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漂洋過海(十八)

半個月的時間一晃就過去了。

在這期間,有四艘來自本土的機帆船靠港,這是走南太平洋航線專往南錐地區運送移民的船隊。它們從本土帶來了一些水泥、石灰、農具、種子、食品、機器零部件等物資,更有一艘船滿載了數百噸黑山煤礦出產的燃煤。這些物資都將存在島上的倉庫內,以供應本地建設及來往船隻修理所需。看得出來,本土對大溪地島這個重要中間節點的重視程度是越來越高了。

除了物資之外,還有大約四五十名各行各業的技術人員抵達此地。他們中有兵團堡出身的學生,有造船廠、機械廠技校畢業的學生,更有直接從車間抽調的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師傅,這些人將和上一批抵達這裡的技術人員們合在一起,再在本地招募一些機靈的學徒,這便構成了本地的工業基礎,差不多也能運轉一些極爲基礎的廠子了。

“有了這些技術人員,再加上兩三千名移民,差不多也能在金華港周邊站穩腳跟了。”張金華站在城外的一處木質哨塔上,意氣風發地看着附近的一草一木。

金華港就是後世的阿法阿希提,正面被珊瑚礁包圍起來的潟湖海灣也被稱做金華湖或金華灣。看得出來,這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當然這也得到了執委會的首肯——而他本人更是執委會欽點的南太平洋航線特派員,負責南太平洋移民航線上各個節點的建設事宜,暫時就駐節在大溪地島。

這個新建起來的港口城市位於一片沿海衝擊平原上,附近是大片的原始森林,南北兩面都是潟湖,西面是高聳入雲的山峰。氣候溫暖、海風習習,除了太過潮溼以外,生活環境還是相當不錯的,至少沒有想象中那麼熱,也許是因爲這裡常年颳着東南風的因素導致。

沿海衝擊平原由西面河水帶下來的火山灰形成,與阿根廷北部平原大體相似,是非常肥沃的農地。再加上此地獨有的優良氣候,怪不得能孕育出如塔希提甘蔗、塔希提來檬這樣鍾靈毓秀的品種呢,端地是好地方啊。

這半個月以來,大溪地守備隊四百名新老士兵輪番上陣,將金華港以東地區的沿海平原已大致清理了一遍,殲滅塔希提部落十餘個,斃傷俘土人兩千餘,算是基本控制了這片區域。就算此時還有一些土人藏匿在山中的密林間,也沒什麼大礙了。

至於說金華港以西的地盤,由於山脈起伏不定、地形極爲複雜,張金華暫時還不打算涉足。東岸人目前所控制在手裡的,基本已是島上的精華地帶了。好好開發的話,幾可養活萬人。等到他們將這裡消化完畢,到時候再向西搜剿土人,順勢佔領整座島嶼。

不過不佔領西半部分,卻不代表他們不會對這裡進行前期勘察。同樣在這半個月時間內,張金華命令海軍上士劉伏波帶領一支全副武裝的探險隊向西進入了山區,對當地的植被、地形、氣候以及土人村落進行詳細勘察。

這裡是一座圓錐形的山脈,非常陡峭,山體由年代久遠的火山岩構成。陡峭的山體不時被深深的峽谷所分開,峽谷內的土地往往非常肥沃,不用懷疑,這種峽谷內一般是有人居住的,但未必是敵人,因爲島上的土人並不是來自一個不落或者說並不是一條心。他們以貝殼爲貨幣,過着極爲原始的生活。東岸人如果願意的話,也許可以運一船貝殼過來,買光他們手裡的貨物,順便給他們製造一場印象深刻的通貨膨脹——當然這只是個玩笑。

峽谷底部的谷地平原異常肥沃,而且水分充足,降下的雨水能夠充分保留下來。不像兩側的山坡上,既很難接觸到山外面潮溼的雨氣,也保不住不多的降水,因此較爲乾旱貧瘠,多生長蕨類植物,與谷底和山上的樹木大相徑庭。

