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李儒大話論天下,董卓欲結涼州士

第586章 李儒大話論天下,董卓欲結涼州士

李儒右手的袖子略長,將他的右手整個蓋住,很少有人能見到。

李儒和董卓對話,不要說統歸李儒管轄的文士,就連西涼軍諸將都微微垂着頭。

這不僅僅是董卓的威望,同樣是對李儒的敬畏。

在涼州這片土地上,李儒有“寧見黃泉,不見李儒”的名聲。

董卓一馬當先,李儒緊隨其後,大部隊這才一一跟上,董卓邊走邊問道:“文優,信中說不太清楚,現在關東局勢怎麼樣了?”

他的眼神之中帶着一絲絲的晦暗,又有一些興奮。

李儒當即道:“太平軍賊首張角,在河北之地擊敗了皇甫嵩,朝廷的禁軍羽林衛全軍覆沒。

天下局勢到了關鍵的時刻。

朝廷想要重建禁軍,需要時間,但是太平軍不會給朝廷時間,所以朝廷命令各地募集兵勇。

臣預計,下一步就是進京勤王了,而且時間不會太長,可能傳旨意的使者已經在路上了。

所以臣將您喚回來,早做準備。”

董卓聞言眼中大喜,臉上卻一片憤怒,喝道:“皇甫嵩無能,真是枉食君祿,竟然如此喪權辱國,竟然還忝居高位,又有何資格呢?

本官這樣的大漢忠良屢立功勳卻只能在邊境打轉,那些公卿腐朽汲汲於虛名卻高居廟堂之上,何其不公也!

如今天下大亂,倒要讓世人看看,我等武夫是否能挽天傾,看看誰纔是大漢的擎天白玉柱。”

李儒聞言微微笑起來攏在袖筒中的右手緊緊握住,陰惻惻道:“主公,待進了洛陽之後,勿忘大業啊。”

在如今這個時代,李儒的出身連寒門都算不上,他是真正的從最底層一點點爬上來的。

他現在還記得自己從涼州向中原而去,他準備去傳說中的昭城求學,但是到了洛陽之後,受到了洛陽豪門的羞辱。

因爲他的出身太低了,而且那個時候的他,才學還沒有高到能讓人看重的程度。

在洛陽的日子讓他徹底看清了所謂的豪門嘴臉。

一氣之下直接返回了涼州,在涼州這個文華不太振作的地方,他還是有許多機會的。

而且他天賦絕倫,刻苦讀書,進步極快後來搭上了董卓的快車道,一步步走到了現在。

他畢生的心願就是帶着西涼的鐵騎,去把洛陽的花花世界踏破,用鋒利的刀子告訴天下的豪門。

我李儒在涼州十數年,就是要告訴你們,我這個庶民出身的人,有多麼的了不起,我本該得到卻最終失去的,我都要親手拿回來。

中原的所謂豪傑之士,我李儒要打十個!

董卓一怔,想要自己曾經到洛陽見到的花花世界,再看看這涼州的一片荒涼,心中便一片火熱,頗爲振奮的說道:“文優放心,在涼州之地這些年的奮勇拼搏是爲了什麼,本官心中有數,說說接下來我們應該如何做吧。”

李儒是整個董卓麾下西涼集團的總規劃師,董卓則是團結衆人的領袖,董卓這些年一步步都是按照李儒的規劃而做。

李儒早就思索了無數遍這個問題。

聽到董卓發問,當即就說道:“主公,思慮中原的問題就不能僅僅思慮中原。

太平軍的確是強橫,尤其是張角,竟然能擊敗皇甫嵩,那之後若勤王大軍不能及時出現,那攻入洛陽未必就不可能。

臣想問的是,您是否要不顧一切的去勤王救駕呢?

