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不合時宜就要廢除

儘管李起說的也是不無道理,但堵胤錫這時候還是難免擔憂,說道:

“可是皇上,如今韃子與我大明京師不過只隔着一道山海關而已,一旦哪一天遇上紕漏,韃子又兵臨城下,掃蕩我京畿重地,那豈不又是一場浩劫。”

堵胤錫這話頓時便也引來許多文武大臣的贊同。

“是啊是啊,皇上,雖然說我大明國力正在逐漸恢復。但是韃子畢竟也是近在眼前。若是置之不理,只怕後患無窮啊。”

“是啊皇上,臣也認爲一道山海關絕難獨擋韃子兵鋒。若是突然有一天他們又重演崇禎二年故事,那天下又將動盪啊。”

見一衆大臣如此說,都是擔心,李起卻是滿不以爲意,自信無比的說道:

“朕於武清起兵的時候,不過幾百人而已,憑着這幾百人朕都能把韃子趕出去,難道還會怕他打上門來嗎?

他們不來還則罷了,若是來了,便讓他有來無回。

真要那樣,朕還要謝謝他們呢,謝謝他們爲我大明省去了路程上的糧草輜重。”

衆人聽李起說的也是有道理,不由的也是放下心來。

確實,就憑着李起的赫赫武功,韃子如果真的敢再打進來,只怕李起就要給他們來個關門打狗了。”

一衆文武大臣見李起說的有理有據,自然這時候也不好再極力主張即刻對韃子用兵。

即便像李定國,嶽來,郭雲龍,戚正他們這些將軍,這時候也是服氣了。

儘管說他們也非常渴望戰功,但是他們也不是那種不愛惜將士生命的人。

如果真的像李起所說的那樣,在大明恢復國力後,以秋風掃落葉,泰山壓頂之勢一舉剿滅韃子,以減少傷亡。

那麼他們屆時不但可以獲取戰功,又可以少則損手下士兵,試問他們又何樂而不爲呢。

而後李起坐在龍騎上,對堵胤錫問道:“堵愛卿,如今商稅徵收事宜如何了?是否可以替代農稅,成爲我大明財政支柱?”

堵胤錫出班回道:“回皇上,商稅進展十分順利,如今各地徵收的商稅已經基本可以抵消減免的農稅收入。

再加之現在陝西、四川等地也是逐步在徵收商稅,可想而知,商稅超越農稅已板上釘釘。”

“好。”

李起讚歎一聲,而後便是說道:“減免天下農稅三年,徭役三年的政策已過大半時期。

爲大明江山計,爲天下萬民計,朕現在宣佈再減免農稅三年,徭役三年。”

不但如此,李起又說道:“凡在戰場上立下戰功,亦或受傷的士兵,家中在此基礎上再加免五年,而戰死的將士可再加免十五年。”

李起這話一出,一衆文武大臣皆是振奮。

要知道李起在這之前對待受傷和戰死的士兵,那待遇就已經非常優厚。

而現在他們的家屬還可以在減免農稅徭役的基礎上再行減免,這樣一來,這些家屬不但可以照常得到戰士們之前的那份俸祿,而且還不需要再向朝廷交稅。

這也使得他們的支出大大下降,幾乎除了平時吃穿,就已經不再需要花一文錢了。

可想而知這進項大增,出項大減,如此這般的一進一出,他們的生活必將因此發生巨大的改變。

而更讓一衆文武大臣驚訝的還在後面。

李起又接着說道:“從今天開始,全面放開民間海貿,允許老百姓自行出海,從事商貿活動,對他們徵收一定的稅收即可。

並且大明海師還要在航路上給予他們保護,讓他們在海上大膽做買賣。”

也許這年頭許多的人對海貿的利潤並不瞭解,但是李起卻是知之甚深。

李起知道未來的世界那就是海洋的世界。海貿生意內含的無限商機與利益,李起又怎能錯過。

但是因爲當年太祖高皇帝曾經禁止民間從事海貿活動,所以即便是沿海的百姓,想下海捕魚也不行。

都得是偷偷摸摸。

因爲是偷偷摸摸,所以風險也是成倍增加,隨之成本自然也是成倍增加。

別以爲朝廷禁海,他們就不下去。

有道是縣官不如現管,他們買通當地的衙門,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照常的出海。

但是這也增加了他們的成本,官員小吏剝取了他們的利益,而朝廷都沒有從而得到任何好處。

可以說在百姓那裡,朝廷沒當好人,在官員那裡,朝廷也沒有當好人,可謂兩面不是人。

現在李起全面放開海貿,老百姓可以光明正大的去出海做生意,而不需要再向任何一個人行賄。

這樣一來,老百姓就可以堂堂正正的去賺錢,不需要再受到官員的盤剝,朝廷也可以從他們的身上賺取稅收,可謂雙贏。

唯一虧了的當然是那些貪官污吏。

不過在李起的朝廷裡面,也不允許有貪官污吏的存在,所以對於他們,李起可說是毫不心慈手軟。

李起的這個政策固然是於國於民都有利,但還是有官員跳出來反對。

一個兵科給事中,這時候便站出來說道:“皇上,禁海令乃是當年太祖高皇帝定下來的,皇上不可輕廢啊。”

