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

魏斌一聽楚王嚴厲指責自己的君上,大驚的看着楚王:“大王,這···何出此言。”

“何出此言?”熊槐盯着魏斌道:“難道寡人還說錯了嗎?”

說着,熊槐嘆恨道:“楚趙兩國的友誼,從吳起之時就已經結下了,百年來,兩國雖有些衝突,但大多數情況都是相互交好,南北呼應的。

所以,子青跟隨公子章兵變,事成,不過是讓本來就已經關係密切的楚趙兩國更加密切一點而已。可因爲楚趙兩國距離太遠的緣故,加深一點密切關係,對兩國的影響根本是微乎其微的

但是,一旦公子章兵變失敗,那楚趙兩國百年交好,恐怕就要毀在子青手中了。”

此時,熊槐嘆息道:“當初,魏文侯時,三晉合一,親如一家,我們齊楚秦三國都在三晉的兵鋒下苟延殘喘。萬幸,就在秦國亡國之際,趙國公子塑叛亂,並邀請魏武侯出手相助。於是魏武侯悍然出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結果失敗而歸。

也正是因爲這一次的出兵,三晉從此分裂,並不斷陷入內戰之中,相互牽制,威勢大衰,這才又我們齊楚秦三國的機會。

寡人不知道當初魏武侯是怎麼想的,因爲當時魏國即便成功的扶持公子塑上位了,三晉最好的結果還是如以前一般,親如一家,而魏國一旦失敗,則趙魏兩國再也不能親密如初。

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所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說到這,熊槐不滿的盯着魏斌道:“成則無功,敗則大潰全輸,明明有魏武侯的前車之鑑了,可子青呢,他依舊還能幹出這種事。你說,子青這事幹的,是不是糊塗到了極點。

況且,子青乃是寡人之子,只要楚國依舊還保持強盛,那麼,公子章爲了拉攏楚國,即便子青沒有參與兵法,他也會任命子青爲相。

可若是公子章事敗,那子青這個公子章親妹妹的夫君,又如何能在趙國立足?”

說罷,熊槐悲嘆道:“寡人不擔心公子章事敗後,趙主父或者趙王何會對子青下手,寡人唯一擔心的是,一旦公子章失敗,子青帶着一羣門客組成的烏合之衆,在亂軍之中有個好歹,那該怎麼辦。

那子青他如何對得起寡人這個生他養他的父親,他又何如對得起爲他生了兩個兒子的趙公主,他又如何對得起他那兩個年幼的兒子。”

說着,熊槐突然臉色一正,目光死死的盯着魏斌:“所以,子青想要寡人出兵牽制齊國並聲援公子章的事情,寡人是不會同意的。”

魏斌聞言心中大急,他沒想到在韓楚燕齊四個國家中,只要公子子青開口,說服楚國的難度應該是僅次於韓國的,結果,現在楚國卻不同意出兵。

“大王,這···”

熊槐見魏斌要開口勸說,立即擡手打斷道:“不必多說,此事寡人心意已決,絕不會出面干預趙國內事的。”

說到這,熊槐又開口道:“還有,不僅寡人不會出手,而且寡人還會去信給子青,讓他也不可參與此事。”

說着,熊槐直接從案上拿起一張白紙鋪好,然後拿起筆來快速寫好信,並蓋上自己的私人印章,最後將信函交到公子旺財手中。

等公子旺財將信函火漆好,並轉交給魏斌之後。

熊槐再次開口道:“魏先生,勞煩轉告子青,就說,如果他對趙相有意,待趙國內亂之後,寡人會派出使者去遊說趙王,請趙王立子青爲相。但是,他也要明白,無論他是否參與叛亂,他趙相的位置都是不穩固不牢靠的。

楚國的實力還在趙國之上,而趙國不僅遠離楚國,而且實力也不弱,這樣的一個國家,是不可能長久的任命一個別國公子爲相的。

還有,若是子青在趙國待的不愉快,寡人也可以派人接他回國,並任命他做楚國的上大夫,十年之後,令尹之位也不是不可能。

請先生轉告子青,讓他千萬不要參與趙國內亂,這是一個老邁的父親的勸說。”

“這···”魏斌手中拿着楚王的信,看着楚王堅定不移的面容,頓了頓,這才無奈的應道:“請大王放心,臣一定會將大王的話轉交給淮陰君。”

魏斌一走,熊槐眼睛微微一咪,立即吩咐道:“傳令給左司馬鄧陵光,讓他立即派人去趙國查探,寡人要知道子青爲何參與此事,難道他忘記了自己是楚國公子了嗎?”

公子旺財聞言,立即應道:“是,父王。”

接着,公子旺財出殿傳了王命,然後又迴轉大殿中。

進入殿中後,公子旺財又見父王依舊緊緊的皺着眉頭,眉目間還清晰可見憂色,見此,公子旺財立即安慰道:“父王不必如此悲觀,兒臣聽說,三兄子青乃是至孝之人,他一定會聽從父王的勸說,不在參與趙國內事的。”

熊槐聞言輕輕點了點頭,但心中的擔憂卻沒有消散半分。

接着,熊槐看了看身側已經束髮並即將的公子旺財,思及旺財馬上也要參與政事了,有心指點他。

於是,熊槐便開口道:“唉,子青身爲楚國公子,他應該知道公子章謀反的事情他不該參與,但是,他還是參與,所以,這其中必定有莫大的原因,才促使他不得不參與其中。

別說什麼趙相的位置,子青身爲寡人的兒子,難道未來楚國令尹的職位不好嗎?

也別說趙國臣服,並以宋國相謝的鬼話,雖然寡人相信公子章說這話是出自自己的內心,但是,如今我楚國正值變法之際,根本無心外事,趙國還有宋國,寡人根本就不稀罕。

子青明知楚國的難處,卻依然如此做了,所以寡人剛剛纔讓知北涯的人去趙國打探,看子青究竟是出了什麼事。

知子莫若父,寡人知道,只要子青在一開始便參與其中的理由不除,他一定不會聽寡人的勸說的。”

公子旺財點了點頭,接着又見自己父王眉心緊鎖,似乎很擔心的樣子,便再安慰道:“父王不必擔心,根據三兄傳回的消息,公子章有代地的支持,又有大將軍牛翦的支持,而且朝野軍中多有公子章的支持者。甚至,爲了能夠確保成功,公子章已經派人聯繫了我們齊楚燕韓四國。

而趙王呢,他不過是一個十六歲的孩子,手中無兵無權,又如何能爭得過公子章呢?

所以,兒臣以爲,即便三兄參與了此事,也未必會有危險。”

“呵呵!”熊槐看了一眼公子旺財,搖頭道:“賢能的人,在事情還沒有發生之前,就能預見事情的成敗,而普通人,往往在事情結束後,都不知道爲什麼會失敗,爲什麼會成功。”

說着,熊槐語重心長的道:“旺財,你還得跟柱國好好學學啊!”

公子旺財一怔,立即拱手問道:“請父王賜教!”

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十二章 膾炙人口第五百九十八章 再辭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圍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聲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攻秦國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三百零六章 現情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秦第二百七十七章 輕取西都第五百一十四章 宮變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八百一十五章 呂氏兄弟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欲救燕第一百二十一章 齊使蘇代第六十五章 楚魏聯姻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軍入越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三百三十八章 迷信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歌聲第一百五十六章 季子論楚第四百五十九章 昭常入秦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儀猝死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三百九十六章 怨念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五百零六章 維穩之策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敗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第六百四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九百三十章 希望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謁者黃歇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壇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國退兵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應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舉與考覈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六百一十八章 宮中第二百二十一章 交換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