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求教史可法

特別是在高傑和守揚州的事情上,史可法的爭議極大。

高傑的事情說來也簡單,那就是高傑本爲江北四鎮之一,本事那也是不俗,但是不想被河南總兵許定國設計誘殺,身死。

高傑死後,高傑的妻子刑氏見高傑之子年幼,無力掌控高傑手下的一衆大將,於是想借助史可法的官威來壓服衆人。

於是刑氏便提出讓高傑的兒子認史可法爲義父,希望史可法答應。

但是不想史可法卻是拒絕了,據說是因爲史可法看不起高傑的出身,認爲高傑是闖賊出身,他的兒子自然就更不爲史可法看重了。

反正不管怎樣,史可法不但是沒有答應,反而更加氣人的是,史可法竟然是在拒絕後,提議讓高傑的兒子認提督太監高起潛爲義父!

這一下就不是好事變壞事,而是好事便惡事了!

щщщ •т tκa n •℃ O

你不答應就不答應,還讓人家認一個太監做義父,你這是什麼意思,明擺着是看不起人啊?

於是史可法這一手便是直接得罪了整個高傑的部將,使得他們是對史可法懷恨在心,這些部將裡面就有那後來爲韃子立下巨大戰功的李成棟!

還有就是史可法守揚州。

爭議的焦點就是爲什麼堂堂一個偌大的揚州,如此繁榮富庶,又人口衆多,竟然是在多鐸於弘光元年四月一十八日兵臨揚州城下,四月二十四日發起攻擊,當日便破城,這是爲哪般?

許多人還拿江陰八十一日爲參考,認爲一個小小的江陰尚可堅持八十一天,

爲何天下聞名的大城揚州,卻是連真正的一天都沒有堅持下來?

許多人認爲史可法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沒有統帥好大軍的征伐。

都說是非功過,任由後人評說,但是這評說最是難評,因爲時過境遷,許多的資料都是不可考,即便是有,也不一定就是真的。

再說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認知,人的思想是會發生變化的,要評論,就要站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去評論。

這一點,又有幾人敢說自己是完全的站在了古人的時代格局裡?

所以按下這些就不談,就單說既然史可法有這麼大的爭議,爲何在歷史上地位卻是那麼高呢?

估計大家對他這麼的尊敬,給他這麼高的歷史地位,不是來自於他有多大的功勞,而是在於他的精神吧。

在韃子入關,席捲天下的時候,數不清的人都是在看局勢,而後認定韃子要成事的時候,紛紛導向韃子,投降了。

但是在史可法的一生當中,從未聽聞他有一字半星的投降言論。

他的官位在弘光朝廷裡面很高,是督師,是兵部尚書,是武英殿大學士,名滿天下。

這樣的人如果投降韃子,一個王爺的頭銜是跑不掉的,即便沒有王爺當,榮華富貴還是絕對少不了的。

但是自始至終,他都是一心堅決的抗清,從未動搖。

即便是到了最後刀斧加身的那一刻,史可法都是沒有說過一句服軟的話,連一星半點的求饒意思都沒有。

這樣的一個人,到死都是這樣保持不變,難道不值得人欽佩嗎?

正是在這樣的精神欽佩下,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他被後世之人的欽佩之情也是一點一點的累積,越積越多,便有了這般的歷史地位,

按下這些暫且不表,單說李起得知眼前之人竟然就是史可法後,那是震驚了許久,滿眼的難以置信。

李起沒有想到這人就是史可法,怪不得昨天他爲自己說話,惹怒了弘光皇帝,卻是不見弘光皇帝發火,原來因爲他是史可法啊!

這就說得通了,畢竟史可法也是弘光皇帝的從龍功臣,還是大功臣,弘光皇帝不管怎樣,多少還是要給點面子的嘛。

“原來是史大人,昨天還多虧了史大人爲本藩求情,讓本藩不至於孤掌難鳴。”

李起心中極是感動,雖然昨天史可法的那些話,說了也跟沒說差不多,

不但如此,還不如不說,畢竟那段話還更加惹怒了弘光皇帝。

但人家史可法畢竟也是對自己的一番好意,李起又怎能不知好歹,道謝一聲還是要的。

史可法見李起態度真誠,不由得也是有點受寵若驚,

“不敢不敢,王爺太客氣了,下官微薄之言,也沒幫上什麼忙,不敢當殿下如此稱謝,慚愧慚愧。”

不得不說,大人物那就是大人物,身份地位擺在那裡,稍微那麼一句道謝的話,就能引來別人的一陣感動。

這時候別看史可法也是歷史名人,也別看他因爲有從龍之功,現在已經位列兵部尚書,

但其實這些都不過是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發生,他的名聲還沒有經過時間的積累,還沒有在老百姓之中徹底傳開。

所以這時候的他儘管身份還是比較重要,但是還遠不及李起的知名度和地位。

所以這時候對李起的真心道謝,也是非常的感動,這也就不奇怪了。

一陣客套過後,李起便是不由得對史可法問道:“史大人,如今這天下幾方勢力交錯,不知道史大人對這天下形勢如何看?”

