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

衆人一聽全都一驚,驚訝中,景邵率先感嘆道:“七萬破十五萬,不想魏冉此人還有這種本事。”

話一出口,景邵想起這戰的後果,瞬間臉色大變。

與此同時,廳中接連發生變臉絕技,以致對魏冉的驚歎聲瞬間消失無蹤。

許多人已經意識到,原本楚國大破三國聯軍,已經扭轉了外部的不利條件,所以大王纔會不跟羣臣商議,就打算直接宣佈變法。

現在,魏國徹底被打殘,外部條件進一步變好,甚至徹底明朗,如此一來,大王還會有顧忌嗎?

想到此處,許多人頓時心急如焚。

要是三天後的朝議上不能阻止大王,那麼司馬景缺的悲劇,就即將降臨在他們頭上。

想着,衆人便急不可耐的相互觀望起來。

不能再等下去了,再等下去,說不等楚王都開始變法了,都沒有人主動將此事挑破。

未幾,六君最先沉不住氣,開口道:“左尹,還有諸君,大王說三日後有大事宣佈,以在下之見,大王十有八九要將江東漢北的變法在整個楚國推廣,在全國範圍內展開變法。”

事情一被六君說破,廳中頓時一靜。

接着,大廳中立即響起了一片對六君的讚揚聲。

“六君英明,大王那邊我始終猜不透,不知大王要幹什麼,現在聽六君這麼一說,在下茅塞頓開啊!”

“六君賢···”

“六君···”

此時,六君聽到廳中全都衆人對他的讚揚聲,心中頓時升起陣陣得意,彷彿其他人全都不如自己一般。

不過,好在六君心中也清楚,雖然自己在封君中地位很高,但在朝中的影響力那就遠遠不如了,想要勸阻大王,那還得讓朝中重臣牽頭。

想到這,六君有些無奈的輕咳一聲,制止了衆人的稱讚後,才向昭常拱手道:“左尹,昔日悼王任用吳起變法,致使我楚國數十年無法恢復元氣,甚至連弱小巴國都敢撫我虎鬚。

現在大王被小人矇蔽,竟然效法悼王,這實在是太令人心痛了。我早就聽說朝中諸公左尹最賢,現在眼看國家正在步向深淵,還請左尹出面力挽狂瀾,本君願緊隨左尹之後,爲左尹搖旗吶喊。”

廳中其他人一聽,立即齊聲道:“請左尹出面主持大局。”

昭常聞言立即點了點頭。

剛剛廳中那一片對六君的讚揚聲,的確也令他嚇一跳,他可不希望才趕走了屈原唐昧,接着朝中又跑出一個六君來。

雖然封君出任令尹的事情少有,但畢竟也有不是,連葉公同時兼任令尹司馬的事情都發生了,更何況是封君擔任令尹。

想着,昭常毫不遲疑地道:“爲了楚國的長盛久昌,在下雖百死而無悔。”

衆人聞言齊聲讚道:“左尹大賢···”

另一邊。

衆人從昭常府上散去後不久,陳軫就帶着昭常府上的消息進了王宮。

將昭常府上的完整情報看完,熊槐眼中露出一絲冷色,接着一個念頭從心中冒了出來。

要不要先將昭常搞掉?免得他在自己眼前礙眼!

心中略一沉吟,熊槐最終還是搖了搖頭。

現在還不是時候,當前以封君爲主要目標,不能將朝中的重臣也納入打擊範圍,打擊範圍太廣,反彈就會太大。

最關鍵的是,萬一···

熊槐還需要一個朝中重臣來託付國事,以穩定國家。

所以,朝中重臣以拉攏爲助,最多閒置,將他們趕出朝廷的中心。

想着,熊槐冷冷一笑,看着陳軫道:“陳卿,之前你不是說在江淮的事情已經安排的差不多了,只是暫時挑不出人選嗎?現在不用挑了,寡人看這個六君就很合適嘛。”

說着,熊槐腦海中回憶起六君的事蹟來,語氣冷漠的道:“當年寡人連年征戰齊國越國,好不容易休整了一段時間,結果這個六君不僅不趁機休養民力,反而趁着休戰時間爲自己大修住宅,以至於差點耽誤戰事。而這一次,又是這個六君率先跳出來搞事。

六君不僅最沉不住氣,而且六君做爲六地最大的封君,擁有的私田私屬也是最多的,並且還跟同在六地的廖君逯君交好,實力充足。

一旦寡人開始變法,與封君開始爭奪人口,六君的私屬必然損失極大。一個即沉不住氣,又有較強的實力,而且損失極大又自私自利的人···”

熊槐用肯定的語氣道:“他一定忍不住的。”

陳軫一聽,立即點頭道:“大王,臣明白了。”

陳軫離去後,熊槐再次拿起河東戰事的情報,笑道:“真是天助寡人啊,原本寡人還有些擔心,各國會不會趁楚國內亂時再次糾結起來,配合國中叛軍一起行動。

但現在,魏國精銳盡失,韓宋兩國臣服,秦齊兩國與寡人結盟,五國卻是再也聯合不起來了。

而且,秦國佔據魏國河東,一舉跳出三晉對秦國的封鎖,對三晉行成了龐大的壓力。只要秦國在河東不退,則三晉一日不得安寧,有秦國替寡人頂住三晉的壓力,現在寡人也能睡個好覺了。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

此時熊槐看着情報上的白起二字,頓時皺起眉頭。

旁人或許還不知道這個傢伙的厲害,但熊槐心中可是一清二楚,他活着的時候讓天下所有的其他將領黯然失色,震懾了一個時代,他死後同樣也震撼了所有的後人,稍稍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個傢伙的兇殘。

這是一個殺神,一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殺神。

現在這個殺神從歷史書上活生生的出現在自己眼前,而且還是自己心腹大患的國家的將領。更重要的是,自己已經老了,而對方卻還是意氣風發的青壯年,這是···何等的操蛋。

頓了頓,熊槐將手中竹簡放在案上,輕輕嘀咕道:“行軍作戰,終是小道,戰場上的一時的勝利,終究難改天下的大勢。君不見,李牧百戰百勝,趙國還是亡了,君不見,項羽戰無不勝,但項羽最終也敗亡了。

所以說,區區一個白起,那算得了什麼呢!”

說着,心稍安,熊槐有拿起江漢封君的令尹的奏章來。

一個時辰後,熊槐將這些封君令尹的奏章看完,發現這些令尹全都傳來已經大致控制將軍封君封地的局勢的消息,頓時心中大安。

“楚國之外形勢一片大好,楚國之內同樣也興師一片大好,這次的變法,寡人有信心。”

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八百四十九章 合萬歸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殺機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九百二十八章 退位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謀越國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兵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水軍歪樓第八百八十五章 水師北上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第二百三十三章 蘇代使宋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依不饒第一百八十五章 莊蹻第一百二十七 試點襄陽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第九十二章 攻破秦營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五百二十七章 父子第九百零六章 招禍避禍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攻秦國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應第三百八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戰七第九百二十六章 驚變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七十五章 昭滑說越第五百八十一章 來者不善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罰第七百三十六章 趙王回都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書第五十章 苦獲已齒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九百一十四章 序幕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四百章 往燕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二百七十八章 算計第五百零三章 時機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相第二百二十章 越使來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四百二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一百三十章 麪粉計劃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罰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五百一十四章 宮變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三百三十二章 難易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謀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九百七十八章 捨得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雲集第九百七十七章 責罰第八百零四章 議楚第六百七十七章 兩個機會第五百三十三章 調將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三百零三章 挫敗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九百五十七章 突襲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覈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齊相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