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李起之言

史可法說這話的時候,一副咬牙切齒模樣,怒目圓睜,看來心裡早已經是把李自成給恨透了,都恨不得將李自成生吞活剝。

若是此時李自成在這裡,李起毫不懷疑,史可法一定會衝上去跟李自成玩命。

當然,史可法真要是和李自成單挑的話,那他絕對在李自成面前堅持不了兩個眨眼,這是肯定的。

不過史可法縱然這般表現仇恨李自成,但他那言論卻讓李起不由得是在心裡大爲失望。

許多人有不一樣的觀點,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李起認爲當今天下,大明最大的敵人是韃虜,而史可法認爲大明最大的敵人是李志成。

觀點不一樣,這很正常。

但是你自己支撐你這個觀點的論據,卻是站不住腳,這自然會讓人失望。

史可法認爲李自成是大明最大的敵人,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把大明天下禍害的不成樣子,並且還逼死了崇禎帝,京城失陷,也是他李自成一手造成。

這一點其實從表面上看是這樣的。

自從李自成成事以後,到處的攻城略地,所過之處,皆是殘垣斷壁,雞鳴無啼,這一點是不能否認的事實。

但是,這一點爲什麼會成爲事實呢?

李自成說破了天,不過是一個流賊而已,到處流竄,沒有自己牢固的根據地,那錢糧人民這一塊自然也不可能穩定,這是一定的。

這樣的一個流賊,對付起來並不難。

之前大明朝廷對李自成的幾次進剿,都取得了巨大勝利,打的李自成幾次差點死無葬身之地。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李自成的實力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強大。

但是爲什麼李自成卻總是剿也剿不死呢?

並且他手下的人馬,每剿一次,就越多一次,這難道也是李自成有什麼本事嗎?

不是。

說到底,根子還是出在了大明朝廷自己的身上。

這個問題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簡而概括就是一句話,如果朝廷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還會有人去跟隨李自成造反作亂嗎?

再往前說一點,李自成如果能夠有生活來源,生活的還可以,那他又怎麼可能去造反呢?

這其實就是一個論據的反推,他們之所以會造反,不是因爲他們想造反,而是因爲他們被,逼迫造反!

誰,逼迫的呢?

朝廷逼的。

關外的韃子越剿,勢力越大,越大,就要越剿。

打仗不能讓士兵空着肚子去,也不能光着手去,所以要有軍餉,要有兵器,要有錢糧物資,這些都是錢啊!

但是偏偏大明朝國庫來源單一,商人富賈,鄉紳大戶不用交一分錢的稅,但是那些每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哈哈,卻是承擔了這個帝國幾手全部的賦稅來源。

不但如此,這稅還一年比一年重!

以前有韃子在的時候,在遼東要駐軍,於是徵收遼餉。

後來有李自成張獻忠,爲了剿滅他們,又要徵有剿餉。

爲了不使各府州輕易被攻客,朝廷讓各地練兵,又來了一個練餉。

各種名目的稅,朝廷每加徵一分銀錢,中間兜兜轉轉,攤派到老百姓身上,可能就要翻個十倍二十倍不止!

這讓老百姓怎能捱得住,不造反纔有鬼!

如果朝廷盡到了責任,讓老百姓有所依賴,不至淪爲流民,不至於在飢餓和寒苦中死去,

如果真的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不說好日子,哪怕是讓老百姓苟延殘喘,

那麼李自成打來了,根本不用朝廷動員,老百姓自己就會起來反抗。這是毫無疑問的。

再說京城淪爲韃子之手,最主要的責任是不是李自成,這個其實也存在疑問。

京城畢竟是大明帝國的心臟,保衛京城的防衛能力,那絕對是強大至極的。

保衛京城的關隘屏障不少,其中便以山海關爲最。

至始至終,山海關都從來沒有被敵人從正面戰場上攻克過,即便是韃子,打了幾十年,也沒做到過。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山海關的重要性,他是保衛京城的重要屏障,決定着京城的存亡。

由此可見,京城的丟失,和山海關的丟失,他們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但是當時帶領大軍屯駐在山海關的遼東總兵吳三桂,他卻是先投降了李自成,又反叛了,給韃子做了狗。

這一番巨大改變,不論他出於什麼樣的原因,這些不談,就看結果,

是吳三桂的叛順,直接導致了山海關的異主,並且最終也直接導致了京城淪陷韃子之手,這是一環扣一環,鐵一般的事實,無可爭論。

所以說京城的丟失,李自成固然有責任,但李自成不是決定性的,因爲李自成決定不了山海關的歸屬。

決定性的責任是吳三桂,因爲山海關在吳三桂手裡啊,他絕對掌握着山海關的大權,這一點毋庸置疑。

由此可見,以上兩點,史可法的言論都得不到有力依據,這也就不怪李起會對史可法失望了。

不過轉念一想,李起又是釋然了。

史可法一直就是這個立場,弘光朝“聯虜平寇”的方針,也就是在馬士英史可法等人的大力倡導下,才得以實行的。

由此可見,史可法的態度是一貫的,並且非常鮮明。

明知道史可法是這樣的一個態度,李起還跑過去詢問,這不是自找難堪嗎?

