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南京!南京!(中)

鋪天蓋地的熊熊戰火,正在金陵這座天下第一大都市裡燃燒!

昔日裡紙醉金迷、鶯歌燕舞的秦淮河上,漂滿了殘缺不全的屍體;原本應當書聲琅琅的國子監,被沖天的烈火燒成了一片白地,隆隆震動的火炮轟鳴,取代了大報恩寺的悠揚鐘聲。

面對着鮮血淋漓的刀槍和席捲而來的烈火,上百萬後知後覺的南京市民,駭然發現自己竟然一下子身處於戰場,不由得紛紛鬼哭狼嚎,抱頭鼠竄,但依舊成千上萬地死於兵戈和烈火之下。

而越來越多的軍隊,還在不斷開入這座目前全中國最大的城市,將一切的繁華盡數化爲劫灰。

這場戰役的初期,明軍和清軍雙方都各自控制了半個南京城,在城內城外同時大打出手。

從兵力對比上看,崇禎皇帝從大勝關帶過來了五萬兵馬,加上南京城中明朝勳貴發動起來的親信家丁和武裝佃戶,合計有六萬餘人。而皇太極身邊的清軍只有區區五千人,再加上他的同盟軍,也就是東林君子們還能控制的少數殘餘死黨,總共最多不過六千人,在戰場上相當於是以一對十。

但是,崇禎皇帝的明軍雖有六萬之衆,其中卻包含了不少水分。因爲這裡面不僅有魏國公等南京勳貴臨時發動起來的許多烏合之衆——比較能打的精銳家丁家將,畢竟只是少數,還有在蕪湖之戰收容的原南京朝廷兩萬降兵,其戰鬥力和忠誠心都十分堪憂。也就是說,六萬明軍裡面有將近一半都是湊數的。

即使是剩下的三萬多明軍裡面,也並非全都是能上陣的戰兵,而是把苦力雜役什麼的都算了進去。

另一邊,皇太極雖然最初只有六千人,但裡面卻有五千人是打慣了苦戰硬仗的八旗精銳。而且,他的後續部隊還在不斷從東邊的鎮江渡口趕過來增援。除此之外,皇太極還搶在崇禎皇帝派兵進城之前,就提前一步控制了南京皇城,這座矗立在南京市區內的城中之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搶到了戰場的地利。

但儘管如此,明軍的兵力優勢依然很明顯。而且,無論是江南水鄉的水稻田,還是金陵都會的狹窄街巷,都是極度不適合北方騎兵馳騁的地方,甚至連複雜一點的步兵方陣都排不出來,只能像市井流氓一樣亂糟糟地鬥毆。習慣於野戰破敵、鐵騎馳騁的清軍,顯然不怎麼適應這樣低技術含量的戰鬥。

爲了激勵士氣,崇禎皇帝在正陽門上豎起黃羅傘蓋,親自持錘擂鼓,激勵將士奮勇殺敵。主帥盧象升則在南京地區歷史悠久的軍事要塞石頭城遺址上,架起了手頭僅有的幾門重型火炮,猛烈轟擊清軍聚集的街區。而南京城內的市民,雖然對招致這場飛來橫禍的明清兩軍都深感憤懣,但是相對於熟悉的大明官軍而言,還是留着難看髮辮的女真韃子更加討厭一些,因此一旦尋找到機會,便對這些韃子羣起而攻之。

而在極端混亂的巷戰之中,即使是手拿磚塊棍棒的婦女兒童,也有了用武之地。甭管你的功夫再高,丟過來一塊磚頭也能撂倒,看似不起眼的磚塊和棍棒,在小巷裡抽冷子偷襲起來還是蠻有力道的。

於是,隨着大批明軍的陸續入城,還有南京市民的羣起圍攻,皇太極麾下的四千清軍儘管竭力廝殺,但還是被一點點地擠到了南京城外。原本被清軍控制的各處南京城門,也是一座接一座地相繼易主。

