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南方戰區(四)

1650年8月10日,定海縣,晴,東南風四級。

花費了本地萬餘名民夫數月時間修建起來的碼頭已經徹底竣工,至此,往返於登州與寧波之間的東岸大型船隻便可以直接靠港,無需再通過小船來回駁運,運輸效率大增,這讓一直在寧波一帶整頓經濟的魏博秋滿意無比。當然,現在魏博秋已經不在這裡了,他去了南面的山腳下,目前定海縣這裡是由他從本土帶來的學生、一個名叫餘果的法裔青年主持着。

這些日子以來,魏博秋和坐鎮鄞縣的黃儀很有默契,基本上都不到對方的勢力範圍內指手畫腳。黃儀負責對外貿易事宜,整天帶着一幫人到各地收購茶葉、生絲、稻穀等緊俏物資,同時還坐船前往岱山島與魯王、鄭氏所部斷斷續續做一些交易,以堅定他們繼續打下去的決心;而魏博秋呢,最近乾脆隨着南下的第三師部分兵馬抵達了奉化縣,然後整頓起了當地的製茶產業。

奉化縣地處寧紹平原南部,被天台山脈和四明山脈所包圍,除幾條狹窄的山間小道通往南面的台州府和紹興府外,其餘大部分地方都被崇山峻嶺所隔絕,成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所在。明末清初朝代更替,戰亂不息、廝殺不止,但奉化縣所受的兵災卻較其他地方輕了許多,該縣現今擁有的十多萬人口就是明證——在整個浙江人口都大幅度下降的1650年,該縣還能維持着十多萬人口的規模,委實是相當不容易了,要知道登州東岸人治下被稱做“繁華”的福山縣也不過才六萬多人口,根本沒法比!

有資源、有特產、人口多、地勢還險要,這便是魏博秋跟隨部隊來到奉化縣的原因。這可是妥妥的大後方啊,肥沃的平原水系縱橫,可以拿來種糧食;平原邊緣的丘陵山區其實也相當富饒,漫山遍野的竹林自不必談,這是一寶;另外丘陵山區密佈着的茶園對東岸人來說更是一個大金礦,據1649年的數據,東岸國內去年茶葉消費市場總額已經突破40萬元,也就是說平均一個人花費了兩塊錢用在購置茶葉上,這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也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數字!相信隨着東岸人口的日漸增多,以及老百姓手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這茶葉市場還有繼續擴大的潛力。

“本縣的茶商們都控制起來了嗎?”坐在山間宅院的竹林內,魏博秋一邊輕啜着宋朝時的貢品曲毫茶,一邊開口詢問自己的學生李卡多——這是一名葡萄牙裔年輕人,從小就跟隨魏博秋學習各種知識,是當年梅機關的業務骨幹之一。

“都控制起來了,一共十三家。孫營長帶兵實施的抓捕,他們這一年來一直在和滿清勾結,證據確鑿,跑不掉的!”李卡多立刻立正向魏博秋彙報着,“從今年清明前後開始,這些茶商就通過山間小道往尚處於滿清控制區的台州府、紹興府和金華府走私茶葉,同時還有我軍的各種情報。滿清的濟爾哈朗、陳泰能夠當機立斷放棄廣東、江西戰場的勝利果實火速回援,這些人的通風報信也是原因之一。他們甚至藉着做生意的掩護在鄞縣、定海都派有細作,傳了不少我大軍進出的情報,危害性着實不低,故依法全部拿辦!”

“嗯,家族成丁全部公開斬首,女眷孩童通通發配黑水煤礦。另外,兩家出首的茶商要重重褒獎,要大肆褒揚,要讓全縣甚至鄰縣的人都知道,他們是我們大東岸的忠實朋友。嗯,維穩會的正副會長就交由他們做了,茶葉收購的事情也一併交給他們辦就是了。”魏博秋聽了學生彙報的話,毫不在意地說道,舉手投足間就決定了數百上千口人的命運。

