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博覽會(二)

偌大的博覽會館展區內有些空蕩。國內企業該來的基本都來了,但也只佔了場地中的一部分,他們派來的代表帶了一些工廠生產的樣品放在展區內,供來往的客商觀看。其實此時歐洲一些著名的定期集市上的情況也差不多如此,只不過東岸人將這個過程搞得更規範了一些而已。當然了,最主要的是他們的商品比較具有特色。

庫艾特船長在入口處與約翰?希爾、喬治?漢普頓二人不期而遇,他們對彼此都還有一些印象,因此便禮貌地互致了問候。

庫艾特船長看着這兩個一身魚腥味的英格蘭人走向了那些展位,聳了聳肩,然後也走馬觀花地看了起來。他身上並沒有什麼錢,在商業清算銀行內倒是有四千多比索的存款,但那是他的養老錢,暫時還不準備動用。此外,他手頭還有幾張價值約爲五千多東岸元的阿姆斯特丹匯兌銀行的匯票,但他相信這些匯票在此毫無用處——他首先得設法找個手頭有錢得商人來兌換掉,哪怕爲此損失一點手續費也在所不惜,只可惜這似乎也不容易。

今天的天氣不錯,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非常舒服。博覽會館的展區內此時人也越來越多,庫艾特船長放眼望去,大概有100多人的樣子,不過其中似乎只有20多人才是真正的商人,其餘都是隨從。這些人有的駐足在平安鋼鐵廠的展臺前,看着他們展出的標準尺寸的鋼條在竊竊私語;有的則擁擠在北方製藥廠的展位前,他們對其他的那些湊數用的藥品絲毫不感興趣,而是直接詢問阿司匹林的價格和存貨數量——這玩意兒的功效如今已經被一些人給注意到了,若是帶回舊大陸進行銷售的話,相信應該會有不小的市場。

當然更多的人則是聚集在紡織品的展位上。東岸人推出了很多種新品,如斜紋咔嘰布等等,染料的顏色也是更加豐富了。看着那些色彩鮮豔的布匹,來自舊大陸的商人們就目不轉睛,這可比他們用植物染料染出的東西好太多了,不怕暴曬、不拍搓洗,很難褪色,沒有比這更理想的布了。

庫艾特船長也在那些布匹中流連,事實上布匹和糧食一直是利潤最穩定的兩種商品,也是最好銷售的兩種商品。他現在是荷蘭西印度公司的特許商人,即他從西印度公司那裡購買了在某些地區銷售某些商品的特許權——事實上現在西印度公司已經很少自己做一些利潤不那麼高的生意了,他們以出賣特許權爲主。庫艾特船長可以在加勒比海、西非(黃金海岸、穀物海岸、奴隸海岸等)和北美荷蘭殖民地上銷售東岸的鋼條、棉布、金屬製品以及糧食,當然可以到這些地區活動的特許商人不止他一個,但總的來說市場並未飽和,競爭不算激烈。

糧食在這些地區賣不上價,但是布匹或金屬製品確是需求甚大,利潤頗高。當地的荷蘭商人喜歡用這些商品去和印第安人貿易,收取他們手中的皮買或其他什麼好東西。就如同他們在東印度羣島用印度棉布和泰國大米,從當地土人手裡收購香料一樣,他們是天生的商人,善於在各方之間通過貿易賺取高額的利潤。

庫艾特船長看了看琳琅滿目得商品,然後又看了看兜裡的銀行匯票,深深地嘆了口氣:只能再等等了。而就在庫艾特船長無奈等待的時候,在展區的某個角落裡,約翰?希爾和喬治?漢普頓已經商量妥當,他們決定在東岸人這裡採購大量的棉布,同時再買一些金屬農具和少量藥品。

棉布自然不是白棉布了,而是染色布和印花布。白棉布在此時的英國市場不是很大,英國的普通人穿的主要是麻布——進口自德意志的西里西亞地區,而有錢人穿的則是呢絨。至於說東印度公司運回來的印度棉布,那主要還是銷往國外市場——這項生意佔到了東印度公司15%左右的利潤。