儘管皇太極不顧自己身爲皇帝之尊,捨生忘死地在南京街巷間帶隊搏殺,就連胯下的戰馬都被打翻了兩匹,腦袋和背後更是先後捱了兩個花盆、一塊磚頭和一記悶棍,外加小半鍋煮沸的開水,最終被打得頭破血流、昏迷過去,但這種身先士卒的英勇表現,依然無法挽回清軍及其東林黨同盟者的頹勢。在一天一夜的混戰之後,明軍先是用火炮轟開了洪武門,攻入皇城,奪回了皇宮這個關鍵據點。然後又繼續壓縮殘餘清軍的活動空間,一度將皇太極圍困在神策門附近。當清軍形勢最危急的時候,皇太極本人昏迷不醒,身邊只有不到一百個衛士,左右侍從都已經給他剃了光頭,換上僧衣,準備設法護送他化妝成和尚潛逃了。

然而,由於崇禎皇帝的水師力量相對單薄,無法切斷長江航路,導致之前已經集結在江北揚州的清軍,始終在源源不斷地渡江來援。而皇太極爲了奪取江南也是發了狠,一口氣押上了大清帝國的幾乎全部賭本。除了留下多爾袞三兄弟的正白、鑲白兩旗兵馬,負責留守徐州和魯南的後方大本營之外,其餘六個旗的滿洲大兵,還有剩餘的漢軍旗、蒙軍旗等等,以及還肯聽話的各路漢地降兵,統統都被他拉到了江南這邊來!

就這樣,由於明軍沒能在短時間內殲滅皇太極的清軍先頭部隊,隨着一支又一支清軍從鎮江相繼趕到,南京的戰場形勢又漸漸地再一次開始了逆轉。一度形成的神策門包圍圈,又被後援清軍衝開,而皇太極也轉危爲安。再接下來,從玄武湖、幕府山、到鐘山的明孝陵,都成了兩軍激烈拉鋸的戰場。

隨着速決戰的妄想破產,毫無章法的混亂戰鬥持續了一天又一天,一座又一座精美的寺廟或宅邸被燒成白地,明軍雖然依舊佔着上風,但始終無法取得全勝,甚至一直不能控制住整座南京城。

由於南京皇宮距離雙方反覆爭奪的戰場前線太近,而且已經在戰火中變得殘破不堪,崇禎帝只得在鐘山的明孝陵設立了御營,一邊祈禱朱元璋的在天之靈保佑自己,一邊繼續指揮這場漫長而艱苦的戰鬥。而皇太極則在幕府山腳下的燕子磯立下大營,對着八旗將士指天發誓,這一次不拿下南京就決不罷休!

需要注意的是,皇太極的清軍雖然是外來的客軍,但在江南這片地方也不是沒有支持者——就像尋死的人,如果一次自殺失敗,通常就沒有勇氣立即開始第二次自殺一樣。原本已經對局勢灰心絕望的東林黨人,看到清軍大舉南下,來找他們算賬的崇禎皇帝似乎未必能坐得上金鑾殿,於是又紛紛心思浮動起來。

其中,此次“借師助剿”的兩個主謀,首輔周延儒和他的學生張溥,一個在南京戰場爲清軍指點地理、籌集糧秣,一個在鎮江渡口督促水師船隻,從江北的揚州轉運清軍兵馬。而其他一些還沒有跑遠的東林君子,也紛紛站了出來,雖然南京朝廷下屬的正規軍已經全垮了,但這些人憑着他們在地方上的影響力,還是很快組織起了一票烏合之衆,前來南京戰場上幫助“大清友邦”,順便到南京城裡搶點兒東西。

