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活口

“操!這些狗賊倒是聰明,愣是沒有咬鉤!”

韓東虎率小兩百人馬趕到連雲嶺北麓的殘寨,跟林江所率的人馬會合,看到地上僅有十數具屍骸,更多的敵間則已經趁夜逃入連雲嶺深處,不忿的拿馬鞭抽打殘牆。

收復巢州的戰事都持續快有一年的時間,附近大多數的民衆都已經背井離鄉,逃往別處,二三百里方圓內,都看不到多少人煙,而巢州境內又多丘山淺嶺,這使得小股的精銳斥候很容易滲透進來、潛伏下來,而不被察覺。

韓謙即便猜到巢、滁兩州境內有樑軍斥候滲透、潛伏,卻是沒有辦法發現他們的行蹤,但考慮到樑軍真有斥候潛伏在附近,必然會隨時盯住李知誥等人的一舉一動,因此他也叫韓東虎他們守株待兔的盯着李知誥等人,等樑軍潛伏過來的斥候露出破綻。

文瑞臨、雷九淵以及沈鵬等人,兵分兩路伏擊李知誥派往鍾離傳信的信使,韓東虎他們成功捕捉他們的行蹤。

針對小股敵間在連雲嶺北麓殘寨落腳,韓東虎着林江率部從東面進行強攻,意在打草驚蛇,他則率兩百多精銳埋伏在出連雲嶺北麓趕往濠州西南的必經之路上。

韓東虎想着敵間受驚動後,倉惶趕去跟徐明珍及壽州精銳會合,他則必能趁其不備,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他卻沒有想到這夥敵間如此狡猾,除了十數人分散往西突圍外,主要人馬則往連雲嶺深處逃去。

連雲嶺看似不大,卻也不是他們四五百人馬能徹底封鎖包圍。

而壽州軍有兩萬精銳騎兵就在八九十里外駐紮着,現在形勢劇烈變動,說不定已經有大股的敵騎分散出來尋找戰機。

在騎兵方面,楊元溥登基之後,禁軍始終沒能組建一支成規模的騎兵部隊,更不要說跟樑軍鐵騎抗衡了。

而之前楚軍唯一一支成規模的騎兵建制部隊則落在徐明珍的手裡。

韓東虎、林江他們不敢在這裡滯留太久,抓到三個活口,便趁着天際微微泛青的晨曦,往南馳去。

…………

…………

“沒想到雷九淵就在連雲嶺,當時我真不該這麼快就撤出來,應該繼續追擊下去的!”刑訊三個活口,韓東虎得知除了從巢州大營逃脫的文瑞臨以及都將沈鵬等人外,連樑帝朱裕的嫡信大臣雷九淵當時就在連雲嶺裡,懊悔得直跺腳。

“人爲財死,鳥爲食亡,說到底就是一個‘貪’字上,而種種計謀之所以能成功,主要也是利用人性之貪,”韓謙笑着跟韓東虎說道,“什麼時候你明知雷九淵這樣的人物在山裡,還能冷靜下來審時度勢,以斷進退,纔算是兵法有成。”

“是。”韓東虎羞愧的應道。

“雷九淵既然都親自潛到巢州附近了,那樑帝朱裕要麼藏身在徐州,要麼就藏身在潁州啊!”馮繚走過來說道。

“是啊,形勢還真是詭異啊,我們也不要過度揣測對手的算謀,做好自己的便行!”韓謙站在江灘邊的矮山下,眺望北面陰霾的蒼穹,點點頭說道。

他在李知誥府裡見過姚惜水,又於雁蕩磯獲得太后手詔之後,並沒有直接隨三艘商船趕往岳陽,等敘州水營過來會合,而是趕去與撤到捺山的馮繚、蘇烈他們會合。

只要李知誥得到太后手詔之後,能說服諸將放棄強攻巢州城,不被樑軍及壽州軍所趁,而敘州水營又能及時進入長江水道,確保樓船軍殘部不敢進來封鎖淮西禁軍的退路,形勢大體上不會崩壞。

韓謙這時候更在意的,則是因戰亂避禍到洪澤浦以南、樊樑湖以西的近十萬難民。

這也涉及到敘州水營以後如何在江淮地區立足。

廣德府形勢大體上還是趨於緩和的,真正被剝奪田宅的廣德軍舊部及家小,加起來也就一萬四五千人,即便將這些人都遷到長江以北的滁州東部地區,勢力依舊是相當弱小,不足以成爲敘州水營在江淮立足的根基。

而倘若能得到石樑縣境內所聚集的這十萬難民,形勢就完全不一樣了。

“雷九淵、文瑞臨遭受到韓東虎的突襲,倉促間只能派人去聯絡徐明珍,着他率壽州騎兵插入五尖山脈東南,封鎖右神武軍的退路,形勢對我們還是極有利的——我是不是現在就去見周憚?”馮繚問道。

雖然沒能抓住雷九淵、文瑞臨、沈鵬這些大魚,但抓到三個活口,刑訊得到的信息也是極爲關鍵。

只要壽州精騎這兩天時間內,直接穿插到燕墩山、鱉子頂一帶,短時間內必然會先想辦法殲滅掉此時停留在燕墩山、鱉子頂以北的右神武軍主力,那他們則可以安排人手,鼓動燕墩山、鱉子頂東南的流民,往沿江地區轉移。

也唯一這樣,敘州水營進入長江水道之後,這些流民、難民才能爲敘州所用。

不過,真想達成這樣的目的,還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他們要在沿江控制一座能固守的城池,收容這些流民、難民,甚至叫左廣德軍舊部及家小也能暫避其中。

