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形勢

魏國大梁。

“甘茂快到大梁了!”魏王遫皺着眉頭看着魏相翟強道:“相國,已經確認甘茂是被秦國驅逐了嗎?可別像張儀一樣,明面上是被秦王驅逐,但實際上卻是爲了秦國來禍害我魏國的。”

“絕對假不了。”翟強應道:“根據秦國那邊傳來的消息,不久前甘茂主導伐楚失敗,結果不僅引發了秦王蕩對他的不滿,同時也導致他被秦國的政敵圍攻,再加上秦楚結盟之時,被甘茂侮辱的楚使昭常向秦王蕩表達了楚國十分不滿甘茂的態度。

種種原因疊加在一起,導致甘茂在秦國失勢。”

“唉~”魏王遫聽到甘茂因爲伐楚失敗而被圍攻後,不禁長嘆一聲:“聲勢浩大的五國聯盟,竟然因爲淮北之戰而土崩瓦解。寡人於淮北損兵折將,國力大衰。而其他四國也如驚弓之鳥,韓王嚇得直接宣佈要去楚國朝見楚王了,宋王被嚇出病來,國事全都交給了宋太子貞。

而秦齊兩國,現在也宣佈與楚國結盟了。

轉眼間,還在繼續對抗楚國的,就只剩下寡人一個了。”

說着,魏王遫心神不寧的看着翟強問道:“此時此刻,寡人是否還要繼續對抗楚國,不如我們也向楚王求和吧。”

“萬萬不可!”翟強依舊堅定不移的勸諫道:“大王,淮北之戰,我魏國的三萬精銳武卒全部殞命淮水,十五萬大軍全軍覆沒,連犀武將軍也了無音訊,甚至連先王都怒火攻心而崩。

這樣刻骨銘心的仇恨,無論是士卒的親人,還是武卒的家屬,亦或者國中貴族,乃至是臣或者大王,全都對楚人恨之入骨,寧願與楚人死戰到底,也不願向楚國屈膝求和。

況且,先王駕崩,大王即位不久,此時此刻,百姓不信,大臣未附,國中父老兄弟全都看着大王。

若是此時大王忘記先王的仇恨,卑躬屈膝的向楚國求和,這讓朝中大臣怎麼看大王,這讓國中百姓怎麼想,這讓九泉之下的先王如何能安寧。

日後,大王又如何樹立威嚴?又如何統治魏國?又如何在各國之君面前擡起頭來?”

“這···唉···”魏王遫聞言不僅發出一聲飽含恨意的長嘆。

淮北一戰,魏國無數的百姓死了親人,魏國最強大的武卒也全軍覆沒了,公孫喜連同一大批魏國將領也在淮水中餵了魚鱉,甚至連先王也因此而殞命。

現在國中百姓,武卒親屬,貴族子弟,公室中人,全都口口聲聲的要跟楚國決一死戰,甚至連親近楚國的大臣,都在悠悠衆口中不敢公開發聲,而剛剛即位的他,即便不願此時帶領一批殘兵敗將獨自面對楚國的兵鋒,那也不可能了。

此時,翟強見魏王情緒低落沒有鬥志,似乎對抵抗楚國的事沒有信心,於是,他立即勸道:

“大王不必灰心,雖然秦齊韓宋四國全都爭着結交楚國,唯恐遭到楚國的報復,雖然我們明面上已經孤立無援,但這只是假象,我們也不是沒有戰勝楚國的機會的。”

魏王遫聞言精神微微一振。

“大王,楚國這次雖然已經戰勝了我們五國,但是楚國先後三次遭到我們魏國,一戰險些失去漢北,二戰淮北幾乎不保,三戰激戰近年,才勉強擊退我們五國。

前後三次積年累月的大戰,同樣也極大的消耗了楚國的元氣,以至於楚國連江東的駐軍都調走了。

現在楚國大勝我五國,屯兵於陳城,窺探我大梁,卻遲遲沒有進兵,這原因不是別的,就是楚國同樣也後繼無力。”

魏王遫搖頭道:“話雖如此,可是寡人更擔心楚國沒有出兵的原因,是爲了要跟秦齊兩國講和,現在秦齊兩國都跟楚國結盟了,韓宋兩國甚至都去楚國朝拜楚王了,現在寡人已經徹底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或許···現在纔是楚國出兵的時機啊!”

“大王此言差矣,秦齊兩國雖然與楚國結盟,但那僅僅只是怕遭到楚國報復罷了。況且,他們雖與楚國結盟,但是根據我們得到的消息,秦齊兩國並沒有夥同楚國伐魏的意思。

相反,齊相田文已經明確回覆我們,只要楚國伐楚,齊國不會對此坐視不理的,而且齊國爲了表明誠意,已經送給我們一批武器支持我們抵抗楚國。

同樣,西邊秦國也送來了一批糧食,並許諾我們,只要楚軍攻打大梁,那麼秦國還會立即再送一批糧食來,關鍵時刻,秦國也會出兵相助。

再加上我們雖然與趙韓兩國有一些分歧,但是三晉聯盟源遠流長,只要魏國有難,趙韓兩國也不會坐視不理。

所以說,雖然我們明面上沒有援軍,但暗中,天下各國都是支持我們的。只要我們能堅守大梁三月,那麼各國救援之師就會抵達大梁之外,只要楚國露出疲態,那麼各國就會立即再次羣起伐楚。

到那時,就不是我們擔心如何守住大梁了,而是楚國如何向我們求和。”

魏王遫聞言,不安的心稍稍一定,雖然他也知道秦齊兩國不安好心,想要用魏國去抗楚國,同時消耗楚魏兩國的實力。

但是,現在國中到處都是仇視楚國的聲音,而剛剛即位威望不足的他,也壓制不住國中的聲音,只能被國內外的大勢推着走。

這種無奈感令他憋屈,他也想要改變魏國現在的狀況,快速成爲真正的魏國,而不是慢慢的收聚權力。

此時,魏王遫突然想起那個正在前來大梁路上的甘茂來,頓時眼睛一亮,這是一個不錯的棋子。

想着,魏王遫點了點頭,然後問道:“相國,既如此,那麼甘茂來魏,寡人打算以重禮相待,卿以爲如何。”

“善。”翟強點頭道:“甘茂做過多年秦相,與秦王蕩關係極好,而且這次秦國送糧食來魏,還是甘茂在任時力主促成的。所以,臣以爲甘茂雖然已經不是秦相了,但是他在秦國還是很有影響力的,接納甘茂,用甘茂聯絡秦王以及秦國,必定事半功倍。”

此時,魏王遫看了看翟強,突然長嘆一聲道:“犀武不幸在淮水遭難,現在國中已無良將,寡人聽說甘茂賢能,精通兵事。

而且寡人還聽說楚王對甘茂十分不滿,且甘茂也怨恨楚王讓他失去了秦相的位置,若是他能助寡人抵抗楚軍,那他一定竭盡全力的。

所以寡人打算將防守大梁的事情託付於他,不知相國意下如何。”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四十二章 初議軍功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七百八十六章 舉國動員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一千零一百零二章 匡章死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將領調動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結束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降第六百八十八章 鶡冠子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疑慮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二百七十六章 聲東擊西第七百九十六章 忠臣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相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達吳城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謀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投降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國退兵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衆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二章 再議變法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三百五十章 暴漲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第一千兩百三十章 主將人選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四百二十五章 衝鋒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親子待遇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七百四十六章 獲罪於天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風起兮 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援宋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七百零一章 毫無退讓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獨行之始第七百九十七章 相持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六百四十七章 消息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一百七十七章 遺贈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請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當頭一棒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