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長鄉侯

三皇子楊元溥以及沈漾等人押着馬寅、馬循父子及季鍾琪等降將南下,原計劃是利用他們扣開潭州城的大門、招降城內叛軍。

沒有多少人能想到馬子畫會被部將刺殺身亡,而潭州城內最後六千守兵隨後也就四分五裂,以致信昌侯李普不費吹灰之力就已經拿下潭州城。

三皇子楊元溥他們白茅城停留了一天,等着將卒將湘江水道里鑿穿的那幾艘沉船拖上岸,將河道清理出來,韓謙、楊恩也陪同長鄉侯王邕趕到白茅城。

楊元溥待王邕除了禮遇甚隆,態度也甚是親近。

待韓謙他們到白茅城後,楊元溥便下令爲王邕及隨侍準備了專門的座船,以免王邕身在楚地有拘束之感。

從前朝文人溫庭筠始,蜀地詞風漸盛,到大詞家韋莊到蜀地,在蜀主王建麾下擔任掌書記,更是將蜀地的詞風推到一個極盛的境地;金陵受其影響甚重。

楊元溥幽居宮禁之中,沒有機會去學經世致用之術,也沒有機會練習刀弓拳腳,卻在詩詞音律的學習上狠下一番工夫。

楊元溥對王邕的座師,寫就“爐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名句傳唱天下、但不幸六年前就辭世的大詞家韋莊甚是仰慕,但在出宮就府後,楊元溥身邊就被韓謙、柴建、李知誥、李衝、馮翊、孔熙榮等人包圍,沒有幾人經受過詩詞書畫藝術的薰陶,也就無人能跟楊元溥吟詩弄詞爲樂。

沈漾雖然在詩詞之上有些造詣,但傳授楊元溥課業,務求精練簡幹,也絕少談及詩詞。

韋莊辭世後,王邕便被譽爲西蜀詞家之首。

豈不管如此稱讚是否過譽,但面如冠玉的王邕,形象很符合溫潤如玉、風流倜儻的文人氣質。

當夜在白茅城簡陋準備的夜宴上,姚惜水舞劍助興,王邕調琴吟唱前朝詩人杜甫所作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他聲音渾厚低沉,將氣勢雄渾、沉鬱悲壯的詩意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如癡如醉。

見春十三娘都恨不得將眼睛都丟到長鄉侯王邕身上去,韓謙暗感還真是文藝小白臉最勾女人心啊。

這種場合是王琳這些人盡興發揮的時機,張平熟知音律,而楊恩更是通才,都能湊上去聊一聊,但韓謙與此時聚集到白茅城來的李知誥、範祥、周憚、高承源等將領,對詩詞琴曲實在是不感冒,都坐在一旁喝酒,看美女起舞。

馬寅、馬循父子到岳陽督戰身邊都有美姬相隨,此時都成了戰利品,席間除了姚惜水舞劍助興起,這些美姬被驅趕到宴前起舞,也甚是熱鬧,韓謙他們倒不會覺得無聊。

“在蜀地便聽楊侯說韓大人自幼得異人傳授奇術,百工無一不精,更有鬼神之謀,想必也極擅詞賦,今日臨江王殿下特令王邕在宴前作詞一首,以頌楚軍攻陷叛師之威,王邕能否請韓大人一起作詞一首?”宴席到高潮,少不得請長鄉侯王邕露一手,卻不想王邕對韓謙極感興趣,要將他拉下水作詞助興。

韓謙心說賣賣匹,老子要是抄一句蘇東坡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豈不是要將你們的大牙都得嚇掉了,又或者抄周邦彥的幾句豔詞,豈不是叫今日心思、眼神都在王邕身上打轉的姚惜水、春十三娘從此之後對他春-情暗種?

不過,他今日要是大抄特抄,以後再遇到這樣的場合,豈非都要遭受一番折磨?

想到這裡,韓謙連連推辭:“所謂言過其實、以訛傳訛、十人成虎,莫不過如此。韓謙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皆拙,在沈漾先生的幾個弟子裡,屬我最爲不肖,楊侯大概是不想我朝真正的風流才子被蜀主窺去,纔將百無一用的韓某推出來謬讚一番。長鄉侯要是聽楊侯的話,那就真是上了楊侯的大當。”

韓謙與楊恩相知甚熟,此時“斥責”他在外面胡說八道,楊恩對他也只是搖頭而笑,實在也沒有辦法跟他起惱。

在楊恩眼裡,填詞作曲也只是小術,韓謙看不上眼,他還能說什麼?

