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南方戰區(五)

“王得仁真是沒用,手下十多萬人馬都是豬麼?耿仲明、沈志祥二人不過一兩萬兵,即便加上降清的金聲桓部明軍及新辦團練,清軍總軍力亦不會超過八萬,還不到他們的一半。可就是這種兵力對比,依然被打得節節敗退,讓耿仲明、沈志祥這種漢奸敗類白白獲得了偌大名聲,真是豈有此理!”鄞縣南方戰區司令部(原寧波府衙)內,劉海洋正對着一干部將們大發脾氣。

其實也難怪他發火,真的是各地抗清戰場陸陸續續傳來的消息實在是太讓人無語了。北方就不說了,吳三桂的大軍在清廷從荷蘭購入的大炮的幫助下,剛剛掃平了山西府谷地區的抗清義軍,目前正在收尾之中,相信不日就將徹底完結山西的戰事,然後入西面陝西助戰。

陝西的局勢在部分滿蒙八旗及綠營的攻擊下,各路義軍紛紛潰退,賀珍也連吃幾個敗仗,往南退入了山區之中。不過清廷仍然嫌進展太慢,連連催促孟喬芳、李國翰等人迅速平定山西局勢,然後與吳三桂合兵進入四川,收復這個天府之國。因爲他們再不抓緊可能就來不及了,蓋因川北一些原在清軍控制下的州縣這大半年來遭到張獻忠所部猛烈攻擊,大半已經失陷。要不是當地地主士紳們多有破家報效朝廷的(散盡家財組織團練),可能川北已經徹底不保了,漢中也會很危險。

但如今局勢依然很不樂觀,張獻忠的義子孫可望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治軍和治政能力,所率部伍戰力較強,川北清軍被打得潰不成軍。說嚴重點的話,清軍若是不能在數月時間內組織得力大軍入川救援,川北州縣可能就將盡數失陷了。而這,也正是清廷急令吳三桂解決山西戰事,全軍入援陝西的原因所在。

如果說北方抗清義軍失敗還情有可原的話,那麼南方的湖北、江西、廣東等地的抗清局勢就完全是一團糟了。湖北還好說,順軍左營劉芳亮部、右營袁宗第部自荊州、鄖陽兩地大舉夾攻,終於克復了襄陽府大部地區,其前鋒甚至還一舉攻入了北面的鄧州,讓南陽府的清軍一日三驚;而前營高一功所部數萬人馬則在承天府境內與清軍鏖戰,但進展有限,更別說東面的武昌、黃州兩個至今仍牢牢控制在清廷手裡的州府了。

總的來說,浪費了大半年時間,大順所做的只是鞏固了新得的鄖陽府,攻下了襄陽府大部及承天府一部,此外南方的李過也率中營、後營七萬餘人馬攻入了尚效忠於清廷的辰州府部分地區。清軍主力東調了這麼久,順軍二三十萬人馬竟然只攻克了湖廣地區三個府左右的地盤,並未形成席捲之勢,這既和順軍戰鬥力下滑有關,同時也和清廷放權給地方,鼓勵士紳大辦團練有關。不過不管怎麼樣,北方姜鑲反正帶來的紅利已經失去大半,今後清軍精銳戰力將陸續南下,順軍接下來應該將轉入防禦態勢了,形勢不是很樂觀。

湖北如果說只是進展不力的話,那麼江西、廣東戰場則就是徹徹底底的失敗了。首先是江西,自濟爾哈朗帶着東拼西湊擠出來的一萬多八旗兵平滅金聲桓所部後,金聲桓的數萬殘兵便向南潰退,佔據了江西中部地區,與佔據贛南的王得仁部遙相呼應。

只可惜這兩部都是扶不起的阿斗,金聲桓的殘兵更是驚弓之鳥,在耿、沈二人的打擊下連戰連敗。即便是在濟爾哈朗所部倉皇東調、救援浙江之後,他們依然被打得狼奔豕突,潰不成軍。而盤踞在贛州的王得仁在最初北上被遼東騎兵擊破後,也像兔子一樣溜了回去,暫時熄了北上的念頭,開始整日裡向永曆天子要糧要餉,一副軍閥做派,白白浪費了東岸人創造出來的大好反攻機會。

