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

熊槐送走公子子鼠與公子子牛沒兩日,便得到了公子子青送嫡長子王孫乂回國的消息。

熊槐得到這個消息,心中微微一驚。

子青傳回的消息是說自己這個祖父想念王孫了,所以才送王孫乂回國。

可是,熊槐自己清楚,他根本沒有寫信給子青。

更何況,子青剛剛纔死了母親,他再怎麼老糊塗,也不可能會在這個時候讓子青父子分離。

更何況,現在王孫乂纔剛剛五歲,如何能離得了父母。

更何況,子青他自己就是六歲的時候離開了他母親鄭袖,直到十六歲時,母子才匆匆見了一面,然後母子天人永隔。就這,子青如何能忍心讓他的嫡長子承受跟他一樣的命運。

想到這,熊槐突然想起自己前兩天送走子鼠、子牛的事情來。

如果不是這個原因,熊槐根本不知道如何解釋這個反常的事情。

“難道趙國那邊又要出現極大的變故了?”

現在,熊槐立即吩咐道:“傳令,立即讓左司馬鄧陵光來見寡人。”

“傳召,讓公子旺財立即率兩百近衛軍將士前去迎接王孫乂,讓他務必要將王孫乂平安接回壽春。”

又數日。

公子旺財從邊境迎回王孫乂。

楚王宮中。

熊槐坐在王位上,看着公子旺財牽着一個跟公子子青有六分相像,約五六歲的人走進來。而公子旺財身後,還有一個士人打扮的人。

熊槐知道,這個被公子旺財牽進來人就是他的次孫王孫乂了。至於另一個士人,則應該是奉公子子青之命送王孫乂回國的人。

“父王,兒臣已經接回王孫乂,特來向父王覆命。”

“好。”熊槐點了點頭,然後再次向王孫乂看去。

此時,王孫乂已經雖然滿臉的疲勞,但依然如同一個大人一般,中規中矩的行禮:

“臣孫乂拜見大王,願大王萬福。”

“臣淮陰君門客魏斌拜見大王。”

熊槐在王孫乂完成一整套禮節,並且還沒有出差錯後,不禁露出喜色。

“免禮。”熊槐先向魏斌點了點頭,然後看着王孫乂道:“好好好,原本寡人還擔心你父子青年少離國,可能會在學識禮節上有所不足,但現在,寡人看到王孫你後,寡人就徹底放心了。

連兒子都教導的如此之好,更何況子青他自己呢!”

說着,熊槐又沉吟道:“書雲:下民其諮,有能俾乂,好名字啊,好名字。希望你將來能不負你父子青之望,也不負寡人之望,能成爲治理天下的大賢。”

說罷,熊槐直接向王孫乂招手道:“來來來,快到祖父這裡來,讓祖父好好看看我的好王孫!”

王孫乂見王位上那個陌生的祖父招手,有些不知所措的向一旁的叔叔公子旺財看了看,然後又向送他回楚國的父親門客魏斌看了看。

只是,他轉頭一看,卻見門客魏斌呆立一盤,沒有給他任何提示。而叔叔公子旺財則連連向他使眼色。

見此,他想了想,便起身向王位上走去。

上了王臺,王孫乂在熊槐兩步遠處停下,然後用怯生生的眼神看着熊槐:“大王···”

熊槐立即打斷王孫乂,然後笑容滿面的道:“不,別叫寡人大王,叫祖父。”

王孫乂聞言,看着熊槐和藹可親的笑容,心中緊張盡去,當即叫道:“祖父!”

熊槐聞言,當即大笑着抱起王孫乂,接着微微晃了晃手臂上的王孫乂,感到手臂上三四十斤左右的王孫乂,頓時皺眉道:“好王孫,你怎麼比你爹小時候瘦這麼多啊。

想當年,你爹子青跟你一樣大的時候,可是一個大胖小子,祖父我每次抱他,都感覺沉甸甸的。”

說着,熊槐仔細打量着眼前的王孫乂,感嘆道:“王孫,你太瘦了!是不是你爹虧待你了,怎麼把你養得這麼瘦”

王孫乂聞言,立即反駁道:“祖父,纔不是呢,你錯怪我父君了。我之前也很沉的,我三歲的時候母親都抱不動我了。我弟弟王孫治那纔是真的瘦,都三歲了,我母親還能抱得動他。”

