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

“大王,探子來報,秦韓兩國再次徵兵了。探子來報,秦國正在函谷關聚集兵力,韓國那邊同樣也在陽翟聚兵,看目前的架勢,秦韓兩國十有八九會向方城一線進攻。”

就在葉郡的韓憂率領韓軍攻打葉城未久,就在楚國君臣的關注中,知北涯的探子傳來了秦韓兩國的消息。

熊槐聽到陳軫的稟報,迅速讓人展開地圖,看了看函谷關與陽翟的位置,然後又看了看陽翟南面不遠的魯陽,立即問道:

“陳卿,司馬景缺可曾知道這個消息。”

“已經知道了,秦韓兩國一有動靜,知北涯的探子就立即通知司馬了,而且現在司馬已經到了魯陽佈防,以待秦韓聯軍。”

“好。”熊槐點了點頭,吩咐道:“賢卿繼續打探秦韓兩國的消息,寡人要知道兩國出動的兵力究竟有多少?還有兩國是否已經拼盡全力了。”

“唯。”

“此外,齊魏兩國那邊也不能放鬆,以防兩國趁我不備。”

“唯。”

一個月後。

楚宮議事大殿中,司馬翦指着韓國的陽翟道:“根據探子傳來的消息,日前韓國在陽翟聚集了十萬大軍,陽翟的韓軍在韓將暴鳶的率領下,沒有走汝水南下葉郡,而是直奔我位於陽翟西南方向的重鎮魯陽。”

說着,司馬翦又指向函谷關道:“同時,秦國那邊在函谷關也聚集了十五大軍,在秦將司馬錯的率領下,也直奔我重鎮魯陽。”

司馬翦話音一落,熊槐立即問道:“司馬準備的如何了?”

“請大王放心。”司馬翦拱手應道:“早在秦韓聯軍出動之前,司馬就已經在魯陽做好了準備,目前魯陽關有五萬楚軍鎮守,再加上我楚國在方城山經營了數百年的長城,地勢險要,關邑堅固。秦韓聯軍雖人多勢衆,但是短時間內依然無法攻克魯陽。

不僅是魯陽,方城山上的百里長城,也都有我楚軍防守,以確保不會被秦韓聯軍偷襲得手。”

“好。”熊槐點了點頭,突然想起另外三國來,問道:“賢卿,現在齊魏宋三國可有動靜。”

司馬翦搖了搖頭,應着:“齊國清河那邊,聲子所部的十萬齊魯聯軍依然沒有動靜,至於齊國北部防備燕國的守軍,這距離太遠,非臣所能知道。所以,這方面的情報還得問刺史令。”

陳軫聞言,見楚王看過來,立即拱手道:“大王,臣所部的探子一直都在關注齊國各地,目前齊國那邊並沒有動靜。不僅是齊國,還有魏國那邊也沒有動靜,似乎這一次魏國並不會與秦韓兩國協同作戰。

至於宋國,宋國國小,宋王與太子貞就差撕破臉面了,宋王還需防備太子貞鋌而走險,所以宋國出兵八萬,這已經是宋國的極限了。”

“齊魏兩國沒有動靜!”熊槐皺了皺眉。

秦韓兩國劍指魯陽,楚國自然可以在魯陽應對,而齊魏兩國依然留有餘力,目標不明,這有些耐人尋味了。

畢竟,同樣都是兇惡之狗,不叫的才更危險。同樣是劍客,比起已經出劍的人,那個還未出劍的人才更加危險。

尤其是魏國,齊國還需留下兵力防備燕國,而魏國則不然,現在魏國周圍除了他的盟友,剩下的一個是還在暗暗舔傷口的趙國,魏國此時可沒有威脅,他完全可以將所有的兵力全都調到南方來攻打楚國。

想着,熊槐又紛紛道:“陳卿,密切關注魏國,在鴻溝以及河水佈下探子,日夜監視,寡人可不想在這個時候被魏國偷襲一把。”

“唯。”

