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齊相周最

只是,那些大臣擡頭一看,見齊王滿臉怒色,但卻眼睛半眯着顯得狹長,而且目光陰鬱,不復往日的光明開朗,彷彿一座將要噴發的火山,正勉力維持平靜但彷彿隨時都要爆發一般。

見此,他們也不敢貿然去觸齊王的眉頭。

不過,雖然其中大部分的人都不敢開口,但是還是有人敢。

此時,陳舉見羣臣之中無人勸諫,立即開口道:“大王,臣以爲田甲作亂,挾大王,殺季子,迫丞相,當此之時,城中一片大亂,右丞相田文乃是迫於無奈才逃亡出城的,而不是與田甲沆瀣一氣,蓄意謀反。”

“呵呵。”齊王地看着陳舉笑道:“陳卿聽說過趙盾弒其君嗎?”

陳舉聞言,頓時無言以對。

當年晉國掌權大臣趙盾在晉國諸子爭立時,因爲先君的託付,而擁立了先君寵愛而他自己並不看好的晉靈公。

而後,晉靈公即位,殘暴不仁,趙盾多次規勸,晉靈公不聽,以致君臣反目。

在找不到趙盾把柄的情況下,晉靈公決定派人刺殺趙盾。多次刺殺無果後,晉靈公甚至直接在宮中下毒,放狗,甚至讓一羣侍衛當場圍殺。

逃出生天的趙盾無奈之下決定逃亡出國,結果,趙盾還沒逃到國外,那邊,其弟趙穿便殺了晉靈公,然後趙盾再次回國掌政。

雖然許多人都在爲趙盾惋惜,爲趙盾打抱不平,說晉靈公是罪有應得。但是,晉國的史書上,明明白白的寫着:趙盾弒其君。

趙盾冤嗎?他一點也不冤,弒君的罪名直到他死也沒洗刷掉,若不是晉國還是他掌政,就憑這五個字,就足以將他滅族。

那現在田文冤嗎?比起遭到國君刺殺的趙盾,田文更加不冤,更加罪有應得,這五個字也足夠將他滅族了。

想着,陳舉張了張嘴,瞬間敗退。

此時,齊王地見陳舉退回席上,不再開口,然後又看了看羣臣,在羣臣無人說話後,再開口道:“右丞相田文畏罪逃亡,左丞相接子被叛逆所殺,相位空懸,寡人決定重新選相。”

說着,齊王地又看了看大夫陳舉,本來,他昨夜見到陳舉時,就有意讓他擔任相國了。

可是,在陳舉剛剛替田文辯解之後,他又改變了想法。

宗室大臣靠不住!

想着,齊王地看了看羣臣,然後又皺起眉頭。

這些個大臣,每一個來解救寡人於危難的,無能!

想了想,齊王地緩緩開口道:“武垣大夫周最,在以前曾侍奉先王,連魏親韓,功勳顯著,先王稱之曰賢,且寡人試之於武垣,期間趙國無犯,燕國臣服,武垣政通人和,家給人足。

是故,寡人決定任命周最爲相。”

羣臣聞言,頓時一片譁然。

周最何許人也,那可是西周公的公子,西周公一直打算以他爲太子呢!

可是,周最聽說了後一直都沒回去,反而一直滯留齊國用事。

雖然周最此人很有才華,但是,周最這個人連自己國家都不要的人,還會一心一意爲齊國辦事嗎?

此時,大臣祝弗立即拱手道:“大王,臣聽說作爲臣子的最大心願就是能建立功業,然後裂土封君。可是周最其人呢?

現在,周最只需要回到西周國,就可以擔任太子,日後便可繼承西周國。西周國雖小,但也有百餘里,大小城池三十餘座,人口數十萬,有天下最富裕的洛邑,更有天下各國乃至大王都眼熱的九鼎。

可是,這些周最全都不在意,那周最他在意的是什麼呢?

是以,臣以爲周最所謀甚大,必定對齊國不忠!”

說着,祝弗長拜道:“還請大王三思,另立丞相。”

齊王地聞言冷冷一笑,周最與面前的這些大臣全然不同,這些人在齊國都有自己家族,自己的關係網,而周最可以依靠的只要他這個齊王。

想着,齊王地絲毫不爲所動,不置可否道:“寡人心意已決,諸卿不必再勸,退朝!”