據一同前去的農業技術員坦言,谷地可種植水稻、玉米,山坡上可種植牧草,好好開發的話確實能夠活不少人。特別是這裡的山脈地域廣闊,開發潛力極大,作爲一個遠洋運輸的節點是綽綽有餘了。而且如果本地的官員們有心的話,還可以在這個島上大量種植咖啡、可可、甘蔗等熱帶經濟作物,再大力人工養殖黑珍珠,好好發展的話絕對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1650年10月11日,在初步安頓好了島上的一應事宜後,張金華離開了金華港,然後逆着南赤道暖流向東航行,並於11月5日抵達了加拉帕格斯羣島海域。而在他們離開前,兩艘從澳洲駛來的船隻再次給大溪地島運來了七百名明人移民,同時還有一些牲畜。牲畜裡有四匹馬、六頭牛、十頭豬以及二十隻山羊,此外還有四頭從新華夏島專門捉來的駝峰牛、兩頭印度野牛以及七八隻新華夏島的特有物種象鳥——這可是當地政府費了千辛萬苦才弄來的動物,真不知道是不是那座島上最後的幾隻了。

逆流抵達龜島羣島(東岸人的稱呼,即加拉帕戈斯羣島,原意爲巨龜之島)後,“大溪地”號全蒸汽動力船緩緩停靠在了羣島中的一座大島——聖克里斯托瓦爾島近海,並派人登陸。這個島除了幾個港灣以外,大部分都是以黑色玄武岩爲主的臨海懸崖,島上到處是飽受烈日炙烤的雜草與樹木,空氣中的水汽明明很豐富,但在旱季就是不降雨。當然,這對植物來說不是什麼大問題,可對上岸取水的東岸水手們來說就是個麻煩了。他們找到了以前宿營時取水的小溪流,但無奈地發現那裡已經乾涸,因此只能返回船上。

“空氣中的水汽明明很大,在太陽蒸騰下搞得像是個蒸籠似的,雲層也壓得這麼低,可爲什麼就不降雨呢?這個島真是奇怪!動物大概只能吃植物或露水解渴了吧!”張金華鬱悶地放下了胸前的望遠鏡,從腰間的水壺內倒出一些啤酒喝了,這才砸了砸嘴,說道:“換個地方,去最大的那個島上去碰碰運氣。”

10月12日,“大溪地”號停泊在了伊莎貝拉島西北側的班克灣附近海域,然後繼續派遣水手乘小艇上岸取水。這個島——至少其北半部分——比聖克里斯托瓦爾島的環境要嚴酷許多,乾旱、炎熱、植被稀少,大片黑色的火山岩裸露在外面。

這個島上到處是大大小小的錐形火山口,帶隊的劉伏波覺得這些火山如果很多年沒有噴發過,那麼其火山口內一定會自然形成一個湖泊,可供東岸人取水。他的建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於是一羣人直奔最大的那個火山口。

山腳裸露的岩石旁到處是各種顏色的蜥蜴,一見到人來後便躲進了自己的洞穴內。東岸人無心搭理這些動物,他們沿着山坡向山頂前進。越往上走,綠色植物越多,看得出來水分也越充足。一開始是低矮灌木、雜草,然後是仙人掌、金合歡樹,最後甚至還出現了大型喬木,令人不得不驚歎大自然的神奇。樹林裡不時出現一些驚慌失措的野豬或野山羊,但東岸人無心理會,********朝山頂而去。

火山口底部果然有個湖泊!劉伏波等人爬到山頂後,立刻發現了這個事實。湖泊底部還有個小島,似乎那纔是真正的火山口。衆人不管三七二十一,開始順着到處是灰燼的山坡下到了火山口底部,但令人失望的是,這裡的水竟然是鹹水!

垂頭喪氣的衆人又下到了山腳下出發的地方,此時留守在這裡的兩名水手剛剛殺死了一隻體重超過90公斤的象龜,正在處理龜肉呢。衆人在這裡吃了一頓沒滋沒味的烤龜肉後,下午又繼續出發,並在連續搜索了幾個火山口後,才終於發現了一處淡水湖泊,然後如獲至寶地派人回來稟報。

淡水的問題解決後,東岸人也沒有立刻撤離。相反,他們花了大概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將附近的幾個大島都粗粗勘探了一遍,並在這裡發現了數量極爲豐富的硫磺礦——這在東岸可是極爲稀缺的資源。只可惜這裡名義上還是西班牙王國的領土,地理位置又很敏感,東岸人短時間還不能造次,只能以後慢慢想辦法了。