蜀主王建稱王不稱帝,長鄉侯王邕在三皇子楊元溥面前也是態度謙恭,以禮視之,作詞一事原本也是三皇子楊元溥提及,他拉上受楊元溥尊崇的韓謙一起,也是想看看這個甚得楊恩讚譽的韓謙是不是真有其才,沒想到話剛出口,就被拒絕得一個乾淨。

王邕也不着惱,神色從容的朝韓謙揖了揖手,似爲他剛纔的強人所難道歉,接着便低頭思慮新詞起來;坐在王邕身邊的少年,卻好奇的打量起韓謙來。

王邕雖說面如冠玉,但好歹有個男人樣,他身邊這少年身量不算有多矮,但清媚的絕美儀容卻是男裝怎麼都掩飾不掉的,甚至比女扮男裝站在他身後的奚荏更加蠱惑人心。

長鄉侯王邕身邊的隨員,除了蜀國禮部的兩名隨行官員以及侍衛指揮外,其他人員都隨行作爲侍衛報備,只要他們不單獨行動,這邊也沒有必要將每個人的身份、來歷都查個水落石出。

韓謙也不關心長鄉侯王邕身邊這個少年到底是什麼來歷,等了片晌,長鄉侯王邕便將一首《菩薩蠻》填成。

王琳等人皆贊其妙,韓謙坐在沈漾的下首,他從沈漾手裡接過王邕新作的詞,草草看過一遍,心想或許是王邕更擅長花間派的清豔小調,新詞可以說是寫得極雅,卻寫不出洞庭湖、萬馬齊喑的壯闊、沉鬱氣象來,只能算敷衍場面的應酬之作,寡淡得很。

韓謙附和的稱了幾聲好,便將詞作傳給其他人傳閱,這時候他更願意與沈漾討論戰後怎麼收拾潭州的殘局,以及後續對衡州、邵州趙勝、羅嘉所部叛軍的作戰計劃要如何安排。

衡州、邵州南面的道州、永州,乃是臣服於大楚的羈縻州,但金陵對其控制力度極爲有限。

馬寅割據潭州,自尊湘王,道州、永州兩地的勢力也未見有任何的動靜,而道州、永州南部的全州、桂州則是原清源軍節度使、南海王劉隱的轄地。

考慮到趙勝、羅嘉有率部南逃歸附南海王的可能,照韓謙以往的風格,自然會主張分出一部水步軍精銳,夾湘江南下進入道州、永州境內,一方面鎮懾南海國(清源軍)不得有任何異動,一方面封堵住趙勝、羅嘉南逃的通道,逼迫他們就地獻城投降。

那樣的話,此仗纔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完勝。

不過考慮到樑軍在蔡州集結兵馬規模越來越龐大,荊襄戰事在入秋後隨時有可能再度拉開序幕,而太子及信王那邊又全無動靜,韓謙也覺得此時還是要見好就收,或許將趙勝、羅嘉逼出邵、衡二州,率部南逃,是更能讓人接受的結局。

趙勝、羅嘉率部南逃到湘江上游的山嶺之間,還將對北面的湘潭具有一定的威脅,這也將是龍雀軍精銳繼續駐紮在湘潭之間、收編叛軍降兵的理由。

當然,這一仗信昌侯李普立下光輝耀眼的戰功,韓謙主要還是想看天佑帝接下來會如何封賞李普,以便他能籍此判斷天佑帝對神陵司在江淮殘存勢力到底有沒有警惕,以及有多少警惕!

也唯有確認過這點,後續很多事情該不該做,該做到哪一步,韓謙心裡纔有個數。

“臨江王所作之詞雖然還有些稚嫩,但已經幾分詞家的氣象,難得是臨江王有着氣吞萬里的心胸,更非凡夫能及……”

這時候楊元溥也嘗試填了一首詞,正請長鄉侯王邕評點。

韓謙擡頭看過去,看到王邕身邊那少年,神情頗爲親暱的湊到王邕跟前一起看他手裡的詞作,看她秀眉微擰,想必是三皇子的詞作實在平平,令她很是不解王邕作爲蜀主之子,地位也不見得比楊元溥稍差,爲何要如此巴結虛誇。

韓謙心裡一笑,三皇子出宮就府四年多來,便沒有在詩詞歌賦上下工夫,此時連平仄都未必能搞清楚,能寫出什麼佳作來?