湖廣戰場進展不力、江西戰場陷入僵持,而廣東戰場竟然陷入了失敗之中。原本清廷從北方調往福建救火的一萬五千餘兵馬(同樣是四處拼湊擠出來的),在陳泰的率領下收復了閩東北地區,然後穩住了其他州府蠢蠢欲動的局勢後,開始了對廣東的攻伐,並於今年年初攻入了廣東東北的潮州府境內,李成棟連戰連敗,攜優勢兵力竟無法收復。

不過就當陳泰秣馬厲兵,欲攻入惠州、廣州等廣東核心地區時,東岸人在浙北一帶掀起了一次規模浩大的攻勢,劉海洋的大軍在紹興府擊敗清寧波總兵張傑、浙江提督田雄、固山額真金礪所部兩萬五千餘人馬,兵鋒直逼杭州;此外魯王所部兩萬餘人在張名振、阮進的率領下水陸並進,於杭州灣一帶大舉登陸,四處襲擾。清廷看到浙北膏腴之地有全面失控的危險,立刻調陳泰所部北上,火速救援杭州(濟爾哈朗在此之前已接到命令東調),而清廷北方主力在山東沒什麼進展後,也暫時死了心,開始調集部分人馬進入江北、河南,準備穩定這一帶的形勢。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李成棟可謂是撿回了一條命。而更令人絕倒的是,在清陳泰率領麾下主力北上浙江後,留守在潮州府的四千餘滿漢蒙八旗並兩萬多福建收編的雜牌綠營竟然也能抵擋住李成棟所部的攻勢,並且還小勝幾仗,將觸角一度深入了惠州府。要不是鄭氏水陸大軍在福建一帶大舉登陸襲擾的話,李成棟所面臨的局面估計還要更加艱難,或許連惠州府也別想保住。目前,當初隨他南下的將近十萬人馬(多爲陝西、河南、江北籍人士)士氣低落、思鄉心切,且軍中疫病流行,病歿者甚衆,戰力已經萎靡到了極致。若是再不好好整頓一下的話,當初這支從江北一路殺到江南,然後殺到浙江、福建、廣東的善戰部伍(其實也就對南明軍隊善戰而已)就將徹底廢掉了。

總而言之,山西姜鑲反正、東岸人同時在山東和浙北發起大規模攻勢這兩件重大利好,南方的各部抗清武裝都沒能好好把握——或者說暫時還沒能力把握——那麼接下來的局面就有點難了。現在清軍在北方除陝西、山東外,大部已經平定,善戰的精銳主力除被拖在山東的部分人馬外,隨時都可南下,南方的明軍、順軍(西軍暫時無憂)將迎來重大考驗。能不能扛住接下來清軍的一波迅猛攻勢,那還真不好說,說不得,到時候東岸人還得吐血發起大規模的策應行動,將大量清軍牢牢吸引在山東、河北以及浙江一帶,不然這數萬滿蒙精銳裹挾大量綠營武裝浩浩蕩蕩南下,誰能擋得一擊?

“真******是廢物啊!廢物!”劉海洋在司令部內氣得團團轉,在座的各部將領們面面相覷,也不知道該如何解勸。

已經回到鄞縣的魏博秋一看不是個事,就輕輕咳嗽了聲,說道:“這些人裡邊,除了順軍還有些章法外,其他都是爛泥糊不上牆的貨色,急也沒用。爲今之計,我們還是應當做好自己的事情。此番西征,從紹興府強行遷移了怕不是得有五萬人到寧波,這如何安置也是個問題呢;另外,觀海衛、慈溪兩地局面基本已經失控,定海、奉化兩縣我們的統治也很薄弱,鄞縣好一些(分地主要集中在鄞縣,豪紳地主也被打殺得厲害);南面的象山縣、昌國衛、寧海縣也尚未拿下。你看,這麼多事情要做,還是先肅清地方、穩固根基要緊。至於這大勢如何,說句實話,還不是我們能徹底把控的,關於這一點,還是多和煙臺那邊商量商量吧。”

聽到魏博秋這麼說,劉海洋神色一動,猛然意識到佔領寧波府這一年多來,因爲急於征戰、劫掠,對地方上的梳理還相當不夠。如今清軍大兵雲集杭州、紹興一帶,可面對已經修好的車廄、田螺兩座棱堡,打進寧波府境內的希望卻也很是渺茫,因此正是穩固地方、清理內政的大好時機。