“哦!呵呵呵···”熊槐一聽,看着一本正經的王孫乂頓時笑出聲來。

王孫乂一看祖父笑得眯起眼了,以爲祖父不信,再次開口解釋道:“真的,祖父,我其實是這次回楚國的路上才瘦下來的,祖父你不知道,坐馬車實在太痛苦了,那馬車都晃得我骨頭散架了。

還有,每天天還沒亮就開始趕路,月上中天才休息,連吃飯也是在馬車上,吃不好,也睡不好,然後我就瘦了。”

“這麼辛苦啊?”熊槐一怔,然後轉頭瞥了一眼臺下站立的使者魏斌,接着收回目光,寵愛的看着王孫乂:“看來我的王孫真是在路上累壞了。”

說着,熊槐一邊抱着王孫乂,一邊從王位上站起來,接着向後宮走去:“走,祖父帶你去吃東西,吃完東西,咱們再好好休息一頓。”

而後,熊槐帶着王孫乂回到後宮,將其介紹給秦夫人等人,並將王孫乂託付給秦夫人。

等王孫乂吃飽喝足並沉睡後,熊槐才離開後宮返回大殿。

wωω ☢тт kān ☢¢Ο

大殿中,公子旺財與公子子青的門客魏斌還在等候。

熊槐坐好後,看着魏斌冷臉道:“怎麼回事,子青爲何要匆匆忙忙送王孫乂回國?”

本來,熊槐打算詢問是否是趙國意圖背叛楚國,所以讓子青感到了危機。

但他一想起王孫乂是在趙主父的同意下,才返回楚國,便自己否定了這個問題。

“可是趙國那邊出了什麼問題?”

公子子青門客魏斌聞言,看了看周圍的使者,拱手道:“大王!”

熊槐見此,獨留守衛宮城的將軍屈恢,然後揮手驅散旁人,問道:“是什麼事?”

魏斌從袖中掏出一個火漆木盒,雙手奉上:“公子有密信送上,請大王過目。”

熊槐聞言,對公子旺財使了一個眼色:“呈上來。”

公子旺財聞言,立即從魏斌手中接過木盒,檢查過後,這纔打開木盒,然後掏出一張用紙書寫的信函,獻於楚王面前。

熊槐接過信後,展開一看,卻見信中內容竟是趙公子章欲返,是故子青向他求援,請求楚國在南方牽制齊國,事成之後趙國願獻上宋國爲謝。

看完信後,熊槐微微一怔,然後連忙看向魏斌,問道:“信中內容可是真的。”

魏斌顯然瞭解內情,是以,他一聽楚王詢問,立即應道:“回大王,此事千真萬確,只從公子章在攻打高唐的戰事再立功勳後,無論朝中大臣,還是軍中將士大都以爲公子章賢明。

而公子章被封代君後,他在朝野的聲名已經遠超趙王何,是故,現在公子章在國中已經對趙王多有不敬之舉。

與此同時,隨着趙王何日漸年長,公子章心中也十分擔心趙王何行冠禮後,會掌握國家大權。

是故,數月前,公子章便決定不再等了,決定發動兵變自立爲王。

而君上一直與公子章交好,是以,公子章一開口遊說,君上便答應了下來,並決定幫助公子章起事。

爲了避免兵變事敗,同時也是爲了避免齊國伺機來襲,所以君上這才急忙送小公子回國,並希望大王能出手相助。

公子章已經許諾,事成之後,立即召回宋相仇液,併力推楚臣爲宋相。而且,公子章還答應君上,只要他即位爲王,便會任命君上爲相國,願以楚國爲首,並希望楚趙兩國世代交好。”

熊槐聞言,當即又驚怒又嘆恨道:“糊塗,好糊塗啊!子青你太讓寡人失望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七章 爲之奈何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順天應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手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軍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請辭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三百八十章 對策第七百六十九章 閬中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二百四十八章 劍指張儀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火爆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三百三十七章 祥瑞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三百九十四章 欺詐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三百五十章 暴漲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圍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一千零九章 卒飄如風 下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七百零四章 動作第八章 今時往日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八十三章 親自救援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四百九十四章 消息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五百六十五章 越王臼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殺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七百八十六章 舉國動員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四百九十五章 甘茂來楚 上第三百九十二章 借兵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君不密則失其國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十章 絕交齊國第九百九十二章 還有一招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動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五百零六章 維穩之策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一百二十一章 齊使蘇代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七百零四章 動作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竹鳥之飛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三章 王佐陳軫第五十六章 誘秦攻齊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