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4)

還有一個例子,我們銷售《電腦時代週刊》廣告時遇到了一個更大的“常規”。當時IT廠商的廣告都由4A廣告公司代理,4A廣告公司的“常規”都是延後6個月左右付廣告費。這是小本經營的我們絕對承受不起的,因爲我和《北京青年報》的合作方式是我們買斷《電腦時代週刊》的經營權,每個季度初我都要預付一個季度的買斷費用。如果廣告主按照他們的“常規”付廣告費給我,我們的現金流根本不可能支撐。於是我提出在我們這裡投放的廣告要預付廣告費,4A公司認爲我們瘋了,想法完全不符合常規,但是我們做到了。

中國有句俗語:不敢越雷池一步。但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的雷池是我們自己想象出來的,我們的舉步不前都是我們故步自封的結果,是我們自己在告訴自己哪個雷池不能越,哪個規則不能破。其實很多時候,雷池只存在於你自己的頭腦中,現實中並不存在。

2敢於冒險纔有勝機

#崑崙的侖#:世界上真正竭盡全力去努力最後卻不成功的事情很少很少,敢於行動,就已經有了七成的成功可能。這個世界上最不可能成功的,是那些做事瞻前顧後、前怕狼後怕虎的人。

成功總是青睞那些具有探險精神的人

世上的機會分兩種,一種是我們看到了別人沒有看到的事,然後我們去做且成功了,這種機會不是很多,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遇到。一種是在別人不看好的時候就撲上去,這是最常見的,也就是俗稱的冒險。

既非達官又非顯貴的你,天上的餡餅憑什麼會掉到你頭上呢?你的機會只有自己去創造,在別人還沒有看好的時候就撲上去,別人不做的事你撲上去,撲對了你就成功了,撲錯了只要沒死就去撲下一次吧。

成功總是青睞那些具備冒險精神的人,一個不冒任何風險的人,將一事無成,到頭來,什麼也沒有,什麼也不是。他們迴避困難,也失去了收穫成功的機會。

其實人生就是一場冒險,出生之時我們並不知自己要到哪裡去,一生會遇到哪些人和事,但是我們出發了,走得最遠的人是那些願意去做、願意去冒險的人。想清楚最壞的結果,如果確認自己能夠承受,那就大膽地去闖好了,不要患得患失、瞻前顧後。

很多公司都青睞具有冒險精神的員工。他們寧願冒失敗的風險選用曾經失敗過的員工,也不願意錄用一個處處謹慎卻毫無建樹的員工。在微軟,大家的共識是:最好是去嘗試機會,即使失敗,也比不嘗試任何機會好得多。

工作中沒有萬無一失的成功之路,在追求的道路上,總會有那些不可預料的險灘沼澤;無處不在的風險,隨時都會出現在每個人的面前。在今天開放的全球化世界中,隨機性和偶然性更大,往往變幻莫測、難以捉摸。在如此不確定的環境裡,冒險精神就成了最寶貴的資源。

3小公司只能靠冒險尋求生存空間

#崑崙的侖#:所謂機會就是別人不看好的時候你去做了,冒險是小公司的競爭力,它們以此來換取自己的生存空間。

大膽去冒險吧!你失去的只是鎖鏈!

大公司的體制決定了其不能冒險,大公司的規模決定了其必須進行規範的管理,計劃提前很長時間就制定了,預算早早就發佈了,一切都要按照時間表和進度來,凡事都要經過一系列的請示和流程。大公司的經營理念必須是以規避風險爲主,追求穩步發展少犯錯誤。

這是大公司的生存邏輯,但不是小公司的生產模式,創業公司尤其沒有資格如此生存,因爲初創的小公司,要人沒人、要錢沒錢、要品牌沒品牌。那麼創業公司如何能夠在市場上有一己之地?只有一種辦法,讓自己特別起來,提供別人不能提供的服務,出品別人不製造的產品,打破常規,不按牌理出牌。雖然這些都是冒險,但小公司冒險失敗了又如何?世上本沒有十拿九穩的事,套用一句老話,我們失去的只是鎖鏈,一旦成功,我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幾乎所有的成功者私下裡都會承認他們的成功有運氣成分,那是因爲每個成功者的成功之路都是一系列創新、一系列打破常規、一系列冒險的結果。

1999年我主政商務通時,因爲創造了中國營銷史上的一個小奇蹟,很多媒體來問我成功的訣竅。我回答“我只是按照營銷教科書上教的把每件事都做對了”,“企業經營是一門科學,只要我們把產品(product)、價格(price)、渠道(place)和推廣(promotion)這4P都做對了,成功是必然的”。這是實話,但是商務通的成功其實是突破了很多“行業慣例”的,很多創新都非常冒險。例如前文提到的採取小區域獨家代理制、要求貨到付款,以及堅持行業內的代理商一家都不使用等,每一個舉動如果失敗都可能是致命的,幸運的是我們的冒險成功了。

