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大漢忠良董仲穎

第585章 大漢忠良董仲穎

大漢西北,涼州所在。

這裡永遠都是一片遼闊蒼莽之景,草原、戈壁、沙丘,一眼望去,似乎無窮無盡一般,鱗次櫛比的排列在這片狹長的土地上。

大風呼嘯之間,捲起滿地煙塵,天地之間一片灰霧濛濛。

“嗒嗒嗒。”

無數道頗顯急促的馬蹄聲在風塵之間奔騰,一時不知那揚起的風塵是萬馬奔騰所引起還是大風颳過所帶。

細細數去,有數千騎士,卻帶着兩萬餘馬匹疾馳,真不愧是大漢養馬地之一的涼州,如今大漢的財政狀況,還能做到一人四馬五馬。

衆騎士中心立着一道大纛,上書一個大大的“董”字,正是漢護羌將軍董卓董仲穎,皇帝心腹,節制河西四郡軍馬的大漢重臣,兼任涼州刺史。

董卓的權力在西北地區很是關鍵,他是涼州刺史,在整個涼州的官員之間,權力絕對能排得上前三,但是他有四郡軍權,這使得他一躍成爲涼州第一人。

皇帝將這個位置交給他,可見對董卓的信任。

之所以會如此,主要是因爲董卓出身邊郡寒門,父親不過是個小小的縣尉,這出身可以說低的不能再低了。

他舉孝廉出仕,能開強弓,極其勇武,在涼州屢立戰功,雖然經歷過士人的舉薦,但是早早的就和士人鬧翻。

通過走宦官的門路上位。

因爲厭惡士人,皇帝便爲董卓升遷,重用他,董卓買官時,還爲董卓減免了三成的費用,董卓只想出人頭地,自然是欣喜若狂。

董卓或者說整個涼州武人,範圍再大一些可以將西域武人也包括進來。

這些人對皇權是沒有那麼敬畏的。

皇帝又怎麼樣?

胡人會少砍一刀嗎?

對皇權都沒有那麼敬畏的情況下,對所謂的二元君主,就更沒有什麼認同。

舉薦董卓的士人正是看出了這一點,於是厭惡他,不再和董卓有什麼往來。

這些涼州武人是典型的只認自己手中的刀子,若是皇帝知道這一點,不知道他還會不會重用董卓。

作爲護羌將軍和涼州刺史,董卓身上的干係重大。

涼州一直以來就是漢羌雜居,之前不顯是因爲長安屯駐天下精銳。

等到首都遷往洛陽之後,朝廷的注意力不再聚集在西北,就漸漸開始混亂,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方面是羌人和漢人之間有矛盾。

漢羌是真正的同源,尤其是對洛氏這種周族來說,但是現在不是周族之世了,而是漢人的天下。

另一方面就是邊境武人故意生事,以邀功請賞。

這實際上是非常普遍的一件事,邊境武人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是邊境安寧,國泰民安嗎?

當然不是!

除了少數覺悟極高的將領之外,誰信這些武人爲國爲民,誰就是**。

鎮守邊境的唯一目標就是立功,在戰爭中攫取升遷的資本,如果沒有戰爭,那就自己挑起戰爭。

至於挑起戰爭之後,死去的那些人,這些武人可不會在意,甚至還會覺得,這明明是立功翻身的好機會,不識好歹。

但實際上大多數人,是不願意打仗的。

所以擅起邊釁,一直都很讓人詬病。

因爲這實際上相當於以權謀私,用國家的資源和他人的生命,來給自己的公卿之路添磚加瓦。

董卓從入仕以來,他的目標就只有一個,那就是不斷地往上爬。

雖然他不知道爬到什麼地步算是結束,但是以他目前的地位,刺史乃至於太守都不能讓他滿意。

要一個州牧纔算是合理,就像是當年陳蕃被任命爲幽州牧,隻身入幽州對抗東燕國那樣。

唯一的問題是,漢廷有三互法,所謂三互法,極其複雜,其中有姻親等等各種計算,但最一開始的三互法,很簡單。

即官員不得在籍貫地擔任最高長官,即不得在本縣擔任縣令,不得在本郡擔任太守,不得在本州擔任州牧。

董卓他是涼州人,根據三互法他不能當涼州牧,這讓董卓有些發愁。

在董卓的崛起過程中,這種挑起戰爭的事情太多了,他不僅僅是和羌人打仗,還和西域打。

只要西域的國主不服從他,他就安上一個造反的帽子,然後直接打過去。

朝廷對西域的態度本就不好,畢竟就在西域還有兩個劉氏的諸侯王國,依仗着天高皇帝遠,只是表面上服從朝廷,但是實際上卻不將朝廷放在眼裡。

董卓對西域的敲打,整個大漢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護羌將軍這種雜號將軍,做這件事是有些出格的。

實際上在大漢朝有個專業做這件事的,叫做徵西將軍,是漢廷的重號將軍,只在大將軍、驃騎將軍、驍騎將軍、車騎將軍之下,基本上是非外戚、宗室所能拿到的最高級別將軍號之一了。

董卓此次就是率領着大軍,本準備越過玉門關去順着天山北麓進攻西域屬國,但是中原突然爆發的太平軍起義,讓他不得不帶着大軍返回。

他擔心涼州的其他豪強會和羌人一起聯合起來叛亂,畢竟對這些羌人的壓榨有多深,董卓自己是心知肚明的。

這些羌人部落都是他的自留地,是他的錢袋子,有這些羌人在,朝廷的撥款源源不斷不說,還能從這些部落之中抽血,壯大自己的實力,董卓是絕對不可能放給其他人的。

而且中原大亂這樣的好消息,怎麼能不讓董卓興奮呢?

