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驚人的秘密

許國新君頓了頓,加強語氣強調說:“是非常的富足,甚至比昔日富足十倍以上。現如今,我許國甚至很少徵收農稅,光是各個商鋪交納的交易稅金,以經足夠支付各種行政費用了。而我許國處身於趙氏的庇護之下,周圍又沒有敵人,連國內都無需維持軍隊,偶而召集武士。也是追隨元帥出戰。衆所周知,跟元帥打仗,戰爭收穫遠遠大於支出。所以,經過兩代積累,許國城內連普通百姓,都能穿的起絲綢衣服。

嘿嘿,細算起來,我這身衣服並不奢華,只是許人的平常程度而已。兩位上卿隨後將由我許國向趙氏內陸行去,沿河坐船走的話,那你們會親眼目睹:越往新田方向走,船舶越多,沿途的港口越是繁華”如果兩位上卿打算從陸路走,兩位還會發現,沿着那條通渠大路兩邊,路邊所有的街鎮都富裕的難以想象。農夫躡絲履穿絲綢,僅僅是平常現象,不算奢華

稍停,新君竭力解釋:“兩位上卿還不知道吧,這幾年甲氏越來越擴大了棉花耕作面積,昔日齊國臨淄織成的布,可以讓列國人人都披上齊國的衣服。如今甲氏產的棉花。讓天下所有人人人一件棉衣,還有富餘,,

除了棉衣之外,還有羽絨衣。自從趙氏發展雞陵、鴨城之後。如今禽蛋作爲食物,已經廉價的不成樣子,趙氏新設立的鄉校裡,每日要給童子發一個雞蛋作爲食物一不要錢,白給啊。這還是朝食早餐,正午時分還要發一個雞腿充飢。如今天下大旱,這一措施仍未停頓。

兩位上卿,以前你們可曾聽說過類似事件?趙氏之富,超出常人想象啊。

至於趙氏用雞鴨細羽毛製成的羽絨衣,因爲輕軟,現在已替代了大部分裘皮。而天下的禽類畜牧養殖,由於趙氏種植的香料作物,也發生了大變化。過去每年冬天,因爲草料缺乏,人們不得不宰殺大量牲畜,以保證畜種度過冬天。現在由於羊毛仿織業的發展,到了冬天。人們已經很少爲了裘皮而宰殺牲畜。

如今,大家都留着羊只以便剪毛仿織羊絨、留着牛馬以便剪毛製作毛毯。偶爾有些體弱的牲畜被宰殺。又可以用大量的香料熏製起來。製成各種美味的食物,比如火腿、臘肉、燻肉。這些肉食可以長久存放,使得趙氏不僅不爲食物發愁,還可以用花樣百出的食品,換來鉅額的收益。

香料、毛仿織、棉花仿織、羽絨製作、禽蛋肉類販售,其中一樣就能使一個家族致富,趙氏樣樣傑出,雖領地龐大,人口衆多,在這大早之年,豈有凍猩之憂?

趙氏最擅長的是物盡其用,每涉足一項行業,必定要把所有可利用的都利用上。比如說牲畜與禽類的養殖,兩位上卿若知道究竟,也不能不歎服趙氏羅掘殆盡的心思一

有了禽類做肉食補充,趙氏的大型牲畜都被圈養起來,開始研究專門的放牧技術,從而使得馬匹牛隻數目充足。

馬匹牛羣多了,趙氏又開始發展車運,進而使得趙境內貨物流通速度加快,耕作速度加快一於是。人們消耗在農田上的時間也越來越少;於是,富足的趙氏領民開始琢磨各種花樣,更加的“物盡其用。禽類羽毛什麼玩藝?原先都被廢棄,燒荒,趙氏居然想到將那些羽毛全部利用不浪費:大型尾羽製作箭羽,賣錢;中型羽毛剪碎了做低檔的“碎羽。絨服”或者製作成各類玩具,賣錢;而上品的細絨毛,,由於養殖的雞鴨量大。每年出產的產量十分驚人。僅僅幾年,細羽絨做成的羽絨服已經算不上奢侈品,如今,最新的奢侈品是鯨魚皮製作的皮衣,既不是絲綢,也不是羽絨。

