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七章 難道不是一路人

車馬兩邊有兩隊兵馬隨性護衛,一看就是來頭不小,百姓們見此,皆是惶恐躲避,生怕擋了那隊伍的道,招來鞭打。

不多時,這一行車馬便是到了驛館,並且命人向弘光朝廷送去了信,說是大清使者,秘書院大學士,議政大臣范文程求見。

不錯,來人正是范文程!

說起這個范文程,那還真是夠無恥的,本來他家裡還是大明的鄉紳,大明朝廷對像他們那樣的鄉紳人家,那是優渥的不得了。

而且他還有秀才的功名在,按說對大明應該要感恩戴德才是。

但是他不,早在奴酋努爾哈赤剛剛造反的時候,他就主動去投奔,而後跟在努爾哈赤身邊進言獻策,立下許多大功。

後來努爾哈赤死了,皇太極繼位,他又一心一意輔佐皇太極,至如今弘光朝,算算已經是有二十八年了,真真可謂是老牌漢奸。

不過背國賣主的人,那到哪裡都不會得到別的尊重,就算他范文程得到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代奴酋的重用和信任,地位在漢臣裡面也是數一數二,

但是就是這樣的地位,去年他那年輕貌美的妾室一次上街被多鐸看上了,多鐸二話不說,直接跑到范文程的府上,當着范文程的面,把那妾室給搶走了。

范文程氣急之下,到處的求爺爺,告奶奶,但是清廷滿朝文武都是隻當做沒看見,就連那小皇帝也是幫不上半點忙,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自己心愛的妾室被凌辱。

後來還是那多爾袞見范文程好歹也是做給漢人看的門面,最後多爾袞出面,讓那多鐸把人給送回來了。

老牌漢奸范文程尚且如此,可見漢人此時在韃子眼裡是個什麼地位。

這次李起在武清起兵,清廷震動無比,心知此事必然會引起整個京畿之地的動盪,於是多爾袞在洪承疇和范文程的建議下采取了兩項緊急措施,

一是立即召阿濟格和多鐸領兵回京,二是立即安撫弘光朝廷,必須要促使弘光朝廷和李起反目,決不能讓弘光朝廷和李起守望相助。

爲了確保安撫弘光朝廷的事情得到圓滿的結果,多爾袞便是將這范文程派來親自主持這件事情,以確保萬無一失。

范文程得到主子吩咐,哪裡敢有半點怠慢,立即是啓程動身,幾乎是和曹順前後腳的到達了南京。

派人前去請求面見弘光帝后,范文程便是又立即備下車馬,前去拜見當朝首輔馬士英。

當然,拜見馬士英,那禮物當然是少不了的,金銀珠寶,美玉字畫整整裝了一馬車,價值最少在十萬兩白銀以上。

求見馬士英很是順利,很快,范文程便是見到了馬士英。

兩人見禮落座後,范文程看了看伺候在左右的馬士英府中下人,馬士英立即是心領神會,揮手示意下人退去。

范文程見馬士英如此上道,心裡很是高興,看來這馬士英也是個貪財好利的小人,要不然,不但不會見自己,更加不會讓下人下去。

微微一笑,范文程便是對馬士英說道:“此次學生前來,爲的便是代表我大清和大明皇帝達成協議,我大清可以爲大明解決定王,但是作爲回報,大清希望大明可以出兵對付李自成!”

“呵呵呵,,,”

馬士英聽了,不由得呵呵笑了笑,道:“範先生這話本官就不明白了,聽你這話,難道我們和定王殿下不是一路人?”

范文程聽了,眼睛看着馬士英,道:“大人,有道是明人不說暗話,定王和你們是不是一路人,難道還要學生明說嗎?”

馬士英聽了范文程這話,不由得臉色沉下來。

是啊,若是站在大明江山的角度來說,那定王李起自然是和弘光朝廷是一路人,畢竟李起是先帝的三皇子,起兵也是爲了恢復大明的江山。

但是站在弘光帝一個人的角度來講,那就不一樣了,因爲李起的出現,那本身就是對弘光帝的一個巨大威脅。

李起越強大,對弘光帝的威脅也就越大,說不定哪天李起黃袍加身,那矛頭就直指弘光帝來了。

所以站在弘光帝的角度來講,韃子的問題還不是一個很致命的大問題,畢竟這時候弘光朝廷還佔有大半江山,手中也有百萬大軍,韃子要想滅亡弘光朝廷,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韃子不容易滅亡弘光朝廷,但是李起卻是有可能輕易滅亡弘光朝廷!

