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

三天時間就在眨眼間過去。

楚國大殿中。

“拜見大王。”

“免禮。”

熊槐坐在王位上接受了羣臣朝拜後,看着羣臣笑道:“諸卿,之前五國接連伐我,陳蔡淪陷,淮北漢北險些不保,全賴羣臣齊心策力,將士用命,我楚國這才渡過難關。

有功則賞,有過則罰,此寡人之寶也。三日前寡人已經賞賜了國中百姓,現在該輪到諸卿了。”

說着,熊槐停頓了一下,見羣臣雖然臉色沉重,但是聽到賞賜之後,臉色無不稍稍和緩柔順一些,甚至連大殿緊張的氣氛也微微爲之一鬆。

見此,熊槐看向昭雎道:“令尹,此戰卿苦戰三國許久,最後不惜以身爲餌,大破齊魏宋三國聯軍,徹底扭轉了戰局,此功大焉。

現在卿的爵位是射陽侯,寡人決定再給賢卿晉爵一級,封射陽公。同時,鑑於卿的封地射陽,其內百里都荒蕪貧瘠,難以開墾,是故寡人這次不再賞賜百姓,而是加賜賢卿食邑五千戶,以獎功勳,望令尹再接再厲,繼續建立功勳。”

羣臣一聽,頓時震驚的看了看楚王,接着又羨慕的看了看昭雎。

侯爵變成了公爵,不是縣尹自封的公,而是實實在在的公爵。這賞賜就已經夠豐厚了,更何況還有額外的食邑五千戶。

大王對昭雎也太好了一些。

一時間,殿中所有大臣看着昭雎的目光都充滿了羨慕。

此時,熊槐看着羣臣羨慕的目光,心裡微微一笑。

這次他重賞昭雎,目的不僅僅只是籠絡昭雎,同時也是在告訴其他人,只要有功勳,無論是誰,是什麼爵位,他楚王都可以賞賜,而羣臣也無需擔心他楚王發不出賞賜來。

尤其是那些新晉的貴族,熊槐相信這些賞賜一聽是他們所期盼的。

想着,熊槐看了看案上的名錄,繼續賞賜道:“陰君···”

······

良久,熊槐才完成對卿爵以上的人的封賞。

賞賜之後,熊槐嚥了咽口水,然後目光從羣臣臉上掃過,見羣臣面帶喜色,對自己獲得的封賞似乎很滿意的樣子。

見此,熊槐笑道:

“諸卿,現在賞賜已經全部賜下,接下來的朝議,寡人要宣佈一件事。”

“來了。”羣臣聞言頓時收攏心思,面上再也不復方纔的喜悅。

此時,熊槐說完見羣臣全都僵住,笑了笑,對屈原道:“左徒,將江東的事情告訴諸卿。”

“唯!”屈原先拱手應了一聲,然後從席上站了起來,攜帶着兩卷竹簡走到殿中,再拱手道:“大王!”

熊槐點了點頭。

接着,屈原又臉色沉重向羣臣拱手道:“諸位同僚。”

“左徒!”羣臣迴應。

禮畢。

屈原手中拿起一卷竹簡,一臉肅然的開口道:“諸位,在下右手所持的竹簡,乃是這五年來江東的糧食產量,以及田地開墾數量。而在下左手所持的竹簡,乃是越國尚未滅亡之前,越王無強在位的三十餘年的糧食產量,以及田地開墾數量。”

說着,屈原見羣臣全都目不轉睛的看着他,笑了笑,擡起左手,揚了揚手中的竹簡道:“根據越國典籍的記錄,江東的上田糧食產量約十石每畝,中田約五石,下田三石,平均下來每畝地產糧約五石左右。這個數據想來諸位也很清楚,跟我們楚國的洞庭差不多,但略高於洞庭。

至於越國的開墾田地數量,則整個越王無強時期都只有略微增長,其近於無。”