“卑職得令!”同樣站在一旁的新建陸軍第三師孫營長立正答應。孫營長是師長孫守正的族人,手底下有一營五百兵,裝備精良、人人有甲,其中甚至還有百十名裝備了東岸火槍的火銃兵。有他們來奉化縣彈壓,一般的地方土賊山匪還真不夠看的,彈指間便可滅了。其實他是僕從軍系統的人,魏博秋雖然掛着個副司令的頭銜,但幾乎從來不管軍事,因此他本不必事事都服從魏博秋的命令的。但誰讓這廝起了鑽營拍馬之心呢,因此對魏博秋所下的命令是無有不從,極爲乖覺。

兩名茶商自然是組不成維穩會的,還必須有一些本地的積年大族加入才行,否則根本玩不轉。只可惜半年前劉海洋在寧波府掃蕩地主的酷烈手段得罪了很多人,因此他們對東岸人的觀感極差,對加入維穩會維持地方秩序的邀請百般推脫。實在推不過去後便派家人送了些牛羊米麪過來,跟特麼打發叫花子一樣!

不過手頭兵力不足的魏博秋也沒什麼太好的辦法,只能暗暗記下這筆賬,等東岸大軍從紹興府撤回來後,再從容調集兵馬一舉挖掉這些反東岸集團勢力。屆時不但奉化縣的士紳要收拾,就連剛剛被東岸人名義上征服(孫營長帶着五百兵武裝遊行了一番,本來準備南下的東岸主力部隊因山東形勢變化而滯留在登州)、實則仍大體自治的象山縣、寧海縣、昌國衛的那些地主老財們也要一一清算。媽的,對我們的命令陽奉陰違,這不情願那也推脫,暗地裡又和滿清眉來眼去,當我們是瞎子麼?早晚一個個送黑水煤礦去挖煤!

魏博秋自忖這一天不遠了。自從4月中旬劉海洋率領大軍西出餘姚後,至今已歷四月。期間這由一萬七千餘戰兵組成的東岸大軍連續打敗了清寧波總兵張傑、浙江提督田雄、固山額真金礪率領的兩萬多清軍,攻佔了紹興府大部分州縣,並最後於5月下旬擊破了蕭山縣,將清軍徹底趕出了紹興府。

取得這次階段性勝利後,劉海洋便下令暫時勒兵,轉而搜刮紹興府八縣一衛之地的財貨人口來。畢竟他們的目的不是爲了消滅那些清軍臨時募集起來的綠營和團練武裝——那是殺不完的——他們的目的還是爲了削弱清軍的戰爭潛力,打擊清軍的威信,同時加強自身的實力。因此,本着這一種思想,出征在外的東岸大軍便開始在紹興府內展開了聲勢浩大的搬遷行動:棉花、織機、織戶、茶葉、茶農、養蠶工、繅絲工、郎中、說書藝人、底層讀書人、手工業者等等一切有一技之長的人及其家庭都強行遷移到了寧波府境內。

到了最後,他們甚至就連普通失地農民、佃戶都帶到了寧波。劉海洋囑咐留守後方的軍政人員在鄞縣周邊給這些人分地,規矩就按照東岸本土的《宅地法》來,先幫東岸政府耕作五年(期間可以領工資,算是農業工人),然後這塊地便可由其個人出資贖買。這種政策極大地激發了新來的紹興佃戶們的積極性,他們本是無地的佃戶,一輩子給別人打工種地,臨老了卻也未必能掙下一畝三分地。如今竟然有這種好事,五年後竟然可以用幾兩銀子的價錢就能贖買一畝上好的水田,這是在做夢麼?

他們當然不是在做夢,事實上這是東岸人特意安排的,也是他們打破本地社會結構,徹底掌握地方的一種舉措。這些外來的紹興佃戶在本地舉目無親,只能本能地依靠送他們此的東岸人。再加上他們耕作的土地本就是東岸人從鄞縣的僞清官吏家族手裡奪來的,如今分給了他們,他們其實也就和士紳的後人(很多在滿清朝廷做官)結了仇,今後要想保住自己的土地,除了跟東岸人幹之外還能怎麼樣?

這些在鄞縣縣城周邊分了地的外來移民,再加上退役分田的僕從軍士兵們,就構成了東岸人分化、控制鄞縣的基本盤。隨着東岸人的勢力越來越大,以及分地的士兵越來越多,鄞縣被徹底消化同時經營得鐵桶一般也是遲早的事情。想讓這些當了一輩子苦哈哈的佃戶,以及退役士兵們吐出已經吃進肚裡的地?做夢吧,老子跟你拼了!

