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

郢都。

“大王,巨陽那邊的消息,令尹在齊魏宋三國攻打巨陽之後,先後兩次突襲三國聯軍,並於第二次大破齊宋聯軍,殺敵萬餘,三國爲之膽寒,已經暫停了對巨陽的圍攻。而令尹那邊也已經率軍前往壽縣休整。”

熊槐一從司馬翦聽到巨陽的好消息,不禁開懷大笑道:“好好好,不愧是令尹,在戰爭一開始就取得了如此勝績,賞,該賞。”

司馬翦一聽楚王大喜,立即奉上昭雎的上表:“大王,令尹還說,此戰大勝三國,沉重的打擊了三國的囂張氣焰,主將功勞不小,其中胡君身先士卒,當爲首功,令尹請大王下詔嘉獎。”

熊槐看完昭雎的上表後,當即應道:“好,寡人準了令尹所請,立即下詔恢復胡君的封號,至於其他諸將,也將功勳先行記上,待功勳足夠,或者戰後再行嘉獎。”

“大王英明。”

熊槐笑了笑,然後問道:“賢卿,其他防線那邊現在可有消息傳來。”

司馬翦聞言立即應道:“回大王,戰爭爆發未久,各地雖還未取得巨陽那邊的輝煌戰果,但也有好消息傳來。

丹淅那邊,秦相甘茂攻勢甚急,但將軍莊蹻沉着應對,牢牢的控制住丹淅防線,已將秦軍攔在丹淅以西。

而黃地葉郡方城那邊,敵軍以牽制爲主,並未強行攻城。”

熊槐一聽,頓時鬆了一口氣,然後笑道:“好,能防住五國,這就是好消息,待拖到來年,寡人必給五國一個驚喜。”

五國伐楚的戰事,在天下的矚目下,有條不紊的進行着。

在丹淅葉郡黃國三處遲遲沒有戰果的情況下,天下人則將目光集中在巨陽戰場。

整個巨陽已經成爲楚相昭雎的舞臺,依靠着楚國的主場,依靠着對地形的瞭解,依靠着淮水的便利以及隨處可得的補給,昭雎將楚軍行動快捷的特性發揮的淋漓盡致,徹底讓天下人再次瞭解了楚國軍隊爲什麼叫卒飄如風。

而做爲此戰的另外三個主角,匡章與公孫喜以及蘇賀三人,則全都急白了頭髮。

他們殺到淮北的聯軍才四十萬出頭,而楚國留在淮北的楚軍則高達三十萬,按理來說,三十萬楚軍在佔據地利人和的情況下,在楚國其他地方也遭到圍攻的情況下,楚國應該會集結主力與三國聯軍決一死戰,接着在打退三國後,便可立即興師救援其他地方,免得將戰事拖延下去。

須知,大戰一起,日廢千金,兵戰貴速不貴久。

而五國所出的兵力,僅僅只是五國的一部分,而楚國面對五國圍攻已經拼盡全力,接近舉國動員了。

再加上之前楚國已經兩次遭到各國的圍攻,每次都是全力以赴,之前兩戰楚國已經傷到元氣了。

所以,按照匡章乃至齊國的估計,昭雎或者楚國,應該會急於求戰纔是,甚至匡章來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江東楚軍出動的準備。

但,結果楚國並沒有調用江東楚軍的意思,甚至楚國還擺出了一副打持久戰的意思,似乎還有借五國遙遠的糧道,要將五國拖垮的意思。

爲此,昭雎還在淮北對三國聯軍進行沒完沒了的騷擾。

雖然三國聯軍除了第二次被騷擾時吃了一個大虧,但接下來,三國聯軍對楚國的速度做好準備之後,就沒有吃過大虧。

可是昭雎沒完沒了的騷擾,再加上魏韓宋三國新佔的楚地時不時的傳來叛亂的消息,這不僅讓三國攻打巨陽的希望落空,同時也讓匡章三人隱隱有種不支的感覺。

一晃,五國已經攻打楚國三月。

淅水西岸。

秦軍結束了一天的進攻後,甘茂一回到秦營,副將公孫奭立即向前稟報道:“丞相,齊國那邊還有大王那邊都有來信。”

“信在哪裡。”甘茂張口一問,然後從公孫奭手中接過信函,展開一看,不禁搖頭一笑。

公孫奭見狀,立即好奇的問道:“丞相,大王還有齊國那邊所說何事?”

甘茂笑道:“十幾天前,昭雎從黃地調走八萬大軍,秘密經淮水抵達巨陽西部。然後昭雎親率五萬大軍強行突襲魏國攻城大軍,以身爲餌對齊魏聯軍設局。結果公孫喜一時不察,被昭雎算計了,然後二十五萬楚軍與近三十餘萬三國聯軍在巨陽西部大戰一場,從日中大戰到天黑,才各自收兵退走。

那一戰,好像三國又吃了一個不小的虧,魏軍損失不輕。

所以三國派出使者前去咸陽,請求大王儘快動手。

而大王得到三國的請求後,以爲時機已到,可以正式對楚國動手了。故而大王讓我們加強對丹淅防線的攻勢,給楚國施加壓力。

至於齊國那邊,也是此事,希望本相加強攻勢呢。”

公孫奭哈哈一笑:“好,太好了,五國伐楚,三國接連失利損兵折將,接下來,只要我秦國大破楚國,必能極大的提升我秦國在天下的地位。”

“甚至···”公孫奭期待的道:“若是齊國在巨陽損失太大,那未來,天下的霸主必將落在我秦國頭上。”

甘茂聞言,笑着搖頭道:“不要太樂觀,匡章縱橫沙場數十年,鮮有敗績,即便現在三國在巨陽連連失利,但是齊軍卻並沒有多大的損失,我秦國想要奪取霸主地位,還得過齊國那一關。”

“丞相言之有理。”公孫奭奉承了一句之後,然後問道:“丞相,那我們接下來···”

甘茂聞言立即應道:“當然是加強攻勢了,既然大王已經下定決心,那我們自然就要配合了。”

說着,甘茂立即下令道:“傳令,讓大軍準備好,明日加強對楚軍的攻勢。”

“諾。”

郢都。

“大王,將軍莊蹻來報,數日前秦相甘茂突然加強了攻勢,丹淅防線壓力大增。”

熊槐聞言,立即問道:“丹淅防線情況如何,是否需要增援?”

“莊蹻將軍並未請求增援,而是上書提醒,當心方城葉郡那邊可能會有異常。”

熊槐點了點頭:“好,莊蹻將軍倒是有心了,賢卿立即傳訊給司馬景缺以及葉郡守昭滑,讓他們加強戒備。”

“唯。”

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六百二十二章 再次會盟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賢才第六百九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五百一十七章 佈局第三百八十章 對策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鐵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再接再厲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出手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風起兮 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機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師徒來楚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講和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頭初現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嘗君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賢才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五百三十二章 前夜第二百五十四章 接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示警鄢陵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二百八十八章 估計重施第二百六十二章 對策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降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候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齊相周最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公子憲章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四百零六章 囑咐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廷爭 下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八十七章 渡河戰起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一百九十四章 庸縣許行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廣信君田文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如虎在側第一百四十七章 燕國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