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錢荒與票據(一)

在仲秋的晨霧中,隨着有節奏的號子聲喊起,青島港碼頭上大羣精赤着上身的男人正在賣力地夯實着地面。他們都是來自江北鹽城一帶的移民,一共五百多人,目前正在交通建設一局的技術員的指揮下平整地面。

政務院在得到海軍對青島(蒙得維的亞)灣內水文地質條件的調查報告後,立刻決定在此地修建一個大型港口,用來安置新來的移民。今年總共從大明來了1.1萬移民,其中成年男性6000人,育齡婦女2000人,男女兒童2000人(全爲孤兒,普遍在10歲以下,相當一部分爲順軍遺孤)。

兩千名男女兒童自然是被送進了兵團堡,不過這個兵團卻非羅恰縣那個兵團堡,而是在後世蒙得維的亞東北方卡拉斯科河北岸靠近出海口處。這裡土地肥沃,取水方便,環境也相當不錯,因此執委會決定在這裡新建一個兵團堡,並從今年開始正式招收學兵。

在這個被私下裡稱做兵團二堡的特殊機構內,教官除了部分是從羅恰縣兵團堡抽調過來的穿越衆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兵團堡35、36兩屆的畢業生。今年首期招收這兩千名學員,他們將首先在河畔修建起自己的校舍、操場、宿舍以及圍牆,然後一邊學習一邊種地,直到十年後畢業走上工作崗位。

剩下的八千人中,大約三千名無家庭的單身男性流民被分配到了今年新建的成山堡、鐵嶺堡、河津堡等五個定居點,稍後執委會會安排三千名奧斯曼女奴分配到這些地方——嗯,繁衍人口。然後剩下的五千人將被以一千人爲一組分配到原西班牙在烏拉圭河以東的各殖民地,如艾絲美拉達哨所(弗賴本託斯)、加西亞將軍鎮(杜拉斯諾)、蒙得維的亞哨所以及雙方共管的科洛尼亞城。

這些據點目前各有500-1500名不等的西班牙農民在定居,東岸人佔領這裡後允許這些人照常生活,但也禁止他們離開或從事反對東岸的活動。而對於這些定居點,東岸政府看來是打定主意無論如何也不會歸還給西班牙人的了,甚至政務院還給這些地方分別取了很多帶徵服意味的名字,如弗賴本託斯被改名爲永安,杜拉斯諾被改名爲永靖,科洛尼亞因爲以前是作爲商埠存在被改名爲商城,當然還有頗有惡趣味命名嫌疑的蒙得維的亞——青島。

這四個據點每個據點分到了一千名明人,在這裡從事農業工作。主要是在原西班牙人開墾的荒地附近繼續擴大開墾面積,同時開挖水渠、修建水庫。當地的西班牙居民,原擁有超過30畝土地的一律強行贖買,以免違反國家制定的農民人均擁有耕地不得超過30畝的禁令。

這種強行贖買的行爲當然會引起西班牙人的強烈不滿,不過在政府的強力壓制之下他們也翻騰不出什麼浪花。青島港這裡就是如此,西班牙人原本在米格萊特河畔開墾了很多荒地,然後種植着小麥、玉米等農作物。東岸人佔領這裡後,立刻將米格萊特河兩岸的土地沒收,只允許西班牙人保留在潘塔諾索河兩岸的麥田。至於被沒收的土地,則分配給了新來的鹽城移民,這些明人欣喜若狂地得到了土地,當然同時也承受了西班牙農民的怒火。

東岸政府制定的耕地強行回購價只有兩元一畝(東岸畝),這讓那些西班牙人很不滿,當然更不滿的還在後面呢。因爲東岸政府竟然還沒付給他們銀元,而是一種寫滿了不認識文字的叫做“銀行承兌匯票”的東西,這讓他們有些傻眼。

向他們發放匯票的西北墾殖銀行職員耐心地向他們解釋:“這種一年期銀行承兌匯票由西北墾殖銀行青島分行簽發,一年到期後全額兌付,持票人屆時可以在西北墾殖銀行的櫃檯上領到現金,但沒有利息。此匯票在到期前可以無限制轉讓給任意個人或企業,受讓者不得以任何非正當理由拒收,否則將受到派出所的拘役、罰款等處罰。另,此匯票不得要求提前貼現。”