羣臣聞言全都點了點頭,雖然具體的數據不知道,但是大家都是有田有人的貴族,大致的數據還是能估算的。

至於墾荒,越國那邊容易開墾的土地大都分給貴族了,越王哪來的土地和人口進行墾荒。

接着,屈原又高舉右手的竹簡道:“諸位,而這卷竹簡則是江東變法之後,將隸屬於王田的土地分給百姓之後,這五年的數據。”

說到這,屈原立即將竹簡展開道:“自從將土地分給百姓之後,江東百姓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土地,全都欣喜異常,即便沒有各地農官的督促鞭策,百姓耕種田地也從不懈怠,甚至還十分積極。

是故,在氣候天象不變,土地肥沃貧瘠不變,耕種人數不變,耕種工具同樣不變得情況,這五年來,江東的糧食產量出現明顯的增長。

根據江東各地的統計結果,這五年來,江東各地每畝地的產量比起越王無強之時,多得多產約三成,少的也多產達一成,平均多產近兩成。

不僅如此,自從大王宣佈江東百姓可以自由開墾屬於大王的荒地,並可以將開墾的土地據爲己有之後。五年間,江東新增田地超過十萬畝。”

說着,屈原發出一股來自內心的喜悅:“大王,諸君,不說新增的田地,僅論江東的糧食增產。

按照江東平均畝產五石的產量,這兩成的收穫,就相當於每畝產糧提高了一石。

一石的增產這是什麼概念?”

說着,屈原看着昭雎以及已齒道:“令尹,工尹,爲了將江漢地區的糧食產量從兩石提高到三石,大王制定了龐大的水裡機會,在兩位的努力,我們調用了大量農夫還有奴隸,辛苦了十餘年,纔將郢都附近水渠修建完成,讓郢都附近的糧食產量從三石提高到近四石。

而江東呢,什麼都做,僅僅只是將王田分給百姓,就讓整個江東的糧食產量提高的一石。”

已齒聞言,一臉的挫敗,感嘆萬千道:“斯然,朝廷呼之,農官催之,農人教之,工匠利之,不如百姓樂之。”

昭雎臉上也露出一陣驚色,此前江東的事情都是直接對楚王負責的,他雖是令尹,但是也對江東知之甚少。

此刻,從屈原口中得到江東的數據後,他且驚且喜道:“吾嘗聞,百姓勤於治田,以需多與之水,以求多與之肥,田地治,則收穫百倍,此誠不我欺。”

此時,其他大臣也都被江東的畝產數據給驚住了。

想當初,大王爲了將江漢的糧食產量增加,不惜制定了二十年乃至百年計劃,要圍繞修建覆蓋整個江漢的龐大水渠。

而爲了獲得這項恩及百姓千百年的工程,爲了能讓自己賢名如孫叔敖一般流芳百世,當時的令尹景鯉與司空昭魚可是把臉都豁出去了。

可是,現在呢,江東那邊什麼都沒做,糧食產量就增加了一石。

這豈能讓人不震驚。

此時,羣臣還沒有反應過來,屈原便向楚王長拜道:“大王,當今之世,各國戰事不斷,相互吞併,以致昔日的八百諸侯,現在只剩下不到十個了,連強大的越國以及強盛的中山國都被吞併了。

天下間戰爭的慘烈,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方,現在的情況是,不是我們吞併其他國家,就是我們被其他國家吞併。

而探究戰爭勝負的本質,卻是各國土地人口的數量,而決定土地人口數量的根本,卻是土地的糧食產量,看的是如何能養活更多的人。”

說到這,屈原再拜道:“是故,爲了多產糧食,爲了強大楚國,爲了不被他國吞併,爲了吞併他國,臣請大王依江東之法,分王田於百姓。”

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鐵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終始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請辭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許行之死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慄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八百七十七章 攻敵所必救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三百八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八百一十二章 欲往江東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九百四十九章 齊魏會盟第二百八十三章 戰中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三百四十七章 局開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七百一十章 地方權力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下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襲人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羣臣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風雲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動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一千一百五十五 急劇惡變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三百六十章 高價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縱救韓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師徒來楚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禮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一百零一章 死不旋踵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四百六十四章 劍指濮陽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應 上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