我西涼大軍想要萬全的前往洛陽救駕,需要不短的準備時間,臣實在是擔心來不及勤王之事啊。”

這一問就是問董卓,到底是皇帝重要,還是我們西涼集團重要。

董卓聞言滿臉正氣凜然道:“我董卓屢受皇恩,陛下對我有再生之德,萬死不能報答,我董卓自然是要做大漢忠良的。

但西涼諸將卻未曾受過陛下的恩情,使西涼諸將隨我赴死,本官於心何忍啊!

唉。

只能準備萬全,再往洛陽而去了,文優便以此,來制定計劃吧。”

“主公高義,社稷之幸啊!”

李儒先是抱拳爲董卓的一片忠義之心慶賀,然後才緩緩說道:“主公的抉擇實際上恰如其分,與其白白送死,不如準備萬全之後,再挽救漢家社稷。

社稷重於宗廟,宗廟重於君,便是如此。

即便是攻破洛陽,大漢的社稷同樣是很難滅亡的。

這天下之間的人心對漢室依舊是認同,尤其是那些士族,是最不希望漢室易鼎的。”

談起士族,李儒微微皺起了眉頭,他最恨的自然是洛陽豪門,但是對那些士族同樣沒有好感,但程度上就減輕了許多。

這還是董卓第一次聽到這種言論,在他看來,那些州郡之間的士族,基本上都是無君無父之人,和那些人比起來,他董卓是真正的大漢忠良。

李儒便爲董卓解釋道:“主公,士族之所以和皇帝不和,是因爲士族認爲皇帝不行,宦官不行,外戚不行,他們自己纔有資格治國理政。

他們的目標是聖天子垂拱而治,皇帝好好在皇位上坐着就行,其餘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士族認爲自己就是專業的人。

士族的最終目標是做洛文王那樣的頂級權臣。

但是換掉皇帝對他們來說同樣是很難以接受的。

有的是出於個人維護漢室的心願。

但最重要的還是士族不願意改變!

改朝換代意味着無窮的變數,士族在漢室的體制之下已經拿到了無數的好處,爲什麼要改變?

這就是士族的邏輯。

任何一個想要毀滅漢室這種體制的人,都會成爲士族和豪強的共同敵人。

這就是太平軍註定失敗的原因,當皇帝的那道詔令下達的那一刻,太平軍的下場就註定了。

除非張角真的能逆天,以一人敵天下英豪。

但這不可能,就算是項王復生,淮陰再世,面對天下羣雄,依舊只能俯首,除非素王上皇和昭聖王這種人間神聖出手。”

董卓聞言微微皺起了眉頭,他最大的問題就是武夫出身,得不到士族的認可,太平軍的勢力那麼大如果都不行,那他該怎麼辦?

李儒明白董卓心中所想,沉聲道:“主公,天下一旦動亂,形勢就立刻不同。

士族唯一的選擇就是和控制當地的諸侯合作,在您趕回來的這些時日涼州已經有不少士族都來拜訪微臣。

西涼軍要大發展了,只可惜您不能當涼州牧,否則以州牧的身份控制涼州,再加上涼州士族的鼎力協助,這天下都要聽聽您的名字。”

諸侯和當地士族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微妙的,不是每一個家族都想要成爲諸侯,尤其是在三互法的限制之下,通常一地諸侯都是外地人。

外地人過來定然要和本地人合作,雙方之間互惠互利,外地諸侯成爲本地士族的代言人,一起爭奪利益,壯大集團。

士族能爲諸侯提供的助力極多,包括但不限於財貨、人才、人力,如果董卓真的能得到涼州士族的認同,那他的勢力將會急劇的膨脹起來。

涼州士族的實力在大漢之中自然不算是強,畢竟天下的精華都在關東,關西是武人的天下。

不過涼州因爲絲綢之路的存在,實際上經濟水平很不錯,經濟水平不錯的情況下,教育水平就差不到哪裡去。

想當年先漢的時候,因爲靠近長安,河西四郡那是相當的輝煌,當年武威賈氏是顯赫當世的經學家族,就連關東很多學子都來河西求學孟儒。

只可惜隨着時間流逝,武威賈氏的主脈遷回了關東,後來在先漢末沒落,還沒有落魄到寒門的程度,但和當年還不如他們的經學家族一比,就差得多了。

涼州這裡的賈氏只留下大貓小貓兩三隻,說落魄倒也不算,畢竟家中有藏書,家中子弟識文斷字,不可能混的太差,可以說是典型的寒門。

整個家族都在等待着一個傑出的子弟,帶領整個家族一飛沖天。

(本章完)

