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

甘茂府邸。

“君上,魏王派來的守衛已經全都安頓下來了。”

“好!”甘茂聽着門客的稟報,頓時笑着點了點頭:“有了魏王的護衛,想來我在這大梁城中就安全多了。”

說話間,一個門客前來稟報道:“君上,門外有一個自稱是君上同窗的人求見,這是他的拜帖。”

“同窗?楚人!”甘茂一怔,昔日他在楚國求學於史舉,學習百家學說,可是,老師史舉的弟子雖然不少,但是因爲老師史舉太過吹毛求疵,動輒謾罵苛責,以至於真正在史舉門下學有所成就只有他甘茂一個,其他人全都受不了史舉,堅持不了三五月就自己敗退了。

所以說,他可以稱爲同學的人不少,但是實際上,他真正的同學一個都沒有。

雖說如此,但能自稱他同學,必定與他有舊,不可不見。

於是,甘茂遲疑的接過拜帖,接着展開一看,見上面寫着史武的名字,頓時一怔,雖然心中疑惑史武的來意,但依然吩咐道:“來人正是我的師兄,立即打開大門,我親自去迎接。”

接着,甘茂將史武迎進府中,二人分賓主坐下後,甘茂拱手問道:“師兄不是在下蔡守城嗎?怎麼突然到大梁來了?不知師兄有何指教嗎?”

話音落下,甘茂見史武搖頭,又遲疑的問道:“莫非是因爲茂的緣故,牽連到師兄了!還是師兄有什麼難處,需要茂幫忙?”

“這···”史武看了看左右,欲言又止。

甘茂見狀,揮退左右後,問道:“不知師兄這次前來大量有何貴幹?”

史武此時立即從袖中掏出一封帛書來,遞給甘茂道:“無他,武這次前來大梁,乃是受人所託,給君送信來了。”

“信?”甘茂遲疑的看了一眼史武,然後接着信函展開一看。

看罷,甘茂皺眉道:“這是楚王的信,楚王希望我能回楚國用事!”

“不錯。”史武點頭道:“大王聽說你被秦國驅逐,已經成爲自由之身,心中十分欣喜,以爲這次君可以回國用事了。可是,當大王聽說君離開秦國後,又去了魏國,心中十分難過,以爲君因爲先前秦楚之間的矛盾,而對大王有所誤會。

所以,大王知道君曾跟隨先父學習百家學說,特讓我來勸說,勸君回國用事,大王必會重用。”

“這···”甘茂皺着眉頭,沒有說話。

見此,史武有勸道:“大王的誠意已經非常厚重了,君還有什麼遲疑的呢?大王爲了讓君回國,不惜調用了三十萬大軍以威逼魏國,這可是將君與管子相比啊,足以見大王對君的重視了。

只要君能回國,必能獲得大王重用。現在楚國百廢待興,大王正欲變法圖強,這等機遇面前,以君之才華,以大王的重視,未來裂土爲君甚至裂土封侯也不是不可能。

如此,君何不回國用事!”

甘茂長嘆道:“師兄,正因爲大王現在要變法圖強,所以我纔不願回去啊!”

“爲什麼?難道君擔心大王會失敗?”史武遲疑道:“以大王如今鼎盛到極點的威望,難道還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起來反對?以柱國左徒的才能,難道變法會失敗?以國中各大學派對大王的鼎力支持,難道變法會夭折嗎?”

“師兄說的都是楚王的優勢,但是師兄卻忘了這次變法有一個致命的缺陷,所以我以爲楚王這次變法一定不會成功。”

“哦!”史武一聽,立即冷臉問道:“還請君賜教!”

“不敢。”甘茂嘆道:“師兄可知楚王今年貴庚?”

史武一聽,頓時全身一僵。

甘茂見狀,立即嘆道:“這就是我不願回國的原因,楚王已經垂垂老矣,此刻縱有百般優勢,但楚王又能堅持幾年呢?”

說完,甘茂停頓了一下,見史武目光呆滯,便繼續道:“現在楚國的變法,是在楚王的支持下才能進行的,可是楚王現在已經老了,沒幾年可活了。

一旦楚王駕崩,那麼以楚國封君貴族的實力,變法豈能繼續?

昔日吳子的才能,即便是唐昧與屈原綁在一塊也大有不如。而吳子的聲望,東破越國以至於大海,南平洞庭以至於衡山零陵,西敗巴蜀以至於枳邑,北克強魏飲馬河水。

吳子的聲望,在外威服諸侯,在內威震羣臣。可是,即便是這樣,楚悼王一死,吳子就立即被楚人萬箭穿心射死。

連吳子都失敗,若是楚王一死,以唐昧屈原之能,他們豈能壓制住國中貴族?所以,幾乎可以預料,不久的將來,楚國必有一場滔天巨禍,亡族滅家也只是尋常,就跟百年前一樣。

如此深不見底的泥潭,師兄也叫我踏進去麼?”

史武聞言張了張口,勸說甘茂的話再也無法說出口。

甘茂見史武無話可說,再開口道:“師兄,先生當年容納百家於一體,好不容易纔傳下史氏一脈,如今能繼承先生學問的,也就你我二人而已。

現在茂獲罪於秦楚兩國,又被魏國羣臣深惡痛絕,過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橫死街頭,能傳承先生學問的,恐怕就只有師兄你了。

而師兄你現在又深陷楚國巨禍,一旦師兄你也有事,那先生的傳承豈不就斷絕了。所以,依茂之見,師兄何不也來魏國避難,大梁這裡還有許多先生昔日的舊友,必能保住師兄一家的。”

史武頓時沉默了許久纔開口道:“君的好意武心領了,當年家父在時,就說武愚鈍不堪,無法繼承他的學說。而君則不然,家父刻薄寡恩且追求完美,家父當年教授了衆多學生,幾乎所有的學生都無法堅持三個月,但惟有君能侍奉家父,並從始至終沒有遭到家父的謾罵。

所以君當年學成之後,家父就說,以君之才,天下大國,秦齊楚魏全都可以出仕。果然,君不久就去了秦國,同時得到張儀樗裡疾的信重,並且接連侍奉兩代秦王,都能獲得秦王的信重。

所以,家父的學問能傳到君的手中,家父已經可以含笑九泉了。因爲家父知道,君一定會將家父的學問傳下去的。

我雖不肖,但卻相信家父的判斷。”

說着,史武拱手一拜:“拜託了。”

說完,史武直接轉身就走。

史武走後,甘茂目光轉向南方,想起自己在秦國的一幕幕,不由囔囔道:“非大王不明,非大王之意不誠,非大王待我不厚,亦非我甘茂不知感恩,奈何秦王於我有知遇之恩!”

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八百五十一章 頒佈爵位 上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九百九十四章 送禮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國北上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五百五十一章 仇恨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五百五十章 烹殺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此戰必勝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一百七十八章 廷議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六十二章 秦楚之難第一千章 出兵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一千零一章 佈防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賞賜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四百零六章 囑咐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五百七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四十五章 楚宮反應第五百八十一章 來者不善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個朋友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亂中有治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季子論楚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陽之外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六百三十五章 急轉直下第六百九十七章 大朝議第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罷免田駢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薦之策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二十九章 魏國犀首第九百四十五章 兩難抉擇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赦天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示弱博情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三百二十四 賞賜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鯉使秦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八百七十三章 劍指顧城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六百四十九章 抉擇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