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遼國孤忠李合達

興慶府王宮之中,西夏國國主李乾順與羣臣又商討了一番,實在是形勢所迫,沒有比請金軍來援更好的策略了。

於是,羣臣一致同意邀請宗主國大金出兵主持公道,逼迫楚國接受和談,從夏國退兵。

爭論結束後,李乾順君臣又面臨着兩個新的問題。

其一,那楚國也是金國扶立的藩屬國,金國會爲了夏國出兵麼?

此時去求金國皇帝完顏吳乞買,路途遙遠,只怕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唯有大同府的都元帥完顏宗翰能夠立即調兵入夏,解救夏國的危難。

只是完顏宗翰已經拒絕過夏國的調停請求,李乾順君臣也不知能否說服他出兵。

其二,即使能夠請動金軍,在金軍到達之前,夏軍亦得堅守靜州、懷州、順州等地,阻止楚軍北上,以此拱衛都城興慶府。

這兩樁事,均不是輕而易舉可以辦到之事,非得力大臣不能勝任。

提出請金軍入援的大臣薛元禮再次主動請纓,願意急赴金國大同府,請金軍都元帥完顏宗翰出兵。

李乾順也對薛元禮放權,在與金國的談判中可以割讓土地,以此換取金國的支持。

不管怎樣,割讓土地換取夏國的存續,總比被那楚軍徹底滅國爲好。

對此,殿中羣臣都識時務,沒有一個出言反對。

外交上有薛元禮獨挑重擔了,軍事上卻還需要有人領兵頂住楚軍的攻勢。

然而,殿中沒有一個大臣敢站出來掛帥出征。

在一陣尷尬的寂靜後,國主李乾順只能親自點將,命舒王李仁禮和老將仁多保忠、貝中撒辰三人分別領兵鎮守靜州、懷州、順州,阻擋楚軍北進。

在靈州戰敗的罔存禮也作爲舒王李仁禮的副將再次出戰。

並且,爲了守住興慶府,李乾順決定放棄夏州和銀州一線的防守,命猛將李合達從夏州領兵西進,攻擊靈州楚軍的側後。

在王宮中廷議之後,薛元禮馬不停蹄地趕往金國,李仁禮和老將仁多保忠、貝中撒辰等人也辭別了國主李乾順,帶着必死的決心踏上了各自的征途。

決定西夏國生死存亡的興慶府保衛戰就此展開。

然而,不知是不是擔心腹背受敵,攻佔靈州後的西門慶軍並未立即向興慶府方向發動攻勢,而是迅速分兵東進,殺向了五百里外,無定河邊的夏州。

於是,楚夏之間的戰爭,由興慶府之戰預想中的西夏軍南北夾擊楚軍,變成了夏州之戰楚軍東西夾擊西夏軍。

西夏國國主李乾順得到這個最新的情報後,也不知是該喜還是該憂?

喜的是,楚軍突然改變進攻方向,給了自己喘息的機會,可以加固興慶府的防線,堅持到金軍趕來。

憂的是,自己南北夾擊楚軍,反敗爲勝的唯一一絲希望,被楚軍掐滅了。

夏州的李合達部在楚軍的東西夾擊之下,只怕是難以堅守到金軍來援了。

李乾順身邊軍事人才凋零,實在是不希望再失去李合達這個猛將。

那李合達不僅是西夏軍中碩果僅存的一方將帥之才,更是西夏國國主李乾順與遼國契丹舊部暗中聯絡的牽線搭橋之人。

誠如完顏宗翰所偵知的那樣,西夏國國主李乾順在遼國滅亡後,迫於形勢奉金國爲宗主國,但實際上卻與契丹反金勢力暗中頗有牽扯。

其實,這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李乾順本人十六歲時,是在遼道宗的幫助下才能夠親政的。

此後,天祚帝耶律延禧又把宗室之女耶律南仙封爲成安公主,下嫁給李乾順爲妻。

在宋朝太尉童貫領軍奪取了橫山,威脅了西夏國的統治時,又是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陳兵宋遼邊境居中調停,讓宋朝不得不放棄優勢退兵。

李乾順的一生多得遼國恩惠,他對於契丹人是很有感情的。

正因如此,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逃入夾山,眼見得遼國已經要覆滅的情況下,李乾順依然多次派遣軍隊去支援已經山窮水盡的天祚帝耶律延禧。

直到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軍捕獲,遼國宣告滅亡,李乾順方纔從形式上歸順了金國。