第276章 我從陰山到了長安第63章 王室宮闈之亂第666章 馬踏冀州山河動!第274章 我在陰山上第659章 羣星落位,章結束第820章 君昏而臣賢者,何其多也?第96章 素王最愛的崽,姬靈均,英靈殿徹底出第575章 請大漢赴死!第250章 帶着劉邦老婆孩子逃命第161章 洛邑之戰第718章 蠢到家的公孫瓚第590章 忠義兩肩擔,無雙劍向東第792章 天命唯有洛血破!第467章 關東顯貴第673章 大漢不會亡!第783章 生死皆有命,不悔即可!第548章 天下雲從第449章 洛世揚鞭第20章 齊侯向西第875章 李氏的血脈天賦!第228章 妹妹送來了無雙統帥第445章 收穫第111章 儒家道統?拿來吧你!第74章 闔閭與勾踐的毒計第592章 沛郡曹氏有麟子第378章 上長安,稟素王!第335章 一人加冠一人薨第8章 商議勤王第541章 繼位者誰?(求月票!)第682章 我的妻子在哪裡?第177章 秦王政:寡人要做大秦的素王第14章 漢水之戰第718章 蠢到家的公孫瓚第205章 始皇東巡第572章 黨錮之禍終結第596章 洛家主祭祖問天命第192章 落幕第35章 鎬京大戰第130章 時光匆匆如流水第884章 科舉這件大事(可惡啊,真的燃盡了第559章 婚姻,神佑革命!第846章 洛氏女子!(等待更新)第475章 學宮開,亂戰起!第783章 生死皆有命,不悔即可!第549章 此心光明即可第724章 趙國艱難!第745章 爲國盡忠死!第671章 非英雄也!(求月票)第439章 洛氏二三事下第451章 獻闕!第177章 秦王政:寡人要做大秦的素王第266章 洛陵的計劃第22章 再行封建,十二諸侯第303章 西域之歌第685章 喪鐘爲誰而鳴?第559章 婚姻,神佑革命!第782章 我意堅決不爲貴第702章 洛楚對洛彰言!第248章 簞食壺漿,喜迎漢軍,優勢在我第244章 驚變第741章 一千年,吳國再次來此!第789章 冉閔?石閔?第306章 洛陵降臨在西域第455章 求一封信第241章 給韓信賜字第418章 一切的結束第306章 洛陵降臨在西域第636章 天下俊秀第103章 秦人東出,沒有人可以阻止的戰爭第694章 人書!鑑照英豪!第32章 天命在周第697章 洛氏子女第646章 美第592章 沛郡曹氏有麟子第398章 出征,兩人的第一次會面(二合一!第125章 刺君,君非國家第738章 瘋狂的背叛!第378章 上長安,稟素王!第902章 青海之上第550章 關東諸侯扛不住了!第126章 魏卿之死第776章 一千三百年,俱往矣!第886章 李靖 李績進京!第558章 劉秀第293章 我在紅塵,不能超然第256章 洛新見洛陵第649章 劉郎才氣第865章 洛玄凌的大運!第322章 孝第343章 聖諭第230章 給蒙恬一點韓信震撼第721章 大雪滿弓刀,公孫夜遁逃!第719章 爲大漢而戰,而死第896章 洛蘇布子大唐!(求4月份保底月票1第864章 大唐危局!第714章 四神醫第259章 諫楚第233章 明攻洛陽,暗破武關第423章 大朝會驚變第73章 孫武與慶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