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鼓動

“這···”翟強頓時一僵,甘茂此人賢名傳於天下,現在來魏國被魏王如此信任,並打算將大梁的防務交給他,這讓他很不安。

大王會不會讓甘茂取代他,任命甘茂做相國呢?

想着,翟強立即拱手道:“大王,此事有些不妥,甘茂雖然賢能,但是他畢竟初到魏國,心意未明,不可貿然將兵事盡數託付於他。

況且,大將倪良,精通兵事,昔日與齊國名將聲子作戰,取得了上風。並且在不久前的伐楚之戰,他還成功將軍隊帶回國中,此爲善用兵者。

是故,臣以爲倪良接替犀武,執掌兵事。”

魏王遫見翟強反對,也沒有強求,點頭應道:“相國說的是,倪良的確可以爲將。不過,對於甘茂寡人還是相信的,甘茂的老師曾經是我魏國重臣,而且甘茂也一向親近魏國,自他擔任秦相後,秦魏兩國便一直交好。

現在甘茂來魏,寡人也不得予以重用,以明心跡。所以,只要甘茂願意留下輔佐寡人,寡人願重祿待之。”

“大王英明。”

數日後,甘茂抵達大梁,魏王遫不惜親自在大梁城外迎接甘茂,然後兩人同乘一車,一同返回大梁。

接着,魏王的王車駛進大梁,又進入魏宮,最後魏王遫與相談甚歡的甘茂進入一座偏殿中,待二人坐定,魏王遫開口道:

“先生不以寡人愚鈍,願意留下來輔佐寡人,寡人甚是感激。只是,魏國新敗,實力大損,且寡人即位不久,國中人心浮動。

值此危難之際,楚國陳兵數十萬於南方,窺視我國都城大梁。而此時大梁城只有十餘萬殘兵敗將,論實力遠遠不是楚國的對手。

當此之時,不知先生以爲該怎麼辦?”

甘茂聞言笑了笑道:“大王何必爲楚國擔心呢!魏國乃是大國,帶甲之士數十萬,雖損兵於淮北,但這也並沒有動搖魏國的根本,只是有些損傷罷了,並不影響魏國的大局。

所以,臣以爲,楚軍攻打大梁,這不僅不是大王的危機,相反,這還是大王的機會啊。”

“寡人的機會?”魏王遫一怔。

“不錯,正是大王機會。”甘茂點頭道:“現在天下的局勢是,楚國大敗五國聯軍,楚王的威勢幾乎達到了頂點,天下各國全都畏楚如虎,秦齊兩國接連與楚國結盟,韓宋兩國恨不得立即到楚國去朝拜楚王,這就是明證。

只是,大家都只看到了楚國打贏了淮北之戰,卻忽視了楚國在接連遭到三次攻伐之後,國力已經大爲虛弱。這次楚將唐昧屯兵三十萬於淮北,面對空虛的大梁卻沒有進兵,反而坐等魏軍回援大梁,這就暴露楚國外強內虛的事實。

而且,臣還聽說,楚王在漢北慰死吊孤,並還免去了漢北郡五年的稅收。楚王的這一舉動,不僅說明了楚王已經無心征戰,而且同樣也暴露了楚國國力虛弱,將士疲憊,百姓凋敝的事實。

所以,臣以爲現在楚國雖然在陳地聲勢浩大,但是現在的楚國根本就無力對各國展開報復,更加沒有實力北上攻打大梁。”

魏王遫聽着甘茂的分析,大爲驚訝的道:“所以寡人現在根本就不用爲楚王的報復而擔憂!”

“正是如此。”甘茂點了點頭,然後拱手道:“大王,現在就是你的機會到了。如今天下各國全都畏懼楚國,魏國羣臣百姓同樣也對楚國又怕又恨,當此之時,大王應該堅定不移的對抗楚國,表明自己對楚國絕無懼意,以收取國人之心以及天下人的聲望。

只要現在大王能逆天下潮流,大張旗鼓的將魏國各地之兵調來大梁,並向天下人表明對抗楚國的決心。

如此,楚王見大王已經在大梁城做好了準備,同時又顧忌楚國的虛弱,則楚王必定不敢出兵伐魏。

那時,陳地的楚軍不戰而退,而大王你則在大梁不戰而勝。這樣,天下各國之君全都畏懼楚國,紛紛結交楚國的行爲,與大王目光如炬一眼看透楚國虛實的情況一對比,則大王與各國之君賢愚已分。

彼時,大王必定能在天下間獲取巨大的人望,到了那個時候,大王還會憂心國中不穩,憂心他國來伐嗎?”

“這···”魏王遫聽着甘茂的訴說,不禁有些意動。

之前相國翟強這麼說,現在甘茂同樣也這麼說,他自己仔細想了想,他也覺得是這樣。

接連三次伐楚之後,似乎楚國的損失更加大一些。析邑之戰楚國慘敗,陳城一戰楚國再次慘敗,漢北之戰楚國雖勝猶敗。所以,這三次大戰下來,楚國的損失遠遠超過魏國,以楚國之虛弱,魏國雖然遭遇了淮北慘敗,但是他魏國也完全沒道理要怕楚國啊!

想着,魏王遫大喜道:“不錯,現在寡人完全不用懼怕楚國的報復,只要楚人敢來,那寡人就敢與楚人在大梁城下與楚國決一死戰。”

說着,魏王遫看着甘茂笑道:“先生之言令寡人茅塞頓開啊,秦王不用先生,真是秦國之失啊。待寡人擊退楚人,穩定國中之後,寡人一定拜先生爲相。”

甘茂聞言立即大喜的拱手道:“謝大王!”

當日,魏王遫又在宮中設宴,並邀請羣臣與會,一同歡迎甘茂的到來。

宴會之後,甘茂回到魏王遫賞給他的府邸中,看向西方沉思起來:

“我這一路東行,路過汾陰時,見汾陰的守備已經有所不足,而且汾陰以東,蒲陽、知地、安邑全都空虛非常,只要秦軍能從夏陽(少樑)突襲汾陰成功,則必能輕取魏國蒲陽甚至安邑。

現在魏王已經被我鼓動起抗楚的決心,準備從各地繼續調軍隊來大梁,如此,則河東將進一步空虛。秦軍這一次,說不定就能盡取河東,徹底突破三晉對秦國的封鎖。”

想着,甘茂精神一振,立即坐在案邊,拿出帛布毛筆來,然後飛快的將自己這一路的見聞以及自己的對策想法寫下來。

接着,甘茂招來自己的門客蔡遂道:“快,立即將這封密信傳回秦國,並告訴大王,就說魏王已經被我鼓動起來了,支援魏國的第二批糧食可以開始準備了。”

“諾。”

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八章 今時往日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洶涌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趙謀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謀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十五章 靜夜《柏舟》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禮物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一千兩百二十三章 劍指子青第二百五十四章 接見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陽之外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十一章 齊國之辯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合縱聯盟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六百四十六章 子蘭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手第五百零六章 維穩之策第七百七十六章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趙叛齊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六十一章 再議巴國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三十章 犀首使楚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五百五十七章 聲傳各國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齊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戰必勝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 下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出海修仙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一字百金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質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一千兩百二十三章 劍指子青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心冷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八百七十三章 劍指顧城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視淮水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三百一十九章 妥協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戰勝於朝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裝暈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三百一十二章 聯姻第三百一十六章 議趙第三百三十章 獻策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