小公司決策要快,要關注那些確定性小的事情。小公司必須冒更多的風險,以此來換取自己的生存空間。尤其是賺第一桶金的時候,必須冒一定的險,任何一個企業的成功都是需要一點運氣的,有時候需要賭一賭你的運氣。

軍規10

相信直覺

相信直覺,是基於自身外力及內功的修爲,當自己達到某種境界時,在別人來不及思考甚至是不假思考的時候,就條件反射般地作出了選擇,這就是直覺—或者叫意識。在足球場上,很多超級巨星、技術大師,儘管風格不同,但是都有同樣的說法:足球場上,絕大多數情況下,球員來不及思考,甚至不要思考,就應該憑直覺—也許可以認爲是千錘百煉之後形成的應激模式或程序—作出最好的動作,想法越多球往往越臭。不是不想,而是功夫到了,一念之間,已經百轉千回了。企業家的直覺大體與此類似。

黃健翔

體育評論員,節目主持人,數字媒體《時尚最體育》雜誌創始人

微語錄

#崑崙的侖#:

直覺是上天對創業者的恩賜,要尊重自己的直覺,相信自己的直覺,堅決不要做與自己直覺相悖的事。別人的建議要慎聽,永遠不要用別人的腦子代替自己作判斷,永遠不要用集體意見代替自己的決策。

1與直覺相悖的事不要幹

#崑崙的侖#:原則上不要做與自己直覺相反的事情。我的經驗是,那些與自己的直覺不符的決定絕大多數是錯誤的。

不要輕易否定自己的直覺

決策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根據直覺,一種是根據理性推導。我比較習慣直覺決策法,尤其是在作定性決策時,根據自己的直覺先作一個大膽的假設,然後再去小心求證,是非常有效的決策方法。

我自己的經驗是,過去20年的商海生涯,凡是我背離自己的直覺所作的決策,基本上都彆彆扭扭甚至失敗了,特別是用人上;凡是我遵從自己的直覺作的決策,基本上都是最佳選擇。

多年以來,不管多大的決策,我基本上都是在一瞬間形成一個直覺決策,然後花幾天甚至幾十天去論證和反覆掂量。神奇的是,迄今爲止這種直覺反應從來沒有出過錯。

雖然我們不能極端到完全按照自己的直覺去做,但我們一定要尊重自己的直覺。

一個對特定情況或熟悉的事件有經驗的管理者,當遇到某種類型的問題或情況時,通常會迅速地作出決策,可能看上去他所獲得的信息有限,其實不然,他是在運用他自己的經驗和判斷來制定決策。

需要作出與自己的直覺不符的決策時要特別慎重,這是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儘量不要違背自己的直覺去相信別人的建議,哪怕是別人告訴你他已經深思熟慮了,甚至拿出很多的資料和佐證。

創業公司創始人尤其要尊重自己的直覺,創業初期公司在找方向,團隊在戰略上的分歧和爭議是非常經常的,也是正常現象。作爲創始人一定要有定力,不能被七嘴八舌所推着走,要敢於相信自己的直覺,敢於拍板,迅速決策、迅速行動、迅速調整。迅速拍板和行動是創業公司最大的戰鬥力,即便是板拍得有些偏差,也強於大家羣龍無首。

我的忠告是,絕對不要輕易否定自己的直覺,不要做與自己直覺不符的事情。

別人的建議尤其是具體建議要慎聽

我非常不贊成一把手動輒就去找別人聽取建議,我認爲這不是謙虛而是推卸責任。事情是你的事情,情況你最清楚,別人並不在你的位子上,怎麼可能給出具革命性的好建議呢?尤其是組織內部的很多細微感受,外人更是不可能感受到,不管對方多麼有經驗有水平,都很難給出有效的具體建議。

一把手要敢於相信自己最懂行,敢於堅持自己的判斷,應該適當固執些。雖然俗話說聽人勸吃飽飯,但在我看來,別人的勸說很多時候是餿主意。顧問顧問,顧得上的時候問問。他們只是建議者,我相信他們的建議是出於好心,但是出發點不同,所考慮的問題也不同,不需要對結果負責的人,其建議基本上很難確保結果。

我的老師,北大深圳光華管理學院的李琪院長曾經講過,組織分兩類,一類是問題導向,一類是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的人更關注和感興趣的是指出組織中的問題,試圖解決組織中的問題,絲毫不管也許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付出的代價遠遠大於這些問題存在會帶給組織的傷害。而目標導向的人時刻盯着的是如何達成目標,他們會容忍組織中問題的存在,善於與問題相處。