不過,東林黨固然是江南的地頭蛇,但如今的崇禎皇帝,同樣也不算是外來戶。

在發現這些滿口道德文章的東林君子,居然再一次刷新了他們的下限,以至於不惜投靠韃子,也要跟自己這個正統天子作對到底之後,這位穿越版的崇禎皇帝陛下頓時暴跳如雷,於是一邊向湖廣和江西的後方催討援兵,一邊立刻召來已經投靠他的南京勳貴,還有倒戈歸順的地方官員,要他們發動鄉民,討伐東林逆黨,所獲財富女子儘可以自取之。結果,就很快導致了戰爭規模和戰爭範圍的急劇擴大化。

——江南的東林黨在這些年固然已經是搞得無父無君、目無朝綱,甚至像同時期的波蘭農莊主們一樣崇尚地主階級自由化。但崇禎皇帝代表的大明朝廷二百年正統權威,畢竟不是那麼容易磨滅的。而江南地方上的勢力,也還沒有到東林黨一手遮天的程度——說到底,東林黨並不是現代那種結構嚴密、如臂指使的革命政黨,而只是一個類似地主縉紳政治俱樂部的鬆散組織,進黨離黨都是司空見慣之事。偏偏任何一個地方的縉紳大戶,都不可能是鐵板一塊,所以東林黨在地方上有多少支持者,就同樣有多少死對頭。

更重要的是,學過動物學的朋友們都知道,哪怕是最原始的草履蟲,都有趨利避害的生物本能,更何況是思維能力豐富的人類呢?眼下東林黨擁立的永和僞帝,已經逃竄無蹤,如果再不撥亂反正,回到崇禎陛下的陣營裡來,還能怎麼選擇呢?難道要去給這些渾身臭烘烘的女真韃虜當奴才嗎?

結果,在這兩大政治力量的撕扯之下,先是南京周邊,然後是整個江南,都爆發了地主團練之間的大規模羣毆。許多地主大戶舉着各自的旗號,用刀槍清算起了彼此之前的新仇舊怨。再加上之前民間的各種搶米騷亂也還沒平息,各路武林大俠們組織起來的亂黨還在跳騰,此外又有聞香教的分支勢力,也跟着渡江的清軍,一齊進入江南民間,挑起各種騷亂……明軍、清軍、邪教、地主、水匪、山賊、饑民,各色各樣五花八門的勢力一齊登場,把這片素稱寧靜富饒的江南水鄉,給徹底打成了一鍋粥。

到了崇禎六年十一月十九日的時候,已經僵持了多日的明清兩軍,終於在南京戰場上形成了總對決的態勢。其中,清軍歷經多次增援和連日損耗之後,還剩大約三萬人,盤踞在長江之畔的幕府山一帶,同時控制着南京城北部,神策門附近的一小片市區。而明軍的總兵力則達到了九萬人,盤踞明孝陵所在的鐘山立寨佈陣,同時控制着南京城區的絕大部分,但不僅騎兵匱乏,而且長江上的水師也不佔優勢。

至此,一場決定南方未來命運的大會戰,即將在幕府山和鐘山之間,玄武湖東岸的狹窄平原上打響,雙方這次都是拿出了傾國之軍作爲賭注,究竟是崇禎皇帝坐上南京的金鑾殿,將四分五裂的大明帝國重新捏合起來,還是八旗鐵騎征服江南,讓曇花一現的大清帝國死灰復燃,都要在這場決戰中得出結果。

然而,就在這個明清大決戰一觸即發的時候,本已在南京這邊久戰疲憊,只是憑着一股精神在咬牙硬撐的崇禎皇帝,卻又從一名風塵僕僕的使者口中,得知了自家後院失火的糟糕消息。

“……什麼?湖廣有變?武昌、襄陽陷落?!溫體仁首輔帶着皇后和太子逃過來了?!!”

