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五章 朝議

而後兩人出了皇宮,分開後,馬士英便是回了自己的府邸,路上,馬士英命人傳信,將那曹順等人送來南京,面見皇上。

兩天後,曹順曹小五等人便是被送來了南京城,在皇宮的朝會上,弘光帝接見了曹順。

當然,馬士英再此之前還裝模作樣的辨別了一下曹順的身份,還有那定王在武清起事的事情。

不過這時候有關於武清舉事的消息,弘光朝廷已經是通過自己的渠道得到了印證,

所以馬士英在驗看了曹順的信物,也就是李起親自書寫的書信,還有一塊當年崇禎帝賜予李起的皇家玉佩,有這些可以佐證,也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說起這玉佩,那還要感謝劉桃樹和魏千章魏萬章他們幾個,劉桃樹作爲定王府的護衛統領,魏千章和魏萬章兩人作爲定王的貼身護衛,

當初他們在護送定王李起出京的時候,也是將定王府最重要的信物帶上了,像這玉佩,還有李起的“定王之寶”璽印等,都是帶上了。

要玩笑,沒有這些信物,兵荒馬亂的怎麼證明定王的身份,有了這些信物,那就是抵賴不了的了。

見到弘光帝,曹順便是跪拜行禮,對弘光帝行了君臣跪拜大禮。

見曹順這樣,弘光帝心情也是好了不少,曹順是定王的使者,代表的是定王,他對弘光帝行君臣之禮,那也就意味着定王殿下對弘光帝的皇位表示承認,定王這般的態度,叫弘光帝怎能不高興。

其實曹順對弘光帝跪拜,行君臣大禮,他還真沒想那麼多,曹順是武將出身,不是文官,又是頭一次當使者,哪裡知道這裡面的一舉一動都是暗含許多意義。

此時他見到了坐在龍椅上,身爲皇帝的弘光帝,那本能的便是納頭便拜,那真是沒多想。

“平身吧。”弘光帝高興的讓曹順起身後,便是問道:“定王遣你前來,有何事啊?”

曹順回道:“回皇上,定王殿下說此時他在武清舉事,而後便是要領兵收復京城,定王殿下希望皇上可以出兵牽制韃子軍,不管是阿濟格大軍也好,還是多鐸大軍也好,只要皇上可以牽制住哪怕是一路韃子人馬,那收復京城也將勝算大增!”

曹順這話一出,滿朝文武無不是兩眼放光!

這也不奇怪,要知道現在曹順對弘光帝跪拜,那就是代表着李起這個定王承認了弘光帝,

若是一旦李起收復了京城,那韃子的末日也將來臨,那麼到時候這收復京城,驅逐韃奴的潑天功勞自然而然的也有一大部分要算到朝廷的身上來,沒有朝廷的支持,你能這麼順利的辦成事嗎?

既然這大功要算到朝廷的身上,那他們這些朝廷裡面的袞袞諸公豈不是個個要名留青史!

“皇上,臣以爲朝廷當速速發兵牽制韃子,以便讓定王殿下克盡全功!”

“臣附議!”“臣附議!”“臣附議!”,,,

“咳!”

馬士英見一衆大臣都是紛紛同意朝廷出兵,不由得打量了一眼弘光帝的臉色,見弘光帝眉頭緊鎖,一副擔憂模樣,哪裡還能不知道弘光帝的心思。

若是定王成功收復京城,朝廷自然可以得到民望,但是得到民望最多的卻不是朝廷,而是那定王!

一旦定王在收復京城的時候民望大增,下屬來個勸進,來個黃袍加身,那天下豈不是又要冒出來一個皇帝!

別人也就罷了,偏偏這定王還是先帝的三皇子,正統的血脈在,清晰的法理在,再加上又有收復京城神都這樣的大功,登基稱帝可謂是衆望所歸,那時候,你叫弘光帝如何自處!

馬士英這重重的一聲咳嗽,頓時將一衆朝臣從巨大的喜悅幻想中拉回了現實,再看馬士英和弘光帝的臉色,一個個都是嚇出了一身冷汗!

能在朝中當官的,那就沒一個是省油的燈,剛纔被突然的驚喜衝昏了頭腦,現在拉回來,都是明白了其中暗含的意義。

若是定王借收復神都之攻登基稱帝,那弘光帝該當如何!我們這些人又當如何!這官位到時候還算不算!

於是剛纔還熱鬧非凡的場面,一下就是冷清下來了,那些剛開始還囔囔着要朝廷出兵的大臣,這時候也是紛紛閉上了嘴巴。

一衆臣子中,唯有那堵胤錫和陳子龍還贊成出兵,只聽堵胤錫對弘光帝說道:“皇上,此次定王武清舉事,京畿百姓必定風景雲從。

此時韃子主力尚未回援,起事之機可謂是千載難逢,還請皇上速速發兵,以策應定王,如此,大明幸甚!百姓幸甚!天下幸甚!”

