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遼國孤忠李合達

興慶府王宮之中,西夏國國主李乾順與羣臣又商討了一番,實在是形勢所迫,沒有比請金軍來援更好的策略了。

於是,羣臣一致同意邀請宗主國大金出兵主持公道,逼迫楚國接受和談,從夏國退兵。

爭論結束後,李乾順君臣又面臨着兩個新的問題。

其一,那楚國也是金國扶立的藩屬國,金國會爲了夏國出兵麼?

此時去求金國皇帝完顏吳乞買,路途遙遠,只怕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唯有大同府的都元帥完顏宗翰能夠立即調兵入夏,解救夏國的危難。

只是完顏宗翰已經拒絕過夏國的調停請求,李乾順君臣也不知能否說服他出兵。

其二,即使能夠請動金軍,在金軍到達之前,夏軍亦得堅守靜州、懷州、順州等地,阻止楚軍北上,以此拱衛都城興慶府。

這兩樁事,均不是輕而易舉可以辦到之事,非得力大臣不能勝任。

提出請金軍入援的大臣薛元禮再次主動請纓,願意急赴金國大同府,請金軍都元帥完顏宗翰出兵。

李乾順也對薛元禮放權,在與金國的談判中可以割讓土地,以此換取金國的支持。

不管怎樣,割讓土地換取夏國的存續,總比被那楚軍徹底滅國爲好。

對此,殿中羣臣都識時務,沒有一個出言反對。

外交上有薛元禮獨挑重擔了,軍事上卻還需要有人領兵頂住楚軍的攻勢。

然而,殿中沒有一個大臣敢站出來掛帥出征。

在一陣尷尬的寂靜後,國主李乾順只能親自點將,命舒王李仁禮和老將仁多保忠、貝中撒辰三人分別領兵鎮守靜州、懷州、順州,阻擋楚軍北進。

在靈州戰敗的罔存禮也作爲舒王李仁禮的副將再次出戰。

並且,爲了守住興慶府,李乾順決定放棄夏州和銀州一線的防守,命猛將李合達從夏州領兵西進,攻擊靈州楚軍的側後。

在王宮中廷議之後,薛元禮馬不停蹄地趕往金國,李仁禮和老將仁多保忠、貝中撒辰等人也辭別了國主李乾順,帶着必死的決心踏上了各自的征途。

決定西夏國生死存亡的興慶府保衛戰就此展開。

然而,不知是不是擔心腹背受敵,攻佔靈州後的西門慶軍並未立即向興慶府方向發動攻勢,而是迅速分兵東進,殺向了五百里外,無定河邊的夏州。

於是,楚夏之間的戰爭,由興慶府之戰預想中的西夏軍南北夾擊楚軍,變成了夏州之戰楚軍東西夾擊西夏軍。

西夏國國主李乾順得到這個最新的情報後,也不知是該喜還是該憂?

喜的是,楚軍突然改變進攻方向,給了自己喘息的機會,可以加固興慶府的防線,堅持到金軍趕來。

憂的是,自己南北夾擊楚軍,反敗爲勝的唯一一絲希望,被楚軍掐滅了。

夏州的李合達部在楚軍的東西夾擊之下,只怕是難以堅守到金軍來援了。

李乾順身邊軍事人才凋零,實在是不希望再失去李合達這個猛將。

那李合達不僅是西夏軍中碩果僅存的一方將帥之才,更是西夏國國主李乾順與遼國契丹舊部暗中聯絡的牽線搭橋之人。

誠如完顏宗翰所偵知的那樣,西夏國國主李乾順在遼國滅亡後,迫於形勢奉金國爲宗主國,但實際上卻與契丹反金勢力暗中頗有牽扯。

其實,這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李乾順本人十六歲時,是在遼道宗的幫助下才能夠親政的。

此後,天祚帝耶律延禧又把宗室之女耶律南仙封爲成安公主,下嫁給李乾順爲妻。

在宋朝太尉童貫領軍奪取了橫山,威脅了西夏國的統治時,又是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陳兵宋遼邊境居中調停,讓宋朝不得不放棄優勢退兵。

李乾順的一生多得遼國恩惠,他對於契丹人是很有感情的。

正因如此,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逃入夾山,眼見得遼國已經要覆滅的情況下,李乾順依然多次派遣軍隊去支援已經山窮水盡的天祚帝耶律延禧。

直到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軍捕獲,遼國宣告滅亡,李乾順方纔從形式上歸順了金國。