比如他和魏博秋、黃儀二人前陣子商量好的定海縣手工業(棉紡織、繅絲等等)、製鹽業,鄞縣的灌溉排水設施(該縣土地肥沃,將以糧食、蠶桑、棉花種植爲主),奉化的製茶、竹器加工等等,這些事情也得抓緊辦了。當然最重要的事情還是加強土地再分配、提高東岸人對地方的控制這兩件事了,只有辦好了這些事,然後再在境內大修水利、大搞交通、大辦屯田、大力擴展貿易,那麼纔可以說真正掌握住了寧波府這五十餘萬人口,才真正把這個富饒的魚米之鄉化爲己用。

“老魏說得不錯。”思索了一陣後,劉海洋點頭認可了魏博秋的建議,然後說道:“現在第三師、第四師、第六師、第十師(總計1.15萬人)都在我寧波府境內,我直屬的主力部隊要隨時支援甬道棱堡那邊劉國昌所部的戰事脫不開身、第三師要鎮守鄞縣老巢、第十師要防備慈溪一帶出現意外,那麼就只能調第四師和第六師兩部南下了。嗯,我會給煙臺邵隊長寫報告申請兩部多留一些時日,先幫我把象山縣、昌國衛、寧海縣拿下再說,另外地方上的地主豪紳也得再清理一遍,前陣子我大軍西出的時候不是有很多士紳、商人裡通清軍麼,哼哼,現在就是跟他們算總賬的時候了!”

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市場(三)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日(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製革第八章 大建設(一)第六十三章 鎩羽而歸的艦隊第四百九十四章 篳路藍縷(四)第七十九章 好望堡的未來第二百二十六章 西北走廊(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日(二)第二十六章 本土:外交(二)第二十四章 漂洋過海(十四)第一百十三章 市政建設第二十二章 私掠第十六章 執委會的體面第八十六章 東方港的西班牙人(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巴塔哥尼亞(十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集中護航(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西班牙的凜冬(二)第一章 必須是穿越第四百七十章 冷凍和麻醉第四百二十四章 逐漸復甦的經濟(一)第四十五章 西班牙補給船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一百十九章 見聞(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拉普拉塔暗流第一百九十八章 卡法(二)第一百六十章 西印度洋(十四)第二百十八章 熱帶沃土(四)第二十一章 濟南(四)第三十五章 繁榮的走私貿易第三百章 戰爭歲月(一)第五十七章 “破浪”號的首航(二)第四章 公司在行動第四百三十七章 艱難的談判(四)第三百三十四章 錢荒與票據(一)第八十四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四)第四十九章 火地島之行(下)第五十八章 “破浪”號的首航(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社會變遷(七)第六十三章 鎩羽而歸的艦隊第四百六十二章 紛擾的歐洲局勢(二)第四十二章 貿易與殖民(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聖菲,指日而克!(一)第八十五章 東方港的西班牙人(一)第四十六章 外交與危機(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商業與外交(四)第五十九章 海上收費站(一)第三十一章 不期而遇(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創業與發展(一)第六十一章 炮艦外交(一)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聖菲,指日而克!(二)第九章 大建設(二)第五十二章 波爾多風雲(九)第三百三十八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二)第三十七章 棉布市場(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社會變遷(五)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方戰區(七)第一百八十章 渾水(九)第四百六十三章 紛擾的歐洲局勢(三)第十八章 河中堡第二十七章 貿易摩擦(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苦難的行軍(十三)第一百零五章 打草谷(二)第七十六章 目標:蘇伊士港(四)第七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亞(九)第五十七章 黑水大開發(三)第九十章 漂洋過海(十八)第三百七十二章 戰爭催化(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社會變遷(五)第九十六章 遠航船隊第二十九章 新華堡(二)第九十六章 附屬地建設(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銅錢(一)第七十一章 海盜與海軍(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經濟工作(四)第四十九章 恢復性發展(三)第三百零三章 戰爭歲月(四)第四十一章 平安堡(三)第五十六章 齊洛埃島第四百三十八章 艱難的談判(五)第一百零八章 殖民統治與朝鮮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訪問”(二)第五十六章 齊洛埃島第一百七十六章 渾水(四)第三章 安齊拉納納(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合作(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貿易與消息第三百十三章 新的拓殖(三)第十二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四)第三十六章 波爾多的王黨第二百零二章 血肉磨坊(一)第四百零九章 漂洋過海(一)第十七章 港口炮臺建設第四百八十三章 西北鐵路(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篳路藍縷(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丘區(一)第七十七章 參謀旅行(三)第一百十六章 新的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