匯票等商業票據雖然在此時歐洲的商業貿易中使用非常頻繁,可以說幾乎全部的大宗貿易全部是以商業票據的互相支付來進行的,但對這些平日裡根本見不到幾個錢的西班牙農夫來說,他們只認真金白銀,什麼匯票、本票、支票之類的玩意他們一概不認。因此,雖然西北墾殖銀行的職員的解釋他們不是很明白,但依然不妨礙他們意識到自己一年內是別想拿到現錢了。這令他們很是沮喪,同時也很不滿,但又有什麼辦法呢?現在東岸人是佔領軍,勝利者有權力奪走一切。他們如今沒有白白沒收他們的土地就已經很令人意外了,而爲了這些土地支付一些什麼匯票就更令他們感到意外之喜。

也許我可以拿這些匯票去購買一些東西?西班牙人看着手頭一疊五元、十元面值(方便流通使用)的銀行承兌匯票,心裡開始琢磨着也許可以去市場上買頭牛?又或者買一些農具?嗯,似乎還可以買一些防水的瀝青來把自己漏水的屋頂修補一下。總之還是先把手頭這些不可靠的“紙”給花掉再說,手頭頂多留個幾張用來繳稅,剛纔那位銀行職員不是說了嘛,這種“紙”也可以用來抵稅的。

話說自從政府財政收入下降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而開支卻越來越大以後,國內白銀經過之前一年的快速外流,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點錢荒的苗頭。考慮到國內的白銀存量是用來進口戰略物資、以維持工農業發展以及戰爭物資的充足的,因此在經由執委會批准後,政務院開始授意西北墾殖銀行、聯合工業信貸銀行這兩家金融機構立刻發行各種商業票據:即銀行承兌匯票、本票、支票等等。

並且,他們還下文要求各大國營企業之間的結算全部採用各種商業票據結算、互相抵消,以減少對貴金屬貨幣的需求。至於國內一些私人小作坊、小企業與國營企業之間的商業結算,也被要求使用兩家銀行開具的商業票據,爲了打消他們的疑慮,政務院允許他們可以使用匯票、支票等抵充稅款。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這些企業被迫到鄰近銀行開設經常賬戶,將日常交易都通過銀行系統來結算。

目前國內沿海五縣的各大小企業中都已經開始逐步使用這些商業票據了,比如梅林縣的徐記榨油廠當初就第一個響應政府號召,高調宣佈接受西北墾殖銀行簽發的一千五百元半年期承兌匯票——這是陸軍部爲前線採購的豆油貨款。該廠廠長徐文選表示,銀行承兌匯票風險低,不會因爲硬幣成色不一而承擔風險,同時也不會因爲像硬幣在流通中日益磨損而貶值,在日常交易中更是方便攜帶,是一種極爲理想的商業票據,以後該廠會加大使用商業票據的力度,以配合國家政策。徐文選說完這番話後,第二天,民政部追加訂購了三百桶豆油。

而爲了防止別人僞造票據,發行商業票據的銀行都會在內部留個存底。即銀行在填寫匯票時會在下方墊上覆寫紙,這樣寫的時候便是一式兩份,上面一份簽發出去流通,下面一份則留在銀行做存底和對照,以防止別人僞造票據。

所謂的複寫紙,其技術在如今的東岸已經較爲成熟了。最初大家使用的是在墨水中浸泡的白紙,待其風乾後墊在書寫紙下面用,效果馬馬虎虎。在前年的時候,教育部與焦化廠聯合推出了使用煤焦油中提煉出的染料做爲塗料的複寫紙,經試驗效果超過原來的那種簡單的浸墨複寫紙,因此很快在全國各系統內得到了推廣。

如今銀行發行的承兌商業匯票、銀行支票、本票等商業票據就全部使用複寫紙留底,一旦持票人持有的匯票信息、筆跡什麼的與銀行存底不一樣時,就很有可能被拒付,這個時候銀行與內務部就會介入調查匯票的真僞。一旦發現有人僞造票據,那麼這個人就將前往長山鐵礦服苦役進行勞動改造,以儆效尤。