這官員說完,又有幾個官員也是紛紛出來附和。

“是啊皇上,太祖高皇帝定下禁海的法令,必有其道理,若是皇上違背,於孝道不合啊。

我大明以孝治天下,還請皇上收回成命。”

“是啊是啊,祖制不可違,還請皇上收回成命。”

許多官員反對,李起卻是不以爲然,李起說道:“當年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禁海法令,不過也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他也沒有說過要把這條法令貫穿萬年,對不對?

再則當年之所以太祖高皇帝之所以禁海,不過也只是因爲當年倭寇猖獗,擾亂邊事,

爲防止民間有人私通倭寇,太祖高皇帝這才定下這條法令,可現在時過境遷,倭寇在哪裡?

早已銷聲匿跡,那麼這條法令然也就不合時宜。

既然不合時宜,自然要廢除。”

第四百九十九章 寇白門的可憐事第四百零二章 震驚的李起第一百三十八章 兩軍陣前第六百九十八章 軍民一心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起被古人洗腦第四百六十五章 疑惑的多爾袞第一百零六章 好運第三百三十八章 李起之言第三百一十三章 毒計生第七百八十一章 猛獸和花朵第六百一十二章 天馬行空第兩百六十五章 這如何使得第三百二十五章 漢家的天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六十一章 軍事編制第六百九十二章 君臣論戰第四百六十四章 代善之死第六百二十八章 雙李戰第十六章 唐通第三十九章 好漢饒命第兩百六十七章 一招制敵第六百三十三章 就怕他不來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日昭昭第五百七十二章 老子能怎麼辦第四百六十三章 憤怒的代善第四百四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五百八十三章 戰果不俗第兩百二十一章 安撫第兩百七十八章 驚爲天人第七百五十章 你也有這時候第一百五十七章 解放軍建功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假亂真第四百二十五章殺第六百三十八章 不好對付第四百零五章 毒酒一杯斷人腸第七百三十七章 很好第六十三章 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第一百一十一章 囂張跋扈保裡哈第一百三十八章 兩軍陣前第七十二章 中計第四百六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七百零八章 你們得罪的是老天爺第兩百三十九章 借東西的變債主第兩百九十八章 高興的小不點第六十二章 軍隊名號第兩百零五章 請殿下降罪第四百八十二章 寇白門的見解第五百七十九章 達成心願第一百六十章 吳家圍第三百零三章 咬牙切齒的多爾袞第三百七十二章 面上功夫第九十五章 原來如此第六百零五章 李起也爲難了第六百一十二章 天馬行空第五百七十二章 老子能怎麼辦第一百七十八章 李自成大怒第兩百三十章 哪來的邏輯第五百九十二章 這事以前沒少幹第三百六十二章 豈容你一死了之第四百二十七章 惱怒的多爾袞第四百六十二章 數典忘祖范文程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所畏懼第五百六十二章 使者第一百八十九章 措手不及第六百九十三章 召見洪承疇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常的李起第五百四十章 突變第五百八十四章 難道我要葬身以此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西招撫使第六百六十一章 坤興公主大婚第一百一十九章 狗一般的吳三桂第四百一十七章 志得意滿多爾袞第八十一章 落湯雞第兩百七十九章 一股火氣直衝天靈蓋第七百六十章 步兵戰騎兵第三百三十二章 面君見駕第四百九十八章 局勢大變第三十五章 遇襲 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八十七章 殘忍好殺李自成第兩百三十二章 兄妹相見恨別離第四百三十六章 如何能忍第四百六十三章 憤怒的代善第一百四十六章 訴苦大會第一百七十六章 好奴才第七百三十八章 你願意嗎第六百一十七章 雙龍會第四百八十章 皇權威勢大如天第六百一十九章 磨刀霍霍第五百六十五章 擡起頭來第六百五十九章 辦法也有第四百二十章高風亮節第三百二十八章 名揚天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自壯膽氣第五百九十六章 意氣風發李定國第四百六十八章 神奇的京城第兩百二十一章 安撫第一百六十四章 謝升之驚第七百七十七章 爵位賞賜第三百二十九章 封官第五百一十六章 聲望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