然而,李乾順與殘遼耶律大石的勢力卻是依然沒有斷了聯繫。

爲,李乾順和耶律大石二人居中牽線,幫助李乾順籠絡夏金邊境的契丹部落之人,正是夏州都統李合達。

李合達原名叫蕭合達,本是遼國奚人貴族。

李乾順親政後,西夏與遼國的關係良好,李乾順爲進一步鞏固與遼國的關係,得到遼國的支持,遂向天祚帝耶律延禧求親請婚。

天祚帝耶律延禧就把宗室之女耶律南仙封爲成安公主,下嫁給李乾順,也算是遼夏和親。

蕭合達就是在那時奉命護送成安公主到西夏和親,留在西夏國成爲李乾順的臣子的。

蕭合達此人口才甚好,而且驍勇善戰,是個能文能武的人才。

纔來到西夏,李乾順就很看重蕭合達,授他做了文思使的官職。

其後,在夏宋戰爭中,武藝高強的蕭合達屢立戰功,升官爲副都統,還被李乾順賜姓國姓,從此蕭合達就改名成了李合達。

統安城之戰時,西夏雖然佔據着兵力上的優勢,又有名將李察哥指揮,但由於劉法威名太甚,西夏將領中誰也不敢擔當正面抵擋劉法的重任。

那時唯有李合達站了出來,自告奮勇去與劉法正面交鋒。

李合達身先士卒,率部死戰,最終擊潰了宋軍。

之後,他又率數百敢死之士追擊落荒而逃的劉法,最終斬殺了宋朝西軍名將劉法。

戰後,李合達因功升爲都統,鎮守夏州,被授予東南方面之任,成爲了西夏數一數二的猛將。

在遼國屢戰屢敗,被金國奪取大片領土,有亡國之危時,性格耿直的李合達隨即向李乾順上了一封言辭肯切的奏書,希望李乾順以夏遼百年和好爲重,援助遼國,共御金國。

然而,李乾順力不從心,他在幾次出兵救援遼國失敗的情況下,爲了保證西夏的割據地位,不得已轉投金國,承認金國爲自己的宗主國。

遼國滅亡後,李乾順的皇后,成安公主耶律南仙抑鬱而死。

李合達痛心不已,他聽說耶律大石要在漠北和西域重建大遼,反攻金國,便派心腹之人前去聯絡,極力撮合耶律大石與西夏國國主李乾順聯手復遼。

所以,李合達是李乾順聯絡和利用契丹舊部的重要棋子,李乾順並不捨得就此丟棄。

第三百九十四章 柴進是幕後黑手第三百七十五章 不信我者被雷劈第七十四章 肉霸施恩第四百八十章 組團北上第二百八十章 孔三借羊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喋血西門堡第六百七十章 因材施教第三百七十章 帽子送不出去了第二百六十三章 佈局東平府第一百六十九章 走黴運的楊志第三百九十章 誰殺了我的兄弟第九十八章 義士西門慶第三百六十一章 與首富談生意第六百一十九章 文化武器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更動手第二百八十八章 神箭周同殺到第一百三十六章 二寨主的偷襲第九百二十一章 叛將耿守忠第一百零二章 如何勾搭李師師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頭市演武第二百三十一章 戴宗痛打宋公明第五十四章 武松之死第九百六十五章 復辟黨雲集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靈州城易手第七百六十六章 何濤建功第九百九十五章 西門慶徵西第三百四十一章 生擒九尾龜第八百六十七章 張覺之亂的後遺症第四十八章 武松歸來第四百零六章 大官人的真傳第六百三十五章 甘泉寺之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林沖之憂第七百七十八章 沒人妨礙我發財第九十九章 技術壟斷的力量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靈州城易手第一百一十六章 重逢蔣門神第四百九十八章 蝴蝶效應的遺憾第二百零七章 氣煞小霸王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順風使帆第一章 我是西門慶?第九十章 偷襲得手第一百六十六章 站出來讓灑家打死第九百五十二章 救了許多美女第二百六十七章 潘金蓮嫁入西門府第九百四十六章 賣女求饒大宋朝第二百二十八章 神仙保佑船火兒第四百七十七章 走探情報的雙雄第九百五十五章 舉賢任能第五十八章 何時娶妻第九百章 “小太尉”姚平仲獻策第四十五章 欒廷玉出手第三百一十二章 時遷的生意第六百七十四章 宋江的遠見第三十二章 白菜總是被豬拱第七百一十四章 給秦檜的信第四百五十一章 獵虎求子第三百三十五章 該來的終於來了第八百五十四章 晁蓋他鄉遇故人第五百零八章 轟轟烈烈學外語第二百一十五章 娘子們的新角色第一百一十五章 美人有喜第三百零二章 潛入牟山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分崩離析第一百六十五章 吃灑家一杖第九十五章 繁華若夢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心腹之患第八百六十九章 宋朝統治的滋味第三百七十五章 不信我者被雷劈第四十一章 深夜採花賊第九百三十三章 康王北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靠譜的寄信人第一百八十七章 宋江的毒計第一千零二章 秋天裡的一把火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官人意欲何爲第二百一十章 圍殲桃花山第四百四十二章 被金國皇帝盯上了第八百八十二章 郭藥師反了第八百四十八章 英雄西門慶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月下言志第七百六十四章 奚王蕭乾的孤獨抗戰第九十五章 繁華若夢第七百六十五章 黃雀在後第二百一十六章 宋江發配第六百二十章 患病的金國巨頭第二百四十四章 我只給一個投降名額第八章 大宋第一書法家西門慶第四百五十七章 金牌商人西門慶第四百九十二章 水中蛟龍第五百零三章 柳世權的投資第九百四十四章 遲來的援軍第二十九章 我的下面還有第七百八十三章 指點馬擴第六百二十六章 謀良虎之才第八百八十八章 宋徽宗甩鍋第六百四十章 圍獵祖州城第二百四十章 梁山好漢劫法場第三百五十九章 粉絲盧大傻第二百七十一章 活捉錦豹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扈三娘與西門昕第四百二十五章 小弟前來獻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