我聽說,這種鯨魚皮非常防水,製作成衣服時,裡頭襯一件細羽絨的內襯,比一件裘皮大衣要輕軟禦寒,且鯨魚皮上好蠟之後,衣服光亮的像鏡子一樣,令人賞心悅目,這種衣服還可以做的十分筆挺,平常穿在身上,可以當做皮甲一沿海地區,沿河地區,最大的皮衣加工地。恰恰就是我許國。”

許國新君意猶未盡的止住了話題。北宮陀與晏嬰面面相覷,許久,晏嬰笑着說:“許國可真是一塊肥肉啊。難怪只是城中幾名商戶推舉,以及少少百姓擁戴,就使你過的比許國先君還豪奢”哦,你當然要豪奢了,過去許國先君的收入,要養活自己的官吏,要維護道路,要管理百姓,現在你什麼都不用幹,這筆錢只用來享受

這種日子難道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嗎?爲什麼非要更上一步?”

許國新君扭捏的回答:“其實,我現在不單單靠城民的供養,許國經商氣氛濃厚,先君在位的時候。國中正卿都利用職務便利,在城中開一些店鋪,我也不例外,嗯。開了幾間店鋪,幾間工坊,還擁有十幾艘船,所以我才生活富足。這種富足與百姓無關,寡人從不曾搜舌百姓。

唉,先君去世後,國中那些正卿。因爲自己的店鋪收入高,弈旬書曬細凹曰甩姍不一樣的體蛤“州二叉沒啥要操心的。便把全部心思放在經營自家店鋪卜……焦嘿,如今國家大事,已經沒有敝國卿大夫插嘴的份了,他們到是樂得輕鬆,並對這種生活再無所求,可是國不可無主,他們至今不願明確表態。支持寡人上位,兩位上卿此去新田。能不能,”

北宮陀打斷許國新君的話:“齊國上卿晏嬰剛纔已經暗示你了,你怎麼聽不懂呢?你如今的生活全因爲趙氏的默許,如果觸怒了趙氏,恐怕你連現在的生活都享受不到了。你們許國那些正卿,就是因爲想通了這點,所以纔不願談這件事。

我聽說許國過去曾經鬧過一場叛亂,引來趙武子的清洗,我想現在剩下的許國公子,以及卿大夫,都是被那場清洗嚇怕了

你自己都不敢跟趙武當面請求,他們怎麼敢向趙武子搭話呢?

我看還是維持現狀吧,你繼續待在許國這裡,享受你城民的供奉,享受國君的尊榮;趙氏不干涉你,你也不用去幹涉趙氏,但也不要奢望趙氏正式的認可

如今這樣,不是很好嘛,大家彼此都快快樂樂,何必另生事端?”

許國新君想了一下,誠懇的回答:“也是,趙武子雖然沒有明確承認。但本地的官員卻允許我打出國君的儀仗,也許兩位正卿說得對,我便繼續這麼拖着,時間久了,趙氏的默認就會順理成章。”

晏嬰隨口寬慰了許國新君幾句。等這位新君告辭而去,晏嬰揹着手,望着對方遠去的背影,嘲諷的笑了:“這位新君還妄想趙武子的承認,我看趙武子永遠不會承認。”

北宮陀點點頭:“這位新君畢竟沒有政壇經驗,他不知道,如今這種局面纔是趙武子最希望的。在如今這種狀況下。許國百姓沒有因此加重負擔。而打破現在的局面,讓這位新君得到許國百姓的承認,趙武子不會因此多收一個銅板。

哈,只要趙武子不明確表態,許國上下就得爲趙武子導首是瞻。等這位新君去世之後,也許許國的城民就懶得重新擁立一位新人,那麼,許國就正式成爲趙氏的屬地了。”

晏嬰背起手來,笑眯眯的說:“趙武子在南方的時候,總是說楚國滅國四十二。剛纔見到這位許國新君。我有心盤算了一下趙武子滅了多少個國”呵呵,也不老少!”

