

“好好好,數年的努力,現在終於有了成果!”熊槐大喜的看着陳軫道::“有勞賢卿了。”

此時,陳軫又拱手道:“大王,臣有罪。”

熊槐一怔:“賢卿何出此言。”

陳軫慚道:“先前臣並不知道大王有意讓公子子鼠拜慎子爲師,是以,臣在齊王地罷黜田駢後,便讓人散佈了慎子道德敗壞的謠言,以阻止慎子接替田駢擔任祭酒。

故而,雖然臣成功的讓慎子失去了做祭酒的機會,但也讓慎子謠言纏身,德行不存。

現在大王讓公子子鼠拜慎子爲師,這是臣的罪過。”

“無妨。”熊槐毫不在意的道:“也算是給子鼠的一個考驗吧,若是他人云亦云,心有牴觸,不能誠心拜在慎子門下,那也是他心遮眼盲。”

陳軫聞言心中更加過意不去了。

頓了頓,陳軫又開口道:“大王,臣這段時間在齊國,聽說過齊王地的一個秘聞。

據說,自齊王地被田甲劫持之後,雖然齊王地很快便被解救,但是也落下了一個病根。

據說,齊王地現在得了心悸腦疾之政,常常與半夜驚醒,並且時常腦痛欲裂。

雖經齊國羣醫診治,但是齊王地的病情卻並沒有好轉。而且,隨着齊國大敗於五國,齊王地的病情更加嚴重了。”

熊槐一怔,立即盯着陳軫問道:“此言當真?”

“十有八九。”陳軫點頭道:“臣離開齊國之前,齊國太子榮已經開始四處求醫了,雖然太子榮打着給自己治病的旗號,但經過臣查探,太子榮根本就沒病。

是以,臣推測,齊王地患病的傳聞,應該是真的。”

熊槐愣了愣,然後笑道:“心悸,腦疾,有意思!”

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一千兩百六十章 君臣試探 上第六百一十二章 析邑攻防戰 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佈局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一百二十一章 齊使蘇代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陽君薨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九百四十五章 兩難抉擇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九十二章 攻破秦營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六百章 心傷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九百九十二章 還有一招第二百七十七章 輕取西都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點火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昭常歸來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降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戰第八百一十五章 呂氏兄弟第二百四十八章 劍指張儀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一百一十二章 關虎進籠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議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齊 中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八百八十六章 樓緩使燕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令尹之才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八百四十四章 苦竹李仲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結束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萬軍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天命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如期而至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六十三章 秦國戰略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九百九十六章 驅逐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見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當頭一棒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自刎明意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