要知道弘光帝登基稱帝,當初就有很多人不服,說弘光帝不合適,一來先帝三個皇子還沒有確認身故,那麼最合法理的繼承人就還在,輪不到弘光帝。

二來許多東林黨人擔心弘光帝追究當年“爭國本”事件,怕弘光帝大起牢獄。

這個“爭國本”事件指得是當年萬曆皇帝在位的時候喜歡弘光帝的父親老福王,希望可以廢掉太子(崇禎帝的父親),立老福王做太子,當皇帝。

但是太子是國之根本,皇帝沒有立太子之前,大臣一般不大管,因爲這屬於皇帝的家事。

但是一旦立了,那就是國事了,皇帝再想廢,那就不容易了,因爲這太子的更替極有可能導致大亂,動搖江山社稷,大臣一般都是會極力反對的。

所以當萬曆皇帝要換太子的時候,那時候的東林黨人便是極力反對,爲此辭官罷職者不計其數。

在東林黨人的極力反對下,萬曆皇帝也是沒辦法,換太子的事情也是沒有辦成。

但是現在時移事異,皇位到了弘光帝手裡,那朝中的東林黨人自然也是擔心弘光帝會把“爭國本”的事情翻出來,爲弘光帝的父親老福王出氣,

真要這樣,到時候他們這些東林黨人就要大難臨頭了。

正是有了這一層關係在,所以一旦李起真的自立,當了皇帝,本就具有天然合法性的李起一定會得到朝中東林黨人的支持,他們一定會改換門庭。

此消彼長之下,弘光朝廷的滅亡也就是旦夕之間了。

第五百九十四章 膽子何其之大第五百零三章 城頭議戰第兩百三十九章 借東西的變債主第六百七十七章 張獻忠之死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皇登基,普天同慶第三百八十一章 你敢威脅本官第十一章 回軍山海關第三百零四章 多爾袞忌憚的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知遇之恩,不敢辜負第五百八十八章 鍋與蓋第七百四十一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新認知定王第七百三十五章 恆盛七年第六百六十六章 劍拔弩張第七百三十六章 民心所向第六百四十九章 驚訝的李定國第六百一十二章 天馬行空第兩百四十二章 毒計生第五百一十一章 口口相傳 都是人才第一百九十六章 劇烈反轉第六百零二章 虎有舔犢第兩百章 血戰第六百一十一章 徹夜長談第六百五十七章治他還不容易嗎第六百二十章 探路第一百五十七章 解放軍建功第兩百五十四章 異士第六百一十八章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第十章 少做少錯 不做不錯第七百五十章 你也有這時候第六百六十四章 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第三百七十一章 尚可喜之死第兩百一十七章 該當如何第兩百五十四章 異士第兩百五十六章 賭一把第四百八十七章 姐妹情深第一百章 大義陳圓圓第三百七十三章 這是個陰謀第四百六十一章 識破身份第八十九章 情竇初開第一百九十三章 韃子的算計第一百五十五章 共赴國難第兩百七十七章 感動的陳圓圓第兩百二十五章 朝議第三百六十一章 吳軍內訌第四百零二章 震驚的李起第七十九章 廢除肉刑第三百七十一章 尚可喜之死第七百三十五章 恆盛七年第兩百六十九章 命中註定第四百二十一章謀劃第七百三十六章 民心所向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假亂真第六百六十三章 教訓第三百八十六章 議定第三百九十七章 氣急敗壞第六百六十四章 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第一百九十四章 得意多鐸第四百五十一章 該打的仗總是要打的第兩百三十二章 兄妹相見恨別離第六章 初遇關寧鐵騎第兩百八十二章 謀劃第六百七十八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六百七十一章 謀事定第四百八十五章 自取其辱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所畏懼第七百四十二章 你爲何讓我去送死第一百九十六章 劇烈反轉第一百零一章 吳三桂回京第七百八十一章 猛獸和花朵第四十二章 去不去第五百七十二章 老子能怎麼辦第兩百四十六章 高處不勝寒第三百零一章 萬丈怒火第三百六十二章 豈容你一死了之第六百九十五章 由不得你第六百二十七章 一會張獻忠第兩百六十章 廷議第一百零七章 事遭突變第二十二章 死了第七百二十章 騎虎難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震驚的李起第兩百八十章 反目第六百四十四章治服李定國第十三章 黎玉田之死第六百八十四章 令李起後悔的決定第十章 少做少錯 不做不錯第八十九章 情竇初開第七百二十五章 這種感覺很好第五百一十八章 得意的馬士英第六百四十二章 賭注第兩百零六章 身份已顯第五百四十章 突變第兩百七十七章 感動的陳圓圓第五百七十六章慎言第五百九十八章 痛心疾首第四百八十八章 傻妹妹第六百章 張獻忠大怒第五百九十章 其中必有關節第四百零二章 震驚的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