北宮陀點點頭:“頓國、許國、沈國,,還有三縣之地,再加上中

做爲一名將領,平生滅上一個國家,已經足夠成爲名將了,趙武子滅了這麼多國,恐怕歷史上會重重記上一筆。”

晏嬰往許國的下游輕輕一指:“你忘了還有小都國

許國的現在。就是小都國的未來。我聽說。小都國的現任國君身體也不好了。

北宮陀仰天感慨:“你說的這話,讓小郟國百姓聽了,也不知道他們是喜是憂,沒準小都國的百姓正巴望過上許國百姓的生活。富足!日日驚恐不安的許國人現在富足了,小都國的百姓,未必不期待這種富足。”

北宮陀這話實際上是在試探。

小郟國曾經是齊國的屬國,他們搬遷後的新領地也緊挨着齊國的國境!小都國將來的安寧,要依賴齊國的乖順,但齊國會乖順嗎?

北宮陀正思索間,一名當地的館吏鬼鬼祟祟的閃進大廳,他衝兩個正卿打量了一番,試探的問:“兩個可是齊國正卿晏嬰、衛國正卿、右相北宮陀?”

北宮陀笑了:“我們當然是你所說的那兩個人,難道這世界還有第二個北宮陀,第二個晏嬰嗎?”

那名官吏堅決的回答:“我知你們兩人是衛國、齊國正卿,但事關重大,請兩位先拿出相關證明來。”

北宮陀還想譏諷幾句,但晏嬰已經站了起來,他邁着五短小腿走到大廳中央,平靜的說:“我們兩個一路打着使節的麾節進入許國,我聽說許國屬於趙武子所管轄,而趙武子領地內的法律一向嚴苛,不能通融。有誰敢在這地界妄自打出使節的旗號,冒充各國使節呢?

但同樣,趙武子管轄下的官吏也不敢平白無故的要求我們證明身份。所以我就證明給你看

一來人,取我的使節麾節來,另外,這裡是我的印奎,請驗看。

我這份印奎上面玄着齊國司寇的名稱,但現在,我想你也知道齊國發生了變故,我不知道這份印望是否還管用”但我想來,我的職個只能往上升,不會往下降,所以你只管放心。”

小吏仔細的驗看完了晏嬰的印望,又把目光轉向了北宮陀。對晏嬰的智慧,北宮陀一向佩服,要不然他也不會與晏嬰結伴而行。見到晏嬰如此神色鄭重,他也趕緊從懷中取出自己的印望,恭敬的遞了上去。

小吏驗看完兩人的印奎,輕輕的把印壘放在桌上,而後鞠躬告退:

“請稍候。”

不一會兒,兩個蒙着大氅的人影稍稍閃進驛館,這兩人戴着大大的棉兜帽,整個臉龐都遮在陰影裡小他們進入大廳,並沒有脫去帽子,一直等到晏嬰警覺的叫從人退下,那兩人才脫去了帽子嬰見到泣兩人的相貌,他心中北宮陀更是大恤穴已!“季武子,怎麼你到了這裡,不是說“叔出季處。嗎?怎麼你離開了國內?”