當日,田甲全族慘死於臨淄城中,接着,衆多與田甲有牽連的大臣(大部分都是田氏宗親)遭到貶斥,緊接着,整個臨淄城中都貼滿了抓捕孟嘗君田文的公告。

一時間,整個臨淄城的空氣中,都充滿了血腥味。

接着,當日下午,齊王地聽說了王蠋的賢明,然後讓太子榮拜王蠋爲師,封王蠋爲太傅,並主持稷下學宮。

另一邊,原本逃出臨淄的各國賓客,聽說田甲之亂被平定後,又開始返回齊國。

半月後。

周最從武垣返回臨淄,並立即被齊王地召見。

此時,齊王地看着殿中的周最問道:“丞相,田甲之亂,叛逆田文逃出臨淄去了魏國,現在被魏國庇護,而寡人派去接收薛地並抓捕田文家人的人,卻連薛城都進不去。

Wшw▪ttκan▪c ○

寡人如今不僅不能洗刷恥辱,反而還因爲薛地而威嚴掃地,不知丞相何以教寡人。”

周最聞言立即在心中微微一笑。

齊王地的問題並沒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從武垣來臨淄的路上,他一直都在思索他回到臨淄後,會面臨的問題。

而其中最棘手的,就是孟嘗君田文的問題。

一方面孟嘗君佔着自己是齊國宗室,肆意插手齊國朝政,安排親信,田甲之所以兩度被俘,還能擔任防守臨淄的重任,這是田文極力要求的,是齊王對田文的妥協。

同時,孟嘗君極其擅長籠絡人心,國中貴族宗室多有歸之,而這些人聚集在孟嘗君的身邊,每每以自己的利益爲中心,而罔顧齊國的利益。

所以,這些年齊王與孟嘗君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甚至爲了匡章之後的齊國主將位置,二人還多次不歡而散,這也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所以,齊王地對孟嘗君的態度,這是毋庸置疑的,是極其戒備排斥的。

另一方面,孟嘗君的大名遍傳天下,世人皆稱之曰賢。

這樣一個人,直接殺掉對齊國以及齊王的名聲極爲不利,一不小心,昏君的帽子就會直接栽到齊王頭上,更會引得世人對齊國以及齊王的遲疑,而不再前來齊國。

而這同一件事情,卻產生了截然不同的看法,就是齊王想要乘機搞死田文,而遭到羣臣反對的原因。

同時,他也知道,齊王地任命他爲丞相,並在他會臨淄後的第一時間便召見他,其目的爲何。

雖然他知道此時附和齊王對齊國以及齊王極爲不利,但是,這算得了什麼呢!

孟嘗君田文聲名顯赫,這不僅對齊王是個威脅,而且對他周最更是一個威脅,甚至田文對他的威脅遠遠超過齊王。

田文在田甲之亂中逃亡,由此看出,其實田文對齊王的威脅並不大,可是呢,當年田文一從魏國歸來,便立即被任命爲丞相。

這···要是不久後,齊王心中對田文的怨恨消散一些,然後又有人爲田文說情再然後田文再次從魏國歸來,憑田文的聲望地位,那···他好不容易纔獲得的丞相位置,也一定會拱手讓人的。

所以,爲了這個丞相的位置···趁他病要他命,趁機搞死田文才是對他最有利的。

而且這也是齊王心裡想要的不是!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二十二章 再議變法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義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伐秦弱楚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縣許行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四百零六章 囑咐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一急一緩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九百四十四章 韓魏之間第一千零九章 卒飄如風 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國退兵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九百一十四章 序幕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來楚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一千零一百章 緘默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齊聚壽縣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動第九百七十四章 欺詐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結束第三百章 會盟第七百一十四章 漢北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謠言再起第六百一十八章 宮中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動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六百九十章 條件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縮之意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九百零八章 濫竽充數第七十二章 驚聞莊子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產神器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謀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七百六十六章 天殺的曹賊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四百二十五章 衝鋒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壇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當頭一棒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六百九十章 條件第五百九十六章 舍與得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五十六章 誘秦攻齊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戰 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勢第二十二章 再議變法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戰七第一百一十二章 關虎進籠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六十一章 再議巴國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定策第五百一十五章 將死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賢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