顯然,顧問和學院派多數都是問題導向的人,管理者多數都是目標導向的人。如果一個目標導向的人聽取了問題導向之人的好心建議會怎麼樣?所以,永遠不要把決策的責任交給別人,永遠不要用集體決策代替自己的決策,即便是在領導要求集體決策的時候,也不要放棄自己的思考。

我認爲創業者要慎聽別人的創業經驗,首先別人的經驗未必適合你,其次別人可能根本沒有創業過,講的道理都是道聽途說加自己分析得來的。創業者尤其要提防那些沒有創業過的所謂創業導師,創業是一門實踐科學,沒有親身創業過,甚至沒有多次親身創業過,沒有經歷過創業的成功和失敗的人,是沒有資格教別人怎麼創業的。因爲你的所有觀點都只是從外面看到和分析的而已,難免差之毫釐,謬以千里,誤人子弟。

2直覺是上天賜予創業者的禮物

#崑崙的侖#:直覺是上天賜給創業者的禮物,創業者要尊重自己的直覺,敢於相信自己的直覺,敢於堅持自己的直覺。

以最省材料的方式精準地建造堅固的六角巢穴是蜜蜂的本能,直覺是創業者的本能,是上天賜給辛勤創業者的禮物,創業者要敢於相信自己的直覺。

直覺是意識的本能反應,不是思考的結果。當你沉浸在某項事業當中時,下意識的反應常常會取代漫長的邏輯推演。

創業是一個會調動創業者周身細胞的事情,作爲創業者,你全部身心都在企業上,企業已經成了你生活中最大的事情。你的大腦無時無刻不在思考企業的方方面面,不管你在哪裡和什麼人在一起,你都會把聽到的每個資訊和公司的業務及管理聯繫上,甚至在睡眠中也在思考公司的問題。這時候你產生的直覺往往是神奇的大腦最理智和冷靜的下意識反應,一定要重視。

3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崑崙的侖#:直覺是定性決策的最好方法,應該大膽假設自己的直覺是正確的,然後去小心求證。我的經驗是絕對不要輕易否定自己的直覺,論證出來的結論與直覺不符是最容易犯錯誤的時候,要作更加仔細的論證,務必把問題搞清楚。

我推崇直覺決策法絕不是建議大家靠拍腦門決策,而是建議大家要高度重視自己的直覺,先假設自己的直覺是正確的決策,然後去小心推演和論證,沒有確鑿的證據和理由絕不推翻自己的直覺。

第10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2)第27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4)第34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3)第14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2)第6章 自序第28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5)第30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7)第41章 代跋1第1章 推薦序1第2章 推薦序2第31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8)第1章 推薦序1第9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1)第10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2)第4章 推薦序4第1章 推薦序1第32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1)第28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5)第23章 第五部分 如何選擇創業方向? (2)第27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4)第39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4)第32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1)第3章 推薦序3第27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4)第29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6)第31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8)第13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1)第14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2)第38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3)第35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4)第38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3)第19章 第四部分 如何組建公司? (1)第35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4)第30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7)第4章 推薦序4第15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3)第36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1)第11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3)第19章 第四部分 如何組建公司? (1)第41章 代跋1第1章 推薦序1第8章 第一部分 創業是怎麼回事? (2)第6章 自序第38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3)第24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1)第28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5)第13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1)第20章 第四部分 如何組建公司? (2)第1章 推薦序1第2章 推薦序2第40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5)第23章 第五部分 如何選擇創業方向? (2)第16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4)第29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6)第33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2)第7章 第一部分 創業是怎麼回事? (1)第8章 第一部分 創業是怎麼回事? (2)第6章 自序第37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2)第2章 推薦序2第31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8)第17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5)第22章 第五部分 如何選擇創業方向? (1)第19章 第四部分 如何組建公司? (1)第35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4)第38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3)第33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2)第14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2)第40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5)第24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1)第29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6)第11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3)第33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2)第15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3)第26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3)第38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3)第26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3)第6章 自序第22章 第五部分 如何選擇創業方向? (1)第39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4)第24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1)第22章 第五部分 如何選擇創業方向? (1)第5章 推薦序5第34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3)第34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3)第39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4)第35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4)第25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2)第7章 第一部分 創業是怎麼回事? (1)第34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3)第11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3)第5章 推薦序5第7章 第一部分 創業是怎麼回事? (1)第36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1)第2章 推薦序2第2章 推薦序2第10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2)第2章 推薦序2第13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1)