對王邕的誇讚,楊元溥卻顯得十分高興。

所謂文成武德,三皇子有守淅川以及這次削藩軍功,在武德方面算是積累一定的聲望了,但哪怕是沽名釣譽,接下來與文人雅士唱和,甚至豢養一批文人雅客,也是必需要有的動作。

韓謙對這些清豔溫婉小詞實在提不起興趣,但也耐着性子陪到夜深宴殘,才帶着奚荏回營帳休息。

“傳言蜀主王建幼女清陽郡主長得國色無雙,長鄉侯王邕身邊那個假少年,今日可是對大人極感興趣,大人怎麼就沒有想着顯擺一下,風光都叫王琳這幾個酒囊飯袋佔盡?”奚荏幫韓謙解開衣袍,侍服他洗漱休息,忍不住打趣他問道。

“那假少年倘若真是清陽郡主所扮,多半是爲聯姻而來,你這種碎嘴話說出去便是不敬大罪!”韓謙瞪了奚荏一眼,見她滿臉不屑,便伸手要在她美膩的臉蛋掐一把,說道,“而你既然都說王琳這些人是酒囊飯袋了,我豈非更不能學他們填這種清豔之詞?”

“那也得你會啊?”奚荏將韓謙的手打開,橫了他一眼說道。

“你鋪開紙,我填首詞送你。”韓謙說道,夢境中人翟辛平理工科學識平平,宋詞元曲卻是能背誦很多,他不信隨便抄兩首就震不住眼前這個小蠻婦。

奚荏不服氣的鋪開紙墨,韓謙心想他要是抄蘇東坡的詞,氣象太大,還是抄周邦彥、柳永等人的婉約,跟當世盛行的花間詞風骨相近,提筆在紙上寫道:

“渡江雲——晴嵐低楚甸,暖回雁翼,陣勢起平沙,驟驚春在眼,借問何時,委曲到山家,塗香暈色,盛粉飾,爭作妍華,千萬絲陌頭楊柳,漸漸可藏鴉;堪嗟,清江東注,畫舸西流,指長安日下,悉宴闌,風翻旗尾,潮濺烏紗,今宵正對初弦月,傍水驛,深艤蒹葭,沉恨處,時時自剔燈花。”

奚荏此時正拿剪刀去剔燈芯,想叫燈火更明亮一些,看着韓謙寫到“時時自剔燈花”,嬌軀微微一震,看向韓謙的眼眸灼然煥彩……

第四十六章 奴婢第一百四十八章 會合第六十七章 宮禁第四百三十九章 條件第四百八十四章 孃家人第二百九十章 文瑞臨(一)第五百六十八章 選擇第二百九十七章 緩追(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熱鬧第二百四十七章 五柳溪第五百二十三章 勾結第一百零六章 髒活第三百五十二章 劫持(二)第七百六十七章 賀禮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子之權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捷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宮舊事第九十章 破寨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一百八十三章 潰敗第五百一十九章 營地第一百一十六章 條件第四百二十章 秘議第六百六十六章 驚雷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役(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州刑徒第三百一十九章 琴似故人第七百四十六章 戰役(一)第五十三章 用間篇第二百零七章 王府氣勢第三百八十二章 秘密第一百零七章 送禮第一百一十一章 行刺第一百一十五章 製圖六法第三十六章 逼迫第十三章 討杯毒酒第三百三十章 秘窟第一百六十四章 風聲第四百八十三章 宰相府邸第五百五十六章 對峙第三百八十四章 奪兵第二百五十八章 伏兵第六百八十五章 反咬一口第七百七十五章 戰敗第五百二十七章 傳旨第一百三十五章 勸導第四十七章 王族楊恩第二百零八章 世妃第五百三十五章 宮門第三百四十三章 秋湖山第三百八十章 離別第七百四十二章 光陰第二十二章 差點壞事第五百一十六章 未雨第一百九十三章 非戰之過第五百四十三章 周憚第一百零八章 大肆索賄第七百零四章 兵潰如潮第八章 殺人第二十五章 文死諫第八十四章 家宴第四百二十三章 勝算第五百三十一章 選擇第三百六十五章 過河拆橋第二十三章 翻手爲雲第六百零五章 意圖第四十二章 饑民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圍第七百一十九章 喘息第三百三十四章 窮酸王侯第三百二十章 韓師賜教第九十章 破寨第三百三十四章 窮酸王侯第二百二十一章 無害而肥第三百一十二章 使蜀(二)第五百四十四章 撤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歸金陵第二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第五百六十八章 選擇第二百三十九章 秘旨第一百六十三章 奴兵第二百七十五章 守株辰陽第七百六十六章 蜀使(三)第五十七章 殺戮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川第三百二十六章 玄機壺第一百七十五章 秘謀第三百二十七章 獻策第二百四十二章 驚瀾第六百零二章 迎親(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二十一章 授計第四百六十章 揚州第二百八十七章 聽信第七百三十章 襄山第二百二十一章 無害而肥第三百三十一章 反制第一百八十七章 知情第七百八十八章 行省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江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