火中取栗,亂世之中才有無限的機會,尤其是他這種寒門出身,天下不亂,怎麼去和豪門競爭。

董卓現在巴不得中原再亂一點,他在涼州不斷壯大自己,然後率領着涼州大軍東出去洛陽,走上人生巔峰。

這是他的首席謀士李儒給他定下的計劃,董卓對李儒的才智幾乎是百分百信任的。

畢竟他從一個邊郡武夫,一路走到現在,幾乎快要走到大漢武人的頂點,而且手下西涼鐵騎之精銳,恐怕只有幷州狼騎和幽燕精銳能相提並論。

但幷州狼騎和幽燕精銳的人數太少,西涼鐵騎的數量那可就太多了,要不是沒錢,他能拉出一支十萬人的精銳鐵騎。

“主公!”

遠遠的,一支大約百多人的騎士隊伍迎了上來,董卓遠遠望到,就知道是自己的首席謀士李儒。

當即哈哈大笑着騎馬出列,朗聲道:“文優,接到你的來信,本將軍立刻就趕回來了,沒有耽誤大事吧。”

李儒眼中帶着絲絲戾氣,整個人都帶着些許寒意,笑道:“主公迴轉及時,大業已成半矣。”

————

董卓字仲穎,隴西人也,少有勇力,兼材武之相,兼遊豪俠,舉孝廉,遂仕涼州,以此根基而盛。——《後漢書·董卓列傳》

(本章完)

第180章 秦人來了第729章 嘴遁無敵!第277章 諸夏天子和漢朝皇帝第400章 爲盟主運營官早睡少睡加更第495章 史官風骨,不過是不屈權貴 秉筆直書第275章 風雷雨雪,聽吾號令第345章 罪證第407章 送往昭城的信第626章 談崩了第47章 回齊第4章 洛水之戰第235章 項羽的野望第367章 皇太子徹第784章 有一劍從天外來!第794章 人之噁心,一至於斯!第829章 世上輝煌終落幕第195章 四海一第517章 我輸給了洛氏啊!第344章 洛陽第680章 你的未來在哪裡?第338章 召回第656章 衆聚諸侯,洛空求祖!第417章 祁連山下擒兩王第609章 洛陽宮中有計謀第425章 驚變第577章 洛霄此人第641章 一些人與事在風中第359章 突破!造紙術!第118章 楚國攻略和齊國態勢第253章 影帝夫妻第410章 準備遷徙列侯第580章 貧道洛霄,請大漢赴死!第111章 儒家道統?拿來吧你!第400章 爲盟主運營官早睡少睡加更第135章 君位讓於汝,孤到洛國混吃等死第125章 刺君,君非國家第705章 與神廟軍和敢戰士的差距!第26章 有些話想要說一下第654章 劉合的死第620章 一往無前洛陽行!第438章 洛氏二三事第302章 偉大的意義第656章 衆聚諸侯,洛空求祖!第522章 大漢的命運第895章 讓聖王光耀萬年!(4月初求月票)第829章 世上輝煌終落幕第654章 劉合的死第643章 互斥!第541章 繼位者誰?(求月票!)第288章 嶺南行第288章 嶺南行好多讀者問單更的事,說一下第21章 四姓公卿第884章 科舉這件大事(可惡啊,真的燃盡了第227章 備戰第669章 盡入彀中!第496章 王文君第839章 洛蘇降世第290章 看好了,洛氏祖傳傳播王化第2章 宗法制與分封制第626章 談崩了第719章 爲大漢而戰,而死第346章 嘲諷免費番外:輪迴者絕望之界1第461章 繁星千萬,鑑照吾心!第122章 素王歷第138章 還是得搶王室的土地第349章 陵邑第804章 卷終第241章 給韓信賜字第553章 洛琪謀皇宮第404章 給你背心來一刀第172章 秦王政第810章 我洛氏要的東西很簡單!第19章 洛邑與鎬京第354章 這個祭酒不好當啊第240章 安居昭城,坐觀天下第799章 世上從不曾有尊貴!第244章 驚變第587章 李文憂選賢舉能,賈文和欲圖大事第811章 《士族論》!第621章 洛空你個王八蛋!第829章 世上輝煌終落幕第416章 戰報還是發個單章吧第772章 君子之國也!調整狀態。第879章 玄武門!(12000字,手指都冒火花了,求月票!)第270章 劉邦,你看姬姜聯盟拳頭大不大第316章 白刃不相饒第812章 手掌江左權!第485章 人的榮幸?邪裡歪說!第77章 攻越,降吳,獻西施近期總結第682章 我的妻子在哪裡?第861章 李爲王,洛做公!第629章 太平軍中第870章 李世民,不要讓我失望!(卷末)第654章 劉合的死第804章 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