這裡地理位置這麼好(處在移民航線上),又沒有瘧疾等熱帶疾病,還有豐富的礦產和獨特的動植物資源,無論是作爲移民中轉站,還是捕魚港口(背靠秘魯漁場),又抑或是開發礦產,都有相當的價值。只不過囿於形勢,急切間不能佔據,那麼只能以後徐徐圖之了。

離開龜島羣島後,“大溪地”號返回了阿勞坎港,早就等候一月之久的鎮海造船廠的技師們便過來檢查船隻狀況、瞭解航行中出現的問題,準備回去繼續優化這型船隻,並爭取早日最終定型批量生產。

而張金華也搭乘馬車前往了興南港,準備返回東岸本土。他除了向執委會述職外,還打算將自己的家人也接過來,然後繼續乘坐“大溪地”號前往金華港,去那裡上任。

第九十七章 山間的戰鬥(三)第七十八章 割麥子第五十一章 戰備之船舶(一)第八章 風起雲涌(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序曲(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印度公司(一)第三百一十章 貿易往返第三百零二章 戰爭歲月(三)第五十九章 海上收費站(一)第八十三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黑龍江的新秩序第五十五章 波爾多風雲(十二)第一百十一章 有線電報第四百六十一章 紛擾的歐洲局勢(一)第十章 庫艾特的到來第三百七十九章 秘魯艦隊的絕唱(二)第七十三章 目標:蘇伊士港(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集中護航(一)第九十八章 重返黑水港(二)第二百零一章  山雨欲來(三)第七十七章 集體婚禮第十章 南巴塔哥尼亞(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奧斯曼之行(一)第三十一章 黑河之濱(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貿易與消息第二百二十九章 新市場(一)第三十六章 爲王前驅(一)第二十四章 聖奧古斯丁(二)第四百章 新青島,新生活(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湖西(四)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日(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打草谷(五)第二百十一章 遊擊(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西北鐵路(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後勤與馬政第八十三章 偉大的航行(八)第八十六章 東方港的西班牙人(二)第四十六章 馬島上的生活第七十二章 海軍與海盜(七)第三十七章 戰爭機器(六)第七十六章 偉大的航行(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策應(七)第四章 荷蘭紀行(二)第九十七章 重返黑水港(一)第七十二章 聯合艦隊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帥的臨別獻禮(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社會變遷(三)第四十一章 海試第五十九章 海上收費站(一)第四十章 平安堡(二)第一百零九章 遠東根基第九十三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三)第四百七十章 冷凍和麻醉第一百八十七章 丘區(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網(三)第八十八章 新歐洲貿易秩序(三)第二百十五章 熱帶沃土(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商業與外交(二)第一百零二章 本土的準備(三)第二十四章 本土:教育第九十章 漂洋過海(十八)第八十七章 東方港的西班牙人(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來自荷蘭的壞消息第三百四十一章 冬日(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集中護航(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黑水城的新客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澳洲的慘淡經營第二百三十二章 穩固的後方第二百十八章 熱帶沃土(四)第九十九章 東方戰略的開啓第一百十七章 烏江之畔(六)第六十章 決戰:插曲(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西大荒(二)第四十章 血河(三)第四百五十八章 登州新氣象第二十七章 本土:外交(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漂洋過海(八)第二百八十六章 聖菲,指日而克!(一)第二十五章 聖奧古斯丁(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經濟調查(一)第三百零六章 第勒尼安海(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影響(一)第四百零七章 風吹麥浪(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戰爭催化(一)第四十七章 巴西局勢(三)第七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亞(九)第五十五章 波爾多風雲(十二)第五十六章 波爾多風雲(十三)第四百九十七章 灼熱的經濟(三)第六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零四章 既要戰爭,也要發展(一)第二百九十章 東地中海的盛夏(一)第三十三章 談判(一)第四百六十五章 社會變遷(五)第四百八十四章 商品化的農業第五十章 獵殺第二十三章 百萬法郎戰爭(二)第三十六章 東岸見聞錄(續)第二百八十章 火燒營房事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