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

次日,得到楚王召見的羣臣,全都笑容滿面的走進壽縣別宮。

離開郢都三月有餘,現在江淮已經平定,他們整日無所事事,也都想回郢都了。

想在郢都的熟悉的家園田地,想在郢都的嬌妻美妾,想在郢都的子女,想在郢都親朋好友。

想着,想着,整個大殿中全都充滿了期待與輕鬆的笑容。

不多時,熊槐一臉平靜的走進大殿,看到羣臣面帶喜悅的面龐,心中一片平靜,只是面無表情的走到王位上坐下。

禮畢。

熊槐看着滿殿的文武大臣與江淮貴族,緩緩開口道:“諸卿,江淮經此一亂,各縣新立,百姓未服,貴族不信,百業新復,民生凋敝,內部不穩,國外窺探。”

殿中衆人聽到這,頓時全都大驚的看向王位上的楚王。

大王語氣不對,事情好像有些不對頭,大王這話好像不是要率軍返回郢都的樣子啊。

果然,王位上,熊槐長嘆道:“如是種種,寡人以爲現在江淮還需要寡人親自坐鎮,是故,寡人決定改壽縣城爲壽春城,改壽縣爲壽郢,以壽郢爲陪都,將朝廷遷來壽縣,以鎮內外。”

“遷都!?!?!?”羣臣聞言,全部大驚失色。

原本他們以爲大王只是想在江淮這邊,在壽縣這裡多呆一段時間。

但···他們萬萬沒想到,大王竟然要遷都。

而且還是從郢都遷到壽縣這裡來。

震驚,不,這是晴天霹靂,差點將他們震暈過去。

“大王,遷都之舉萬萬不可啊!”

“郢都作爲我楚國都城已有數百年之久,大王何故突然要遷都?”

“大王,我楚國都城一向都在江漢,爲何遷都淮南?”

“先王陵寢與宗廟俱在江漢,大王爲何棄宗廟於不顧,臣以爲遷都之舉絕不可行。”

“···”

熊槐說完,羣臣只是震驚了數個呼吸,便反應過來,紛紛開口勸諫。

一時間,整個大殿亂成一團,嗡嗡作響。

此時,熊槐見羣臣全都開口反對,不僅微微一愣,雖然他知道將都城從千里之外的郢都前來壽縣,其中阻力必然極大,但他沒想到,他開口後,竟然沒有一個贊成的。

眼看殿中大亂,熊槐立即輕咳了兩聲。

“咳咳···”

羣臣正激動間,突然聽到楚王輕咳,所有人立即噤聲,然後目不轉睛的看向楚王。

殿中的氣氛頓時沉重起來。

此時,熊槐見羣臣停止說話,沉吟了一下,然後看向令尹昭雎,問道:“寡人決定遷都,令尹以爲如何?”

昭雎一見楚王再次開口要遷都,且意志十分堅定的樣子,見此,他心中頓時沉到了低谷。

此時,他突然明白了許多事。

當年,滅越之後,楚王爲何將越國的財富與珍寶全都存放在壽縣,而不是將越國千餘年的積累全部運回郢都。

他突然明白了,滅越之後,楚王爲何會將他、唐昧、屈原、前令尹景鯉,甚至還有早已病故的令尹昭陽全都封到江淮這邊來。

他突然明白了,楚王爲何讓惠盎修建壽縣別宮,擴建壽縣城。

原來,早在多年以前,楚王就已經下定決心要遷都壽縣了。

而遷都壽縣後的好處,他也猜的八九不離十了。

可是,常言道,捨得捨得,得捨得舍,只要懂得放棄,纔會獲得收益,甚至最後的收益會比開始放棄的東西還要多。

同樣,一個人想得到多少,就必須要付出對應的代價,得到的越多,捨棄的也就越多。

遷都的好處是巨大的,同樣,遷都的弊端也是巨大的。

目前的楚國,江漢依然還是國家的中心,不僅有郢都,還有國中最重要的銅鐵器具生產基地宛城,還有楚國最爲肥沃的地區,鄧縣、葉縣等,不僅有故都丹陽,更有三座陪都,鄢城,鄂王城,鄀城。

如此多的重城聚集於此,同樣也聚集楚國大部分的貴族,無論是封地的,還是沒有封地的。

可以說,現在的江漢就是楚國的核心,江漢的實力遠遠超過本來的江淮。

更別提現在,江淮剛剛經歷戰亂,貴族損失慘重,百姓流離失所,元氣大傷。

對比江淮以及江漢,昭雎心中十分清楚,此時的江漢比重遠遠超過江淮。

此時,若是大王將都城從江漢遷到兩千裡外的壽縣,從貴族勢力的核心地帶遷到貴族勢力薄弱的地方。

以千斤之力鉗制萬鈞之重。

這樣,楚王豈能成功?

就算楚王憑藉自己的威望強行遷都了,但是,以後呢,下一任楚王呢?

太子可遠遠沒有現在楚王的威望。

一旦楚王不幸,那麼,等待楚國的,運氣好就是一場內亂,運氣不好楚國那就四分五裂。

耦國,亂之本也。

所以,雖然他明白楚王的決心,明白楚王的用意,明白楚王的目的。但,作爲楚國的令尹,他不能眼睜睜的看着楚王帶着楚國走向絕望的深淵。

想到這,昭雎目光直視楚王,二人對視良久,而後,昭雎低頭行禮道:“大王,臣以爲遷都之事不可行。”

“···”熊槐看着昭雎驚愕不已。

他被拒絕了,第一次被昭雎拒絕了。

君臣相交數十年,他第一次啓用屈原變法的時候,昭雎沒有反對。他決定將楚國的重心轉移到越國,要全力吞併越國的時候,昭雎也沒有反對。不久前,他第二次啓用屈原變法的時候,昭雎還是沒有反對。

數十年來,無論是什麼事,只要他明確表態,昭雎就從來沒有反對過,一直都是盡心盡力的完成自己的委任以及託付。

可是現在呢,在他短時間內平定楚國內亂,在他威望達到鼎盛的時候。

昭雎竟然第一次在朝議上,在他的注視下,開口反對了。

這次是寡人真的做錯了,還是你昭雎做了幾年令尹就飄了?

熊槐有些震驚有些迷茫的看着殿中的昭雎。

頓了頓,見昭雎始終沉默以對無聲抗爭後,熊槐不禁長嘆一聲。

然後,熊槐看向昭雎對面的唐昧問道:“柱國,對於遷都壽縣一事,卿怎麼看?”

唐昧聞言,眼睛餘光看了一眼對面的昭雎,然後又看了看其他大臣。

殿中羣臣,十之八九全都是持反對意見的。

而楚王此時開口詢問,意思就很明顯了。

想着,唐昧拱手應道:“大王,遷都壽縣,事關重大,臣心中有幾個疑問。”

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水軍歪樓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三百九十四章 欺詐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動員全郡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戰 三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謁者黃歇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六百四十章 丹淅之敗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萬軍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十年樹人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亦爲圖存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五百七十五章 戰爭橫財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事半功倍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竹鳥之飛第六百零二章 殺機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三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四百章 往燕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戰端再起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殺的曹賊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戰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六百九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勢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縮之意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六國停火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第五百五十章 烹殺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來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出海修仙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二百六十五章 軍成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個朋友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五百零四章 噩耗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二百零三章 舉兵伐齊第八百六十八章 進退兩難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機出現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點火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來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六百三十二章 禍不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