青島港的西班牙人少的也開墾了一百多畝土地,多的則兩百多畝(全部換算成東岸畝),七百多人加起來超過了十萬畝。雖然很多土地上滿是荒草,但西班牙人依然振振有詞地說那確實就是他們的耕地,並拿出了當初西班牙王國的殖民機構開具的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

對於西班牙政府開出的土地出售文件,東岸人在討論後決定捏着鼻子認下來,因此這麼算下來此番東岸政府一共需要支付給這些西班牙定居者將近二十萬元的強制贖地費——當然現在全部用一年期銀行承兌匯票支付了。

本着對這些匯票的極端不信任,這些西班牙農民們第一時間就跑到集市以及東岸政府開設的國營商店內,購買了一大堆蔗糖、紅酒、菸絲等奢侈品,以及昂貴的阿司匹林藥品。而正是他們的這番舉動,無意中促成了銀行承兌匯票在國內商業零售系統的第一次流通。

第一百八十四章 影響(三)第六十五章 艱難的工業進步(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三十三章 西進與鐵礦(三)第十五章 新發展(四)第四十六章 聖維森特協定第四十九章 金融市場(一)第十四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二百七十八章 男爵的回信第十一章 外交抗議第七十五章 經濟圈第四十九章 恢復性發展(三)第九十六章 山間的戰鬥(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後勤與馬政第八十九章 漂洋過海(十七)第四十八章 波爾多風雲(五)第五十八章 “破浪”號的首航(三)第一百零一章 開拓總局(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爭催化(三)第四百十三章 且戰且退(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華夏、新危機(三)第三百九十章 大帥的臨別獻禮(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穫的里昂第九章 狼羣(四)第六十七章 新定居點第四百七十五章 巴拉多利德和約第四章 安齊拉納納(四)第四百三十四章 博覽會(一)第四十五章 西班牙補給船第四百六十九章 巴塔哥尼亞(二)第二十七章 聖奧古斯丁(五)第四百十八章 艱難的談判(二)第八章 安齊拉納納(八)第五十七章 東岸主義(一)第七十九章 偉大的航行(四)第三百八十章 戰爭與和平(一)第二十七章 貿易摩擦(三)第八十一章 偉大的航行(六)第七十一章 換血計劃第二十八章 新華堡(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銅錢(一)第六十五章 頹勢與調整(一)第五十三章 漂洋過海(十五)第一百零九章 遠東根基第五十一章 繳公糧第五十二章 波爾多風雲(九)第六十八章 蜂擁而至的移民(四)第二章 非洲航線(二)第五十四章 波爾多風雲(十一)第三十九章 濟南(六)第四百五十八章 登州新氣象第四百九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二十三章 海軍的意志第五章 無意中的闖入者第三百九十五章 挖掘根基(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西北鐵路(三)第六十三章 艱難的工業進步(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梅統第四百三十九章 艱難的談判(六)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路向西第九十七章 山間的戰鬥(三)第七十三章 烏江之畔(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亂局(三)第九十二章 南方戰區(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錢荒與票據(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男爵的回信第一百三十八章 創業與發展(三)第三章 荷蘭紀行(一)第四十二章 貿易與殖民(一)第五十五章 波爾多風雲(十二)第一章 新起點(一)第四百十章 漂洋過海(二)第一百二十章 見聞(三)第一百零六章 煙臺(一)第十九章 濟南(二)第三十八章 意料之外的戰鬥第九十六章 遠航船隊第三十三章 談判(一)第七十三章 決戰:高潮(三)第七十七章 西線無戰事第四百三十四章 博覽會(一)第一章 安齊拉納納(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外交風險(一)第三十四章 燧發槍第三十一章 西進與鐵礦(一)第四百六十七章 社會變遷(七)第五十九章 海上收費站(一)第一百零九章 煙臺(四)第四百五十八章 登州新氣象第六十五章 蜂擁而至的移民(一)第三十八章 棉布市場(四)第三百九十五章 挖掘根基(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渾水(四)第一百零四章 南非新境況第六十二章 東岸主義(六)第一百三十九章 商業與外交(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巴塔哥尼亞(十)第四百七十六章 外交風險(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伊河(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