然而,李乾順與殘遼耶律大石的勢力卻是依然沒有斷了聯繫。

爲,李乾順和耶律大石二人居中牽線,幫助李乾順籠絡夏金邊境的契丹部落之人,正是夏州都統李合達。

李合達原名叫蕭合達,本是遼國奚人貴族。

李乾順親政後,西夏與遼國的關係良好,李乾順爲進一步鞏固與遼國的關係,得到遼國的支持,遂向天祚帝耶律延禧求親請婚。

天祚帝耶律延禧就把宗室之女耶律南仙封爲成安公主,下嫁給李乾順,也算是遼夏和親。

蕭合達就是在那時奉命護送成安公主到西夏和親,留在西夏國成爲李乾順的臣子的。

蕭合達此人口才甚好,而且驍勇善戰,是個能文能武的人才。

纔來到西夏,李乾順就很看重蕭合達,授他做了文思使的官職。

其後,在夏宋戰爭中,武藝高強的蕭合達屢立戰功,升官爲副都統,還被李乾順賜姓國姓,從此蕭合達就改名成了李合達。

統安城之戰時,西夏雖然佔據着兵力上的優勢,又有名將李察哥指揮,但由於劉法威名太甚,西夏將領中誰也不敢擔當正面抵擋劉法的重任。

那時唯有李合達站了出來,自告奮勇去與劉法正面交鋒。

李合達身先士卒,率部死戰,最終擊潰了宋軍。

之後,他又率數百敢死之士追擊落荒而逃的劉法,最終斬殺了宋朝西軍名將劉法。

戰後,李合達因功升爲都統,鎮守夏州,被授予東南方面之任,成爲了西夏數一數二的猛將。

在遼國屢戰屢敗,被金國奪取大片領土,有亡國之危時,性格耿直的李合達隨即向李乾順上了一封言辭肯切的奏書,希望李乾順以夏遼百年和好爲重,援助遼國,共御金國。

然而,李乾順力不從心,他在幾次出兵救援遼國失敗的情況下,爲了保證西夏的割據地位,不得已轉投金國,承認金國爲自己的宗主國。

遼國滅亡後,李乾順的皇后,成安公主耶律南仙抑鬱而死。

李合達痛心不已,他聽說耶律大石要在漠北和西域重建大遼,反攻金國,便派心腹之人前去聯絡,極力撮合耶律大石與西夏國國主李乾順聯手復遼。

所以,李合達是李乾順聯絡和利用契丹舊部的重要棋子,李乾順並不捨得就此丟棄。

第三百一十九章 吃雞引發的血案第五十八章 何時娶妻第二百七十二章 湯陰岳家莊第四百四十八章 草原上的獵鷹第四百八十二章 借船北渡第九百七十二章 威名傳天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指南針與水泥第一百四十六章 豬隊友長命百歲第五百五十五章 急公好義的西門慶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婆速路的奇襲第九百三十九章 郭京是個好神棍第六百二十九章 西門謀良虎第二百六十章 鬱保四和李小二第九百五十九章 範瓊服軟第七百八十三章 指點馬擴第六百四十二章 兵臨上京城第九百二十六章 蠟丸密信反間計第五百二十八章 燈照掛舞照跳第四百九十九章 李鬼誘虎第一百一十五章 美人有喜第一百三十章 南下求醫第五百九十六章 高廉徵南第十四章 傳說中的扈三娘第九百四十一章 神兵覆滅第七百零一章 完顏宗翰的邀請第三百一十八章 祝彪前來拜訪第一千零八章 世事難料第二百零四章 大善人的煩惱第二百七十六章 拜訪周同第三百七十章 帽子送不出去了第九百七十六章 雞犬升天第七百零一章 完顏宗翰的邀請第五十一章 武松告官第六百六十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第二百八十五章 山賊的火攻第八百零六章 誰是反賊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的人才在哪裡第四十七章 陸小乙的榮幸第九百零一章 襲營失敗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順風使帆第九百三十八章 難戰更難和第九百六十三章 影響後世的義舉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掣肘之舉第六百三十章 西門慶從軍記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暗藏殺機第五百九十八章 吳軍師的表演第五百三十九章 西門慶的朋友圈第八百七十一章 西門慶埋下的炸彈第一百八十六章 城南備戰第五百二十八章 燈照掛舞照跳第五百二十二章 這屆殺手不太行第九百八十二章 完顏宗望之死第一百九十章 軟骨頭秦明第七百六十一章 岳父讓我去撈錢第六百三十八章 毛子廉送大禮第二百七十一章 活捉錦豹子第四百七十二章 宋徽宗看相伐遼第五百一十七章 梁山羣賊的謀劃第三百八十八章 這不是吳用的劇本第七百九十五章 老天爺都看不慣第二百三十六章 秦檜的功勞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衙內失蹤了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征北戰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金軍水師第八百四十章 拿出誠意來第九百二十一章 叛將耿守忠第二百二十六章 黑旋風火併浪裡白條第六百四十八章 比武資格第一百四十七章 進入東昌府第七百四十六章 金國動員令第六百四十三章 盧彥倫的鬱悶第七百一十九章 秦學正是好人第九十五章 繁華若夢第九百三十一章 魯智深投奔西門慶第七百三十四章 日益貧瘠的土地第八十四章 張都監的心思第七百三十六章 西門大官人要收徒第二十五章 尋英雄不遇第六百七十六章 敵軍會法術第六百五十八章 反賊消息第二百六十五章 董平喜收豬隊友第八百四十三章 宇文虛中的毒計第三十二章 白菜總是被豬拱第一百八十章 鎮三山在此第一百三十六章 二寨主的偷襲第三百六十二章 燕青很浪第一百九十五章 關門打狗第五十六章 擴張之路第七百章 花落誰家第八百二十五章 隔帳有耳第一百七十九章 秦明與黃信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官人的第一個義子第四百二十八章 東城錦體社第六百七十九章 廢物利用第八百六十九章 宋朝統治的滋味第九百四十三章 趙桓乞降第三百三十四章 祝家莊的俘虜待遇第四百二十章 盜馬的漢子威武雄壯第五百六十章 求戰心切第二百二十七章 發狂的李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