所謂“叔出季處”指的是魯國三框之間的權力劃分,其中:叔孫氏負責出使搞外交,季孫氏負責守國執政,而孟孫氏則負責防禦齊國。

一般來說,終年在外處理外交關係的是叔孫豹

這年頭所謂的搞外交,就是追隨霸主國四處征戰。

除此之外,季孫氏終年待在國內。處理魯國具體的政務,而孟孫氏主管建立魯國東線的防禦體系,並擔當邊境地區守衛司令。

這麼多年來,季孫氏從不離開魯國,而季武子的父親就是那位“三思而後行的”的季文子一

這條成語出自季文子,它說的是:季文子終身謹慎,老奸巨猾的,從不肯明確表態。

由於季孫氏終年待在幕後,所以一直以來,列國外交舞臺上活躍的是叔孫豹,以及叔孫豹所屬的叔孫氏家族。在《左傳》、《春秋》等歷史當中,季孫氏幾乎找不見身影,但正是老奸巨猾、“三思而後行的”的季孫氏耐心在國內經營勢力。到季武子這一代,三桓當中,季孫氏的勢力已經超過其餘兩家之和,至叔孫豹去世後,魯國三祖中其餘兩位,已經到了要仰季孫小氏鼻息而生活的地步,連魯國國君被季孫氏欺負,也只能委屈的躲在角落裡哭泣,不敢公開表示自己的不滿。

季孫氏輕易不會動,如今他突然出現在許國,別說北宮陀了,連晏嬰腦海中都拉響了警鈴。

只見季武子向他身後一引,站在季武子身後的那個人悄悄走上前去。他腳步輕的像一隻貓,面色蒼白的,比著名的“弱不勝衣”的趙武還要慘白,簡直就是墳墓爬出來的殭屍。

與趙武交往密切的晏嬰還細心的發覺,此位殭屍還在竭力模仿趙武。包括趙武說話的細聲細氣。

季武子向兩位正卿介紹:“這是晉國的大夫胥樑帶。”

有了季武子做背書,此人也無需拿出印壘來讓兩位正卿驗看了,只聽他靠着一根柱子,模仿着趙武那種緩慢的語調,細聲細氣的說:“兩位國內還有多少軍隊?”

晏嬰目光一閃,馬上回答:“我齊國的情況無需問了,我們的軍隊主要負責替元帥押運戰利品,如今大部分軍隊已經回國,唯有少量精銳尚未回過,依舊駐紮在楚國境內的幾個兵站裡,幫助擡重大隊保護沿線的“羈驛站、歇宿點”但那些留下的士兵人數不多,對我齊國的軍力幾乎沒有傷害。”

晏嬰說得很快,北宮陀本來擔心晉國突然盤點附庸國的軍力狀況,是因爲趙武子在南線吃了敗仗,需要盟國進行增援,但現在聽到晏嬰回答的如此積極,他也不好隱瞞。趕緊回答:“寡君帶了三百乘戰車南下。如今已有兩百乘戰車陸續回國”我們衛國雖然殘破,但湊出一百五十乘戰車沒有問題。”

胥樑帶輕描淡寫的回答:“要不了那麼多,齊國就出兩百乘戰車吧。衛國出一百乘就行了。”

季武子馬上補充:“我們魯國願意拿出三百乘戰車。”

胥樑帶搖頭,輕輕的說:“三百乘,太多了,兩百乘已經足夠。”

季武子看了一眼晏嬰,堅決的要求:“我們魯國還是出三百乘吧。”

三百乘戰車,在春秋早期是一個強國的象徵,在春秋中期則是一個強盛家族的象徵,但到孔夫子生活的年代,魯君用剩下的三百戰車與齊國國家進行會盟

孔夫子用這個戰車數目,說明魯國國君的地位可憐。

這個時代不早不晚,三百乘戰車恰好足以顯示魯國中等國家的地位。

晏嬰聽了這話,本想爭鋒相對的添加齊國的戰車數量,但想到齊國剛剛發生了一場動亂,這時候,各家族都不會將手中的力量放出來,他們還要留下保護自身的安全”所以晏嬰深深吸了一口氣,忍了下來。

北宮陀是這些人當中最懵然的。他深吸了一口氣,追問:“伯國需要軍隊在什麼時間集結起來?要準備多少糧草?大約需要多長的服役期?”

胥樑帶深深吸了一口氣,模仿趙武那種不以爲然的態度,輕輕的搖着頭”對於他這種作態,季武子早已經看不下去了,恰好列國此時已經分配好出兵的兵力,季武子便悄聲解釋:“胥樑帶是來解決烏徐的!”