既然是歷史名人,離奇自然也是想知道一下他對如今這天下局勢的看法。

希望可以從史可法的回答之中得到啓發,這是每一個人都有的好奇心,李起自然也不例外。

史可法見李起這樣問,略微在心裡恩量了一下,然後又斟酌了一下用句,

道:“如今我大明有三個主要敵人,一爲李自成,二爲張獻忠,三爲關外韃子。

有道是攘外必先安內,沒有一個安定的家國,如何去對抗關外強敵?

所以下官以爲我大明當務之急,最主要的敵人便是李自成和張獻忠!

其中尤以李自成最爲甚重,此賊不但逼死殿下的父皇,我大明的先帝,更是將我大明天下禍害的不成樣子!

我大明之所以會失去神都,以此賊關係最爲密切。

此賊不除,我大明天下不得安寧!”

第七百八十五章 不敢與日月爭輝第六百九十五章 由不得你第一百五十六章 峰迴路轉第三百三十三章 別樣意味第兩百二十八章 誰能想到呢第一百零七章 事遭突變第十一章 回軍山海關第一百二十八章 人王第三百二十五章 漢家的天下第六百八十七章 驚訝的多爾袞第四百四十九章 衝鋒第一百五十三章 再戰滿達海第四百四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兩百九十四章 敗亡第七百零二章 堵胤錫也靠不住第四百零八章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第三百八十章 尚有轉機第四百二十五章殺第八十章 訓練第一百二十章 憤怒又有何用第三百一十四章 君王無錯論第兩百四十二章 毒計生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次登場第一百一十九章 狗一般的吳三桂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敢戲耍本官第六百四十七章 我的話不好使嗎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起被古人洗腦第四百二十二章 戰前部署第五百七十二章 老子能怎麼辦第兩百六十章 廷議第五百四十五章 苦衷第四百九十二章 出身無貴賤高低之分第五十四章 罵了也是白罵第三百章 廝殺第七百二十四章 用人也沒什麼講究第六百六十一章 坤興公主大婚第一百七十八章 李自成大怒第三百六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五十章 戰場突變第七百五十五章 前景極好第一百九十六章 劇烈反轉第六百五十五章 女人都好騙第七百三十七章 很好第一百零九章 口舌之歷第三十四章 夏起 求收藏求推薦第兩百八十五章 激動的雙腳打晃第三百五十一章 阮大鋮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果輝煌第四百四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三百三十七章 求教史可法第七百七十七章 爵位賞賜第三百七十八章 什麼是皇上第五百七十一章 困境立解第七百三十五章 恆盛七年第兩百四十五章 我輩責無旁貸第六百九十一章 想的美第四百零七章 滿朝譁然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敢戲耍本官第一百八十七章 殘忍好殺李自成第六百四十九章 驚訝的李定國第兩百六十七章 一招制敵第一百八十六章 絕路陳永福第兩百一十三章 直取武清第兩百九十九章 可以執行戰場軍法第兩百三十八章 出外靠朋友第五百五十六章 螳臂擋車第九十一章 騎虎難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建王朝的帝王就這德行第五百九十二章 這事以前沒少幹第六百一十九章 磨刀霍霍第三百四十四章 封建王朝百官的思想第四百四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變則變第四百三十二章 殘忍的韃子第四十五章 路遇強盜第六百二十七章 一會張獻忠第四十一章 畜生第三十四章 夏起 求收藏求推薦第七百三十七章 很好第四百二十四章鰲拜第一百五十二章 誰能想到第兩百四十二章 毒計生第兩百九十七章 小不點神功第三百五十六章 驟然發難第四百六十八章 神奇的京城第三百九十二章 事有反常即爲妖第兩百九十一章 中計了第六百六十三章 都是騙人的第五百四十一章受阻第一百九十七章 動手第五百二十二章 心腹之患第七百三十三章 不合時宜就要廢除第六百五十六章 師徒第九十四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五百八十八章 鍋與蓋第五百七十五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九十三章 形勢就這樣逆轉第七百章 警示世人第六百九十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