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錢荒與票據(二)

1647年5月15日,勝捷堡(後世皮拉蒂尼河畔的佩德羅.奧索利烏鎮,因學兵團在此重創瓜拉尼人而得名)。

朱衡騎在一匹拉斯切克馬的馬背上,正晃晃悠悠地行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看得出來,要不是他屁股下的坐騎是一匹擅走山路的保加利亞拉斯切克馬,恐怕是很難在這種地形下健走如飛的。

勝捷堡就建在這片起伏的丘陵之中,一片磚紅色的建築羣在蒼翠的綠葉掩映之下顯得分外鮮明。磚紅色的建築羣前後各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河岸邊則是規劃地整整齊齊的田野。

“難得的一片山間窪地,竟然也給規整地如此麻利,此地官府政令通達、官民上下一心,卻是比大明強多了。”已經年逾五十的朱衡朱老爺輕輕嘆了口氣,說道。雖然已經移民東岸數年了,但朱衡仍然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當做明人。經常早上一覺醒來時,迷迷糊糊間會認爲自己仍然是在青州城裡。故國情懷,豈是說舍就能捨去的?

正在前頭給朱老爺牽馬的一名三十出頭精悍漢子聞言點了點頭,說道:“俺雖然沒讀過書,卻也看得出那大明的世道已經爛到底了。老朱家不給俺們活路,俺們就只有自己起來乞活。東岸卻比那老朱家的天下強多了,給咱小民分田分房分媳婦的,比當年大當家的對俺們還仗義。俺利羣雖然不是啥好人,但這大東岸的天下,俺便是保定了!可惜軍中嫌我習氣太重,不肯募我入軍,卻是可惜了!”

“你這殺才,吃喝嫖賭、姦淫擄掠樣樣精通,打仗除了一股子蠻勁以外還有什麼本事?這東岸國的將官也不是瞎子,募你入軍豈不是敗壞了軍中風氣?”朱老爺斥罵了一聲,說道:“再說了,你有幾斤幾兩,當日青州城外,老夫可是一清二楚。”

“哼哼,當日俺們只有先鋒數百人兼程趕至青州左近,人馬俱疲。朱大善人你率着數倍鄉兵乍起突襲,卻也勝之不武,有什麼好吹噓的!”聽到朱衡說起當年舊事,利羣立刻扭頭反駁。

話說利羣當年還是順軍中一底層軍官,跟隨上官前往青州招降各府縣,不料在青州城外十多裡處遭到朱衡等人率領的一千多地主鄉兵武裝突襲,兩百多順軍死傷慘重,僅有不到一半成功遁走,利羣就在其中。不過朱老爺等人的地主武裝也沒有堅挺多久,等到趙應元率五百順軍騎兵趕來青州後,他們被一戰擊潰,爲首諸人或擒或殺,只有朱衡脫身逃到了外縣鄉下的宅院中躲藏。

而巧合的是,當時在戰場上甚至還照過面的利羣、朱衡二人在陰差陽錯之下又先後來到了東岸共和國,成了這裡的新移民。與心事重重、心懷故國的朱衡朱老爺相比,河南泥腿子出身的利羣就沒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情緒了。他當初是跟着李振綱等人一起投到莫大帥麾下的,對東岸的印象極佳,來到本土後又見多了這裡欣欣向榮的一面,雖然他本人對於辛苦種地已經沒啥興趣,但不代表他看不出這個朝廷真的是在爲他們升斗小民的生活着想,因此他對這個國家的認同度還是很不低的。

看到利羣這個“賊頭”向他怒目而視,心態頗好的朱老爺只是看着他,捻鬚微笑不語。畢竟,他當年可是親自率軍擊敗過利羣等人的,而後來趙應元率軍找回場子時利羣等人又不在,因此朱老爺對利羣還是有那麼一點心理優勢的。

不過興許是想到如今兩人都已經離開了大明來到東岸,朱老爺便沒了繼續和利羣鬥嘴鬥下去的興致,只見他先是自失地笑了笑,然後用落寞的口氣說道:“都是往事了,還提它作甚。不說了,不說了,在這他鄉異國,再爭這些東西也沒什麼意思。你我也算是相識一場,以後你若有什麼難處我自也不會袖手旁觀。”