東岸人的這種行爲自然引起了地主階級的極端仇視。因此,從6月份開始,整個紹興府境內便叛亂不斷,地主豪紳們四處串聯,然後組織以宗族勢力爲核心的武裝團練,開始與東岸大軍打游擊,這無疑極大地遲滯了劉海洋、劉國昌等部大軍西進的步伐。

而等到清理完這些冒頭挑釁的地主武裝後,杭州府又開來了大批清軍援兵,其數量當在三萬以上,劉海洋頓時意識到攻取杭州的最佳時機已失。再加上從福建火速趕回的陳泰所部數千滿蒙八旗突襲打掉了順軍袁保所部一千五百餘人(袁保負傷遁回),飽掠的各部士卒們又普遍戰意不高,無奈之下劉海洋只能下令各部交替後撤,於7月中旬全軍撤過了甬道,階段性結束了這場西征紹興府、杭州府的戰役。

第三章 非洲航線(三)第一百零七章 煙臺(二)第九十七章 山間的戰鬥(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方(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防守方式第二百五十三章 變幻的風雲第二百三十二章 穩固的後方第一百九十二章 微調(二)第二章 這是什麼地方?第四十章 河中堡的困境(四)第四百九十章 風起雲涌(二)第五十六章 “破浪”號的首航(一)第三十四章 西進與鐵礦(四)第二十章 人代會第三章 安齊拉納納(三)第四十八章 戰備之軌道(一)第五章 無意中的闖入者第二百零一章  山雨欲來(三)第十五章 軍部的獨走第十三章 糧食問題第九十二章 南方戰區(四)第一百零四章 打草谷(一)第七十五章 經濟圈第二十二章 私掠第三百十六章 軍隊與財政(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東新形勢第一百四十一章 商業與外交(四)第二十六章 餘波第四百十章 漂洋過海(二)第二百八十章 火燒營房事件(二)第六十九章 南巴塔哥尼亞(七)第四十六章 聖維森特協定第九十章 表兄(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網(五)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經濟學(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礦區(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巴塔哥尼亞(十)第四十九章 金融市場(一)第九十九章 西大荒(五)第二百四十八章 拉普拉塔暗流第二百六十八章 網(六)第六十章 南方的英國人(八)第三十六章 爲王前驅(一)第三章 非洲航線(三)第四十六章 外交與危機(一)第七章 安齊拉納納(七)第五十九章 南方的英國人(七)第一百二十五章 澳洲第三百十四章 新的拓殖(四)第四十二章 平安堡(四)第三百三十七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一)第八十四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四)第十四章 夜襲第一百章 本土的準備(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湖西(五)第三十三章 大河以西(二)第六十章 決戰:插曲(二)第二十五章 貿易摩擦(一)第一章 新起點(一)第九十五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五)第四十四章 血河(七)第二百二十八章 瘋狂的棉花第七十八章 邊貿市場(一)第二百零四章 血肉磨坊(三)第四十四章 血河(七)第四百三十八章 艱難的談判(五)第二十七章 大開發:“剿匪”第三百零六章 第勒尼安海(三)第九十三章 南方戰區(五)第四百四十六章 東岸日本公司第二百二十九章 新市場(一)第六十五章 頹勢與調整(一)第四十章 平安堡(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想不出標題第二百九十三章 去國離鄉(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湖西(五)第五十四章 戰備之物資(二)第八十三章 財富與銷贓(一)第二十五章 百萬法郎戰爭(四)第七十章 南巴塔哥尼亞(八)第九十章 返回(二)第一章 安齊拉納納(一)第三百五十章 撤退(一)第六十章 東岸主義(四)第六十七章 頹勢與調整(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西進第三十一章 不期而遇(一)第三十章 本土:鄉間(二)第二十四章 聖奧古斯丁(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紛擾的歐洲局勢(三)第八章 風起雲涌(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亂局(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巴西局勢再平衡第一百八十三章 影響(二)第十三章 十二字方針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印度洋(十五)第三十五章 戰爭機器(四)第三百十一章 新的拓殖(一)第四十八章 恢復性發展(二)第二十五章 本土:外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