不過白棉布沒生意,不代表染色布和印花布也沒生意。東岸人織造出來的棉布非常緻密,有的品種也非常厚實,非常適合在英國那種氣候環境下穿着。再加上那鮮豔奪目的顏色,希爾二人認爲還是很有市場的。特別是如今英國的局勢相當混亂,地方保護主義蕩然無存,他們可以很方便地銷售這些商品。

金屬農具當然也是英國急需的,一些剛剛結束戰爭的地區正在恢復農業生產,對高質量的金屬農具需求很大。至於說藥品嘛,那就更是一個取之不竭的財源了。就英國那種潮溼陰冷的氣候,得風溼的人不要太多,如果阿司匹林真有像人們所說的那樣有效的話,那麼在英國一定會大有市場的,這一點希爾非常有信心,而這也是他少量購買了一些回去試着銷售的原因所在。

而到了下午三點鐘的時候,幾名頭戴花帽的奧斯曼商人進入了會場,這就是更是引起了人們的矚目。這兩人是霍爾尼西安家族派來的代表,雖然說東岸人將奧斯曼帝國市場當成了自己的自留地,準備獨自經營,但既然人家自己上門採購,總不能攔着吧。況且這也是好事,還給東岸人減少了海運風險呢。

奧斯曼人關注的目標始終是東岸人最新推出的肥皂。肥皂有高檔品和低檔品之分,高檔品顯然是用鯨油或海豹油製造而成的,低檔品的原料就是普通的獸脂(牛油)了。這個年代的******世界毫無疑問是比較文明的,好吧,至少他們洗澡洗得比基督世界的人勤,奧斯曼帝國的敘利亞地區就是傳統的肥皂產地。

不過奧斯曼帝國的肥皂是用傳統方法手工生產出來的,雜質多、效果差,有的還含一股異味,自然不如眼前的由北方化工廠生產出來的肥皂強。因此,他們準備大量採購一些帶回國內銷售,以霍爾尼西安家族的銷售網絡,銷售出去並大賺一筆應該不難。除了肥皂外,奧斯曼人還準備採購一些鋼條、紡織品、染色皮具等等,所有的商品都將由今年首批交付給奧斯曼帝國政府的幾艘笛型商船運回士麥那港。

交易會就這樣持續進行着,當時間過去了三分之一的時候,5月10日,庫艾特船長的兒子終於帶着兩艘商船在引水船的調度下停靠在了青島港內,這讓庫艾特船長大大地鬆了一口氣。他在博覽會館內已經轉悠了很久了,看中了很多商品,有的價格都談妥了,現在就等交錢提貨。

而在提貨的倉庫外,商人們的隨從或僕人拿着提貨單,一一清點着馬拉軌道貨車上自家購買的貨物,然後跟着這些貨車前往碼頭裝船,秩序繁忙而又井然。

“十天就已經銷售出去了12萬匹各式紡織品、7000多根鋼條、100箱阿司匹林、4500箱肥皂、10000餘件皮具、金屬農具6000餘件、五金工具2500多件、85輛載重貨車,以及一大批軍火器械,真是賺翻了。”青島港碼頭上,鎮長明輝正笑眯眯地說道。

“總價值已經超過70萬元了,保守估計利潤當在50萬元左右,這還真是夠驚人的。”前來青島港視察金融系統的強全勝也用略顯驚歎的語氣說着,“這纔剛過了十天左右呢,接下來可能還會有一些商人前來,希望他們能給力點,讓我們這屆博覽會的成交額達到150萬元的高峰,我個人估計不是很困難。而且這次我們除了銷售了大量商品外,還藉機推出了一些新產品,能夠有效地分擔我們產品結構過於單一的風險,如阿司匹林、肥皂、精製麪粉、豆油等等。另外我們的三種酒類也讓外國人熟悉了一下,以後應當也會有一定的市場。”