“誰要你幫了?”利羣嘟囔着說了句,不過他後面卻也沒再說什麼,而是牽着馬悶頭趕路。前面大概百十米處便是一座小木橋,過了橋就進入勝捷堡的地界了,他們最好加把勁,早點過去辦完事可以早點歇息。

兩人很快便來到了小橋邊,橋頭有幾名揹着步槍的民兵在站崗。仔細檢查了一番二人的證件後,民兵們揮揮手將二人放行,於是他們順利地來到了這個擁有上千名居民的定居點。

勝捷堡是今年年初設立的,第一批移民均來自山東濟南府,共約一千人,其中大約有六百名成年男性,另外四百人則爲育齡婦女。等到前往歐洲的商船回來後,這裡還將遷移數百名希臘人過來,或許還有少許(一兩百)來自南方三縣的老國民。

這個定居點位於皮拉蒂尼河畔,農業條件相當好。但受限於開發時間較晚和人手的不足,今年這裡只粗粗開發出了區區一萬多畝土地,並且只來得及搶種了一茬玉米,收成自然是慘不忍睹的,平均畝產只有兩百多斤,非常令人失望。

農業部的特派員上個星期剛剛來過此地,督促本地鄉政府的官員們儘快推廣三茬輪作制度,並在本月底秋播結束前開墾出更多的荒地,以儘快實現糧食自給。不過推廣三茬輪作制度有很多必備條件,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足夠數量的牲畜——每家8-10頭牛,不然土地可能將無法保持足夠的肥力(缺少糞肥),而且休耕地上種植的大量苜蓿也無處消化。

而想要得到牲畜,以如今國內的情況看來,向政府購買是唯一的出路。不過如今全國各地、各縣都在大力推廣三茬輪作制度,對牲畜的需求量直線上升,以一個農民需要8頭牲畜來計算,一萬個農民就需要8萬頭,更何況國內的農民數量遠遠不止一萬,起碼在五萬以上(去年的數據),這個需求量就海了去了。

前陣子陸軍在拉普拉塔打了那麼長時間的仗,並且通過或明或暗的手段折騰了大半年,纔將將從那裡搞到了五萬多頭牛,這些牛裡有一半直接進了首都東方縣牧場鄉的國營牧場,另外大約不到三萬頭在全國公開認購,很快便被哄搶一空,如今哪還有多餘的牛出來?勝捷堡的主官爲此到地區行署去跑了好幾次,也不過纔要回來區區兩千來頭瘦弱的、別人挑剩下的肉牛,根本不夠分的!更何況,西北墾殖銀行至今尚未在這裡設立分理處,本地的農民即便想貸款買牛也無門——因爲他們現在手頭根本有任何現錢。

其實說他們手頭沒錢也不準確,因此他們前陣子剛剛收穫了一茬玉米,完全可以通過出售玉米來換取現金,從而購買一些肉牛回去飼養。而這,正式朱衡朱老爺過來的原因,這廝就是來看看有沒有收購糧食的機會的。

現今國家把持了主食(小麥、大麥、水稻、高粱,主要是小麥和高粱)的專營權,並且大力打擊民間私下裡的穀物交易,不過對於非主食的土豆、紅薯、玉米的交易卻沒有做什麼特殊限制,而是允許民間自由交易。事實上隨着如今東岸國內土豆、紅薯播種面積的急劇下降(因爲收割麻煩,無法機械化收割、費勞動力),這些按照東岸標準被稱之爲“雜糧”的糧食產量也下降很快。玉米還好,因爲便於收割,但土豆和紅薯的播種面積每年以10%的速度在遞減。

這次朱衡朱老爺在國內各商業合夥人(都是原本的隨從)那裡籌集了將近三千元的巨資——全是白花花的銀元。原本他們做了快兩年的拉普拉塔羊毛貿易,手頭的流通資金自然是不少的,在國內開始試發行銀行承兌匯票的時候,這廝便力排衆議,帶着手頭的大量銀元去問那些非常不信任這些“破紙片”的人收購。