——就在崇禎皇帝跟皇太極鏖戰南京的時候,在中原蟄伏已久的流寇卻趁機展開了大行動,直搗他的後方:李自成從河南殺入襄陽,橫掃漢水上游;張獻忠從淮西翻越大別山攻入漢陽,隨即又渡江攻佔了武昌。留守武昌的溫體仁首輔根本無力抵抗,只得護衛着皇室成員登上船隻,倉促朝着下游方向逃亡。

更要命的是,沒等崇禎皇帝下令封鎖消息,這個噩耗就已經在軍中傳播開來了……

第13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第22章 天上白玉京(下)第30章 捕獲南里香第17章 真正的暴走(中)第9章 喪屍被玩壞了第4章 思維混亂的骨傲天(上)三這城市是給人住的嗎第137章 四方亂雲起(中)第26章 小辣椒的大冒險(上)第18章 野比家的驚悚日常第115章 在舟山第76章 國際考察團的異聞錄(中)第126章 南印度洋追擊戰(下)第52章 大英帝國的迴光返照(中)第44章 不愧是威尼斯商人(上)五初夜權的真相第99章 穿越版崇禎帝的決斷(中)第177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三)第125章 平髡之策(中)第59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上)第20章 走進印度(中)第97章 新的穿越還在繼續第23章 拒絕配合的傢伙們第50章 土著眼中的阿爾努斯市(上)第57章 到來與離去(上)第119章 餘杭鎮掃蕩戰(上)第20章 被染紅的列島(上)第42章 日奸們(下)場景4穿越到美洲瑪雅文明第93章 時代的融合第18章 奇襲江田島(中)第4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四)第18章 野比家的驚悚日常第18章 金髮巨乳是好物四這個是sm俱樂部嗎第144章 只有開了外掛才能無敵第130章 來去匆匆的“義士”們第3章 納薩力克大墳墓的入侵者(下)第131章 杭州無血開城(上)第17章 第一批帶路黨(上)第9章 關於喪屍的討論場景5穿越到民國年間第26章 瘟疫時期的悠閒日常(上)第100章 郭政委的鋼鐵雄心(中)第103章 京師大亂鬥(下)第104章 南美的中原七光怪陸離的東方魔都第33章 異界城管的悲歌第113章 金陵歌舞何時休?(四)第5章 北宋花樣作死大賽第54章 白頭鷹不想當冤大頭(上)第25章 休憩時間的各種事情第122章 王秋的選擇(下)第33章 卡洛琳的悲鳴第38章 壓迫衆生的來訪者(中)第42章 大家坐下來開個會吧!(中)第22章 偵察小隊出動第15章 克里特島的瑣事(上)第70章 彈指間,萬軍灰飛煙滅(上)第2章 被揭穿的真相(下)第706章 出日本記(下)第13章 脫繮的喵星人第25章 哆啦a夢?阿蒙神?(上)第149章 遼東戰區善後方略(下)第82章 赤道洋之夏(中)第146章 盛京的最後一日(下)第706章 出日本記(下)第186章 南沙紀行(上)第12章 王秋也被玩壞了第152章 對美最終解決方案(上)第7章 異界之門,開在……維多利亞灣的水底?第37章 血色新年(中)第135章 嶺南無戰事(下)第63章 中世紀全面崩壞(續)第5章 涼宮春日與《死神來了》(下)第37章 帝國崩潰的大亂之世(下)第29章 瘟疫時期的悠閒日常(續)第33章 把妹子裝進籠子裡第11章 主神被玩壞了第139章 烈火烹油(上)第1章 紐約歡迎你!小結其它的國度更悲催第36章 血色新年(上)第18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八)第87章 崇禎皇帝的絕望(下)第7章 初步忽悠成功(上)三梳妝打扮要人命第16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六)第3章 歡迎來到紳士與淑女的時代(下)第33章 東亞戰雲起(上)第71章 彈指間,萬軍灰飛煙滅(下)第59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上)第158章 最後的槍聲(中)第7章 蹦跳吧!宇宙魔方!(上)第35章 碰撞前夕的日常第61章 南海鐵道紀行(一)第31章 請政委老爹逛妓院(中)第12章 國之將亡,遍地艦娘(中)第12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