陳子龍也附應道:“不錯,韃子自入關後便是發展迅猛,勢力一日千里,若是不破了這股“勢”,他日韃子席捲天下之勢一成,便再難破亦!”

弘光帝看着堵胤錫和陳子龍,心裡都恨不得將他們兩人千刀萬剮!

別人都不出頭,偏偏你們還囔囔,怎麼着,是朕對不起你們嗎?你們要這樣一心幫着那個定王!

但是這樣的話偏偏他弘光帝還不好說,於是弘光帝將求助的目光看向了馬士英。

馬士英心領神會,便是出班說道:“皇上,微臣雖然不知兵,那也聽說兵法上有句話,說的是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如此重大的決策,自然是要多多收集各方信息,多多考察兵員和兵器裝備,還要多多商討決策事宜,以最後決定出兵是否有利國家,有利朝廷,此方爲正理,

故,微臣以爲此事當從長計議!”

馬士英這話引來了許多官員的附和,畢竟這些官員開始一着不慎,個個囔囔着要出兵,這時候生怕惹怒了皇上,也怕惹怒了馬士英,所以他們也是立即站出來盡力補救了。

“首輔大人言之有理,出兵之事乃是國之大事,怎能草率,自當從長計議!”

“是極是極,下官也認爲從長計議最爲穩妥!”

第一百八十二章屠夫陳永福第兩百章 血戰第九十章 天下大勢第六百六十二章 酒後迷離第四百六十九章 撥雲見日第六十五章 燃燒罐第五百一十七章 馬士英的表演第六百四十九章 驚訝的李定國第七百六十七章 發瘋第三百零九章 老謀深算第一百四十五章 難道是搞制衡第六百四十五章 明珠蒙塵第五百五十章事起變化第四百七十二章最忌諱夜長夢多第一百二十一章 太祖真言第七百零七章 這裡面有事第三百二十九章 封官第七百八十章 必須要做第七百一十五章 事出反常即爲妖第一百三十八章 兩軍陣前第七百三十五章 恆盛七年第四百八十三章 王者不死第三百六十二章 豈容你一死了之第九十九章 不情之請第五百三十三章 事出有因誤會生第四百四十一章 還是太仁慈了第五百一十章 你太高看他們了第六百八十九章 這就受不了了?第兩百零三章 地獄鬼魔第兩百八十七章 民怨沸騰第兩百零七章 兄弟之情萬年不變第一百一十九章 狗一般的吳三桂第兩百八十二章 謀劃第五百一十三章 老者勸進第兩百六十八章 驚喜來的太突然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憤怒的代善第三百二十八章 名揚天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封官第七十章 我們贏了第四百二十五章殺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事不好第四百二十章高風亮節第一百五十六章 峰迴路轉第七百三十九章 古往今來難找第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事不好第兩百二十一章 安撫第四百零六章 京城轟動第三十章 你們誰敢第七百四十五章 當局者迷第一百四十四章 擴編第四百七十七章 論罪第六百五十一章 盡力就好第六百四十八章無情第兩百三十章 哪來的邏輯第四百三十二章 殘忍的韃子第六百八十八章 脣槍舌戰第十七章 驚聞噩耗第四百零一章 本藩不信第六百六十六章 劍拔弩張第七百三十二章 不必過分看重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要怪罪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西招撫使第六百六十七章 判若兩人第三百五十三章 生死置於度外第兩百七十九章 一股火氣直衝天靈蓋第兩百四十二章 毒計生第兩百九十章 我打仗不是爲了討好他第三百六十一章 吳軍內訌第六百八十七章 驚訝的多爾袞第七百七十二章 破天的恩寵第六百四十一章 張獻忠大怒第五百二十四章 李起被古人洗腦第四百八十三章 王者不死第六百一十七章 雙龍會第六百零一章本王一力承擔第五百二十六章 本藩很感謝她第兩百五十四章 異士第七百一十九章 再議定計第六百八十八章 脣槍舌戰第九十三章 可笑至極第四百五十二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五十六章 峰迴路轉第一百二十七章 秦廣王第一百八十三章 固山額真葉臣第三百九十四章 當局者迷第六百四十四章治服李定國第一百七十八章 李自成大怒第二十三章 李自成第三百五十九章 百姓苦啊第四百一十章 巧設安排第五百九十七章 措手不及第五章 村中搏殺第一百四十四章 擴編第六百九十一章 想的美第兩百四十一章 囂張跋扈趙應元第兩百四十六章 高處不勝寒第七百五十五章 前景極好第兩百五十六章 賭一把第四十六章 可以第三百四十五章 無需關注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