尤其是那些因爲被強制回購土地而手頭積存了大量銀行承兌匯票的西班牙農民,朱衡朱老爺在他們手裡以八折甚至七折的價格收進匯票,同時支付銀元給他們。爲此,當他把手頭三千銀元花光的時候,他已經持有了面值四千餘元的、由西北墾殖銀行發行的一年期銀行承兌匯票。而被他僱傭一同前來此地的利羣,手頭同樣也持有了上百元的銀行承兌匯票,這投機心理極重的一老一小似乎是準備用這些銀行承兌匯票來收購糧食。

看到有人來收購糧食,勝捷堡的居民們自然是很高興的,因爲大家都知道鄉政府搞來了兩千多頭瘦牛,每頭只賣七元,非常便宜。但問題是大家手頭都缺乏足夠的資金去購買這些牛,這可讓不少人愁得吃不下飯。因此,出售部分收穫的糧食以換取現金似乎成了唯一的選擇。而相比政府固定的雜糧收購價格(每噸20元),外地小商人的收購價普遍在此基礎上上浮了5%左右,而且還負責上門收貨,因此這些農民們都樂意將糧食出售給他們。

第一百四十五章 哈巴羅夫的抉擇(二)第六十八章 海軍與海盜(三)第四百七十九章 南鐵公司(二)第五十三章 戰備之物資(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共和寨第十七章 港口炮臺建設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防守方式第一百三十六章 湖西(四)第五十九章 海上收費站(一)第六十九章 海軍與海盜(四)第九章 新移民(二)第三百章 戰爭歲月(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秘魯艦隊的絕唱(二)第六十章 塔城煤礦(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挖掘根基(三)第六十一章 炮艦外交(一)第二百十三章 福爾摩沙來客(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亂局(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東岸人在長江上(二)第七十七章 西線無戰事第四百六十四章 社會變遷(四)第四百十四章 且戰且退(三)第五章 波羅的海第三百四十一章 冬日(一)第九十六章 山間的戰鬥(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亂局(二)第五十七章 南方的英國人(五)第五十三章 南方的英國人(一)第九章 穩定增長的經濟第四百五十六章 談判指導方針第二百三十四章 僵持與突破(二)第五十三章 戰備之物資(一)第七章 安齊拉納納(七)第十六章 深固根本(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紛擾的歐洲局勢(三)第八十九章 返回(一)第六十二章 東岸主義(六)第四十六章 聖維森特協定第四十章 杭州灣(一)第四百四十章 棉河(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捕鯨(三)第五十二章 追逐戰(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路向西第四百九十章 風起雲涌(二)第三十五章 太平洋貿易第三百二十七章 黑水城的新客人第七十二章 烏江之畔(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家坡第三百六十七章 合作(四)第一百四十章 烏江之畔(八)第二百八十七章 聖菲,指日而克!(二)第七十五章 經濟圈第三百五十章 撤退(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戰爭催化(二)第八十七章 東方港的西班牙人(三)第十八章 深固根本(四)第七十七章 決戰:尾聲(四)第四十章 “東岸之鷹”號第三百三十九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三)第七十四章 南方戰區(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從南到北(二)第八章 風起雲涌(五)第十七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五十五章 訛詐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華夏、新危機(五)第七十七章 西線無戰事第六十一章 決戰:插曲(三)第八十九章 表兄(二)第三十二章 戰爭機器(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亂局(三)第四十八章 波爾多風雲(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日(三)第三百九十章 大帥的臨別獻禮(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經濟工作(二)第六十二章 決戰:插曲(四)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三百三十六章 錢荒與票據(三)第八十九章 返回(一)第八十九章 表兄(二)第四百零五章 既要戰爭,也要發展(二)第七十七章 集體婚禮第三十三章 談判(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創業與發展(一)第六十六章 海軍與海盜(一)第七十八章 邊貿市場(一)第三百六十章 震動全魯第十七章 南方共同市場(二)第三百章 戰爭歲月(一)第十二章 貝齊米薩拉卡人的噩夢(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西班牙的凜冬(二)第六十八章 南巴塔哥尼亞(六)第四百六十一章 紛擾的歐洲局勢(一)第二百十一章 遊擊(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貿易與消息第九十五章 附屬地建設(二)第五十二章 追逐戰(一)第十九章 春耕第一百二十五章 澳洲第四百三十三章 資本(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逐漸復甦的經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