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

此時,唐昧看着楚王問道:“敢問大王,一旦遷都壽縣,那先王的陵寢以及我楚國的宗廟該怎麼辦?”

熊槐聞言,立即應道:“這好辦,寡人即遷都壽縣,先王陵寢不可輕動,只需讓夷陵尹加強守衛便可。至於宗廟那更好辦,只需將宗廟禮器從夷陵遷到壽縣便可。”

“大王,那郢都羣臣以及衆多的貴族,又該怎麼辦?”

“這也好辦,郢都那邊,只要是有職位在身的,自然全部前來壽縣,壽縣城不比郢都小,這裡完全可以容納郢都羣臣,寡人已經爲他們準備好了府邸。

至於郢都那些無官職在身的貴族,只要他們願意來壽縣,那寡人就十分歡迎。”

“大王,若是遷都壽縣,那郢都王宮以及雲夢的章華宮又該如何處理,是否按照現在的配置留專人處理。”

“欸!”熊槐搖頭道:“寡人是念舊的人,既然寡人到了壽縣,那王宮的人自然也要前來壽縣,至於原來的王宮,只需保養便可。至於章華宮,除了留人負責保養宮殿外,其他的園林獵場,既然燒都燒了,那就是分給百姓,讓百姓去耕種吧。”

唐昧見遷都最重要的事情已經問完,立即拱手拜道:“大王仁德,臣以爲遷都之事可行。”

殿中衆人一聽唐昧同意遷都壽縣,頓時對他怒目而向。

一時間,諂媚君王這四個字,都快寫在他們臉上了。

只是,對於羣臣的看法,唐昧一點也不在意,直接無視了他們,來個眼不見心不煩。

不過,熊槐看到羣臣憤怒的臉龐,心知羣臣對遷都還是極有牴觸。

而爲了儘可能的打消羣臣的牴觸心思,此時更需一個重量級人物開口支持遷都。

想着,熊槐將殿下羣臣全都看了一眼,然後轉頭看向羣臣之首的太子橫,目不轉睛的看着他,沉聲問道:“太子,寡人打算遷都壽縣,太子以爲是否可行。”

“呃···這···”太子橫之前一直遵從自己父王以及老師的教誨,多看,少說,儘量的降低自己在朝的存在感。

所以,自他上朝一來,除非自己奉命監國,否則,甚少主動開口。

而他的父王與羣臣對此也早有默契,甚少將事情扯到他身上。

此刻,他驟然聽到楚王詢問,頓時呆住了。

父王打破了以往的默契,突然拿遷都這麼大的事情問題。

這他要該怎麼回答?

父王需要什麼答案?

還有,羣臣又需要什麼答案?

或許,這緊緊只是父王的試探?

要知道剛剛令尹昭雎明確開口反對了,所以,昭雎的話是不是提醒?

可是,剛剛柱國唐昧有明確表態支持了。

所以,父王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太子橫腦袋隱隱作痛,他最煩的就是猜別人怎麼想的了。

此時,熊槐見太子橫言語間吞吞吐吐,頓時不悅:“太子,你身爲國之儲君,乃是楚王的繼承人,寡人問你話,可,便是可,不可,便是不可,何必唯唯諾諾,讓人看輕!”

太子橫一見父王不喜,頓時感到一股極爲沉重的壓力迎面撲來,已經快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此時,熊槐再次催促道:“可,還是不可。”

隨着楚王的第三次開口,羣臣全都將目光投射到太子橫身上。

此刻,太子橫先是感到正前方有股銳利的目光直刺他的心間,又感到背後有陣陣目光。

於是,他的腦海立即轉動起來了。

遷都?或者不可?

若是不遷都,返回郢都,對他而言,至少是沒什麼變化,他依舊地位穩固。

若是遷都壽縣,那···

那他的羽翼就要折損大半,就好比他最信任的州侯,就是空有爵位而沒有官職的貴族,這樣的貴族,按照父王的說法,是可來可不來的。

一切隨他們自己的意思。

當然,他可以將州侯請過來。

但是,其他人呢?

要知道,他的太子府中,有官職在身的不過區區十餘人,這些人比起他太子府中龐大羽翼來說,簡直不值一提。

若是他將那些貴族門客全都請來壽縣,以他現在的財富,沒有封地,只靠俸祿以及其他貴族貢獻的他,實在承擔不起。

可是,如果捨棄那些依附的人,那他的實力必將遭到重創。

等他到了壽縣,在等在壽縣這邊的貴族慢慢歸附,那要等多久?

五年,還是十年?

在等十年,他就算死了,那也不算夭折了。

想着,太子橫默默在心中自問,他能沉下心來慢慢等嗎?

不能,他不想等,也等不起!

想着,太子橫立即拱手道:“回父王,兒臣以爲遷都不便,一動不如不動。”

熊槐聞言一怔,沒想到今天太子也跟他唱反調了。

“呵呵!”熊槐看着太子橫微微一笑,然後將目光轉到司馬景缺身上:“司馬,卿意下如何?”

景缺聞言,全身頓時一僵。

剛剛羣臣議論的時候,他也噴了兩句,但是,現在楚王單獨將他挑出來詢問,他心中立即膽怯了。

因爲漢北之事,令他始終在楚王面前沒底氣,以致他在朝時議事時,往往都是充當木頭人,工具人。

這段時間一來,他發表的看法,可比隱形人太子橫少多了。以致,現在羣臣議事,都已經有許多人直接不問他了,彷彿他就不存在一般。

此時,驟然被楚王點名,他雖然極度不願開口,更不願反駁楚王。

但是,身爲司馬,身爲景氏一族在朝的門臉人物,在遷都這種大事上,他絕不能閉口不言,更不能妥協。

這一刻,他不是司馬景缺,這一刻,他代表景氏的意見。

而景氏的核心力量全在江淮,全在朝中,遷都壽縣,這對景氏十分不利。

一旦遷都,那他們景氏,就極有可能從楚國最強大的家族之一,淪爲尋常封君,這是所有景氏中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想着,景缺立即應道:“大王,臣以爲遷都壽縣十分不妥。”

說完,景缺立即低下頭顱,不敢去看楚王。

熊槐見狀,臉色一沉,然後冷哼一聲,接着,熊槐沉吟了一下,扭頭看着上將軍昭浪。

昭浪現在才四十出頭,他是先令尹昭陽之孫,之前江淮大反,昭浪舉旗抗擊,熊槐爲了拉攏江淮這邊還沒有謀反的貴族,同時也是因爲先令尹昭奚恤以及昭陽的巨大影響裡,順勢便封渤海君昭浪爲上將軍。

此刻,熊槐從昭浪的眉目間,還能看到昔日昭陽的影子。

看到這,熊槐便略帶期待的問道:“上將軍意下如何?”

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敵我難分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亂其心志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八百七十章 宋國已定第六百一十四章 宋國出兵第二百九十六章 結盟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三百三十一章 質疑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衆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四百九十九章 壽縣之外第五百四十二章 合圍第九十八章 跟我回家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會盟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來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機出現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轍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一千兩百章 決意遷都第六十三章 秦國戰略第二百三十三章 蘇代使宋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殺人誅心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戰 上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許行之死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五十六章 誘秦攻齊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絕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五百三十五章 激怒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十八章 封君貴族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陳軫之死 下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九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四百章 往燕第三十八章 悲傷楚王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第九百六十七章 羣臣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七十七章 越國使者第九百六十七章 羣臣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謀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視淮水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