李起對史可法的回答非常失望,因爲這都是情不自禁表露出來的情緒,所以李起不由得便是表露在臉上。

這很快便是被史可法看到,畢竟史可法對李起的態度很看重,也是在密切關注着李起的神情變化,

史可法希望得到李起的一次誇讚,然後他就可以將肚子裡一大堆的洋洋灑灑之言倒出。

但是見李起竟然是露出失望的神情,史可法不由得是一陣驚愕,急忙問道:

“殿下,難道並不贊成下官的主張嗎?殿下須知這李自成罪大惡極,多少我大明無辜百姓被他殘害致死,而且先帝也是被他直接逼迫,最終在煤山自縊的!

第三百七十九章 縣官不如縣管第六百四十八章無情第七百一十章 不知所謂第兩百九十四章 敗亡第三十六章 嶽來第一百二十六章 鬼神莫敢近身第十八章 降而復叛第兩百八十一章 重現昨日榮光第五百九十八章 痛心疾首第七百七十二章 破天的恩寵第一百二十八章 人王第五百七十章 該說的還是要說第五百九十章 其中必有關節第三百零五章 意圖聯手第四百八十四章 急不可待第七百四十三章 早作打算第一百七十三章 只能如此第五百二十三章 老大難問題第四十一章 畜生第三百二十四章 我堵胤錫何懼第五百六十八章 也不知道他是怎麼用的人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起的承諾第兩百五十九章 光宗耀祖第六百七十七章 張獻忠之死第七百四十二章 你爲何讓我去送死第一百一十四章 進山第七百七十一章 難爲你了第一百八十章 牛金星第七百七十九章大明烈士陵園第七百三十三章 不合時宜就要廢除第六百三十九章 無根漂萍第五百八十八章 鍋與蓋第一百六十四章 謝升之驚第一百六十七章 男人都這樣第六百二十六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六十八章 也不知道他是怎麼用的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驚弓之鳥第一百零一章 吳三桂回京第兩百八十一章 重現昨日榮光第四百六十四章 代善之死第三百零二章 天下震動第四百七十章 人要朝前看第四百五十四章 要快第三百八十七章 姜曰廣第二十四章 發兵山海關第三百八十九章 這些人都在想什麼第二十章 伍長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四道第一百九十四章 得意多鐸第六百七十四章李定國歸心第六十九章 攻城第七百六十章 步兵戰騎兵第五百零九章 爾等何以安社稷第五百二十九章驚變第五百二十一章 堵胤錫勸進第四百六十八章 神奇的京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吃驚的堵胤錫第五百八十六章 以前沒用現在有用第兩百七十四章 詭辯第五百八十九章 難道飛了不成第七百三十章 心中滿意第五百五十二章 這沒道理啊第七百二十一章 名滿天下只在今朝第兩百六十六章 天下人當管天下事第兩百四十九章 李起大怒第四百零九章 困惑的阮大鋮第五百八十八章 鍋與蓋第一百九十六章 劇烈反轉第六百五十五章 女人都好騙第兩百一十二章 人生難得一回博第七百六十七章 發瘋第四百三十一章這究竟是爲什麼第一百七十六章 好奴才第七百四十二章 你爲何讓我去送死第六百八十章 要勾結嗎第兩百七十章 最後贏的一定是我第五百八十六章 以前沒用現在有用第六百六十一章 坤興公主大婚第四百九十六章 得妻如此 夫復何求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變則變第一百二十八章 人王第八十四章 宗族第四百五十三章 洪承疇諫言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要怪罪第三百章 廝殺第五百一十五章 煌煌大明萬年青第六百一十九章 磨刀霍霍第三百章 廝殺第六百七十九章 敲打第九十二章 我像是那樣的人嗎第兩百零三章 地獄鬼魔第五十一章 蠢笨如豬 求收藏求推薦第兩百九十二章 插翅難逃第三百七十二章 面上功夫第七百一十六章 是真是假第六十三章 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第一百六十二章 古人處世第六百九十五章 由不得你第三百八十四章 口舌之利似刀劍第三百二十九章 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