衛國最喜歡這個消息,衛國窮的只剩一座城市了,而能幹的烏徐侵佔了衛國的土地之後,馬上建立起一座新的城市,而後快手快腳的修通了通向趙氏的通衢大道,竭力發展與趙氏的商業往來,結果,這幾年烏徐將原屬衛國的領地經營的很繁少那塊土地比當初在衛獻公手下,要富足的多。

北宮陀驚喜交加的追問:“伯國準備動手了嗎?怎麼動手,我衛國全聽伯國的安排。”

第13章 原來是春秋第一罵手(上)第179章 關於鯤鵬的傳說第256章 吃我的都給我吐出來第279章 新官新景象第340章 如此一個妖人第168章 不自量力的結局第203章 列國的福音第248章 第二回合第128章 跟“天下第二”單挑的楚軍?第231章 養由基的後裔第18章 有關“趙武”的歷史之謎(上)第186章 綠帽子的誕生第4章 煮出一鍋好湯,難(上)第133章 求你了容我降了第244章 都兵臨城下了第245章 來一場城下第301章 我就是懸在他們頭上的劍第254章 被選舉上的第51章 打你沒商量第85章 七城之主很牛氣第340章 如此一個妖人第179章 關於鯤鵬的傳說第35章 或許是場謀殺(下)第236章 “中華第一刀”出世第78章 趙軍再上戰場第90章 紅包照拿要糧沒有第274章 天下第一弓的命運第177章 我們容易嗎第35章 或許是場謀殺(下)第300章 馬匹話可不能當真第39章 瞧我的驚豔亮相(下)第44章 當猛將遇到猛將殺手(下)第174章 魏氏的恐慌第74章 咱們一起造新城_第272章 國強民不富第45章 郤至的溫柔三連擊(下)第243章 水上遭遇戰第199章 迅雷之下,不及掩耳第1章 日誌二:兩個野人,也許三個第36章 你看到了什麼(下)第286章 彷彿衝進一團迷霧中第19章 領主大人對生活的思考(上)第25章 一不小心成了暖被人(下)第185章 一波三折第127章 專捏軟柿子第170章 打你沒商量第一百七十八章第318章 大家都在裝第112章 視覺盛宴第282章 中國的澳洲孤島第40章 我們從來都是孤軍奮戰(上)第160章 齊國猛士的風姿第264章 來段鋼管舞第157章 你不過來,我去找你第253章 “齊國第二綠帽”上位第67章 又揀了一個軟柿子第31章 伯樂我有,壓榨爲主(上)第318章 大家都在裝第187章 國小無英雄第186章 綠帽子的誕生第317章 自是中國無戎寇第36章 你看到了什麼(下)第191章 我們必須糾纏第87章 秦國的警告第242章 附庸國的士兵們第260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108章 大家都不容易第237章 詭異的刺客第259章 乖,你要有妾室心理第171章 內亂再起第34章 兩個女王的戰爭(下)第225章 逃跑的藝術第82章 看我的家族報復第61章 春秋鳳凰男第152章 又一場謀殺第211章 春秋第一名嘴第113章 好奸詐的秦人第138章 叛亂是種傳染第58章 我的插心劍第255章 驚人的秘密第164章 當鐵嘴碰上銅牆第329章 自是之後,天下無兵?第242章 附庸國的士兵們第152章 又一場謀殺第27章 智姬的決斷(上)第16章 軍國主義國家不好混啊(下)第329章 自是之後,天下無兵?第29章 吃虧還是佔便宜(下)第237章 詭異的刺客第185章 一波三折第62章 誰來殺國君?第260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134章 最堅定的承諾最第255章 驚人的秘密第230章 觀衆太不配合第316章 咱是內人第二十二十七章 比哀傷還要哀傷的事第340章 如此一個妖人第33章 如臨大敵如履深淵(上)第223章 古典式對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