要不然的話,在樑軍騎兵的踐踏之下,數以萬計的流民是沒有什麼抵擋能力的。特別是樑軍一旦識破他們的意圖,即便無法將這些流民驅趕到濠州或巢州境內,也極可能會進行無情的屠殺。

韓謙、馮繚他們目前選定的目標,就是西距捺山五十餘里,與金陵城隔江相望的棠邑縣城。

棠邑縣舊屬揚州,天佑帝開國後,將棠邑劃入滁州,後世則是金陵位於長江北岸的六合縣地區。

當世的棠邑縣境內塗灘連綿、湖蕩縱橫,沒有大堤的約束,每到夏秋季,長江北岸大水漫灌,雖然緊挨着金陵,卻相當的破落。

棠邑縣城雖然沒有緊挨着長江北岸,但有好幾條相對開闊的河流從其境內通過,航行條件較好。

此時的棠邑縣,除了朝廷委派的縣令、縣丞、縣尉等官吏外,其作爲金陵北面的門戶,又是江南東道連接滁、巢兩州的重要節點,又由防範淮東軍異動的重要責任在身,此時由周憚親率率江州兵駐守在棠邑。

削藩戰事後,作爲左龍雀軍都虞侯,周憚原本率部駐守衡州,還一度擔任衡州,但在李知誥調任鄂州刺史,率一部分左龍雀軍北進鄂州,邵衡軍政大權由柴建掌控之後,周憚在柴建手下的日子並不好過。

楊元溥登基之後,周憚便調任江州刺史。

江州乃是大州,刺史品秩乃是正四品,周憚得居此位,也不能說楊元溥苛薄寡恩,但除了少量的家兵之外,周憚當初從山寨帶來的兵馬,差不多就與他徹底分離了。

周憚其人還是更喜歡統兵作戰。

這次徵諸州兵協助淮西禁軍主力作戰,原本應該是州司馬或兵馬使或司兵參軍率州兵應徵增援,周憚卻親自率領三千多江州兵趕過來。

只不過大半年來,周憚沒有撈到打仗的機會,其部一直都駐紮在棠邑。

右神武軍能有多少人馬逃回來,只能聽天由命,馮繚想着他去見周憚,除了說服周憚守三千江州兵固守棠邑縣外,還要說服周憚站到敘州這邊,接納左廣德軍舊部及即將從石樑縣南逃的大量難民。

也唯有這樣,棠邑縣纔有可能動員更多的軍事力量,抵擋住敵軍的進攻。

“我親自去見周憚。”韓謙袖手說道。

“會不會太冒險?”馮繚有些遲疑的問道。

雖說早初山寨勢力,是在韓謙的遊說下,才爲楊元溥所用,周憚、陳景舟等山寨將領與韓謙的關係天然要親近一些,但人心難測,再說周憚、陳景舟等人受楊元溥的恩惠也不淺。

誰知道韓謙孤身走入棠邑城中,周憚會不會心起異念?

“周憚這樣的人物,是不能用計謀欺之的,有些事要攤白了跟他說,唯有我親自過去才更合適。”韓謙淡然說道。

第一百五十三章 意外來客第四百六十九章 刺客第五百零六章 道側第二百零一章 納妾第二章 夢境窺史第五百七十一章 同病相憐第四百八十三章 宰相府邸第七百零二章 新的形勢第六百七十章 未知數第六百六十六章 驚雷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鴨第五十七章 殺戮第三十七章 書出驚心第七十五章 楚州館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氏第四百二十九章 短兵(四)第六百六十章 交換第一百零九章 訪寨第五十六章 有仇報仇第五百五十二章 渡江第五百八十五章 相遇第六百七十一章 壽春第一百一十九章 攔虎路第一百零三章 州獄第七百一十三章 幽宮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相第四十二章 饑民第八十一章 大事已成第七百六十七章 賀禮第一百四十八章 會合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約(二)第七十五章 楚州館第六百六十三章 蜀國形勢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信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監軍(一)第七百一十章 風瀾第五百章 回京第三百零九章 一夜第五百四十章 屈服第六百六十七章 殿中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約(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陵來使第三百一十三章 巫山長峽第二百六十九章 番民第三百二十七章 獻策第四百二十八章 短兵(三)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驛道第一百九十三章 非戰之過第七百二十章 金陵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驚蛇第七百七十六章 圍師必闕第四百零二章 側翼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驚蛇第四十九章 慷慨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釁(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渡江(四)第五百六十三章 贈書第七百七十八章 炮戰第五百七十五章 鏊戰第四十三章 教訓家兵第三百二十九章 攔街第三百二十四章 熱鬧第二百六十二章 招降的條件第二百零七章 王府氣勢第九十六章 潭州心思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場第四百二十四章 宣州易謀第六百九十九章 會戰在即第二百七十一章 秘旨之意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六百八十章 風起第七十三章 婚宴第七百七十三章 戰起第七百五十七章 關中(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第二百三十五章 獻策第一百零五章 審訊第三百一十二章 使蜀(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行刺第六百八十六章 對峙零三百一十章 迎親使第四百三十章 短兵(五)第二百六十八章 番民士人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捷第七百四十六章 戰役(一)第五百九十七章 聘禮第四百二十六章 短兵(一)第五百六十九章 太后還朝第六百六十一章 破襲梁州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城第五十七章 殺戮第四百零二章 側翼第六十一章 婚約第一百九十章 缺口第三百五十章 郭榮第六百八十一章 母子情絕第二百二十六章 心意變化第七百六十章 洛陽(一)第六百零二章 迎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