此時,熊槐面色頗爲沉重的道:“諸卿,如今爲了應對五國,寡人已經傾盡全力了,若是魏國不出兵則罷了,一旦魏國出兵,而我國兵力被各國牽制,如此,寡人將如何應對魏國來犯之敵。”

羣臣見楚王面色沉重,內心跟着也沉重起來。

不僅是魏國那邊還未出現的大軍,而且還包括即將抵達魯陽的秦韓聯軍,司馬景缺雖坐擁險關,但他手中的兵力畢竟才五萬。一旦秦韓聯軍攻城甚急,魯陽壓力太大,士卒損失太大,將士士氣低弱。

如此,魯陽那邊也會出現問題。

再加上魏國的可能之敵,楚國的未來十分堪憂。

此時,司馬翦沉默了一下,見羣臣全都沒有回話,皺了皺眉,再次開口道:“大王,一旦魏軍來襲,則葉郡肯定頂不住,如此,臣以爲我們有必要從黃國調兵。”

熊槐聞言,立即堅決的搖了搖頭:“不妥,若是從黃國調兵,一旦淮北失守,齊魏宋三國聯軍趁勢殺向葉郡,那麼就算將黃國所有的楚軍全都調到葉郡,那葉郡也收不住,所以,從黃國調兵的事情,不妥。”

司馬翦見楚王第二次堅決拒絕了自己的提議,心中十分疑惑,而在疑惑解開之前,此刻他連江東的楚軍也不再提,而是直接請罪道:“大王,臣無能。”

熊槐聞言,搖了搖頭,然後看着其他大臣問道:“諸卿何以教寡人?”

“臣等無能,請大王降罪。”羣臣全都下拜請罪。

見此,熊槐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安撫道:“諸卿不必如此,寡人知道諸卿這幾個月來爲了應對五國來犯,已經竭盡智力了。

不過,魏國的事情,乃是關乎我楚國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可不提早想出應對之策。既然諸卿暫時沒有好的計策,那麼諸卿回去後,還請細細思量。”

說着,熊槐不等羣臣回覆,然後向左司馬司馬翦道:“賢卿,常言道有備則無患,寡人不能等魏國聚兵之後纔開始應對。是故,賢卿稍後立即從江南調兵,將江南剩下的兵力全都調到宛城,以備不測。”

“諾。”

其後,熊槐讓羣臣退下後,又將陳軫單獨找來。

陳軫回到大殿,見楚王只召見了自己,疑惑的問道:“不知大王找臣來有何吩咐?”

熊槐笑道:“也沒有他事,只是希望賢卿稍後將寡人向羣臣的問策,以及我楚國已經筋疲力盡的消息散佈到郢都以及楚國其他地方去,寡人想要整個楚國都知道,現在寡人正在爲此事煩惱,而且不僅是寡人,連朝中諸公也在爲此事煩惱。”

陳軫一怔,遲疑的看了一眼楚王,他不知楚王主動暴露這等隱秘之事是爲了什麼,但既然楚王開口,他只好應道:“是,大王。”

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九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九百七十七章 責罰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心窄誤己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地方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六百一十章 來襲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敵我難分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戰 三第八百七十二章 齊國出兵第六百四十二章 惡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四百九十五章 甘茂來楚 上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賣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一百八十八章 吳城第五百五十六章 主動來降第六百八十二章 越王臼的首級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鯉使秦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六百九十章 條件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二百零三章 舉兵伐齊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二百四十八章 劍指張儀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第四百九十一章 暗中算計第三百八十章 對策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八百八十一章 多喜臨門第四百六十七章 秦趙之戰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殺人誅心第七章 爲之奈何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九百九十七章 目標第二百六十九章 進言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魏棄河東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崩塌第二十四章 昭氏內爭第九百七十八章 捨得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九百九十九章 以宋制齊第三百七十一章 初議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拒絕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稷下王蠋第九百零八章 濫竽充數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六百九十二章 人質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諾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國宗室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順天應人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五百零二章 議楚盟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不寒而慄第八章 今時往日第四百三十四章 驚魂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