“做到150萬元的銷售額應該不難。我們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幾乎給每一個來東岸交易過的商人都強調了這件事情,並承諾給予一定的優惠,如今看來效果還是很顯著的。這十個月以來,已經有37名商人在商業清算銀行或拉普拉塔銀行內開設經常賬戶,超過50名商人承諾會參加青島秋季商品交易博覽會,現在金元的概念也得到了推廣,總之這個交易會辦得好、辦得值!”強全勝繼續稱讚道。

“如今唯一的障礙也許就是我們與荷蘭人、******人簽訂的專營壟斷協議了吧?”說到這裡,明輝明顯壓低了嗓門,然後說道:“不過這些商人們也夠機靈,當我們向他們詢問貨物銷售地的時候答案都是在專營範圍以外,這樣就沒問題了嘛。畢竟我們無法去一一查證,只能告誡他們不要銷售到荷蘭西印度公司以及******人的專營範圍內。至於說如何阻止外來商品進入自己的專營範圍,那就讓荷蘭人與******人監管去吧,畢竟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與我們無關。”

第三百七十六章 圍困第四百二十四章 逐漸復甦的經濟(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新市場(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捕鯨(一)第七十四章 南方戰區(一)第十四章 西大荒(四)第一百九十章 丘區(六)第十七章 混亂與秩序(三)第三十九章 濟南(六)第四十二章 波爾多來信第二百八十一章 火燒營房事件(三)第六十三章 決戰:主題(一)第八十二章 大河以西(五)第四百零一章 新青島,新生活(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布城,不堪一擊!(一)第二十二章 漂洋過海(十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集中護航(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從南到北(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哈巴羅夫的抉擇(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船舶與航運(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從南到北(一)第五十九章 海上收費站(一)第一章 新起點(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來(一)第二十六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二)第三十三章 戰爭機器(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日(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魏氏經濟學(三)第五十四章 布宜諾斯艾利斯炮擊事件第一百七十章 奧斯曼之行(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路向西第二十八章 本土:外交(四)第三十七章 戰爭機器(六)第七十九章 偉大的航行(四)第六十七章 決戰:主題(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湖西(四)第九十三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冬日(一)第三章 安齊拉納納(三)第三百二十章 策應(一)第四十一章 平安堡(三)第三十六章 棉布市場(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僵持與突破(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想不出標題第三百一十章 貿易往返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太平洋(五)第三十一章 人心第七十一章 決戰:高潮(一)第五十一章 戰備之船舶(一)第八十六章 新歐洲貿易秩序(一)第四百四十三章 漂洋過海(六)第四百十二章 且戰且退(一)第四十八章 戰備之軌道(一)第三十三章 東岸見聞錄(二)第五章 護航分艦隊第三百二十七章 黑水城的新客人第二百九十一章 東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二十五章 聖奧古斯丁(三)第二十八章 聖奧古斯丁(六)第四章 荷蘭紀行(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日(四)第五十六章 齊洛埃島第十三章 新發展(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與生意人的外交(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經濟調查(一)第四十一章 海試第一百十六章 烏江之畔(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商業與外交(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資本(二)第二十一章 濟南(四)第十四章 西大荒(四)第四十二章 血河(五)第四十一章 杭州灣(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伊河(一)第六十五章 頹勢與調整(一)第十二章 鬚鯨港的戰鬥第一百二十五章 南方戰區(八)第四十八章 恢復性發展(二)第二章 這是什麼地方?第三十三章 東岸見聞錄(二)第五十六章 黑水大開發(二)第三百十七章 軍隊與財政(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來(一)第二十八章 新華堡(一)第一百十六章 烏江之畔(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南方戰區(九)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巴塔哥尼亞(十)第三百七十七章 困境第三章 非洲航線(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東岸人在黑龍江上(三)第三章 安齊拉納納(三)第九十三章 再次出航前的準備(三)第六十章 南方的英國人(八)第五十五章 波爾多風雲(十二)第六十章 海上收費站(二)第六十三章 決戰:主題(一)第二十七章 詭異的局勢第六十二章 非洲航線(續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亂局(十一)第五章 波羅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